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2-08-04张桂华

健康之友 2022年15期
关键词:颈源肩周炎活动度

张桂华

(济宁市兖州区颜店中心卫生院/理疗科 山东 济宁 272000)

前言

“颈源性”肩周炎又被称作“颈肩综合征”,是因为颈肩创伤、肌肉劳损、发生退行性改变等原因造成颈部神经根遭受挤压,进而引起病人上臂疼痛、麻木、肩关节脱位,运动作用受到限制等表现[1]。若病人肩周炎未经及时治疗,会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更会对病人骨关节导致一定损害。现阶段并未产生一致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头颈损伤进度及侵及组织严重水平选用合理治疗方法,西医在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方面,功效欠佳且容易反复发作。同时,愈来愈多研究显示选用针灸、拔罐等技术具备显得功效,中医针灸可以有经络疏通、阴阳调和及其升清降浊等明显效果,且因为其具备实际操作便捷、见效快、愈后理想、效果明显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肩周炎治疗过程中[2]。据此,本研究将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100例“颈源性”肩周炎病人各自运用规范化治疗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对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式

1.1一般材料

挑选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100例,选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2组(课题组、对照组),每组50例。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临床资料比照无统计分析意义(P>0.05)。

列入规范:①合乎“颈源性”肩周炎疾病诊断规范:病人发生肩部关节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等症状表现,发病前有头颈酸疼、活动欠佳等颈椎病表现;②经颈椎X线片显示存有颈部弯曲、退行性病变或小骨关节移位等临床迹象;③病人均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

清除规范:①存在急性头颈伤害、发育畸形、肩关节损伤、结核病、风湿病等有关病症;②病人合并心血管、造血功能障碍、脑梗死后遗症;③最近服用止痛种类药品。

1.2方式

2组均给予规范的“颈源性”肩周炎治疗,包含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用药治疗、留意肩关节脱位,防冻保暖及其患肢身体活动处于被动锻炼等,并开展中医推拿,正确引导病人取座位,通过病人天宗穴、肩三穴等穴道开展轻按,直到病人发生酸胀感方可,对患者患肢骨关节周边使用理筋按摩保健,持续进行3周。

课题组在对照组中进行针灸治疗,选择病变侧的椎体穴位:两侧夹脊穴、患肢悬钟、合谷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等穴道,正确指导病人背坐位或俯卧位,采用0.3毫米×40毫米毫针对颈肩膀及悬钟等穴位针刺,刺进深层约为0.8~1.2寸,得气后进行提插捻转等小幅度旋转,平抹平泻,留针30分组,每日进行治疗1次,持续时间6d,歇息1d,1个治疗过程为7天,持续处理3个治疗过程。

1.3效果分析

①比照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的疼痛抗压强度:选用视觉效果模拟得分法(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抗压强度,0分意味着无疼痛感,10分意味着最强烈疼痛感,评分由病人自我评价,记录患者疼痛水平。

②比照2组病人肩关节脱位活动转变:选用肩关节脱位转变水平得分(Mallet评分法)分析评定病人肩臂功能,肩外展:0表示活动度大于90°,1分表示活动度50°~90°,2分表示活动度30°~50°,3分表示活动度〈30°;肩保持中立位外旋:0分表示活动度大于20°,1分表示活动度10°~20°,2分表示活动度0°~10°,3分表示活动度<0°;手到颈部:0分表示活动度正常,1分表示活动度非常容易,2分表示活动度艰难,3分表示活动度低;手到脊椎:0分显示T12水平以上,1分显示T12水平,2分显示S1水平,3分显示不可以,成绩越低显示肩关节脱位作用越好。③比照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临床医学功效: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病症(肩部关节疼痛、活动受到限制、头颈酸疼、疼痛、活动欠灵便)积分规范如下所示:0分显示无显著病症,1分显示存有轻度以上病症;2分显示存有轻中度病症,且对病人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3分显示存有比较严重病症,针对病人日常生活与工作受到明显影响。功效指数值=(实施治疗以前病症积分-实施治疗以后病症积分)/治疗以前病症×100%,评定综合性临床医学功效。痊愈:功效指数值≥90%;显著发展:功效指数值70%~89%;有效:功效指数在30%至69%;无效:功效指数值〈30%。总效率=(痊愈+显著+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颈源性”肩周炎病人数据信息列入SPSS23.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痛疼抗压强度、肩关节脱位作用活动)对比选用t检验,并以(X±S)显示VAS、Mallet数据信息,计量资料(临床医学功效)选用X2检测,并以(%)显示总效率,P值<0.05为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临床效果对比

课题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总效率(96.00%)显著高过对照组(80.00%),小组之间存有统计分析意义(P值<0.05),见表1。

表1 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临床效果(N,%)

2.2 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的疼痛抗压强度比照

治疗前,2组病人痛疼抗压强度得分无统计分析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VAS得分显著降低,且课题组痛疼抗压强度改进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小组之间存有统计分析意义(P值<0.05),见表2。

表2 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的疼痛抗压强度比照(X±S,分)

2.3 2组病人肩关节脱位活动转变水平比照

治疗前,2组病人Mallet得分无统计分析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Mallet得分显著降低,且课题组肩关节脱位作用活动改进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小组之间存有统计分析意义(P值<0.05),见表3。

表3 病人肩关节脱位活动转变水平(X±S,分)

3 讨论

肩周炎根据病因可分成肩内及肩外两方面因素,在其中肩外原因主要是“颈源性”肩周炎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肩周炎,“颈源性”肩周炎比较普遍,多见于40~50岁群体[3]。该病症是由神经根受压迫导致,是这类颈椎疾病常见表达方式,且伴随着近些年发病率的日益提高,慢慢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病人普遍现象显著肩膀病症、轻度头颈病症,若治疗不及时,将有可能伤及到肩关节脱位、颈骨关节作用,因而找寻可靠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改进病人预后质量具有关键的意义[4]。

现阶段中医未有“颈源性”肩周炎病类,根据对颈椎骨组织、作用、病症掌握,将其列入“痹证”“骨错缝”等范围,认为其病因取决于寒症、寒湿侵入造成静经络闭阻,不通则痛;其病发主症在骨筋,治疗应以行气活血、通络除痹为标准。本调查显示,针灸运用于“颈源性”肩周炎临床治疗作用明显[5]。针灸治疗属于中医是健康、安全的治疗方式,中医针灸可以具有经络疏通、阴阳调和及其升清降浊等明显效果,针对各种类软组织挫伤及痛证均拥有明显的实际效果。不但可以改进肩关节脱位活动及临床表现,还能够调养人体气血,促进人体达到相对平衡的情况,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对病处穴道进行刺激,推动人体内释放脑啡肽、胆碱等内源成分,具有一定止痛、消肿的效果,进而减轻病人痛疼病症;与此同时,通过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道,疏通阻塞静脉,改进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加快清除并发因素,消除血管及肌肉痉挛,维护及修复损伤肩关节脱位以及组织[6];同时针灸疗法可以减少胶原蛋白瘢痕产生的成分代谢,合理改进病理学组织发生不断自动化粘连病症,进一步恢复肩关节脱位,保持正常活动力。本实验数据显示,课题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总效率(96.00%)显著高过对照组(80.00%)(P值<0.05)。其原因取决于针灸疾病穴道,可以经络疏通,消除肩关节脱位周边组织粘连,改进肩关节脱位腔内压力,缓解组织负载,修复骨关节正常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止疼效果,刺激健侧有关穴道,可以具有疏通血气、激起人体内正气抵御病邪侵入的效果[7]。通过中医针灸可以彻底解决引起“颈源性”肩周炎的发病原因,牢固颈椎骨内源均衡,推动人体基础代谢、血循环改进、消除肌肉痉挛等,进而减轻病人痛疼水平,推动颈肩作用快速康复[8]。治疗后,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VAS得分显著降低,且课题组痛疼抗压强度改进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值<0.05)。其原因取决于病人痛疼的因素,具体为血气不畅,不通则痛,而进行针灸治疗后可以改进病人部分血气障碍的情况,具有舒筋活血、缓解疼痛的实际效果。同时中医针灸可以经过改进血循环,帮助患者炎症的消化吸收及清除,缓解炎症现象,进而减少发病因素对肩关节脱位周边组织的损害,减轻病人痛疼水平[9]。

治疗后,2组“颈源性”肩周炎病人Mallet得分显著降低,且课题组肩关节脱位作用改进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值<0.05)。其原因取决于针刺病人刺激神经系统,促进患肢全身肌肉产生激动信号,促进全身肌肉形成收拢反应,除此之外,该神经冲动可以通过脊椎传送至大脑神经中枢,并恢复肩部运动作用[10]。

总的来说,针灸运用于“颈源性”肩周炎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显着,可合理改进肩部关节疼痛、活动受到限制等相关病症,减轻病人病症以及有关痛疼及肩关节脱位,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颈源肩周炎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低头族”注意了:当心颈椎病引发高血压!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