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研究*
2022-08-04唐肇毅谭祖吗曾照全
唐肇毅 谭祖吗 曾照全
(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 韶关 512026)
锁骨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骨折之一,多由间接暴力造成,可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等临床症状,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儿童及青壮年最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20[1]。临床治疗锁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利用钛板及螺丝钉进行复位固定。该手术方法能对骨折部位进行准确复位,但是创伤大,手术过程中需要清除骨折端嵌入的软组织,容易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造成术中大量出血及感知觉功能减退,且手术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痛苦[2]。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是利用钛合金超强的弹性恢复力,维持骨折复位及固定。该手术在C 臂机的透视下,清晰准确地进行复位,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固定牢靠、术后能更早进行康复锻炼等优势,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验证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就诊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5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例;年龄20~60 岁,平均(38.36±11.78)岁;病程1~14 d,平均(7.18±2.45)d;骨折部位:左侧15 例,右侧10 例;骨折原因:车祸伤10 例,跌伤15 例;体质量指数(BMI)19~26 kg/m2,平均(20.32±1.12)kg/m2;文化程度:小学2 例,初中1 例,高中及以上22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21~61 岁,平均(37.43±12.59)岁;病程0~14 d,平均(7.11±2.73)d;骨折部位:左侧12 例,右侧13 例;骨折原因:车祸伤9 例,跌伤16 例;BMI 20~26 kg/m2,平均(20.89±1.38)kg/m2;文化程度:小学1 例,初中3 例,高中及以上21 例。两组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年龄18~66 岁;(2)均接受手术治疗;(3)2 周内进行手术;(4)近期无重大手术史;(5)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骨折损伤血管及神经者;(2)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者;(3)陈旧性骨折或骨折时间超过14 d 未手术者;(4)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5)依从性差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除术前常规检查外,行肩部及锁骨X 线检查,术前病房护士进行疾病知识、注意事项、手术进程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宣教。术前半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术中采用心电监护仪(ECG)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肩部,头部转向健侧。以骨折端为中点作切口,切口长度小于10 cm 为宜。沿皮肤逐层切开直至骨折端显露,清理嵌入的软组织及血肿,根据碎骨片的大小进行复位。依据术中骨折情况选用适合的钢板,使其与锁骨完全贴合,置于锁骨上方,下方置入剥离器,结束后使用螺钉进行固定。骨折端一侧需要至少两枚螺钉,复位成功后进行术区冲洗,缝合伤口。术后采用无菌敷料(SD)覆盖伤口,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及神经,避免损伤。观察组采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肩部,进行术区消毒,消毒范围包括患者颈、肩、胸3 个部位,消毒完毕后铺无菌单并进行固定。在C 臂X 光机辅助透视下,定位入针点为锁骨近端2 cm 处。在皮肤作切口,选用合适的钻头钻开髓腔,将弹性髓内针沿远折断髓腔内逆行插入锁骨远端,同时将弹性髓内针近端调整成与锁骨近端弯曲角度相似,然后将近端弹性髓内针置入,通过锁骨断端,直至锁骨远端皮质约1 cm 处。在C 臂机透视下确定复位成功后,将弹性髓内针多余的部分剪除并进行弯折,方向与深部组织一致,针尾埋入皮下,皮肤外触摸时无法触及针尾为宜。冲洗术区,进行伤口缝合,并采用SD覆盖伤口。骨折端粉碎难以闭合复位或碎骨块嵌入骨折端的情况下,于骨折端上切开2~4 cm 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多余的组织,钳夹复位,在骨折两端置入髓内针,使用钢丝绑扎辅助固定。两组术后均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行加压止血。术后1 d 患肢使用悬吊带,并进行缓慢耸肩锻炼,若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应停止锻炼。术后根据情况进行肩关节外展活动,逐渐加大外展幅度,直至外展角度大于90°。术后14 d 拆线,术后第1、30 天,术后3 个月、6 个月进行X 线复查,每月定期复诊,无一漏诊。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效果: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4]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护士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10 cm 的线,按照刻度线表示疼痛程度,0 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2)骨折愈合率:术后3 个月、6 个月采用X 光机进行复查,观察患者骨折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标准[5]为骨折部位无压痛,且没有异常活动,X 线提示骨折线模糊,且有连续骨痂通过。(3)肢体功能:术后6 个月使用上肢功能评定指标量表(DASH)[6]和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7]进行评估。DASH 量表共包括30 个项目,每项1~5 分,分值与难易程度成正比。DASH 值=[所有指标分值总和-30(最低值)]/1.20,总分为1~100 分,0 分表示上肢功能完全正常,100 分表示功能极度受限,该量表评分越低,表示上肢功能恢复越好。Constant-Murley 量表包括疼痛程度(15 分)、肩关节活动度(40 分)、日常生活(20 分)、肌力(25 分)4 个维度,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上肢功能恢复越好。(4)生活质量:于入院时及术后6 个月,运用SF-36[8]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分为生理功能(10 项)、社会功能(2 项)、生理职能(4项)、躯体疼痛(2 项)、精神健康(5 项)、情感职能(3项)、精力(4 项)、总体健康(6 项)8 个维度,共计36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3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即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5)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感染、伤口局部感觉减退、骨折愈合延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进行分析。性别、骨折愈合率、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年龄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对比(±s)
术后疼痛程度(分)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中出血量(ml)25 25 t P 42.21±11.61 65.36±9.39-7.752 0.000 7.69±1.35 8.77±0.91-3.317 0.002 29.43±9.59 41.12±12.97-3.624 0.001 3.29±0.92 4.17±1.11-3.051 0.004
2.2 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3 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率对比[例(%)]
2.3 两组肢体功能对比 观察组术后6 个月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功能对比(分,±s)
表3 两组肢体功能对比(分,±s)
组别 n DASH 评分 Constant-Murley 评分观察组对照组25 25 t P 2.79±0.38 3.21±0.43-3.660 0.001 96.31±1.98 95.12±2.01 2.109 0.040
2.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术后6 个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s)
注:与本组入院时比较,*P<0.05。
躯体疼痛入院时 术后6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生理功能入院时 术后6 个月社会功能入院时 术后6 个月生理职能入院时 术后6 个月25 25 t P 13.44±2.25 13.68±3.23-0.305 0.762 4.11±0.72*3.19±0.61*4.875 0.000组别 n 精神健康入院时 术后6 个月22.77±2.19*21.21±2.54*2.326 0.024 1.93±0.43 1.95±0.46-0.159 0.874 4.53±1.04*3.77±0.95*2.698 0.010 4.38±1.02 4.42±1.09-0.134 0.894 10.05±1.13*8.76±1.88*2.941 0.005 1.24±0.32 1.27±0.26-0.364 0.718总体健康入院时 术后6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情感职能入院时 术后6 个月精力入院时 术后6 个月25 25 t P 6.38±1.26 6.43±1.34-0.136 0.892 12.23±1.49*11.31±1.24*2.373 0.022 3.59±0.86 3.61±0.72-0.089 0.929 6.91±0.55*6.52±0.47*2.695 0.010 4.41±1.03 4.45±1.07-0.135 0.893 8.66±0.85*8.16±0.88*2.043 0.047 7.49±0.53 7.52±0.59-0.189 0.851 13.43±1.21*12.57±1.24*2.482 0.017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锁骨骨折为骨折中常见的急性创伤性疾病之一,骨折后会产生强烈的疼痛,还会出现皮下瘀血、肿胀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骨折愈合畸形,好发于青壮年。该疾病多为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两种,因锁骨特殊的解剖结构,若发生骨折会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外观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疾病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9]。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将有一定弹性的钢板置于骨折部位,由于钢板材质薄,能有效与锁骨骨折部位贴合,减轻对皮肤的压迫,具有良好复位、固定牢靠、有效对抗骨折端旋转力、机体排异反应低等优点,但是该方式是通过切开进行复位,术中需要剥离骨折端软组织,易损伤锁骨周围血管及神经,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术中伤口暴露时间长,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增加患者疼痛,延长住院时间[10]。弹性髓内针固定是在C 臂机辅助下定位入针点,通过钻头钻开髓腔,置入弹性髓内针固定骨折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且对骨质的接触面小,能有效避开骨骺,术后无须拆线,降低了患者感染的概率,且不影响患者外在形象。将其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中可能更有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能改善手术一般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属于微创手术,在C 臂机辅助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能清晰观察骨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能有效避开血管及神经,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11]。另一方面钢板内固定手术使用的钢板材料过于突出保护应力作用,造成骨折部位愈合后期出现固定端骨质疏松问题,同时接骨板不易弯曲,与骨折部位贴合度较差,术中出血量多,损伤大,疼痛程度高。而弹性髓内针固定通过钻开髓腔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减少了周围血管及神经的损伤,保证了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利于骨折端骨痂的生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切口。相较于钢板内固定术而言,减少了二次手术取出钢板,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因手术瘢痕而导致患者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自信。
锁骨为连接躯干及肩关节的重要骨架,参与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活动,一旦锁骨发生骨折或出现畸形愈合等情况,严重影响肩部及上肢功能活动,降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 个月、6个月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个月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可能原因是弹性髓内针是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弹性好、相容性高等特点,能有效抗疲劳,同时抗腐蚀能力强,对骨组织影响较小,有利于骨组织生长,缩短骨愈合时间[12]。同时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后伤口仅有进针点切口,即使为粉碎性骨折复位,相对于钢板内固定,能有效缩小术后切口。该术式具有伤口小、操作简单等特点,可有效减少术中软组织的剥离,使骨折后残留的骨膜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或感染。同时复位距离约在骨折端2 cm 处,可保护骨折端周围软组织,恢复骨折处血运,减少术中暴露时间,稳定性高,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骨延迟及骨不连的发生率,这与张鲁等[13]的研究一致。另一方面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能有效避开锁骨上神经的损伤,且弹性髓内针能随着患侧肢体活动,骨折端产生微动,进行持续应力刺激,促使成骨细胞(OB)的增加,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且该手术仅需悬吊带辅助,不会影响患肩活动,能有效避免愈合畸形,如成角旋转、缩短等。骨折端稳定后既可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利于锁骨骨折的愈合,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
锁骨位于特殊解剖结构,外侧与肩峰相连接、内侧与胸骨相连接,一旦发生骨折,会影响患者的上肢肢体功能活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术后6 个月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的原因是弹性髓内针的钛合金材料有良好的弹性及可塑性,且首端钝性良好,相较于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剥离范围小、骨折断端及周围组织血运破坏轻等特点。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弹性髓内针通过骨质开口器进入髓腔,将预弯好的髓内针缓慢通过骨折端,将钝性良好的首端尽可能地接近骨皮质,能使患者在闭合复位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抗旋转性,将尾端埋于皮下组织,为骨折端及其周围软组织有效提供血运,减少对患肩正常活动的影响,加快骨折愈合,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14]。且降低了因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锁骨移位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进行康复锻炼,提高患者的信心。同时手术创口小、瘢痕小,能满足患者对外观的要求,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这与彭琳博等[15]的研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00%)一致,说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原因是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是通过C 臂机辅助透视下进行手术,手术暴露时间短,且不需要进行广泛切开,能有效降低锁骨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概率,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术中电钻钻孔时出现刺破胸膜腔,导致血气胸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膜损伤,为骨折端恢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血供,减少了感染及局部伤口感觉减退的发生。李君等[16]的研究结果表明,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同时锁骨为横S 形管状骨,固定时需要抗弯强度高的材料,弹性髓内针既符合锁骨的生理解剖特性,又具有弹性好、抗弯曲作用强等特点,能更好地适应锁骨的形状,稳定骨折端,避免骨折端的再次撑开。且由于其材料特殊,能较为容易地从髓腔内通过,有效限制弹性髓内针在锁骨内移动的可能性,能有效降低术后断端出现移位、不愈合、愈合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能使骨折端产生应力刺激,促进骨细胞的代谢,刺激骨组织的生长,加快骨折愈合。综上所述,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