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
2022-08-04王晓平
□ 王晓平
1942年初,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和德国军队经过莫斯科战役厮杀后,双方暂时都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整个东部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下来。德军虽然在莫斯科城下遭到失败,已无法发动全线进攻,但仍掌握战略主动权。希特勒认为,1942年,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将进攻的主要方向转向苏联的南部地区,占领南部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最终歼灭南部战线的苏军有生力量,夺取该地区的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等战争资源。尔后德军挥师北上,再次进攻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产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苏联支撑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补给线将会被切断。同时,德军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意图,德军最高统帅部对南线兵力进行了重组,撤销了原南方集团军群番号,新组建了A、B 两个集团军群。其中,B 集团军群由博克元帅指挥,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由空军顿河地区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其任务是攻占斯大林格勒,掩护A 集团军群的北翼。
1942年6月28日,德 军B 集团军群发起进攻。6月30日,保卢斯第6集团军从哈尔科夫东北发起进攻,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向东南挺进,并突破了苏军第21和28集团军防御。同时,德军在其他方向上的进攻也取得进展,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被迫后撤达100—300公里。然而,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取得的战果使希特勒得意忘形,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 集团军群。此时,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部队就只剩下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辖有6个军,含2个装甲军,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由于交通等问题,第6集团军的前进步伐有所放慢,给了苏联红军一定的准备时间。
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战役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分南北两路向苏军发起进攻。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苏军被迫退过顿河。面对苏军的节节撤退,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战斗意志,7月28日,斯大林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严惩,并严厉要求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并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同时,苏军火速向斯大林格勒地域调集增援部队。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缺少装甲兵力支援的第6集团军被迫转入防御态势,德军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被粉碎。
7月30日,希特勒决定将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归还给B 集团军群。虽然霍特指挥德军连续突破苏军防线,但也遭到了苏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和反击,伤亡不断增加,只好放弃独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想法转入守势。8月19日,保卢斯和霍特联合发起了进攻,先后突破苏军的多处防线,同时,德国空军出动2000架次飞机昼夜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率领增援部队赶赴战场,对德军先后发起几次反攻,但均遭到失败。9月12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外围的防御阵地全部失手,被迫撤至市区,德军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把守卫城市的苏军第62集团军同战场上的其他主力部队分隔开来。
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军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9月15日,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制高点——马马耶夫高地实施重点突击。经过一天残酷的战斗,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第二天,苏军突然向德军发起反冲击,又夺回了该高地。苏军方面调动了内务部队、军政学员、防空兵、海军陆战队等一切可以调动的武装力量来加强市区防线。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斯大林格勒守军表现出“一步也不后退”的大无畏精神,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每一个地下室,每一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成为苏联红军同德国法西斯军队厮杀的战场。巷战的惨烈程度使得赶赴城中的苏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3天的平均存活时间,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也不断增加。面对苏联军民的顽强战斗意志,德军无可奈何地哀叹:“我们已经占领了厨房,但客厅仍然在敌人手中。”
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到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但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且部队已伤亡惨重,疲惫不堪,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到11月中旬,德军第6集团军被迫停止了进攻,休整部队。苏联红军的浴血奋战给德军造成了大量伤亡,并将其主力部队紧紧地牵制在斯大林格勒,从而为最高统帅部调集部队准备大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根据苏联方面统计,从7月到11月的战斗中,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损失近70万人,1000余辆坦克,2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1400架飞机。
早在9月底,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激战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已开始准备大反攻,朱可夫制订了代号“天王星行动”的反攻计划,主要内容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发起反攻,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计划得到了斯大林的批准。苏军开始秘密大规模集结兵力。至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两侧的苏联军队共集结了143个师110.6万人,计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0架飞机。按照反攻计划规定: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由瓦杜丁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顿河西岸的谢拉莫菲维奇和克利茨卡亚地域桥头阵地实施主攻,突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防御,直插顿河东岸的卡拉奇。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南面向西北突击,突破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防御,与西南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完成对德第6集团军的合围。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向东南实施辅助性突击,掩护西南方面军的主攻。
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率先发起反攻,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且缺乏精良装备,负责防卫德军第6集团军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在战斗发起一天之内就被苏联红军突破。与此同时,顿河方面军实施了两个辅助突击,以第65集团军从克列茨卡亚以东地区向东南突击,以第24集团军从卡恰林斯卡亚地区沿顿河左岸向韦尔佳奇方向向南突击,割裂顿河小弯曲部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德军的联系。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南部转入反攻,突破了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防线,主要由骑兵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速被歼灭。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至11月30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第6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
当得知第6集团军被苏军合围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下令保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6集团军进行空中补给。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这种运输能力,其每天300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每天700吨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并将第6集团军改称“斯大林堡垒”集团军。由于恶劣天气和苏联红军防空火力,空投计划很快失败。据统计,德军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资,第6集团军渐渐感受到饥饿的威胁。同时,苏联红军也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进攻,被包围的德军命运危在旦夕。
面对如此困境,德军将领纷纷劝说希特勒下令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进行突围,外围德军发起进攻,内外夹击是唯一成功的机会,但遭到拒绝。希特勒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并命令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率领顿河集团军群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12月12日,曼施坦因指挥德军发起进攻。12月16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至12月19日,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突进到离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包围圈30英里的地方。但此时,曼施坦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命令。12月27日,苏联红军发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击退150—200公里,使其退回到了原来的阵地。至此,被包围的德军第6集团军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向被围的第6集团军发起了新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1月22日,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被围德军的空运补给运输和运送伤员撤退的唯一通道被完全切断。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许我们投降。”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绝。1月30日,希特勒将保卢斯晋升为陆军元帅,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尽管如此,2月2日,保卢斯还是率领德军第6集团军残部向苏军投降,9.3万名德军官兵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宣告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场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在会战最激烈的阶段,双方投入兵力超过200万,共计100万人死亡。战后的一份人口普查折射出了战役的惨烈——斯大林格勒的85万居民战后只剩下1500人。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到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6个半月。战役最后以苏联红军的胜利告终,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并逐渐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的辉煌成果,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极大地振奋了苏联及同盟国彻底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