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优化问题设计开启学生数学思维
2022-08-03陈珍花
陈珍花
摘要: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的重要渠道。好的提问可以带动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对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和优化。文章分析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设计分层性问题、促使学生公平接受问题,设计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高效解决问题等方面提出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趣味性;启发性;分层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139-0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两句话表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它对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好的课堂提问是课堂互动中教师、学生、教材联系的纽带,能启发学生思维,带领学生走进教师预设的数学世界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让课堂发挥最大的学习价值。因此,教师要做好问题设计,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及本班学生的学情,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分层性、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解决数学问题,激发思维潜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随意性、偏离性、被动性、无趣性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问题设计的实效性不强,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学习中逐渐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
1.偏离学生“最近发展区”
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深度研究,对学生的学情也不了解,导致其所设计的问题严重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以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有的问题难度过大,严重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范畴,致使学生根本找不到思考的入手点。还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根本不用动脑思考就能直接给出答案,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2.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没有对问题进行分层设计,也没有根据不同的问题更换提问方式,导致学生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教师的问题,进而找不到思考的方向,学习效果不理想。
3.受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限制
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问题时间,导致部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和讨论问题,教师就开始给学生讲解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常常采用反问的形式进行提问,对于这样的提问,学生往往只是随声附和,思维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培养,也无法真正学到相关数学知识。
4.“非學科”问题占比较大
部分数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其在数学课堂上提出大量与所学数学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尤其是“非学科”问题占比较大,这导致学生无法抓住问题的重点,也不清楚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意,致使学生思维陷入混乱状态,根本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5.其他问题
部分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课堂提问随意、未能有效把握提问时机、问题设置不精确、提问缺乏艺术、问题缺乏研究价值等,这些都亟须改进。
二、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策略
针对上文提到的数学问题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数学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做好问题设计工作,让数学问题能够真正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从而打造更具意义的数学课堂。
1.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期,他们活泼好动,对很多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天性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天性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更好的释放,从而提升问题的实效性,让课堂真正因学生而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积极为学生设计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以此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充满趣味性的引导问题:“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个我拼出来的图形,大家想不想看看?”听了教师的问题,学生都表现得兴趣十足,都想要看看教师拼出来的图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自己用小木棍拼成的小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在学生认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等具体知识。最后,在学生对垂直和平行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看,你们知道这个图形中哪两根木棒是平行的吗?哪两根是垂直的?”教师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物展示中充分了解知识的内涵,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趣味性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具有娱乐性的问题,它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问题,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去探究、乐于去探究,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学习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自信。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以此使自己设计的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助力。
2.设计分层性问题,促使学生公平接受问题
学生与学生之间从身心各方面来看都存在明显差异,即个体在性别、年龄、容貌、体能、智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分层性的问题,如:为思维能力较好、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拔高性的问题,为思维能力适中、数学水平适中的学生设计一些提升性问题,为思维能力较差、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设计一些理解性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在这些分层问题中不断跨越思维局限,得到提升,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引导思考问题:“今天咱们一起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家手上都有三角形的纸片,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这个问题对于数学基础较差,以及部分数学基础适中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很可能会因为找不到思考方向而放弃思考。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教师不妨将这个问题进行适当替换,换成如下带有分层性的问题,以使问题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1)基础性问题:我们原来学过哪些求面积的方法,它对我们有帮助吗?2)一般性问题:我们原来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它对我们有帮助吗?3)拔高性问题:今天我们还可以想出哪些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对比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显然教师将原有问题细分成不同层级问题进行逐个解决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所有学生明确思考方向,更有助于所有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分层问题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此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热情,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信,不断突破自我,提升数学素养。
3.设计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高效解决问题
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数学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想象,逐渐找到适宜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而高效思考,高效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知识联系密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充满探究性的问题,以使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引导下,逐渐突破思维局限,打开思维空间,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运算规则,让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运算中,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启发教学模式:教师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大小非常相似的两个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受平行四边形旁边长方形的启发,很多学生很快就想到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变换成长方形再求面积:将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面积,再用平移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凑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求出长方形面积,最后将两个长方形面积相加得出来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已学图形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思维架构,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思维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从而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没有一定的教学问题就难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尽量设计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握好关键因素,抓住要点,让问题凸显教学重点内容,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突破一个又一个知识难题,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可欣,姜立刚.思维发展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04).
[2]孫智信,王洁冰.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例谈“迷思“”错误“”问题”在线开发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11).
[3]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4).
[4]张依淼,周锦娟.基于PBL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5]殷如意.PBL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论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5).
[6]郑祥云,梅立盛.“四单”教学设计及其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运用———以“问题导引”为核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05).
[7]郑瑞丽.面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8]杨豫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Pay Attention to Optimizing Problem Design to Open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Chen Zhenhua
(No. 1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iche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6, China)
Abstract: Questioning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nteract in the classroom. Good questioning can driv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hythm of teachers,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in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f teachers wa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blem desig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oblem design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ing interesting problems, guiding students to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designing layered problems, promoting students to accept problems fairly, designing enlightening problems and helping students solve problems efficiently.
Key words: primaryschoolmathematics;problemdesign;interest;enlightening; stra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