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在全社会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022-08-03李科萱
李科萱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将廉政文化建设从主要针对公职人员扩展到全社会有其重要意义和必然性,对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巩固廉政成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廉洁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狭义而言,廉政文化建设是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进行的廉政教育、道德约束和行为指导。公职人员是全社会的精英人才,但也只是全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根据人社部2015 年5 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 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 万人。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其中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只占公务员队伍的10%。从数量来看,如果廉政文化建设的范围仅仅限于在公职人员,那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显然是不全面的。试想,如果全社会90%的大众廉政意识不强,只要求极小部分公职人员廉洁自律,其难度非常大,效果肯定不会明显。
从另一个角度讲,公职人员都来源于社会,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录用的。在此之前,他们接受各种正面教育,有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但同时他们也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这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受到足够良好的廉政文化熏陶,树立起牢固的廉政文化价值观,那么他们来到公务员队伍中不可能迅速成为廉政文化的自觉守护者。
公职人员也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和社会人在一起,与不同职业不同层级的人们建立起各种联系,相互影响,思想很容易发生变化。同时在与社会人员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利益上的关联,甚至要承受某些人的违规请求或要求,如果稍不注意,就很容易丧失廉政的自觉。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都了解廉政文化,遵守廉政要求,把廉洁自律作为行为的标准,支持鼓励公职人员廉洁自律,鄙视唾弃违纪违规的言行,抵制破坏社会规矩的行为,这样全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廉政文化的良好氛围,在这种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中,廉政文化得到张扬,廉洁自律得到贯彻,公职人员很容易成为廉政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二、社会上存在的影响廉政文化建设的问题
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需要解决一些认识上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更好地开展下去。
1.认为腐败就存在于领导干部中,所以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就可以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权力和腐败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权力越大腐败越严重,没有权力或权力很小就基本没有腐败问题,所以对没有权力的人没有必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从当前反映出的各类腐败案件看,虽然与权力密切的大案要案不少,但一些大家认为没有多少权力的公职人员和一些非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也非常突出,而且这些所谓的“苍蝇”对老百姓利益的损害更直接、更明显。比如一些基层和单位的财务人员或项目经办人员。这些人不是领导干部,更没有掌握一定的权力,上级和主管领导往往忽略了对他们的监督与管理,就是认为他们没有权力,不会发生腐败问题,结果却曝出惊天大案。这些“苍蝇”案件说明,一旦思想认识出了问题,头脑中没有了廉政意识,即便是没有权力的人,也会利用一切条件和手段大搞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行为。历史地看,腐败案件往往与权力直接挂钩,但一些位卑言轻的人之所以也会发生腐败问题,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如果价值观出了问题,即便是没有权力或权力很小也会千方百计地去捞取好处,大搞腐败。
所以要杜绝腐败,必须从思想认识抓起,通过开展对全社会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的公职人员和非公职人员从思想上树立不能腐、不想腐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清廉社会打牢思想基础。
2.认为腐败就是以权谋私,其他的问题是什么属性就按什么渠道解决,没有必要千篇一律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以权谋私是腐败,但腐败问题不仅限于以权谋私。很多人认为只要不以权谋私,就不是腐败。所以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送礼办事、花钱走后门、收钱消灾当成正常的社会交往,不以为然。还有不少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蔑视法律、无视公德,对此他们不以为耻,反而沾沾自喜,还自我吹嘘。这种思想认识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为公职人员的以权谋私和腐败提供了思想铺垫,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建立一个廉洁的社会、廉政的队伍。
从一般意义上讲,腐败是公职人员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公权力进行的利益获取。这其中既包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也包括贪污公款,行贿受贿。还有一种腐败,就是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比如单位内部的拉帮结派,这些人热衷于拉关系,搞私人交情,或是拜码头,投靠入伙,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还有的打着为公的旗号,用公款或是项目款给职工违规发放钱物。还有的基层部门不作为,或乱作为,有的还袒护恶势力,欺压群众等等。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不仅与权力相连,而且也与工作条件、工作平台相连。他们利用工作便利,搞不正之风,对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后果比一些大案更恶劣,损害更大。
3.认为社会风气对廉政建设影响不大,只要领导干部廉政,社会就自然清廉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领导干部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各种观念、风气、追求都不同程度影响、考验着领导干部,如果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和考验,跟随社会上风气和追求,很容易作出违纪违规行为。比如有的公职人员为了使孩子能入好的学校,利用自己的职权找关系,违规送给孩子择校。有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与利益相关人员吃吃喝喝,为人办事。有的公职人员热衷于打麻将,赢点小钱,还有的直接参与赌博。有的参与家族之间的利益争夺,利用权力和影响力打击对方,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都说明社会上的种种问题在公职人员内和领导干部内都会有反映。还有一些公职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因素质高、能力强、业绩突出,很快得到提拔。但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却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没有清醒的认识,放松警惕,甚至追求奢靡,成为商人围猎的对象。上海市金山区经委原副主任金英丽就是一个。她在忏悔书中写道:“身为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我没能抵挡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错把企业老板围猎领导干部的‘糖衣炮弹’当真情,放松了思想警惕,在金钱欲望的唆使下,理所当然地收受财物,一步步堕落到职务犯罪的漩涡里”。这个曾经的第五届“金山十大杰出青年”就这样葬送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社会风气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公职人员队伍。一方面我们要教育和要求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另一方面也必须强化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推广、教育,使广大群众知道廉政文化,了解廉政文化内容,懂得廉政文化要求,做廉洁自律的社会人,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风气。一个积极向上,清正廉洁的社会对于建设一个廉政社会意义重大。
4.认为廉政建设都是领导干部的事,都是他人的事,与我无关。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在社会群体中很多。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平常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违规的行为、有悖廉洁的行为都深恶痛绝,严厉谴责。问题是,当自己有某种需求时,照样去托朋友、找门子,照样去送礼行贿、去办违规的事。还有的是受人之托,收人好处,就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他人办理违规的事。当有人指出时,他们还振振有词,说这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与腐败无关。
在社会中,人们最难的是对自己的管理和约束,而不是对他人的要求。当问题或利益涉及自己和家人时,能不能按照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来管理和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不做违规违纪的事是非常难得的。而人们要达到这样的自觉,就必须具备廉政文化的修养,使廉政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个人的价值追求。所以在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是提高人们廉政修养的一项有效的方式。
以上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源头,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的偏差导致了各种思想认识。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特别是全社会的人们形成廉洁自律的观念,廉政文化的建设必不可少。
三、加强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
1.正确认识和理解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社会评价”。表达了社会对清正廉洁、公平正义、诚实信用、克己奉公、遵规守纪的价值追求。廉政文化涵盖国家法律制度、核心价值、思想理论、制度运行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要求、思想理论、制度机制、行为规范构成了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这方面来看,廉政文化不单纯是精神层面的概念,还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制度机制等方面。不但有领导干部层面的廉政文化要求,也有全社会成员廉政文化教育实践的要求。
廉政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个社会群体和个人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并以此价值观来判断是非取向和行为方向。当前而言,廉政文化就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以平等、公正、法治、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廉洁价值观作为廉政文化价值核心,并以此为指导,落实到社会的思想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成为社会成员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廉政文化是一种道德要求。这是古代先哲们早已提出的观念。孔子说: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晏子说:“廉者,政之本也。”形成了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这就要求为官者要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官员只有廉政,才能树立威望、得到民心。就整个社会而言,传统廉政文化引导百姓勤俭朴素、重义轻利;节俭为荣,奢靡为耻。这些思想要求也构成了当今廉政文化的思想要求。
廉政文化是一套制度规则。在社会治理的各项制度规则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在法律制度方面,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公正,程序正义;在政府管理中,规定公职人员诚实守信、廉洁从政;在社会治理中,要求公民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同时也对贪赃枉法、弄虚作假、权钱交易、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坚决制止和查处,通过各项制度落实廉政文化的实施。
2.继续抓好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增进全社会廉政文化意识,树立廉政文化理念,对廉政文化持续的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要加大全社会的宣传,解决宣传面的问题。传统的宣传主要集中在机关单位、学校和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要实现全社会的宣传,还要非公职单位、各类企业经营主体,街道、市场,公共场合等,还要利用好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在自媒体、广告中体现廉政文化。
其次,提高正面宣传教育的力度。近年来全国在廉政文化的正面宣传中成效突出,但依然还有不少潜力可挖。比如在反映党的历史中的廉政事迹,个体典型宣传得多,而系统分析宣传得少;领导干部的典型多,普通人的典型少。所以应继续加大力度,总结经验,既要宣传典型,也要宣传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以提高宣传的效果。
其三,加强各项制度和法律的宣传教育。对于全社会而言,仅仅树立廉政意识还不够,还要对一些经常发生的、身边常见的制度规定和法律规定加以宣传,才能更进一步使大家树牢廉政意识,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不能干。比如为办事而送礼,为自保而做假证等。
3.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对廉政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制度和机制的有效建设能确保廉政文化行稳致远,双双促进。
首先,在制度制定中,公平原则是廉政文化的价值之基。制度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廉政文化诉求,就是要体现公平原则。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如果公平不存,廉政文化就无法体现。所以在制度制定中,要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不能为求得效率而损害公平。
其次,在制度的执行、实施和运用过程中,要体现正义原则,也就是展现廉政文化的道德层面。在具体的制度实施过程中或是群众要求按制度执行时,正义原则是否体现直接导致廉政文化能否落实。有的案件中,把侵害者说成是受害者,把受害者说成是侵害者,这样的执行,完全颠覆了制度的公平公正原则。
其三,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要体现廉洁的原则。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因为行使公权力而获得好处。同时防止社会上各种违规行为对公权力的侵蚀和干扰,确保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公正廉洁。
无论是国家的法律制度还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都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廉政文化的价值理念,使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各项制度和机制的制定、实施中得到充分彰显,用制度机制的强大约束力推进廉政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只有在法律制度和各项规则充分体现廉政文化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廉政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全社会自觉尊崇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