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影响
2022-08-03王晓筱吴琰冯剑陈国华
王晓筱 吴琰 冯剑 陈国华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1],且中青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在逐渐上升。而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在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阶段,心脑血管及肾脏损害风险已经产生[2]。本研究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将高血压防治的关口前移,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合理干预,通过对血压、血脂及动脉僵硬度指标(baPWV、ABI)的变化评价疗效,以期对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1 月期间潍坊市人民医院体检者200 例作为受试者,年龄40~70 岁。采取随机方式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至试验结束时,200 例受试者失访4 例,其中对照组失访1 例,观察组失访3 例;最终实际例数为观察组97 例,对照组99 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1],正常高值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不同日3 次诊室测量血压SBP 120~139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DBP 80~89 mm Hg。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40~70 岁;③半年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
1.3.2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合并心、脑、肾损害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依从性差者、精神障碍或其他不能配合治疗者;⑤兼夹体质者。
1.4 方法 测定并记录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采用欧姆龙BP-203RPE 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ABI 和baPWV,通过西安中盛凯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中医体质分析系统进行体质测定,分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过敏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8 种体质类型。对照组给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营养指导、运动锻炼指导、限制食盐摄入、戒烟、限酒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制定的相应中医体质辨识方案进行治疗。两组均每月进行1 次随访,3 个月后评价疗效。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BP、DBP、baPWV、ABI、BMI、TC、TG 以及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平和质占比高于治疗前,偏颇体质占比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占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和质占比高于对照组,偏颇体质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质变化及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SBP、DBP 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TC、TG 及左右baPWV、A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 及左右baPWV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MI、TG 及左右A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TC 及左右baPWV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BMI、TG及左右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中医学的特色思想。中医体质是受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共同影响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4]。中医体质学说秉承于中医学的精髓“辨证论治”观念,这种新的评估方式从临床角度出发,根据疾病群体的表现特征以及和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出归纳,从而形成体质分类并进行相应干预,以实现从个体到群体的针对性调养和防护。近年来,国内学者从“治未病”的角度,对于体质学说干预“亚健康”状态进行了一些研究,白明华等[5]对108015 例样本数据的中国人群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显示平和质人群占比不足1/3,且偏颇体质较10 年前上升。而偏颇体质状态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易感性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养防护纠正偏颇体质,保持平和体质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6,7]。
偏颇体质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和血管内膜厚度的改变均有一定的影响[8],而中医体质诊疗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优势。李天星等[9]认为,高血压一旦发病多会持续发展,终生难以治愈,因此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早期预测,并制定适当的中医体质辨识养生方案,改变偏颇体质、阻止高血压的发生是高血压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镔等[10]对社区低中危高血压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发现中医体质诊疗手段可以达到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西药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西药减量后出现的血压反复升高现象。
研究结果显示,当人们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状态时,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壁的结构就已经开始出现损害,由最初的内皮功能障碍逐渐进展为动脉硬度增高、血管顺应性下降、斑块形成、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1,12]。尹莲花等[13]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动脉硬化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其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与高血压人群无明显差异。baPWV 和ABI 是早期评价动脉僵硬度变化、反映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的有效指标[14],具有无创、价廉、接受度高、操作便利、特异性强等优势。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心脏搏动时血液沿动脉传播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波,它可以很好地反映动脉弹性的改变,通常PWV 升高代表血管顺应性变差,动脉僵硬度增高[15]。研究表明,PWV 在正常高值血压时期即已开始加快,且持续性存在的正常高值血压状态会造成进行性血管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相关性可能增加。因此,PWV 对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转化的风险具有预测价值[16]。另外有研究证实,baPWV 增加是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新发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7,18]。ABI 通常用于外周血管硬化及下肢动脉阻塞的诊断,同时也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评估指标;ABI 异常对动脉壁增厚、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肌酐异常等早期靶器官损害有警示作用,通过对ABI 的观察,有利于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9,20]。因此,通过baPWV 和ABI 的变化早期识别动脉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动脉弹性变化,有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控制和预防。
正常高值血压以中青年为主要人群,而现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剧,电脑、手机等电子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静坐时间增加,有效运动减少,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广泛存在,上述因素导致中青年人群成为高血压的潜在发病人群。已有较多研究发现,通过减重[21]、限制脂肪和盐的摄入[22]、增加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23]、戒除烟酒摄入[24]对于延缓动脉硬化、防治高血压是有益的,因此,本研究采取生活、饮食方式调整,减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同时根据其体质偏颇进行对应的中医体质辨识治疗,具有合理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纠正不良嗜好、优化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SBP、DBP的降低是有积极作用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除此之外加以中医体质辨识干预的降压效果优于单纯生活饮食调养,并能够降低TC 和baPWV,有效改善动脉僵硬度。但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受试者的BMI 及TG 经统计均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与研究时间较短有关,后期可再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研究。而两组ABI 在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可能与高血压前期人群动脉狭窄、靶器官损害尚未明显出现有关。
总之,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和针对性调护延缓动脉硬化、减少高血压发生是可行的。由于兼夹体质类型的复杂多样化,为了避免影响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只纳入了单一体质的患者;此外,为了便于统计,在进行体质类型变化分析时将体质类型概括为平和质及偏颇质进行统计,后续研究中将通过对患者体质评分进一步细化,从而对本研究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