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药雷公墨与雷州雷神文化的关系*

2022-08-03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史轩逸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雷公雷州霹雳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200020) 石 云 史轩逸

雷公墨是我国雷琼地区人民对当地一种散布状分布的黑色玻璃质岩石的俗称[1]。其成因最初认为是火山玻璃,定为黑曜石[2- 3]。现在确定我国雷琼地区的雷公墨属于亚澳散布区的玻璃陨石(见图1)。中国科学院研究测定,我国琼雷地区雷公墨的形成时间约为0.7Ma[4](距今70万年)。

图1 玻璃陨石散布区示意图[1]

欧阳自远团队提出,雷公墨常被误认为是玻璃质的陨石,其实它不属陨石类型,而是地外物体(彗星)撞击地球期间,地球表面高硅岩石熔融的产物。1970年以来,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公认观点[5]。

雷公墨渊源与分析

通过研究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药专著的记载,发现历史上对雷公墨有两种认识,即霹雳砧和雷墨,两者有交叉、有结合,在《本草纲目》中得到了区分,但之后的中药专著主要记载的是霹雳砧。

1.先秦和秦汉

从我国广西百色到今越南的旧石器遗址中出土过很多玻璃陨石。广西六合遗址有1件[6],大梅山遗址有155件[7];越南安克遗址有102件[8]。这些伴随旧石器出现的玻璃陨石为遗址年代的确定提供了帮助。有研究者推测,安克遗址中这些后来被称为雷公墨的玻璃陨石可能是用来铺设道路的。考古学家认为,当时古人应该目睹了那次天文事件,并在该天文灾害[9]后继续生存。在四五千年前,有先民在雷州渔猎。雷州“越人”来自楚地“扬越”,与华夏族有亲缘关系,自商周以来与长江流域的吴、越、楚有文化往来,并创造出雷州古代文化。战国时岭南“臣服于楚”,雷州即为“楚界”[10- 11]。

秦代雷州半岛属于桂林郡管辖,汉代属合浦郡徐闻县管辖。两汉时,当地以珍珠闻名,出现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获罪朝臣的流放之地[12]。

2.唐宋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神奇》载:“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而未尝得见。元丰中,予居随卅,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其一楔,信如所传。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3.元明清

元明之交,道经《道法会元·卷七十三·天书雷篆上》载:“嗔人,多用雷楔击之。楔乃东海蓬莱山所产,亦名石脂,今雷州人多有收得者。可磨与小儿服饵,止惊,去邪气。医者多不明楔出之源。”

明代刘文泰等《御制本草品汇精要》(1503年)载:“霹雳针,无毒,主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并下淋,磨服,亦煮服。此物伺候雷震处,掘地三尺得之……作枕,除魇梦,辟不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金石部有霹雳砧和雷墨两种药物。“霹雳砧,气味无毒。主治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并石淋,磨汁服,亦煮服。作枕,除魇梦不祥(藏器)。刮末服,主瘵疾,杀劳虫,下蛊毒,止泄泻。置箱间,不生蛀虫。诸雷物佩之,安神定志,治惊邪之疾。” “雷墨,主治小儿惊痫邪魅诸病,以桃符汤磨服即安。”张璐《本草逢原》(1695年)记载,雷楔“治小儿惊痫,磨汁服之。作枕辟恶梦不祥,镇邪疟。刮屑杀瘵虫,下蛊毒……佩之安神,治惊邪之疾”。

清代吴钢《类经证治本草》(1827年)载:“霹雳砧,主大惊失心,恍惚不识人,并石淋、痨瘵、杀痨虫,下蛊毒,止泄利,安心神,治惊怪。或磨汁,或刮末,或煮服,均可。置枕上,辟邪及恶梦。”

纵观雷公墨的历史渊源,不难发现,古代对闪电熔岩和玻璃陨石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晰。从唐宋时代的描述结合玻璃陨石与闪电熔岩标本形态[16]进行分析,有理由认为,陈藏器和沈括所描述的是闪电熔岩,“震处,掘地三尺得之”,符合闪电熔岩形成的特点。楔形或管状似针或边缘薄如斧,故陈藏器称其为霹雳针。其成分97%为SiO2,故沈括称之为石,而非铜铁。房千里所述“黑石、或圆或方”应为玻璃陨石。刘恂记载的实则是两种物质,前者“黳石”是被雨水冲刷而出的70万年前降落到地面的玻璃陨石,后者“霹雳处”所得是闪电熔岩。李肇称玻璃陨石为雷墨,雷当指地名,墨当指其色黑。房千里之书是雷州雷神神话的源头之一,而称其为雷公墨。《本草纲目·金石部》论曰:“雷震星陨之为石,自无形而成有形也。”可见李时珍已明确区分闪电和星陨两种来源,故其分霹雳砧(闪电熔岩)和雷墨(玻璃陨石)两条进行论述。明清以后关于雷墨性味功效的记载都以《本草拾遗》为祖本。有矿物专家表示,雷公墨现存量并不丰富,部分专门藏家可能有几吨藏品。几吨确实不够药用,按矿物药煮汤每次15~30 g计算,14剂用量就需要210~420 g。难怪民国以后的医药学专著鲜有收录本品。

根据文献报道,黑曜石是地球上最接近雷公墨的天然物质。研究者通过荧光光谱仪(Olympus品牌)对两枚雷公墨和黑曜石矿物标本进行主要元素(不含氧元素)测定。发现雷公墨与黑曜石主要元素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专家对雷公墨和黑曜石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差异很大[17]。由此判断黑曜石难以替代雷公墨,且其他现用矿物中药替代性更难。

雷公墨相关文化渊源

1.“雷”作为地名的来源

刘恂和李时珍皆称玻璃陨石为雷墨。“雷”字是作为地名而来,并非因为多雷。宋代沈括对此提出过疑问,认为得名于雷水,但其解释依然存疑。如雷水因何得名?历史上,雷州古越人即雷人,又称俚人、黎人。雷、俚、黎三字同音,自东汉至隋唐,声类皆在来纽[18]。我们为弄清其发音,专门联系到潮汕、福建、广西和雷州半岛人士,惟雷州半岛人士至今“雷”和“黎”发音相同。所以,雷因原指当地黎人,并以此作为其地名。

2.雷公与雷州雷神信仰

雷州地区自古就有区别于道家的雷神信仰。房千里被贬岭南后对异国风光和奇异文化十分着迷,其在搜集岭南奇闻异事时,牙门将军陈义讲述了自己祖先从卵中诞生的神话故事。“昔陈氏因雷雨昼冥,庭中得大卵,覆之数月,卵破,有婴儿出焉。”[19]后世根据这个被记录在《投荒杂录》的传说,逐渐演绎出更为丰富的雷神传说。故房千里记载雷墨时,特意称其为雷公墨。

3.雷神崇拜对雷公墨功效的影响

许多矿物中药临床效果相当明显,但对其功效的解释有的还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2]。也有不少来源于宗教或神话,如在雷州雷神崇拜中,雷锤、雷钻等物不时从天而降,它们是雷神“现实”存在的天然物证[20]。这些思维对雷公墨的功效有直接影响。从陈藏器、李时珍等历代医药学家,到刘恂、房千里这些官员,从“科学家”沈括,到道教典籍《道法会元》,都记载雷公墨具有“治惊”的作用,这与雷神信仰不无关系。霹雳砧和雷墨是成因不同的两种物质,但都被认为是“雷物”,因而被赋予相似的药用功效。

总之,雷公墨伴随雷琼地区先民从旧石器时代走来,成为雷州半岛文化代表性载体之一。雷州雷神信仰对雷公墨功效产生影响。雷公墨是一种稀缺的有限再生中药资源,经唐代至清代1100 余年的持续应用,储量已然不足,民国以后淡出中药界视野,但其价值恰如刘延东副总理“五大资源”的论述,既是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又是优秀的文化资源,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

(致谢:本文相关文字的读音,得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刘俊老师、上海市杨浦区中医医院陈子洁医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廖文丰同志的帮助。)

猜你喜欢

雷公雷州霹雳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霹雳漫游堂
雷州书画作品选
JANE Ⅰ、Ⅱ、Ⅲ组 霹雳加强型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