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小儿推拿手法及选穴规律*
2022-08-03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祝伟杰翁家俊张永康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祝伟杰 翁家俊 何 喆 张永康 黄 青
《厘正按摩要术》为清代医家张振鋆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出于明代周于蕃的《推拿秘诀》,张氏经过“重者汰之,繁芜者删之,颠倒者理之,俚俗者易之,更博采旁搜,附会以明之”乃更名《厘正按摩要术》。全书以辨证为先,立法为后,内容详尽,严谨有序,是小儿推拿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我们通过对《厘正按摩要术》中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手法及用穴规律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张氏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学术思想与特色,为现代推拿治疗小儿疾病临床选取手法及用穴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全资料来源于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1]中关于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相关文献,推拿手法包括单式及复式。纳入标准:纳入的文献必须有明确的治疗穴位及手法。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重复出现的穴位组合(包括推拿次数);③穴位及手法含有《小儿推拿学》[2]不收录或资料不全者;④与推拿治疗无关的条文,如病因病机、中药方剂等不予纳入。数据规范: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2]对穴位名称经穴予以规范。如将腹阴阳统一为腹,脾土统一为脾经,肾水统一为肾经,合谷统一为虎口等。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厘正按摩要术穴位及手法文献数据库”,记录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数据管理。将符合录入标准的推拿处方逐条录入数据库,录入内容包括原始病名、分型、症状、单式手法、复式手法、穴位名称及其分布。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纰漏,在完成录入后,再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数据录入完成后,对其推拿手法及穴位的使用频次、种类、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的Apriori算法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25%、最小置信度80%,从而得到《厘正按摩要术》中张振鋆辨治小儿疾病的常用手法和穴位的组合。聚类分析,使用SPSS 24.0对使用频数较高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变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系统聚类方法,把数据中相似程度较高的数据归为一类,把相互疏远的归为不同的类,从而得出张振鋆辨治小儿疾病的临证推拿手法和穴位应用规律。
数据挖掘结果
1.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统计
本研究共收集有关文献42条,涉及推拿手法6种,总频次372次。其中,推法使用频次最多,为234次(占62.90%),其次是揉法45次(占12.10%),再其后依次是掐法42次(占11.29%)、运法35次(占9.41%)、摩法10次(占2.69%)、摇法6次(占1.61%)。复式手法12种,总频次48次。其中,天门入虎口使用频次最多,共13次(占27.08%);其次是水底捞月9次(占18.75%);再其后依次运水入土7次(占14.58%)、赤凤摇头5次(占10.42%)。其余复式手法使用频次均少于5次,分别是打马过天河3次(占6.25%),二龙戏珠、黄蜂入洞、运土入水、按弦搓摩各2次(占4.17%),猿猴摘桃、飞经走气、抱肚各1次(占2.08%)。
2.小儿推拿高频穴位统计
3.小儿推拿穴位分布统计
4.高频穴位关联分析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16项高频穴位进行Apriori算法,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S)25%,最小规则置信度(C)80%,提升度最大前项数5,提升度(L)大于1.0。结果共纳入24条两项、45条三项、41条四项、19条五项及4条六项关联穴位。选取频次≥25次,结果共纳入36条,涉及5类穴位,其中11条两项、15条三项、9条四项及1条五项关联穴位,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2、表3,关联网络化展示见图1。
表1 小儿推拿高频穴位两项关联规则分析(频次≥25)
表2 小儿推拿高频穴位三项关联规则分析(频次≥25)
表3 小儿推拿高频穴位四、五项关联规则分析(频次≥25)
5.高频穴位聚类分析
讨 论
1.主上肢穴,尤重推法
《黄帝内经》云“婴儿柔嫩如芽”。小儿皮肤娇嫩,若手法过重易伤幼儿,过轻则不能充分达到治病的刺激量。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较摩法、运法偏重,而较指揉为轻[2],力度适中,多用于上半身。《厘正按摩要术》中使用的单式手法共6种,以推法、揉法、运法等轻刺激手法为主,其中推法使用次数最多,234次,占62.90%。此外,《厘正按摩要术》中取穴遍布全身,尤其以取上肢穴位最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上肢穴位中大部分穴位又分布于手部,说明当时治疗小儿疾病以上肢部穴位为主,根据辨证配伍其他身体部位的穴位,以便进行小儿推拿的操作。
2.主以温补,辅以清泻
《灵枢·逆顺肥瘦》载:“婴儿者,其肉脆、气少、血弱。”小儿体质虚弱、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是小儿易患病的根本原因。补益之法对体质虚弱的小儿有增强体质,助长发育的作用。故张氏在复式手法和穴位的选取中以具有补益功效者居多,补脾健胃、补气养血、温阳助肾,主治各种虚证。故复式手法中天门入虎口使用频率位居第一(27.08%),穴位中三关(92.86%)、脾经(83.33%)使用频率位居前四。如治腹痛中气不和痛,小儿初生后,束脐过紧,不知儿体渐长,束带未松,上下气不流通。张氏取手阴阳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三关、脾经、腹、脐、内八卦以行气补气、补血温阳;运土入水、六腑以清湿热。
《针灸大成》载:“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发。” 补之太过,损之斯成,小儿长期补益可能导致性早熟,或小儿偶感外邪,或痰湿食滞。清代叶天士《幼科要略》云:“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者多。”[3]小儿为纯阳之体,无论外感风、寒、湿、热或内伤饮食,皆易化火,故在补的基础上佐以泻法,清热泻火、通络活血、消食导滞,主治各种热症。复式手法有水底捞月占18.75%,穴位中六腑占97.62%,两者使用频率均位居第二。如治火眼,小儿两目红肿,由肝经有热内蕴,风邪外袭。取六腑、天河水、内八卦、水底捞月以清热泻火;虎口、曲池以清热解表;手阴阳以调和气血;脾经以健脾运胃;肾经以温补下元。
3.配伍分析,用穴特点
基于Apriori算法对《厘正按摩要术》记载小儿病证治疗高频穴位进行分析,在2个穴位复穴方配伍中,手阴阳→六腑置信度高达100.00%,支持度为97.62%,而六腑→手阴阳,三关→手阴阳,脾经→手阴阳虽然置信度有所降低,但支持度都高达100.00%;在3个穴位复穴方配伍中,手阴阳→三关、六腑置信度高达100.00%,支持度为90.48%,而脾经→三关、手阴阳,脾经→六腑、手阴阳置信度有所下降,但支持度都达到90%以上;在4个穴位复穴方配伍中,手阴阳→脾经、三关、六腑置信度高达100.00%,支持度为76.19%,脾经→三关、六腑、手阴阳置信度降低,支持度却大于90%。本研究还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生成穴位配伍网络图谱,呈现25%~90%支持度下穴位配伍组成的变化及特点。在支持度较高时,可更精确地展示治疗疾病穴位中的核心穴位组合,加之网络图谱的构象分析,最终演化出治疗小儿疾病的核心用穴(手阴阳、三关、六腑、脾经),四穴合用具有调节小儿一身气血、平衡一身阴阳的作用。
通过对《厘正按摩要术》中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所选取的手法及取穴进行分析得出: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单式手法以推法为主(62.90%),取穴以上肢部居多,其大部分穴位又分布于手部,以便于对小儿推拿的操作;复式操作手法重健脾补胃及清热,天门入虎口使用频率位居第一(27.08%),水底捞月使用频率位居第二(18.75%);穴位重调和气血、温阳健脾及清热泻火,其中手阴阳使用频次位居第一(42次),六腑使用频次位居第二(41次)。综上,我们认为,探究《厘正按摩要术》记载小儿推拿治疗疾病的手法及穴位,挖掘张振鋆小儿推拿诊治思路及用穴规律,从而为临床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选穴及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