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与专业发展策略
——以山东省为例
2022-08-03卞廷婷张志勇山东体育学院250102
卞廷婷 张志勇 (山东体育学院,250102)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其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成才与发展,决定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能否成功。而综合素质是个体生命的客观反映和主观评价,是个体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维度状态的反映,是健康评价的重要手段。梁俊指出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徐彦红的研究表明个人情感、性格兴趣、身体健康、精力等因素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以上研究均表明教师的情感、生理、心理等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现状以及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探寻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也为制订相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调查分析
1.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济南、淄博等11个地级市的1486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进行调查,利用Spss.26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得分均较好(表1)。通过进一步对不同性别、年龄、教龄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年龄、教龄与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均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年龄、教龄的增加,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发展均呈现下降趋势。
表1 山东省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整体情况(n=1486)
2.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继续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表2),也就是体育教师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健康变化8个维度表现性越好,专业发展也会更好。因此,针对以上研究,提出5条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表2 综合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线性回归结果
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1.关注不同年龄、教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年龄、职业阶段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理解不同、观念不同和动机差异会造成专业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学校应具体规划体育教师职业生涯,构建专业发展进阶目标。中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处于主动发展阶段,积极性高,学校应该抓住机会,鼓励青年教师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加强青年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激发其专业发展能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后发展目标,制订合理计划,带动其快速成长。同时,随着年龄与教龄的增长,年长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增多,学校应该帮助年长的体育教师树立新的学术目标,为年长的体育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可以通过“拜师结对”的方式,使其向青年教师传授更多的教学经验,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使青年体育教师与年长的体育教师互相听课观摩、交流教学经验,青年体育教师用其年轻活力感染、带动年长的体育教师,同时,年长的体育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从而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2.关注体育教师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是生命质量中的重要维度,而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均反映了个体情绪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对其生活的影响,因此学校应正确认识体育教师情感与心理健康对专业发展的作用,重视体育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
一是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文关怀,减轻其工作压力,充分尊重体育教师的需求,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通过合理发放绩效、增加劳动报酬等措施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减轻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二是学校应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等形式定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三是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关注体育教师的情绪状况,减少压抑、忧虑、焦虑等负面情绪,减缓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并解决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体育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教学。学校还应帮助体育教师掌握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策略,分析焦虑、压抑、忧虑等情绪来源,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增强心理调适和自控能力,保障体育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
3.关注体育教师社会功能,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功能是生命质量中的一个重要维度,主要反映了体育教师社交活动的数量与质量。学校应通过鼓励体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与同行学术交流活动、观摩学习其他学校优秀体育课教学等形式,扩大教师的社交范围,在交流过程中,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针对初任职的体育教师,教学经验与社会经验不足,学校应抓好职前培训,搭建平台促进新老教师交流,帮助初任教师快速融入教学群体,提升教学适应能力。
其次,中小学可以与邻近学校共同组织教师联谊体育竞赛,提高体育教师的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比赛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校体育教师的互动交流、切磋互补,既可以提升技能水平,又可以积累人际交往经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4.关注体育教师生理职能与生理机能,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变化、一般健康4个维度均表明体育教师要提升身体健康水平,而教师的身体健康要求体质健壮、体能良好、反应敏捷。因此,学校首先应通过开展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健康讲座等形式,强调健康体魄对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强化体育教师的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同时,鼓励体育教师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师制订符合其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计划,为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较低的教师制订循序渐进的锻炼计划;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体育教师竞赛活动,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既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又可以提升其反应性与敏捷度。
其次,学校应建立教师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定期对体育教师身体机能水平进行检测,适当地将身体指标检测结果纳入体育教师的基本考核内容,从制度上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意识、激发其锻炼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活跃的锻炼氛围,从而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5.为体育教师合理减负,提升其精力水平
精力是生命质量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工作负担与工作压力会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减少教学精力的投入,因此,学校应明确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量标准,为体育教师合理减负。目前很多学校出现“体育教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现象,过多的非教学任务占用了体育教师大量的时间,使其对体育教育教学的精力投入大大减少。
学校为体育教师减负,首先应杜绝对体育教师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的不合理安排,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体育学科知识、参与体育培训学习、拓展自身教科研能力、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其次,根据研究发现,英国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教师减负行动方案,并且开发了直接面对学校和教师的针对性的“减负工具包”,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减负,提升了精力水平。因此,我国中小学校应尽快制订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体育教师减负政策和方案,减轻体育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精力水平,促进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