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所精神下的博物馆展陈研究

2022-08-03张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场所

张敏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场所精神”一词经常出现在景观领域,《论现代建筑》讲到“场所精神”的建筑时说道,当建筑对其所矗立的场所做出贡献时,它开始具有意义。场所由空间组成,由边界界定。场所即空间及其特质的总和,意味着空间分布和方向性,是空间的升华,包括空间及空间认同感。精神则是抽象的,是空间内部要素、能量的统一,是场地特征的提炼,其特有的气质可以通过后期的干预设计来进行强化。因此场所精神可以是场所自带的,也可以是人为力量的凝结,最终目的是将人的感知体验与场所空间相结合。博物馆空间主要指展陈布局所带来的体验空间,当参观者进入博物馆时,只有对展陈空间产生认同感才能建立起人与博物馆间的互动关系,陈列与展览空间才能升级成为有意义的场所。一提到各地博物馆,我们就能联想到各类综合展、专题展,这些就包含着博物馆展陈所传达的场所精神。不同的陈展主体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诠释,构建每个展览的独特气质,这些都会实时变化更新,这样参观者观展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不同展陈空间的气质,并迅速对其进行分类。无论是自带的气质还是设计后的特征,都是对于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知识等的输出,以期打造博物馆的时代记忆。

场所精神是一种总体气氛,是人的意识和行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场所感,一种有意义的空间感。场所精神强调人们对空间环境真实的感知和体验。这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展陈研究的重要性,每个地域、场所都有不可取代的特性,对博物馆空间场所精神理论的研究在博物馆发展中也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1 太原市域范围内现有博物馆概况

太原,早在50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从新石器时代到设立太原郡,从代国春秋到霸府伟业,从晋阳起兵到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次立国,从水淹晋阳城到南移府城。回溯历史,太原的历史要素众多。太原市辖区范围内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34座,包括非国有博物馆13座,国有博物馆21座。其中省级博物馆9座,市级博物馆10座,县级博物馆2座(表1)。

表1 太原市辖区范围内现有各级各类备案博物馆

2 博物馆展陈中场所精神的表达

2.1 影响因素

①地域文化背景。各个地区出土的文物反映当地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自成体系。博物馆展陈的目的就是通过文物展品向外输出当地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精神。博物馆业态复杂、地域性明显,展陈内容多是在特有的时空状态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受地域地理环境特征、当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因素影响变化。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背景之间相互反映相互衬托,历史制约着场所的发展,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场所精神的构建也体现着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因此博物馆中展陈空间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增加参观者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认同和欣赏,从而明确该地博物馆的定位,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

博物馆陈展,展示了一个城市过去的历史面貌与活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较先进的文化艺术水平。在规划建设方面,博物馆展陈所传达出的场所精神有利于还原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对外输出地域文化魅力,对参观者产生吸引力。这样一来博物馆所构建的场所精神就可以“以馆带城”,推动城市人文旅游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博物馆场所精神的构建是良好媒介,可以形象生动地反映出该城市历史民生、文化进步、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变迁和创新。

②展陈内容。博物馆展陈空间的易读性和对场所的认同性是影响参观游览的重要因素。博物馆陈列的大多是当地已出土和正在保护的一些文物遗存,讲述的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和重要节点、重要文物等,要让参观者对展示主题和内容有认同感不能只依靠展品,参观者熟悉的是文物个体,为了更好地引导参观者,需要增强不同部分和不同单元的关联性,综合性梳理,系统性地展示,这样既丰富了展陈内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空间场所、不同的精神体现,也让参观者产生心灵共鸣,进而生发出对当地博物馆、当地历史文物的赞赏和认同。如太原市博物馆的“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系统地展示了太原的历史文化脉络,通过对“并州”太原各个时代和各个节点的深层次表达和阐述,场所精神与博物馆展陈空间相结合,参观者可明晰太原的重要文物景点和相关文化脉络。

③展陈形式。建筑设计阶段疏于对展陈空间的考虑,使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时需对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重新进行改造,也就是展陈空间情节和氛围的营造。情节营造主要体现在节点设计上,运用科技手段与时俱进,采用传统展柜展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重点内容着重描述和阐述,同时配以遗址原貌、虚拟场景或建筑模型等。氛围的营造主要体现在动线节奏设计上,例如“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四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中的分单元都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参观路线借用叙事性手法,将各个单元连续起来,注重陈列内容内部的连贯性,借助场所物质空间与非物质表现形式的载体,将展柜中展品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呈现出来。这样通过参观路线、节点设计、单元说明、文物展品就可以共同打造出合理的参观区域,便捷有效地引导参观者去感受曾经真实存在的文化记忆,身临其境,享受归属感的同时始终保持兴趣,体会文物展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这样展陈空间所构建的场所精神,才能更多地彰显文物展品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和其本身的价值意义。

2.2 诠释表达

博物馆展陈空间场所精神的表达依赖于展览的展示方式,如何探索不同展品向不同水平参观者展示的最佳方式,如何通过展陈内容和展陈形式体现文物自身及其意义、真实性、趣味性以及单元连贯性等。本文主要以太原市博物馆“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为例进行介绍。

①静态展示方式。图版与文物展品相结合是最常见的静态展示方式,如组图、文献、图表、导览手册等,直观且容易理解。复杂一些的如遗址模型和建筑模型等复制品,在墓葬、古城、古建筑等的展示空间较多出现,复原历史上的一个或多个场景,增强参观者的理解。再者就是场景造型和立体布景,在“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中“石窟遗韵”“丝路华章”两个单元中尤为明显。因为太原地处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区,民族融合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佛教和胡汉文化交融两个方面。

伴随着丝绸之路,佛教传入中原大地,这一部分所传达的场所精神主要是让参观者对这一时期的佛教石窟造像、建筑艺术水平拥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石窟造像、龙山石窟博物馆的童子寺佛阁建筑等进行展示,将不同文物单位的历史文物浓缩到一个展厅一个部分,通过立体布景让参观者对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有了较为宏观的认识,吸引参观者学习了解的同时也留有期待,期待下一次去这些文物景点实地游览,串联历史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胡汉文化交融在太原主要体现在北齐时期的民族融合,也就是徐显秀墓。这一部分的场景造型主要是将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彩绘壁画和陶俑阵进行了再现,从视觉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延续了北齐时期的风貌,体现了丝绸之路、墓葬文化、西域文明等因素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既展现当时的日常居住情形,也体现当时的贸易交往,参观者在该部分的展陈空间可以完美体验到当时生活情节的具现,以及北齐时期胡汉文化大融合的动态关系。

②动态展示方式。在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中,要注意引进一些现代设计理念……把静的陈列提升到动的展示。动态的展示方式多与科技相关,现在常见的有导览讲解、投影互动、动画、舞台、互动装置等利用影音展示,因为人身体和情感的体验感知比展陈更重要,所以动态展示主要是利用立体布景带动参观者。展览的导言解释、博物馆后期创作的影片、模拟动画等,既高清立体地展示了历史场景和文物细节,也极具互动性,精美恢宏,让参观者参与其中,从方方面面去体会和认知展品。

在展陈中将高科技与艺术合体,模拟景物环境实体部分、重现历史文物面貌是现在展陈空间表达场所精神常用且极具吸引力的做法。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中,整个展陈空间就通过全息影像、沉浸式影院、数字洞窟等多种数字表现形式,专业数字复原洞窟以及佛像,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展陈空间利用科技加持让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所表达的场所精神更鲜明。

③外在灯光等照明设计。博物馆展陈空间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体现展品的质感和美感,还可以调节空间氛围,影响参观节奏,带动参观者的情绪起伏和兴趣兴致。精细的照明设计渲染空间氛围的同时,在博物馆空间场所精神的构建中也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照明设计首先要保证空间的基本照度,保证正常参观、通行、准确展示展品颜色、材质等的基本条件。其次才是渲染空间氛围,与展览的主题相呼应,为展品起到良好的烘托作用。如“锦绣太原历史文化展”的主基调是大地色,恢宏大气,在“石窟遗韵”展厅,为了凸显佛首,整个环境光线较为暗沉,奠定了深沉的基调,光束单独投射到佛首,更加凸显了展品的质感和美感,也引导了参观者的视线,为展陈空间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感。通过光线的变化可以辅助参观动线,节奏明确,富有变化。

博物馆展陈中场所精神的表达需要以上多个方面的辅助和诠释,其目的都是为了在展品、展陈空间、参观者三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真正做到将人的感知体验与展览空间相结合。

3 场所精神下的博物馆发展新模式

①依托地方文物营造特色场所精神。太原市历史文物元素众多,博物馆的发展也主要依托晋祠祠庙园林、天龙山石窟、永祚寺、龙山石窟、崛围山、太原大关帝庙等重要的文物景点,所以场所精神的构建表达要深入挖掘提炼晋祠文化、石窟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地方特色,通过陈展空间宣传文化历史,构建传达场所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经典地方博物馆(表2)。

表2 太原市部分博物馆依托地方文物营造的特色场所精神

②打造特色中小型博物馆展陈空间。博物馆可以推动文物交流共享,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太原市现已备案的博物馆数量有限,但是文物资源丰富,所以打造各种“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具有实践意义。特色中小型博物馆更容易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让历史文化走入群众日常生活,博物馆空间所表达的场所精神更容易被人感知。如关帝庙博物馆推出的“城市记忆”主题馆,龙山博物馆和太山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红叶文化节展览,小而精的陈展模式,释放了博物馆的新活力,解码了文物利用的新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改造升级文物单位现有的一些美术馆、艺术馆等多处“类博物馆”,增加博物馆的数量,提升博物馆的质量,打造特色中小型博物馆集群。

③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必须重视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太原市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13处列入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红色资源丰富,其中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第二课堂”,创新展览形式,拓展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途径,展陈空间作为教育基地,资政育人,以文化人。红色革命展览的展陈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是沉浸式体验的红色专题展,也可以是利用革命遗址故居等打造的党性教育和红色教育打卡地。基于红色精神的博物馆发展新模式,可以充分释放红色能量,让人们触摸革命历史。

④利用科技支撑打造智慧博物馆。科技可以为文物保护利用注入源头活水,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智慧博物馆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文物资源社会共享,让博物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更加贴近新生活。充分运用AR、VR等技术,可以将实景展览等搬至“线上”,加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此外,还可以多渠道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文物价值的传播体系,促进文物与科技、教育等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出版相关文物宣传书籍,利用媒体力量策划推出精品展览,创新博物馆发展新模式。

博物馆展陈中场所精神的表达受地域环境、展陈内容和展陈形式等多因素影响,气质各不相同。但这同时也赋予了博物馆更多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场所精神的塑造赋予了博物馆展陈空间生命力,既保留了生活的真实性,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也给予了参观者存在于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的感觉和体验,通过空间特质从而让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活了起来,同时也更具现实意义,通过不断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博物馆事业向前发展。

注释

①铃木博之.论现代建筑[M].杨一帆,张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②朱宛月.我国中小型博物馆文物展陈中场所精神的构建[D].成都:成都大学,2020.

③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J].山西建筑,2007(18):26-27.

④张威.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展陈空间的营造[J].艺术评论,2009(3):92-94.

⑤单霁翔.中国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C]//马希桂,张春祥.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场所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脑洞大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