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生”课程统整视角下节日主题德育活动策略探析
——以中秋节为例

2022-08-02鲁丹萍沈奇明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生统整德育

鲁丹萍 沈奇明

2007 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实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生”课程统整是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对培养特殊需要学生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以生活适应为主线,统整“三生”课程中部分主题相同的内容,以创编绘本为有效载体,设计主题统整课程,以综合课和德育主题活动为主要实施方式。其中,德育主题活动是指以某一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培养规律,根据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实际情况而开展的校内外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以中秋节为例,阐述“三生”课程统整视角下节日主题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活动目标设计:统整学科目标与德育目标

在传统节日方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总体目标是: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生活适应二年级上册家庭生活单元安排了《中秋节》这一教学内容,生活数学《友爱大家庭》也以中秋节为背景,我们将三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设定中秋节主题德育活动的学科目标和德育目标(见表1)。

表1 中秋节学科教学和主题活动目标

二、活动内容选择:着眼潜能开发和功能完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可以通过课程、活动、实践等多种方式协同教育和培养学生。受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影响,特殊需要学生感知觉反应速度缓慢,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提出,教育训练应该通过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开发和功能改善需求,并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根据德育要求和特殊需要学生经验水平、兴趣爱好等,我们确定中秋节主题活动方式为童谣朗诵、主题班会、学科教学和实践体验活动。

特殊需要学生语言发展一般落后于普通儿童,因此儿歌童谣应选择简单易懂的,通过小步子多循环诵读,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感受节日文化。“三生”课程在同时间段教授与中秋节有关的内容。绘画与手工课上通过各种方式创作含有中秋节相关元素的艺术作品。语言康复训练中学习简单的、适合的节日祝福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表达祝福,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绘本阅读课上学习校本教材《和和乐乐过中秋》,通过听故事、读绘本、操作安静书等多种方式感知中秋节丰富有趣的传统习俗文化。体验活动中,我们根据节日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选择经典的、方便操作的做月饼、煮糖芋艿和走月亮三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动,在实践情境中共同引导特殊需要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发展综合素养。

三、活动实施过程:注重以生为本和实践体验

其一,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享受平等生活。德育主题活动应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在活动过程中应实施个别化指导。例如,在制作中秋节主题手工作品时,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仿画、给圆圆的大月亮涂色,精细动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制作简易的玉兔灯笼,精细动作能力很好的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涂色、剪纸、粘贴等方式制作较为复杂的玉兔灯笼。在做月饼过程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揉面团、分面团、包馅等,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选择搓圆或者脱模等简单的活动。

其二,倡导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具身实践中感悟多彩生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教育活动应更多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丰富体验、有效参与,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中秋节主题德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优化学习和活动场地,营造节日氛围,让特殊需要学生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秋节的了解。通过做月饼、煮糖芋艿和走月亮三个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效参与中体验中秋节节日文化,感悟多彩生活。

其三,多方联动,交融合作,让学生在融合环境中学会生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家庭、社会和学校应多方联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教师可通过温馨提示、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了解主题德育活动的具体安排,知道可以陪学生做哪些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让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并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家庭及时予以表扬,强化亲子活动效果。主题德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特殊需要学生学会生活、融入社会,因此社会的关注、接纳非常重要。为了宣导特殊教育,让更多社会人士理解和接纳特殊学生,我们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邀请社会爱心人士来校和学生一起制作月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爱心人士相互交流、合作,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四、活动评价:实施多元评价和全程评价

特殊需要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学生态度及观念的转变。中秋节主题德育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见表2)。

表2 中秋节主题德育活动评价要素

在童谣朗诵、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是否完成相应目标,在个案分析中寻找学生最适宜的活动方法,完善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本位评价和个案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分析是否完成教学计划。主题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档案袋评价,在活动中教师及时拍摄学生的精彩瞬间存入学生档案,同时根据观察记录情况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描述性评价。在亲子活动中也要求家长及时拍照做好记录,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描述评价。

在总结性评价阶段,活动组织者要及时总结,对活动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并对活动方案进行完善。例如,在中秋节主题德育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召集班主任共同总结反思,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制作月饼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受自身能力限制,学生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搓圆、脱模较为困难,完善方案是邀请更多志愿者或教师参与,尽可能让两名学生就能有一名辅助教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节日主题德育活动丰富了特殊需要学生生活经验,多样化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内驱力,学生的各领域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帮助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三生统整德育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浅析初中英语课如何融入“三生”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三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