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中社会支持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2-08-02庞敏敏陈钰琳章扬懿章子怡吴伟健肖英杰
庞敏敏,陈钰琳,章扬懿,章子怡,吴伟健,方 盈,肖英杰*
(1.汕头大学医学院;2.汕头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广东 汕头 515000)
据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1]。近年来,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社交媒体频频介入学生群体[2]。研究表明,社交网站的使用动机主要有两种,其中自我呈现为两种主要的使用动机之一,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是指个体为使他人按其愿望看待自己而展示自我的努力[3]。个体在网络社交中更有可能采取不同的自我呈现行为,积极自我呈现所塑造的积极自我形象,能使个体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自我概念,并能增强个体的社会连接感,提升个体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和幸福感水平[4];进行真实自我呈现的个体则倾向于在社交网站中展现自己的真实情况,社交网站中真实的自我呈现能增加人际信任和亲密度,并有助于个体获得积极的反馈和社会支持,从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自尊水平[5]。
研究表明网络社会支持不仅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6],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7]。本研究探讨医学生在网络社交中自我呈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粤东某高校医学院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563份,剔除无效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470份,有效回收率为83.5%。其中男生185名,女生285名。
二、研究方法
(一)自我呈现问卷。
采用鲍娜修订的《自我呈现策略问卷》[8],问卷分为积极自我表现和真实自我表现2个维度共9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以上,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社会支持问卷。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9],由10个条目组成,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因子。由于被试是特定的大学医学生群体,实际情况与成人不同,所以对量表中的一些条目进行了修订。第3题“邻居”改为“室友”,第4题“同事”改为“同学”,第5题去掉“儿女”,第6、7题“配偶”改为“恋人(配偶)”,“同事”改为“同事/同学”。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
(三)主观幸福感问卷。
Camp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10],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前者由8个情感项目组成,后者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两者的得分进行加权相加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以上。
(四)测试过程。
正式施测前随机选取1个班进行预调研,通过预调研对问卷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得到总问卷的α系数为0.779,可以认为该问卷的信度较高。收集完成后经过仔细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其余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五)统计处理。
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方差分析。
三、结 果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女生人数占比为60.60%,男生占比为39.40%。所调查的4个年级中,15级参与人数较少。所调查的专业共有4个,以临床本硕专业占比最多,占比为46.80%,不同专业参与调查的人数比与该院校的专业招收人数相关。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对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除客观支持维度外,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男女所获得的客观支持是无显著性差异的。但因女医学生所获得的主观支持较多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高,致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生较男生高。
表2 不同性别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 各维度总分比较(分,
对医学生社会支持、自我呈现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医学生社交网络上的自我呈现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各因子及自我呈现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由此,主观幸福感、自我呈现及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表3 描述性统计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四、讨 论
(一)性别差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中是有差别的。女生在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两个维度中的得分均要高于男生,但在客观支持的分析中是不存在性别差异的。由此表明,不同性别可因其生理差异、心理认知、思想成熟度等而出现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差异。且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0]。因此,在关注医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时,人们不应忽视性别差异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家人、学校及社会可据此适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
(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社会支持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提供资源和交换资源的过程,对于个体而言,既包括来自于朋友、父母等直接的物质支持,也包括关注、接纳、尊重等情感支持[11]。本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这表明医学生的社会支持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与已有的研究相符,社交网络中社会支持高的群体更易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产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群体成员[11]。这表明,当医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进行自我呈现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点赞、评论会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五、总 结
本文发现医学生在进行网络社交时,自我呈现以及现实社会支持均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由于研究的局限性,此研究只探讨了两两之间的关系,并未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进一步研究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