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编辑二维视角下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发展路径
——基于对重庆市CSCD期刊的SWOT分析

2022-08-02胡英奎梁远华王维朗薛婧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重庆市二维码

■胡 玥 胡英奎 梁远华 王维朗 薛婧媛 郭 飞 游 滨

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400044

科技期刊的出版是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环节,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增强出版是目前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通过数字化技术,丰富出版物的表现形态和知识内容,使传统的科技论文与增强数据形成链接,提高期刊出版的知识服务能力和内容增值能力。增强出版补充出版了原印刷版无法承载的音视频媒体文件、公式推导过程等附加材料,丰富了出版内容,改进了传统阅读方式的不足,是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增强出版目前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要手段,在融合多方面新兴技术的基础上,正在试图改变传统出版的固有模式,有利于加强优质内容出版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出版的推行和实践,也正在不断引导科技期刊适应更加移动化、智能化的出版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科技期刊的增强出版将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是一种全新的期刊产品形态,主要以期刊网站链接增强、微信公众号增强、纸刊二维码增强3种方式为主,从而呈现出丰富的期刊产品形态。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科技期刊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国外关于增强出版的研究较早:Van Godtsenhoven等[1]提出了增强数字出版物原型;Bardi等[2]介绍了增强出版的数据类型和相应信息系统的功能特征等。在大型国际出版商(如Springer Nature、Elsevier、Wiley等)中,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和常见。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强出版的概念和特征[3-4]、主体参与度[5]、微信公众号的增强出版[6-7]、增强出版的协同性[8]、增强出版的保障手段[9]、学术论文增强出版实践的推行与实现流程[10-11]等。通过对国内期刊增强出版相关主题研究热点的分析发现,现阶段该领域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期,以SWOT方法为研究基础的跨学科分析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情况尚处于空白,因此,本研究以作者、编辑二维视角为切入点,以2021年重庆市CSCD来源期刊为数据统计源,并辅以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基础支撑,调查分析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现状,提出增强出版方式的发展路径,为科技期刊实现增强出版提供更多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更好地服务科学交流、实现文化传播。

1 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来源

1.1 研究方法

SWOT分析方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挑战(Threats)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带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编辑出版、期刊全媒体出版[12]等分析中,帮助期刊工作者更好地分析期刊发展,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本研究主要采取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方式,将重庆市CSCD期刊增强出版的情况进行分类量化,从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挑战(T)4个方面总结期刊增强出版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同时,本研究借助问卷调查形式了解重庆市23种CSCD期刊的作者、编辑对增强出版开展效果的满意度情况。问卷通过“问卷星”设计、制作、发放、回收和分析。问卷内容涵盖:(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职称、学历、年龄、专业);(2)对增强出版的了解程度;(3)增强出版的形式;(4)作为作者,参与论文增强出版的途径和意愿;(5)作为编辑,在增强出版过程中常用的途径,以及遇到的难点和参与意愿。针对样本期刊编辑共计发放50份问卷,回收49份问卷,回收率为98%;针对期刊投稿作者随机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11份问卷,回收率为92.5%。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广泛分布于23种CSCD期刊中,覆盖学科范围广泛,有利于分析重庆市科技期刊新型传播形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7月31日。

1.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渝刊”是指CN号登记地在重庆的期刊(国内连续出版物号中地区号为“50”[13]) 。本研究统计的重庆市CSCD期刊属于“渝刊”的科技期刊范围。目前渝刊中科技类期刊共80种,23种期刊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2021—2022年度)》,其中15种入选核心库,8种入选扩展库,入选率约占渝刊总数的30%。2021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较2019年版新增了5种(其中核心库新增4种,扩展库新增1种)期刊,新增率为28%,如表1所示。近年来,重庆市期刊管理部门和各期刊主管主办单位高度重视期刊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期刊融媒体建设,渝刊在我国科技成果传播和学术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选取重庆市CSCD期刊进行样本分析,能够了解重庆市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出版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表1 “渝刊”中2021年入选CSCD数据库情况

重庆市科技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本研究中选取2021年入选CSCD的23种重庆市科技期刊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主要数据采集于期刊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纸质期刊,并从SWOT分析法中S、W、O、T 4个维度分析重庆市科技期刊增强出版的现状。

2 重庆市CSCD期刊增强出版的机遇和挑战

2.1 增强出版的发展机遇(O)

近年来,国家政策引导有力,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19年9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14],指出要依托出版集团和学会、高校等期刊集群,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集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于一体,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等新型出版模式。增强出版作为一种新型期刊出版模式,可有效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在开放竞争中赋予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动力。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5]。《意见》中指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坚持一体化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重庆市出版管理部门积极引导重庆市期刊出版单位激发期刊融合发展活力,各期刊出版单位不断探索期刊出版领域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出版,努力推进期刊出版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改造,拓展期刊内容传播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时,媒体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打破了传统期刊传播和作者阅读模式,为科技期刊增强出版带来新的机遇。融媒体技术扩宽了传播的渠道,丰富了传播的形式,有利于期刊出版业态更加丰富化、广泛化和多元化。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时代的增强出版作为提升出版传播能力的手段之一备受重视,相关部门也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到并强调增强出版。期刊出版单位和作者要顺应发展趋势,大力提升增强出版在期刊传播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增强出版的手段和方法。

2.2 增强出版面临的挑战(T)

全媒体时代,开放共享下的知识生产和科技期刊传播发生着巨变,期刊增强出版正在逐渐崭露头角。但因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科技期刊创新增强出版形式、扩大增强出版方式仍有着不小挑战。

从作者角度而言,作者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图1)表明:愿意积极准备相应增强素材的作者仅占13.3%;66.6%的作者持中立态度,表示可以在编辑部的要求下进行筛选和准备相应材料;还有20.1%的作者表示提供相应材料对论文发表无益,不愿意提供素材。一般而言,作者主要是将精力放在论文投稿和发表上,稿件一旦被录用,编辑部让作者再次回溯科研成果中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作者会出现畏难情绪,参与意愿不强。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更迭速度快,作者如果不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仍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主观上不支持或者排斥实验材料、实验数据的共享,会造成增强出版的开展效果不显著。

图1 作者参与增强出版的意愿

从编辑角度而言,期刊编辑探索增强出版的形式亟须创新。学术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促进科技期刊的交流和传播,但目前许多期刊编辑部对增强出版能够产生的效果和价值尚不确定,造成期刊编辑在前期汇总实验材料和数据时主观意愿不强烈。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应积极推广增强出版的编辑占38.8%,对增强出版持中立态度的占44.9%,认为增强出版效果不明显的占16.3%,如图2所示。策划增强出版内容,需要编辑花费更多时间思考如何创新增强出版形式,从而显著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导致编辑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同时,对于上传材料需要采用的格式或者形式不熟悉,有些素材需要二次加工,期刊编辑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这也造成了出版增强效果不明显。

图2 期刊编辑对增强出版的重视程度

3 重庆市CSCD期刊增强出版的优势和劣势

3.1 编辑视角下增强出版的优势(S)

本研究对期刊微信公众号、期刊网站和期刊二维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重庆市科技期刊都在积极尝试增强出版。重庆市23种CSCD期刊中,19种科技期刊已开通微信公众号,占82.6%;2种科技期刊没有单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而是依托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期刊社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期刊宣传,占8.7%;还有2种期刊没有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对网页进行浏览和查询,发现:论文采用XML/HTML技术将期刊论文嵌入期刊官方网站的期刊有22种,占95.7%;仅1种期刊在网页上只有摘要,无全文嵌入。纸质期刊有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的二维码,或者期刊官方网站有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期刊有16种,占69.6%。

表2 重庆市23种CSCD期刊在微信、期刊网站、纸刊的增强出版情况

图3 重庆市23种CSCD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增强出版情况

3.1.1 微信公众号增强出版效果良好

通过对期刊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发现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增强出版的方式一般为设置“过刊浏览”“电子书展示”“论文推荐”,以及采用“专题专栏”进行分类别推荐的方式。重庆市23种CSCD期刊大部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利用期刊微信公众号对期刊内容、版式等进行二次加工,推送适应浅阅读的论文,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在微信公众号插入过刊浏览功能的期刊有17种,占73.9%;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电子书浏览功能的期刊较少,仅有2种,占8.7%;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论文推荐的期刊有13种,占56.5%;在微信公众号采用专题专栏进行论文推送的期刊有4种,占17.4%。由此可见,过刊浏览、电子书浏览、论文推荐以及专题专栏等形式都是期刊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增强出版的常用方式,其效果较好。

3.1.2 积极探索期刊网页增强出版形式

目前,阅读获取方式发生了改变,需要采用效率更高的知识获取方式进行传播,由此衍生出链接增强的概念。科技期刊应以书为媒,以“链”相连,将“链”作为知识传播的一个载体。期刊网站目前以“链”的方式对“基本信息”“参考文献”“互动情况”进行增强,具体内容主要有:作者姓名链接相关文献,关键词链接相似文献,参考文献链接相似文献,设立作者、读者评论区,如表3所示。统计发现:通过作者姓名链接相关文献的期刊有13种,占56.5%;通过论文关键词链接相似文献的期刊有17种,占73.9%;通过参考文献链接相似文献的期刊有20种,占87.0%;互动情况中,设置作者、读者评论区的期刊数有11种,占47.8%。由此可见,利用XML技术,期刊网站也在不断创新阅读方式,通过“链”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展示和传播。

表3 重庆市23种CSCD期刊的期刊网页增强出版情况

3.2 作者视角下增强出版的不足性探讨(W)

3.2.1 单篇论文二维码使用率低

为纸质期刊单篇论文添加二维码,有利于读者更加便捷地查看原文,这是纸刊增强出版的一项重要举措。统计显示,有6种样本期刊开通了通过扫二维码来查看更多原文信息的功能,占26.1%。开通扫二维码查看全文功能的期刊主要是将二维码链接到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网站,但开通此项功能的期刊数不多,使用率较低。二维码的信息存储量大,可以帮助学术期刊突破传统印刷的局限,因此在论文中添加二维码可以大幅度提升作者的阅读兴趣[16]。另外,OSID码(Open Science Identity)是借助SAYS系统工具为每篇录用论文创建的二维码[17]。该二维码作为一个入口,为作者和读者提供实时的开放科学互动平台。重庆市入选CSCD数据库的纸质期刊上使用OSID标识码的科技期刊数量较少。据统计,目前开通OSID的期刊仅有2种,分别是《重庆大学学报》《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占8.7%,其他期刊均未开通OSID标识码。标注OSID码的期刊主要是邀请作者采用音频方式讲述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成果,文件形式主要为音频材料。通过开放科学计划,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研究成果的相关背景,理解研究过程产生的数据材料,从而对研究成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利于读者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3.2.2 作者提供的实验数据、过程视频材料不丰富

根据统计数据,样本期刊中通过视频材料展示实验数据、材料的期刊仅有3种,占13.0%。实际上,视频材料对于医学期刊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期刊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CSCD科技期刊中,展示视频材料的科技期刊主要为医学类期刊,实验视频素材丰富,便于作者、读者查看和学习,从而提升了期刊的学术传播力,也能更好地将论文成果运用到实践中。然而,目前科技期刊对科研辅助工具的利用显得不足,形成的数据佐证、视频材料普遍偏少[18],从而制约了期刊内容的可视化传播,不利于扩大期刊影响范围和提升期刊的引用率。单篇论文二维码(OSID标识码和扫码看全文)使用情况和实验数据、过程视频展示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重庆市23种CSCD期刊的二维码使用情况和实验数据、过程视频材料展示情况

4 科技期刊增强出版发展路径

4.1 编辑视角:在出版过程中主动融入增强出版

4.1.1 加强与作者沟通交流,发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

从需求侧的角度来看,期刊编辑是增强出版的引导方,也是主要参与方和出版加工方。编辑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增强出版的全局意识,与作者保持持续良好的沟通,充分调动作者参与的主动性,积极融入作者对观点佐证、数据分析过程等材料的收集过程。期刊编辑应成为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在完成增强信息发布后,编辑应关注、梳理热点问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及时联系作者并积极回应[19]。实践证明,通过对论文的增强出版加工,比如对网站、微信公众号、纸质期刊发布内容的二次加工,附上作者音频、实验视频二维码或链接的文献,阅读量有所提升,有利于提高单篇论文的传播力,从而利于提高论文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量。因此,期刊编辑可在全流程出版过程中,即在约稿(投稿)—审稿—加工—出版等环节调动作者的积极性。在约稿(投稿)环节,编辑可以让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并可在投审稿系统进行分类别提交,以便于后期增强素材的加工处理;在审稿环节,编辑可对决定录用的稿件进行增强素材的二次搜集和整理;在稿件加工环节,编辑对稿件进行校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视频、动画等辅助性内容,确定增强出版的形式;在出版环节,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纸刊上发布论文增强内容,并附二维码,提升论文的传播力。

4.1.2 建设新媒体人才队伍,完善增强出版的二次加工流程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出版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数字编辑(新媒体编辑)的岗位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期刊出版单位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原有的出版模式,组建全媒体编辑人才队伍[9],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创新发展思维的新媒体编辑人才。同时,加强对新媒体人才队伍的技术培训,使新媒体编辑能够充分利用新技术,融合新的期刊传播模式,对提供的增强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和编排,使增强出版中的增强素材更加易于阅读,使作者、读者形成良好的学术互动。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实现学术传播矩阵的全面构建提供了人力支撑,从而有利于实现期刊内容的多渠道发布,有效提升增强出版效果。

4.2 作者视角:在研究过程中归档研究数据

4.2.1 增强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意识,提升论文的影响力

虽然增强出版会增加作者发表论文的工作量,增强数据、材料的准备会耗费作者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供给侧的作者来说,主动提供支撑材料促进期刊增强出版,有利于科研成果被更多的读者看到,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二次传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论文的引用量和期刊的影响力。基于此,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科研过程中数据传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出版模式不断向新型出版模式转变的必然性,从而不断提升增强出版的意识。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应当保留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对相应数据、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定期做好记录工作,形成数据记录、音频、视频,便于期刊编辑在论文正式出版后进行多渠道宣传。

4.2.2 提高增强素材质量,促进知识共享

科技期刊增强出版过程中,作者在提供增强信息时,应按照编辑部的要求,对增强信息进行分类标引和整理。比如:在上传论文时,同时上传增强材料的文件包,规范增强素材格式,并对增强材料做好标引;在提供信息时,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性,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确保信息便于获取和再次加工,提升阅读体验,促进知识共享和再利用。在论文出版中,作者、编辑可以就增强素材的展现形式进行讨论,例如,可以将附件资源挂接在论文上,或者作为插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动态展示。另外,作者可以积极参与开放科学计划,充分利用“OSID作者助手”小程序添加开放科学数据和内容,发布语音介绍论文等信息,以及提供准确的研究过程数据、高清的图片和视频;还可以整理作者在线问答和精彩问答合集,形成作者、读者、编辑互动交流的学术生态圈。

5 结语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需要探索多种途径来不断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庆市科技期刊的增强出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推动传统出版向新型出版方式的转型仍任重道远。本研究以重庆市CSCD期刊的增强出版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剖析期刊增强出版发展的外部机遇和面临的威胁、本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梳理重庆市CSCD期刊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刊3种传播媒介上的增强出版现状。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统计范围局限于重庆市CSCD期刊,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但调研的覆盖范围有限,下一步有待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完善和丰富研究结果。本研究尝试分析了期刊增强出版的热点、痛点、难点以及发展的着力点,从作者、编辑的二维视角为重庆市科技期刊增强出版探索发展路径,对全国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期推动我国科技期刊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我国期刊传播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重庆市二维码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二维码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小康二维码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