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医学思想引领下的三阴三阳人体六大实体器官假说

2022-08-02蒋宏岩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肺脏黄帝内经全身

蒋宏岩

(辽宁何氏医学院,辽宁 沈阳110163)

现代医学没有形成阴、阳、道器官这一概念,自然更谈不上对阴、阳器官进行划分。阴、阳、道器官及三阴三阳划分的概念均源自《黄帝内经》[1]。在整合医学思想的引领下[2-3],我们提出了人体内存在“阴、阳、道”三大器官假说,即全身静脉血管及右心与静脉血液的总集合为阴器官;全身动脉血管及左心与动脉血液的总集合为阳器官;全身动静脉血管及左右心与动静脉血液的总集合为道器官[4]。阴、阳、道这三个器官在高度、长度、血管的截面积上都可以说是人体巨大器官。三阴三阳这六大器官是指依照形态与功能对阴器官与阳器官各自一分为三的划分,其中阴器官可划分为太阴、少阴、厥阴,阳器官可划分为阳明、少阳、太阳。为保持医学研究的连续传承和一致性,笔者这里依然沿用《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等概念及称谓与现代医学进行整合。整合医学既然可以对阴、阳、道器官进行实体解读,那么它也应该能够对三阴、三阳进行实体解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逻辑的连贯性、一致性以及可靠性。道器官可一分为二,划分为阴器官与阳器官,那么阴、阳器官还能够依据形态与机能进一步划分吗?三阴、三阳器官彼此具有形态和功能的共性特征吗?笔者将全身心血管铸型标本与血液的自然运动相整合,将《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特征的描述与现代医学的基础医学研究结论相整合,发现阴器官与阳器官的确可以依据血管的活体形态和血液的自然运动再一分为三,进而提出了人体三阴三阳六大实体器官假说。

1 人体器官的形态学分类方法

1.1 物体分类的概念

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对事物分别进行归类。给物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依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成功地给物体进行分类可以持续激发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自古以来,医学为进一步探索人体的奥秘,依照器官的形态对其各组成部分进一步细分并划分出层次,已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1.2 现代医学依据形态学对上下肢、肠道等器官进行分类

器官是指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结构,能担任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解剖学已证实,大器官可以依据其形态与功能进一步划分为小器官。例如,现代医学依据形态与功能,已将上肢分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六个部分[5],各部分又分为若干区;下肢分为臀、股、膝、小腿、踝和足等;依据小肠的形态与功能,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6];大肠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其中,结肠因其走形部位进一步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等。由此可见,依据形态、功能等将大型整体器官进一步划分为小器官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基本方法之一。

1.3 《黄帝内经》对肠道的形态学分类

早在4 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依据人体肠管粗细将肠道分为小肠、大肠,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7]:“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2 整合医学思想引领下的三阴三阳人体六大器官假说

1628年,威廉哈维创立了经典的血液循环理论,在他去世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毛细血管、动静脉血液各自的起源与运动的终点、静脉血液成分存在自然分类等事实,将这些结论进行整合后发现,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在今天其实是需要修正的,血液并不像哈维描述的那样是由心脏流向四周,又由四周流回到心脏,而是由肺脏经左心流向四周,又由四周经右心流回到肺脏,人体中存在以肺脏为中心的血液自然上行、下行运动体系[8],心脏在血液的自然运动中可以被看成是带有泵功能和混血功能的特殊血管,“肺心说”[9-13]的概念被接受后,可以看到血液运动环的存在,继而提出了阴、阳、道器官概念,道器官可以分为阴、阳两大器官,继续追寻可以发现,由于阴、阳、道器官非常庞大,极其复杂,如果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其形态与功能在理解上将很难把握。

整合医学可以补充实验医学观察,发现以往遗漏的实验结论。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做出这个物体,或已证实存在这种物体,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不认识,或并不真正了解其功能和意义。虽然现代医学教材中还没有形成阴、阳、道器官的概念,但在一些全身心血管铸型标本中,我们早已做出了阴、阳、道器官标本,即全身心血管铸型标本,全身动静脉血管似乎杂乱无序,很难明确形容或描述其是什么具体形状,可以说阴、阳、道器官这些标本有名无形,但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而且,似乎很难再对阴、阳器官做进一步分类。

2.1 《黄帝内经》对阴阳器官一分为三

“阴阳者有名无形”源自《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系日月篇》。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人体阴阳并非客观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非常模糊,无法界定和证明。阴阳学说不可能是科学学说,而只能是哲学或玄学学说。

“有名无形”就一定是主观的吗?就一定不是实体?就一定是虚幻的吗?事实上,自然界中有名无形的客观实体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的云、水、雾、烟、雨、风等不都可以说是有名无形吗?人体中的血、痰、尿、泪、气等实体不也都是有名无形吗?也许我们没有注意到,《黄帝内经》一方面介绍说“阴阳者有名无形”,另一方面却又将阴阳划分出三阴三阳,并介绍三阴三阳又各呈“开、闔、枢”状态,还分别详细说明三阴三阳各含有多少“气、血”。

三阴三阳又有哪些特征呢?《黄帝内经》已明确指出三阴三阳的特征,“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为开,阳明为闔,少阳为枢”(《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若将《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开、阖、枢”特征的描述分别与现代生理解剖学结论进行整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2.2 整合医学对阴器官的补充实验医学观察

如果站在全身静脉血管铸型标本前,将这一标本想象成活体,将对全身静脉血液的自然运动观察整合其中,就可以观察到全身静脉血在其血管及经右心上行到肺脏的运动状态,发现新的结论。

2.2.1 整合医学出现的太阴实体器官 太阴为“开”。开,张也;用两手拉动门栓,开门之意,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古汉语中太为极的含义;如果全身静脉血属“阴”,在以肺为中心的血液自然上行、下行运动中,可以看到,活体中起源于全身毛细血管静脉端的静脉血液上行入右心后,出右心入肺脏,静脉血运动的终端为肺脏,故为太,为极,称为太阴。太阴为通过肺动脉分布于肺脏的动脉血管和其中的静脉血液。在正常情况下,全身不同成分的静脉血均是要上行入右心,出右心后入肺脏,整合补充实验医学观察可以发现,肺动脉中的血管及其中的静脉血液均是以分布散开的方式分布于肺脏,表现出“开”的功能,太阴实体器官及功能得以显现。即肺动脉血管和所含呈分布状态的静脉血液及所辖肺脏实体为太阴实体器官。

2.2.2 整合医学出现的厥阴实体器官 厥阴为“闔”(音he)。厥为逆,“阳从左,阴从右,……逆皆为厥”(《素问·方盛衰论篇》)。静脉血起源于全身静脉毛细血管,在静脉血液起源处,静脉血的运动方向均与动脉血液流动方向相反,故为逆,为厥。厥阴为阖,阖本意为门扇,理解为动词时,解释为关闭。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可见,除肺动脉和入肝的门静脉以外,全身的静脉毛细血管及其静脉血液均已汇合,逐渐关闭的方式入各大小不等的静脉血管,汇流入右心。故厥阴为阖。这些部位静脉血回流表现出“合”的功能,厥阴实体器官及功能得以显现。即除肺及入肝的门静脉以外,全身静脉毛细血管及其所含呈收纳状态的静脉血液和所辖实体为厥阴实体器官。

2.2.3 整合医学出现的少阴实体器官 少阴为“枢”。枢本意是传统建筑门的转轴、门轴或便于门窗开合的装置,又由此引申为主运转者,指事物中心的或重要的部分,也有转动地方的意思。故少阴取其意为枢。在“闔”“开”之间,全身这些较大的静脉血管恰恰起到了太阴、厥阴之间静脉血液运输的枢纽作用,即表现出“枢”的功能,为少阴实体器官,即介于太阴和厥阴两者之间的各级静脉血管,包括右心,起到太阴和厥阴两者之间静脉血液上行流动枢纽作用的全身各级静脉血管总集合为少阴实体器官。

至此,阴器官的一分为三实体,即太阴、厥阴、少阴实体器官及“开、阖、枢”特征得以显现。

2.3 整合医学对阳器官的补充实验医学观察

同理,站在全身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前,将这一标本也想象成活体,将对全身动脉血液的自然运动观察整合其中,也可以观察到全身动脉血在其血管及左心的运动状态。

2.3.1 整合医学出现的阳明实体器官 明,照也(《说文解字》)。出来,显现,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阳明意指阳发生、生起的实体部分。动脉血属阳。入肺脏的静脉血液在肺脏转化为动脉血后,通过肺静脉血管,这些起源于肺脏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血管以“闔”的方式,逐渐关闭汇合流入左心,表现出“合”的功能。“太阴与阳明为表里”(《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意为太阴与阳明相互对应,即肺动脉血管及血液与肺静脉血管及血液相对应,阳明实体器官及功能得以显现。即肺静脉血管及其所含呈收纳状态的动脉血液所辖肺脏实体为阳明实体器官。

2.3.2 整合医学出现的太阳实体器官 整合补充实验医学观察可以发现,动脉血出左心后,全身动脉血液抵达毛细血管动脉端是以开放的方式分布于全身动脉毛细血管,表现出“开”的功能,太阳实体器官及功能得以显现,即除肺脏以外,全身动脉毛细血管及其所含呈分布状态的动脉血液所辖实体为太阳实体器官。

2.3.3 整合医学出现的少阳实体器官 在“闔”“开”之间,全身这些较大的动脉血管恰恰起到了阳明、太阳之间动脉血液运输的枢纽作用,即表现出“枢”的功能,即介于阳明和太阳两者之间的各级动脉血管,包括左心,起到阳明和太阳两者之间动脉血液下行流动枢纽作用的全身各级动脉血管总集合为少阳实体器官。至此,阳器官的一分为三实体,即太阳、阳明、少阳实体器官的“开、阖、枢”特征及功能得以显现。虽然这些新概念都是整合医学带来的新认识、新结论,但事实上,三阴三阳这六大实体器官及其“开、阖、枢”特征,在全身心血管铸型标本与活体血液的自然运动进行整合后,可清晰见到这六大器官实体及其运动状态和特征,这也充分证实了《黄帝内经》基础理论的准确可信(图1)。

图1 三阴三阳示意图

3 《黄帝内经》描述三阴三阳实体器官血液成分特征

“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素问·血气形志篇》)。笔者这里暂不讨论其血气成分的论述,但可以反证《黄帝内经》已明确三阴三阳是实体,具有盛装血、气的功能。

4 整合医学思想引领下的阴阳器官划分为三阴三阳六大器官的意义

整合医学研究显示,《黄帝内经》在三阴三阳器官即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少阳、太阳等六个器官的描述上与现代基础医学结论基本吻合,可见《黄帝内经》是对活体解剖学的论述,这提示活体解剖学是现代解剖学发展的方向。

《黄帝内经》在三阴三阳基础上又将三阴三阳实体再次划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实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经所属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在肢体循行位置,定义出十二经脉,有手经、足经、阴经、阳经之分,即十二经脉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十二经脉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分布在内外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清晰掌握,但它和三阴三阳实体关系十分密切,三阴三阳实体器官的揭示将使三阴三阳实体器官进入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也将为人体经脉的研究及中西医理论的整合统一向前推进一步。

在科学研究中思路和方向的正确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来苛求几千年前上古先人人体科研结论的完美无瑕[14-15],从阴、阳、道器官的定义,到三阴三阳六大实体器官的划分,再到对三阴三阳器官血液成分的认知,《黄帝内经》涉及到今天的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仅仅这些思路和方向就足以让我们震惊和仰视。整合医学揭示人体内存在阴、阳、道三大器官已令人惊叹,更令人惊奇的是三阴三阳六大器官的定位与现代生理解剖学基本吻合;整合医学不仅找回了失传几千年的三阴三阳六大实体器官,也找回了近百年来中国医学丧失的自信心和鉴别力。

猜你喜欢

肺脏黄帝内经全身
右美托咪定不同处理方式对高龄患者止血带所致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4例临床分析
干细胞移植让肺再生
浅谈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冬日暖暖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