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星学习通”辅助“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初探

2022-08-02赵丹许艳杰黄晶晶

安徽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仪器思政

赵丹,许艳杰,黄晶晶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1-2]。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头脑。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其中,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专业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授业”(即传授知识),“解惑”(即掌握方法),更要“传道”,即培养学生品德。“仪器分析”课程是我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明确的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仪器分析”专业知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是我们专业任课教师在探索“仪器分析”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超星学习通”是一款便捷实用的多功能专业学习平台,教师通过手机或电脑建立自己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进入学习。教师把课件、教学大纲、教案、与课程相关的其他辅助资料、小视频等提前上传,供学生线下预习和复习[3]。授课过程中,可进行抢答、讨论等互动辅助课堂教学。本文以“学习通”为平台,深入挖掘“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对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课程及学情分析

1.1 课程分析

2019年,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仪器分析”是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是“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发展,也为之后的专业必修课如“食品分析”“药物分析”和“污染物分析”等奠定基础,更是“现代测试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的基础,体现了学科交叉、科学与技术的高度结合,在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谱、色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基本构造和使用技术[4]。“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将来均从事与环境、食品以及人类健康等相关的职业,需要奉献和工匠精神;②分析仪器的发展造就了若干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个极具创新的过程;③中国的仪器从庞大到小巧,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仿制到自主创新,是爱国主义培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的盐融入专业知识的汤”中,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如何在“仪器分析”这种理工类的课程中彰显思政元素的璀璨,是一个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1.2 学情分析

“仪器分析”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与其他课程相比,本课程融合了多门课程知识,需要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融会贯通。“仪器分析”课程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点碎片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不利于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仪器分析”课程涉及到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环保意识以及工匠精神等价值目标,如果单独灌输会影响学生的认可度。此外,这个阶段学生思想的可塑性较强,对政治理论和社会热点的关心度较低,更不会将此类内容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利用“仪器分析”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几乎是手机不离手的状态,引导学生用手机自学比单纯的课堂灌输效果要好。以“学习通”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较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可以赋予学生更便利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仪器分析”的授课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政治思想教育隐含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可以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

“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比如爱国主义情怀、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完美载体。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仪器分析”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主要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仪器分析”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设计表

3 “超星学习通”辅助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通过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充分找到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结合点,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的方法和时机。以“学习通”作为辅助平台,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再辅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ppt、视频以及动画等直观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

3.1 课前充分准备教学资源

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专业课教师要提升自己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随时通过学习强国App等媒体来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要多次召开课程教学研讨会,集体备课,还要和辅导员、思想政治老师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使课程思政落地化。同时,改变教学技巧,采取互动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重点利用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提升“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教师提前在“超星学习通”中建设“仪器分析”课程,上传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章节内容如视频、ppt、知识点习题、章节作业和章节总结等,并建立好授课班级。推送“课前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结合每章的具体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前推送学习资料包括诺贝尔得主背后的故事,仪器分析发展史,环境、食品以及药品安全事件等以视频、网站链接以及图片等形式发送至“学习通”上,同时,下发课前预习任务,通过视频和时事热点更形象地引出授课内容。此外,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抢答、主题讨论、分组活动、选人、融入课程思政的章节测试等,使得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对重要的和思政元素相关的学习资料设置相应的问题,根据问题分析融入思政元素。按照“课前测—导入—知识点梳理—教师讲授+分组讨论”的顺序展开。课堂中,采用选择题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分组讨论、现场演讲和小组辩论等形式,利用“学习通”上的选人、抢答、问卷调查和实时投票等环节,引导学生分享思政元素与“仪器分析”知识点融合的感受,让学生间、师生间产生有益互动,学生在每次课中都能同时感受理论知识点的“内化”和思政元素的“熏陶”,以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全过程小组协作教学有利于形成共同利益观,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协同精神。

3.3 课后讨论并统计详情

课后,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的延伸性,督促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学生及时完成教师发布的知识点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测试,按正确率打分。同时,布置个人选做拓展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线下学习。设置任务点,对阅读知识点、观看视频以及完成作业的正确率等进行学情统计和成绩统计,从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学习通”线上讨论平台及通讯功能可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对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差异化辅导,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在讨论区设置答疑区,与学生进行线下交流,制作部分作业题微视频,供有需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学生认真求学、严谨做事、追求卓越的求学品质。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解“学习通”辅助的“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学习通”上对18级和19 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仪器分析”课程贯穿了环保意识和科学精神,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5.6%的学生认为在“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屠呦呦、田中耕一、茨维特和陆婉珍等在仪器分析的发展史中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感人事迹,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起到了较大的作用;82.3%的学生认为“仪器分析”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较大的作用;97.8%的同学认为基于“学习通”辅助的“仪器分析”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5 结论

“超星学习通”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其能有效实现教与学相结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多且复杂,各章节之间关联较少,但“仪器分析”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如要水到渠成地完成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同行同向的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将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乐趣,课堂氛围焕然一新,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为“仪器分析”和课程思政的进一步融合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超星学习通仪器思政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
浅论超星学习通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