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校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目标精准设计研究
——以《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为例

2022-08-01梁巧华宋颜玉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随班爬山虎课程标准

文∣梁巧华 宋颜玉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高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融合教育中,科学、精准、有效的课程教学调适成为决定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教学调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和教具、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其中,课程教学目标的调整是最为重要的逻辑起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对其他方面的因素发挥着统领作用。

一、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在融合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普通学校的一线教师为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课堂设计教学目标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全面

尽管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仅以教科书为依据实施教学。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是教师将教科书的内容等同于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容易片面。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内容标准还包括表现标准。对于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而言,设定其外在行为的表现标准是教师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对这一表现标准的忽视和遗漏,将制约教师对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课堂进行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估。

2.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评估不精准

在设计特殊需要学生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作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教师只能凭经验和观察作出判断,但这种观察和判断缺乏与课程标准之间的系统、精准的联系,对学生表现能力的描述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缺乏专业的标准和体系。此外,学生学习起点的评估还应该包括学生认知特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在缺乏专业评估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估。

上述两者关系到课程教学实施的起点和终点,影响着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三者有机连接整合的评估体系,以破解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难题。

二、 课程本位评估及课程本位评估工具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认为课程本位评估是一种整合课程、教学与测验的教学评估模式。课程本位评估是根据学生目前的课程表现来决定教师的教学需要,给教师提供快速而有效的信息,强调教学与评估并重。它的重点在于将测量所获得的资料直接运用于教学中。

课程本位评估从理念到实施,需要专门的评估工具。本案例采用的是由王辉教授带领南京一线中小学学科教师历时四年研发而成的课程本位评估工具,适用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随班就读的学生,以及有学习困难、有情绪与行为等障碍的特殊需要学生。

该评估工具由各科的评估手册和评估材料两部分组成。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为例,评估手册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由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组成,每个二级目标下设置若干评估项目。其中,一级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二级目标则结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解课程目标而来。

评估标准分为“3、2、1、0”四个等级分数,每个分数代表着不同的表现水平。评估结果中的3分项代表被评估的特殊需要学生已经具有相应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2分项和1分项代表被评估的特殊需要学生在支持或提示下可以完成的项目,这些项目所对应的目标就是特殊需要学生的可接近性学习目标。

三、应用课程本位评估工具精准设计教学目标

本文中的课例教学内容是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阅读课《爬山虎的脚》为例,教学班为常规教学班,班内有一名随班就读的多动症学生小X。课前,由该班语文科宋老师运用课程本位评估工具结合课标与教材对小X的语文水平进行评估。

1.学习内容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全文从爬山虎的生长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三方面介绍爬山虎。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课文从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从“触、变、巴、拉、贴”这些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2.学习者情况分析

小X为患有多动症的随班就读学生,刚入学时不听从教师指令,随意离开座位四处走动。通过使用画画、阅读等替代行为干预,现在小X已经能安坐在座位上,但尚不能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果教师提醒得多,小X会产生反抗情绪。该生有与人交往的意愿,但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较弱。

3.教学目标设定与适切性分析

宋老师运用评估工具针对识字与写字领域、阅读领域和口语交际领域对小X进行评估,并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在识字与写字领域的评估结果发现,该生已掌握“虎”字的书写,因此将“虎”字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进行书空练习;该生对“茎”“柄”的字形结构布局掌握比较薄弱,因此教学目标设定为让该生在田字格上书写“茎”“柄”字。

根据“阅读领域”的评估结果,发现该生在朗读、背诵以及阅读兴趣方面基础相对较好,但在抓取关键信息与内容理解方面相对薄弱,需要借助教师或同学的语言、动作、图片等提示理解相关的阅读文段,因此在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该生此方面的特点。根据表1中“阅读领域”评估项目内容与得分①、②、③的情况,设定教学目标二,让该生借助同学的帮助找出关键句子,通过朗读促进并检验其理解。根据②、③、④的情况,设定教学目标三,让该生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判断其他同学画的爬山虎的位置与样子是否正确,并由该生自己再次画出爬山虎的位置和样子,检验该生对关键文段的理解。这一目标的设定充分发挥了该生对图画比较敏感的特点。教学目标四是通过建立肢体动作与文段理解之间的联系,丰富学习的感官通道,进一步促进该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这三项教学目标围绕关键句子的抓取和理解,难度层层递进。该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大概3~5分钟,因此需要及时变换学习形式,以提高该生的专注度。除这三项教学目标外,教师还进一步为该生设计了挑战任务:借助辅助支架(填空式文字提示),理解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挖空文段中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关键动词,让该生填写,若该生能完成这一任务时,说明其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一文段。

表1 基于课程标准的各技能领域的评估内容与教学目标设定

(续表)

在“口语交际领域”的评估结果发现该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较弱,在与人进行沟通时,经常会打断他人的说话或突然中途离开;与人交际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要创造机会,促进该生与他人互动。因此,该领域设置的两个教学目标均强调创设课堂条件,让其他同学鼓励该生参与课堂活动,加强该生与同学、教师的交流互动,促进其口语交流的发展。

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了教学目标在实施中的综合性与协同性。

4. 教学目标实施效果分析

在本次课堂学习过程中,小X的学习积极性比往日要高,专注时间也大大延长,比较顺利地达成了各项学习目标。其中超出预期的是:在教学目标三的实施过程中,小X能用普通话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对话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较快。在教学目标四的实施过程中,小X注意力集中,表演相当投入,获得了额外的奖章奖励。

猜你喜欢

随班爬山虎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