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之热点及未来趋势*

2022-08-01王天泥李芳菲

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客人工智能智慧

王天泥 李芳菲 刘 妍

[1.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7;2.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3.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7]

1 “图书馆空间再造”概念的发展

从“信息共享空间”到“空间再造”,我国有关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并在近年来成为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热点。学界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可追溯到对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这一创新服务模式的研究。2005 年吴建中[1]提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这一概念,认为图书馆空间应实现从“以阅览为主体”向“以交流、学习为主要服务”的转变。2012 年,学者杜瑾[2]等提出信息共享空间已向学习共享空间转变,“交互式学习”服务模式成为研究主流,知识服务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此后,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被发掘[3],空间再造一词真正进入图书馆研究领域,图书馆空间再造以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再造为主体,通过对两种虚实空间的建设与创新,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2015 年起,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及全球兴起的创客运动影响之下,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图书馆空间研究迅速兴起,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2018 年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蓬勃发展,基于人工智能、5G 等技术的图书馆空间再造备受学界、业界关注,但目前来看,图书馆智能空间、智慧空间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缺乏实践和创新。在过去十年间,关于空间服务创新、空间服务转型、空间服务效能等词汇也逐渐成为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中的高频词汇,这意味着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空间再造的同时也伴随着服务的转型升级。笔者认为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以提升服务与用户体验为目标,利用新兴技术对虚拟实体空间进行改造与建设的过程。

2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知识图谱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图书馆空间再造”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时间跨度为 201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12月1日,检索范围为“期刊”,进行人工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后,获得有效文献331 篇,以此为数据集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见图1)。

图1 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文献研究年度趋势分析

从图1 可以看出,在2015 年前,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只有零星几篇文献是以图书馆空间再造为研究主题。2015 年后,关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逐年增长至2019年达到顶峰,近两年研究文献数量趋于平稳。

笔者基于CiteSpace5.8.R3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所搜集到的331 篇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其中 Time Slicing 设置为 1,Top N 设置为100,绘制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等知识图谱,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与分析。

2.1 作者分布

图2 展现了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的作者群体及其合作关系。图2 由440 个节点、261 条连线构成,网络整体密度为0.0027,表明该主题研究学者之间合作不紧密,彼此之间合作联系较少,大部分学者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其中部分研究者有固定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根据普赖斯定律n=0.749 mmax,可计算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约为2.48 篇,按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作者可视为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其中影响力最大的研究团队为刘建华、汪鹤、姜宇飞、石磊等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可见图2与表1。

图2 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表1 2011—2021年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核心作者及发文量

2.2 关键词分析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笔者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s”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随后调节“Labels”“Threshold”“Node”等选项对网络图谱进行调整,得到网络密度为0.0112,包含326个节点,594条连线的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 所示。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性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十年来影响力较大的研究主题包括服务创新、创客空间、空间服务、服务转型、人工智能、阅读推广、第三空间等,这些主题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也是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在整个研究历程中起枢纽作用。

表2 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高频关键词贡献频次及中心性

图3 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关键词共现

2.2.2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

笔者将“Node Type”设置为“Keywords”,并在“Layout”中选择“Cluster View”,进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分析,随后调节“Labels”“Cluster”“Node”等选项对网络图谱进行调整,得到图4。关键词时间线可视化图谱可在同一时间线上观察到同聚类的文献研究数量与研究情况,从图4可知笔者截取前12个聚类进行分析,即图书馆、互联网+、服务创新、再造、创客空间、人工智能、第三空间、创新、空间规划、服务、空间设计、沉浸式学习。其中在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服务创新等研究主题持续保持热度,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相关研究正在兴起,而创客空间的相关研究在逐渐衰落。

图4 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关键词时间线

3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热点分析

图书馆空间再造这一研究领域,一直紧跟技术发展,以服务读者、寻求图书馆空间服务转型为重心。通过对关键词网络的分析、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4 个方面。

3.1 图书馆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创客杂志》,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定义普遍以《创客杂志》提出的概念为基础,认为图书馆创客空间是一个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来进行创新、创造的物理空间。2013 年5 月,国内首个创客空间——“创·新空间”在上海图书馆建立,其他图书馆也纷纷加入创客空间建设的浪潮中。2015 年3 月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相关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一度成为学界、业界的研究实践热点。基于图书馆创客空间,学者从创客空间构建、创客文化、服务转型、发展战略、多维表征、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众创时代、功能重组、文化遗产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曹芬芳、刘坤锋[4]提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主要有高校图书馆独立构建、图书馆和校内相关部门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共同构建3种方式。黎晓根据创客空间模式,将创客空间分为头脑风暴型、活动实践型、创业创新型3 种类型[5]。王阳[6]、汉内洛尔·福格特[7]等学者对国外图书馆创客实践进行研究,以支持、推动我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图书馆等发展理念的冲击下,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热度逐渐下降,但作为从“互联网+”空间向智慧空间转变的过渡空间,很多创客空间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依然具有一定的学习价值与借鉴意义。

3.2 空间再造中的服务转型与服务创新

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中的重要主题,空间建设的初衷是实现图书馆的服务转型,而做好服务转型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服务创新。一直以来,服务创新研究以“以人为本”为创新方向与原则,研究内容包括特色馆藏、阅读推广、全民阅读、用户服务、藏书体系、数字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资源、文创产品、理念创新、文旅融合等多个方面。提到服务转型与服务创新往往会涉及到“第三空间”理念,“第三空间”概念于2009 年起被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学者所关注,至今,在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第三空间”概念仍是一个高频词汇,相关研究涉及共享空间、物联网、信息化、用户需求、场所精神、特色服务等多个研究主题。随着智慧图书馆理念的出现,图书馆空间逐步由“第三空间”向智慧空间过渡,基于智慧环境的图书馆空间再造及服务创新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孙坦研究馆员在“面向智慧时代的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图书馆要以新技术为工具、浩瀚馆藏为依托,提供满足用户或碎片化、或系统化知识需求的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服务[8]。在服务创新的探索中,图书馆要敢于突破舒适圈,精准调研读者需要,在空间再造中实现有意义的创新服务。

3.3 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

在人工智能兴起前,从技术发展视角来看,学者们致力于对“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自2018年开始,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逐步发展起来,研究主题开始转向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空间再造中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提升服务效能、知识社区、智能空间、智能服务、数据服务、无障碍、AI、标准化等方面。目前,图书馆智能空间相关研究仍属于初级阶段,在“5G+AI”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图书馆智能空间的研究成为空间再造领域一个日渐兴起的研究热点。杨文建[9]、白苏红[10]、王筱雯[11]、王天泥[12]、叶飞[13]等学者从图书馆智能空间构建模型及多种服务场景、人工智能应用设想、虚实空间结合、智慧图书馆融合模式等方向进行了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图书馆以智能手段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科学化的服务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但研究中存在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因为智能空间的再造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如5G基站数量不足以支撑5G 宽带的运行,AI 无法自主对语义信息进行归纳和理解等等。智能技术的发展还无法支持当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设想。二是图书馆智能空间再造需要智慧馆员、资源优化配置、资金等多方面支撑,智能技术的引入与智能空间的打造往往需要图书馆拥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与精通技术应用的馆员,无论少了哪一个都会导致空间再造的目标无法实现。

3.4 空间评估体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于图书馆空间再造评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国外空间评估案例的分析及经验借鉴。如咸丰霞、刘敏榕以Protolib项目为例,对剑桥大学图书馆空间价值评估的实践作出分析[14],王建功[15]对美国创客空间评估的案例分析,张晓庆等[16]对布法罗大学的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评估案例的分析等。也有学者尝试对特定图书馆进行空间评估体系构建,例如王贵海、刘莹[17]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评估体系等。但是整体来说,目前构建的评估体系大多是针对特定图书馆空间,还存在评估内容不够系统全面、评估有所偏狭等问题,空间再造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和评估人才等多方面共同推进。现在国内外图书馆对于空间评估已经做了很多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评估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

4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趋势展望

4.1 在空间形态方面,关注基于新技术的“智慧空间”发展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到来、智慧图书馆成为学界、业界研究热点的大背景下,智慧空间将成为空间形态的研究与优化主体[18]。2015 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学者刘宝瑞、马院利首次提出“智慧空间”一词[19],对智慧图书馆空间进行了预测探究,我国由此开启了对智慧空间的研究之路。目前图书馆智慧空间可定义为一个由丰富多模态传感器、全面感知系统构成,融合现代智能技术,具有高度交互性、互联性、感知性和创造性特征的,能够主动为用户构建更加舒适、精准服务的智慧环境[20]。空间智慧化的实现需要理论与实际的共同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需要促进图书馆实体、虚拟空间的深度融合。现阶段的研究更多是对区块链、数字孪生技术、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模拟与设想。由于资金和人才的缺乏,智能空间的实践还处于“弱智能状态”,全空间的智能化更是难以达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尝试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主题智能空间,但并没有达到全空间智能化的程度。相信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智能应用将从智能算法、生物识别、语音交互等弱人工智能慢慢地向智能决策等强人工智能转变,实现智能空间与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21]。

4.2 在空间价值方面,体现文化与服务价值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在教育问题上要注重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才能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22]。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空间,其最本质的空间价值就在于为用户提供文化服务。图情界学者认为,给图书馆赋予文化生命、将图书馆空间文化价值与空间服务价值并重,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如姜宇飞等[23]在文化视角下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进行研究,深入讨论了图书馆的空间文化价值。目前,在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研究中,讨论空间价值时多数以空间服务效能为评价标准,但在服务效能的评估中,又少有空间文化价值的评估体系,可见,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的空间文化价值常被忽略。图书馆在空间建设中,要深入挖掘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图书馆自身的主题文化,融合到空间建设中并传递给读者。在校园教育领域,有一句著名的名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对于同样具有教育功能的图书馆是具有很大借鉴意义的,在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发出文化之声”,让读者在图书馆空间中得到更有文化意蕴的服务和体验,真正达到成为文化地标、为读者提供精神归属的目标,真正实现赋予图书馆文化生命。

4.3 在空间体验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驱动

空间再造的最直接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空间再造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而提升用户体验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在对用户提供服务时不能局限在“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而要主动出击,询问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与人文关怀,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空间服务模式,甚至为特殊用户“定制”空间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感为图书馆空间再造目标。目前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在尝试邀请用户加入到图书馆设计过程中,达到再造成果符合图书馆用户服务需求的预期。例如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图书馆邀请终端用户参与终端设计,包括答设计问卷、参与设计会议等,空间再造成果收获好评[24]。网红图书馆之所以会吸引大批读者,其原因之一也是在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在空间再造中从视觉、使用感受等方面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从而吸引大批读者前往。用户体验与图书馆设计在实践中会存在经济、技术、实用性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图书馆也要做好考量,平衡好理想与现实,才能真正地做到提升用户体验。

4.4 在空间构建方面,聚焦多元协作融合的构建模式

由于在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需要政策以及大量的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的支持,所以与政府、机构、企业等组织建立广泛合作的多元协同服务模式成为现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要模式之一。多元协作模式不但对降低空间再造及服务的综合成本有所助益,多方面的协作还会提高图书馆大型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为图书馆引入新的服务用户,拓宽服务路径。现阶段,多元协作模式还是一个附属研究方向,学者们较少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研究主题进行论述,未来该模式会得到包括模式评估等更加全面的研究及发展。

5 结论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现已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即以智慧空间为建设目标,以空间文化为价值主体,以用户体验为发展能动,以多元协作为发展方向。空间服务创新、新兴技术应用、多元协作融合方向的研究将成为图书馆空间再造领域未来一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图书馆的智慧化将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转变,空间再造模式的相关研究也将更加完善,业界对创新型、技术型相关人才的需求将愈加旺盛。图书馆空间再造是促进建设智慧图书馆,支持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随着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基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空间价值、服务效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新时代的图书馆将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创客人工智能智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