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多维表征与构建*

2022-08-01王会梅

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深度图书馆

王会梅

(东营市图书馆,山东 东营 257092)

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图书馆由传统的实体文献借阅空间转变为数字化信息空间,从“实体空间”到“虚拟场景”,从“馆藏借阅”到“交互共享”,图书馆空间范畴被不断放大,融合了物理空间、数字空间、虚拟社区,数字图书馆成为了一种广泛存在的形式,并依托数字技术、数字设备、数字终端为用户提供线上借阅、知识共享、精准检索、社交分享在内的多种知识服务,使“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深度融合,成为“虚拟交互学习共享空间”。在多维空间视角下数字图书馆衍生出多种形态,具有多种内涵与丰富的形式,满足社会各领域读者多种需求[1]。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从资源建设向知识组织方向过渡,更需要融入更多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结构体系与组织模式,持续丰富空间形态,使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与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精准匹配,使知识共享与知识服务更加全面、便捷。

1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内涵与未来发展趋势

1.1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内涵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融合数字智能技术与海量数字信息资源的新型空间模式,以高度的开放性、公共性、自由性、便捷性满足用户深度学习、知识共享、信息交互的需求。同时,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也是一种兼容新型实体空间与虚拟交互空间的全新服务模式,不仅能满足用户在多元动态环境中深度学习与自主获取知识资源的需求,而且通过与众多知识服务机构深度合作搭建数字共享平台、知识共享网络、数字虚拟服务场景推进知识资源深度整合与空间服务布局优化,从面向个体的单向服务模式向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联合服务模式转变,使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深度交融,使传统的信息服务向多元化、特色化、共享化虚拟知识服务转变,帮助用户便捷高效地获取知识资源。

1.2 虚拟知识共享层次多样化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作为一种知识共享、学习共享、资源共享的交互性学习空间,趋向于用户学习目标的达成,重视用户学习共享、知识共享的多层次体验。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体现在空间层次的多元化,重视从不同的空间维度为用户提供学习资源[2]。具体而言,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从基础性的知识组织到中间层的学习交互再到最高层次的知识聚合与创新,多元化的共享层次使得数字图书馆能够精准感知用户的知识共享需求,并调动知识资源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精准匹配,保障各个维度的知识资源能在用户共享使用过程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加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给予用户更为优质的知识共享体验[3]。在知识共享过程中,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共享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共享空间层次体系设计,面向不同的用户群垂直提供知识资源,使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层次体系能与不同用户群各个层次的需求精准对接。

1.3 虚拟知识共享服务多元化

虚拟知识共享空间能依托各类数字设备、智能终端与移动设施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共享服务。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在知识信息传播方式与资源共享方式上更具科学性,依靠多种数字媒体工具使用户随时随地地借助移动终端访问知识资源库,如远程访问、远程下载、数据库存储、“云”共享、“云”漫游等,使知识资源最大化交互传递[4]。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多种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使知识共享服务具有了多种方式,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具有了多种功能,依靠5G 网络、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等,大量知识资源得到有效聚合,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面向用户提供的知识共享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样,用户多样化的知识共享需求将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

1.4 虚拟知识共享匹配精准化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互方式,借助VR/AR 技术,大量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知识资源依靠“学习场景”与用户深度交互,用户的共享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每个用户都有独特的兴趣偏好,拥有独特的阅读兴趣,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基于用户兴趣使知识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精准匹配,使知识共享服务精准性有效提升[5]。同时,用户在使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时依靠智能工具能打破传统的知识服务壁垒,从传统的自主知识获取转变为智能化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用户的兴趣偏好、阅读习惯、价值理念能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得到全面反映,使虚拟知识共享匹配更为准确有效。

2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构建的必要性

2.1 促进虚拟知识资源集成与共享深度衔接

随着智能技术快速普及,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知识学习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重视知识资源的共享效率与服务质量。数字图书馆承载着知识信息共享与知识服务的重要职能。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数字文献资源,用户获取知识资源过程中缺乏交流互动,知识共享交互体验度较低,而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改变了这一情况。这不仅促进了数字图书馆各部门深度协作,推进虚拟知识共享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更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深度聚合,使各类知识信息高度集成,通过多种数字化终端使高度集成的虚拟知识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需求深度衔接,打造一站式智能交互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6]。例如,英国利物浦图书馆应用智能技术打造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并建立了专门的知识共享服务网络,与博物馆、文化馆、科研机构进行知识资源共享,将众多知识资源融合到虚拟学习环境中,通过建立完备的智能服务体系,使用户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深度交互学习,实现知识资源高度集成与共享的深度衔接。

2.2 推动学习场景与读者需求精准匹配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具有多种数字化学习工具,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知识共享学习需求。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不仅使数字图书馆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而且依靠大数据技术、智能推荐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类型知识资源科学筛选,借助AR/VR 技术为用户塑造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场景,使用户的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激发。在多种知识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数字图书馆根据用户的知识资源使用需求,可以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提供科技查新、学术资源主题推送、文献精准检索等服务,为用户的虚拟知识共享提供全方位保障[7]。同时,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建设使得具有相同兴趣偏好的用户聚集在一起,通过深入挖掘他们的兴趣偏好,以不同的虚拟化学习场景呈现知识资源,使学习场景与读者需求精准匹配。

2.3 推进隐性知识与用户社区深度关联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聚集了大量具有相同学习需求与兴趣偏好的用户,借助线上虚拟空间互动交流,形成了用户社区,众多有价值的知识观点都可以在这里转发分享,为用户群之间的知识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中多种智能交互平台、知识分享工具、个性化学习场景使知识资源的更新、共享、转化、创新更为便捷[8]。用户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智能平台的引导下,通过社区主题分享、学习经验分享、话题讨论、社区研讨的方式使知识信息中包含的隐性知识显现出来,并转化为可视化的显性知识,使其他用户可以借鉴、吸收、应用,促进隐性知识与用户社区深度关联,增强用户在虚拟知识社区进行知识转化、共享与创新的动力,如图1所示。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图书馆在“知识共享空间”建立了“用户学习社区”,针对各类知识资源建立了话题分享与主题探讨机制,实现了隐性知识挖掘与用户知识转化“同步耦合”,推进了知识资源共享与传播。

图1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隐性知识转化

3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多维表征

3.1 信息维度的“公共信息空间”与“数字共享空间”

数字图书馆是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公共信息空间”,以各类数字文献资源为载体,借助数字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公共信息空间”是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信息服务的动态空间,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知识共享与信息服务需求。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知识共享”理念的产生给数字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数字图书馆不断融入智能技术进行转型创新,依靠数字技术打造新型实体空间,塑造独特的虚拟环境,使“知识共享”与“学习共享”动态协同,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与众多知识文化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深度聚合知识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数字化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了便捷、自由、开放的“数字共享空间”,进一步向知识联合共享服务模式方向转变[9]。

3.2 知识维度的“数字知识空间”与“数字交互空间”

数字图书馆承担着知识搜集与知识服务的重要功能,是重要的“数字知识空间”。“数字知识空间”是知识服务、文化交流、信息共享的重要文化场所,具有较高的知识密度。知识搜集、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是“数字知识空间”的重要功能,使“数字知识空间”具备了开放性、自主性、共享性的特点。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架起了公共知识资源与用户交流沟通的桥梁,在公共知识与私人知识中间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数字知识资源共享与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从“数字知识空间”向“数字交互空间”的转变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的直接表现[10]。当代数字图书馆拥有满足用户多种知识服务需求的多种功能特性,包括实体阅读空间、数字服务平台、线上互动社区、知识分享与知识服务机制,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起的知识资源搜集、远程服务、终端获取、知识加工、知识收集与知识检索的数字服务体系。在当前泛在化知识环境中,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内涵与功能不断延伸,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以多元知识共享服务为目标,以知识深度交互为特征的“数字交互空间”。

3.3 学习维度的“虚拟学习空间”与“虚拟学习共享空间”

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数字图书馆对阅览室、学习室等阅读学习场所进行改造,使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深度融合,个人学习环境与公共学习空间深度耦合,构建“虚拟学习空间”,为用户提供灵活多变的学习服务支持。随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围绕用户多元化的研究学习需求,进一步探索与构建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营造线上与线下深度结合的共享学习环境,推动知识资源深度共享与交互。在加拿大劳瑞尔大学图书馆,体现了以师生为中心、满足交互式协同学习需求的理念,依靠“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为学习成员搭建网络学习、合作研究、共享交互的平台,并给予丰富的虚拟知识资源支撑,对每一位学习成员的擅长领域、学习能力、专业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对空间的学习服务功能优化调节,使每一位学习成员能获得精准的学习匹配。澳大利亚悉尼中央图书馆在融合现代空间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共享学习室”物理空间功能有效拓展,对主流媒体与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多种数字媒体资源深度挖掘,搭建数字共享网络为用户提供虚拟数字服务与自动学习管理,构建出虚实结合、互动协同、交互共享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

4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思路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构建需要从用户体验、虚实融合、空间衍生服务3 个方面进行实践,通过建立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体验空间,提供多种智能服务与个性化学习的虚实融合空间,并针对用户的知识共享与深度学习提供专业指导,逐步完善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结构体系、功能体系、服务体系,使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功能得到全面发挥(见图2)。

图2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构建模型

4.1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健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结构体系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结构应是以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为导向,对虚拟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保障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从资源建设向知识组织方向转变的体验型空间模式,空间结构包括知识共享空间、数字交互空间、深度学习空间、多元体验空间等,这也就决定了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建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知识共享需求、数字交互需求、自主学习需求与多元体验需求,通过在空间结构中运用新型技术工具创建知识共享平台、数字学习平台、虚拟交互平台、智能辅助设施,使用户需求在众多的空间维度上得到满足。同时,在健全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结构体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引入智能技术工具对图书馆物理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物理空间的智慧化程度;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核心诉求,划分不同的空间模块,如针对聋哑人士可设置“残疾人智能辅助阅读区”,针对学龄前儿童可设置“儿童智能互动专区”,借助分布在各个空间节点上的知识共享平台、数字学习平台为残疾人士与儿童提供知识共享与学习引导服务,并依靠在固定座位安装助听器和VR 辅助头盔帮助他们进行沉浸式阅读学习。面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共享与学习服务诉求,可以通过在内部空间设置智能服务终端为其提供远程虚拟知识共享服务,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借助智能工具便捷获取知识资源,从而使虚拟知识共享空间能辐射更多人群。

4.2 以虚实融合为基础,拓展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功能体系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需要构建完善的功能网络,运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通讯网络、AR/VR 技术打通多种功能端口,针对物理空间进行智慧化布局,依靠智能终端、传感器设备、射频定位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算法工具、移动设备逐步推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深度融合,使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具备知识资源远程获取、智能辅助引导、人机语言交互、知识资源个性化推荐、多类型知识资源深度整合加工、虚拟知识智能存储、个性化需求智能预判等多种功能。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要逐步推动虚拟知识服务空间、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通过构建虚拟知识数据库、虚拟知识学习平台及虚拟知识共享服务平台,保障虚拟知识资源能在各个功能端口实现共享与高效利用,与各类虚拟化服务设备有效串联,使虚拟知识资源在不同终端间流转贯通。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功能体系建设中,首先,要保障物理空间实体资源与虚拟空间各类虚拟资源互联互通,虚拟知识资源与数字服务设施能有效契合,促进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各类设施紧密协调,形成“虚实联通”的功能体系。其次,要以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为核心,以区域图书馆联盟为基础,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联手共建,打造“虚拟知识服务联合体”,保障各知识服务机构与数字图书馆虚拟共享空间功能端口畅联互通,各类虚拟知识资源能够跨区域、跨机构、跨平台共享。最后,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功能体系需要不断拓展覆盖范围,将创新型学习理念、科研协同合作理念融入到功能系统建设中,根据用户的虚拟知识共享学习需求,打造慕课学习系统、远程学习平台、虚拟互动学习平台,使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功能机制能满足多种知识资源应用需求。

4.3 以空间衍生服务为核心,完善虚拟知识共享空间的服务体系

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服务体系应以空间衍生服务为中心,针对不同的知识组织目标、知识资源管理目标,依托“虚实交融”的空间结构体系和全领域覆盖的功能体系,凭借不同的终端设备与空间环境为用户提供资源获取、知识服务、个性化学习、远程答疑、阅读指导、课题研究、科研协作等多种服务。在服务体系建构过程中要重视用户潜在需求的挖掘,重视用户的知识体验,围绕用户的兴趣偏好、个性化习惯、行为动态自动匹配虚拟知识资源,使用户在不同虚拟知识资源使用的不同节点都具有对应的指导与服务。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服务要加强不同维度层次服务的连接性、匹配性、连贯性,在各项知识服务实现过程中要重视各类学习服务平台应用的移动性、交互性、动态性及快递性,以“泛在用户”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对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环境与界面的优化调整,使服务资源配置、服务终端配置、服务工具设置达到最佳的运行服务状态,形成“虚拟知识共享+学科指导”“虚拟知识交互+专题服务”“沉浸式学习+个性化引导”的虚拟知识共享空间衍生服务模式,在用户设施、主题订阅、知识推荐、资源流转等方面依托空间结构体系与空间功能体系实现更加智能化、及时化、精准化的服务供给,达成“用户在哪里、空间就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的垂直服务目标,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加强。

5 结语

虚拟知识共享空间是数字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图书馆进行数字化转型变革的新形态。数字图书馆虚拟知识共享空间多维表征表明,“虚拟知识共享空间”不仅仅是依托物理空间的阅读服务中心,更是具有丰富知识资源与文化内涵、融合信息服务和数字资源的知识共享空间,是能满足用户多种个性化需求,引导用户产生心灵共鸣的知识场所。因此,数字图书馆需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趋势,引入新的思想理论与智能技术,对空间进行改造升级与智慧化建设,以满足用户精神需求为导向,从数字文献载体的信息空间向文化内涵塑造的智慧服务空间转型创新。

猜你喜欢

个性化深度图书馆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