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双减时代”向未成年人推广地域文化的思考*
——以朝阳地区图书馆为例

2022-08-01陈宝丽朱景琦

图书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朝阳图书馆内容

陈宝丽 朱景琦 沈 玲

(朝阳市图书馆,辽宁 朝阳 122000)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9 月起全面禁止校外教培机构利用节假日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科类辅导[1]。10月中下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法律同时明确,国家和社会应该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2]。

图书馆作为贴近未成年人的基层文化机构,也应在“双减”入法的新时期,积极作为,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的社会责任,倡导和推广易于被孩子们接受的文化内容,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利用好减负带来的充裕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其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的学习材料过度依赖于课本,课外读物较少,加之市面上阅读材料参差不齐、多数家长没有足够经验和能力为孩子选取适合的读物等原因,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对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内容给出具体指导方案。

1 公共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推广地域文化的可行性

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符合“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该区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成果的集中表现,作为不断生成的动态文化,它是某一地域范围内所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综合体,包含有自然地域特征、乡土民情、风俗习惯、文学典籍、历史文物等[3]。地域文化的上位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好中华传统文化是“双减”政策后习近平总书记向未成年人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文化是国家的灵魂,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地域文化正是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4]。推广地域文化不仅能丰富未成年人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更是促进文化传承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举措,让孩子们从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高度认同感,逐渐成长为独具文化特质的强国之才。

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能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扎实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强调中华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各地区地域文化既丰富又深厚。以朝阳地区为例,朝阳地域文化具有既厚重又鲜明的特点。文化时间跨度大,历史厚重(见图1)。牛河梁红山文化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化石文化让世界瞩目,被考古专家誉为“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名人众多,人物的故事性强,如三燕时期的慕容家族、积极推进北魏汉化改革的冯太后、抗联英雄赵尚志等。这些文化和人物故事,很适合作为未成年人了解璀璨多彩的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素材。

图1 朝阳地域文化时间轴

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贴近未成年人学习需求。地域文化因其贴近本地学生生活环境,对未成年人具有先天亲切感,易于被未成年人接受,非常适合做为未成年人的文化入门材料。陈独秀在《新教育是什么》中提到,对于刚接触文化的学生,“教历史,也只可以教最小范围的乡土史,地理只能教乡土地理,一间讲堂都是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教法。”因为儿童想象力不足,只能从“已知推到未知”,这种“实际观察的教授方法”就比教学生死读教科书更有效果。因此,将地域文化内容与“后双减时代”的文化推广相结合,就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2 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在现行教育考核体系的影响下,学校往往轻视、忽视甚至无视地域文化学习,学校培育文化基因的教育意识和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都很薄弱。地域文化长期在未成年人的学习清单上缺席,如蒙尘之钻,未展光华。以朝阳地区为例,许多朝阳学子第一次了解到朝阳地域文化是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读到“安史之乱”,却仍然不知这件改变盛唐走向的大事件的发动者和终结者都出自朝阳。长久以来,地域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朝阳地区未成年人本土文化“营养不良”守着金饭碗挨饿”,在吸收传统文化的最佳年龄未能充分得到优秀地域文化的滋养,令人遗憾。

可见,对未成年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已迫在眉睫。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的高素质人才,就必然需要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是未成年人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的第一级台阶。“后双减时代”未成年人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增加,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职能,系统梳理地域文化,发扬其光彩,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2 筛选地域文化内容

2.1 以调查数据为依据,突出文化兴趣

学习兴趣是未成年人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也是地域文化学习的内驱动力,是长期学习、深入学习、高效学习的保障。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地未成年人的文化兴趣,就能在推广文化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我们先后发放2300 份调查问卷,回收1613 份,回收率70.13%。问卷结果显示,未成年人喜欢地域文化学习的占到调查总数的95.25%。他们最想了解朝阳文化中关于抗日故事、安史之乱的产生和平定、佛教文化和三燕文化等内容(见图2)。

图2 未成年人对地域文化感兴趣的内容占比

以此为依据,我们选取了曾在央视热播的抗战剧《中国地》中王老凿后人口述的纪实类书籍《我的姨父“王老凿”》、包含大量三燕文化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节选)等文化作品,推荐给未成年人,孩子们反响热烈。

2.2 城乡各有侧重,调整文化内容

根据2020 年朝阳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城镇人口为143.53 万人,农村人口为143.76 万人,城镇化率为49.96%。由于我国城乡教育体系、师资力量不同等客观原因,导致城乡未成年人的文化接受能力差距明显,在推广文化时有必要做出内容调整,力求让文化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针对城区学生,结合小学“校本”及中学历史课中相关内容,引入本地文化和相关历史。针对城市中幼儿园小朋友,以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物和文化场馆为依托,通过游览参观、观看画册、简单绘画(轮廓)、共讲故事等方式开始小朋友的地域文化启蒙之路。把地域文化以直观的图形形象、鲜明的故事内容立体化地传递给孩子。

针对农村未成年人,应以当地及周边的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推广地域文化。中国地、清代蒙古王陵、日伪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等场所为当地百姓家喻户晓,有利于让未成年人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开展进一步的学习。另外,强调趣味性,如盛行于朝阳县北四家子乡一带的黄河阵,取材于《封神榜》中故事,姜子牙、太上老君等神仙轮番登场,孩子们很喜欢观看,可以通过引入这些人物故事,进一步引领他们阅读相关文学名著内容。

2.3 以馆藏文献为后盾,精选节假日指导书单

“双减”政策后,未成年人可支配阅读时间增多,在众多的知识需求中,对有关家乡文化知识的渴望也成为必然。青少年对自身生活的家乡除了有部分亲身的感受外,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地方的文献记载来了解地方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从文字的角度完善对家乡的了解[6]。这也愈加暴露出“选书难”的问题。“选书难”反映出学生自身水平定位不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中小城市家庭阅读氛围不浓等现实问题,亟需社会力量的指导和帮助。

为此,我们参考兴趣调查结果和未成年人图书借阅量等数据,深化对地方文献系统的梳理工作。传统地方文化书籍由于品种数量相对较少以及书籍的学术性、专业性偏强等原因,往往对未成年人的阅读适配性不够,大多数书籍不适合做阅读推广使用。经筛选,在馆藏地方文献中形成完整的符合本地未成年人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的推荐书单。书单不但将书籍的名称、出版社、版本信息公之于众,便于读者选购,还附有书籍推荐词、难易度分级、内容分类和推荐指数,让未成年人在读书之前即对书籍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能够快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阅读,以便快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地域文化书籍。

3 图书馆推广地域文化的实践

3.1 利用好网络空间

3.1.1 提升图书馆网络利用率

疫情以来,全国中小学都开展过不同程度的网络授课。从2020 年开始,辽宁省教育厅多次发布“停课不停学”的通知,要求学校开展网络教学[7]。这让中国家庭逐渐熟悉了网上学习的流程,为普及网络阅读带来了机遇。

网络阅读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利用电子设备,另一方面解决了疫情期间文化传播路径收窄的问题。未成年人学习内容由纸质化向电子化倾斜已成为未来学习趋势之一。朝阳地区各图书馆纷纷加速文化传播的电子化进程:朝阳市图书馆2021 年下半年公众号发布地域文化内容149条,比“双减”前同期增长148%;建平县图书馆在2021年4月建立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图书4 万余册,期刊4 千多种;北票市图书馆在2021 年11 月将微信公众号重新改版,新增了数字阅读、历史档案、域内影音等地域文化内容;朝阳县图书馆2021年组织的线上主题阅读吸引了全县3000 多名孩子参加,图书馆公众号新增两万多农村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3.1.2 依靠网络抓周末与节庆时间点,推广非物质文化

后“双减”时代,未成年人有大量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图书馆应该在周末与节日时间段,提高文化活动的频率和质量,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加高品质的文化供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8]。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时,若与本地非物质文化特色相结合,将有助于引起未成年人共鸣,提高参与度[9]。我们在朝阳地区举办“非遗展演”“化石节”“紫砂节”“大枣节”等地域文化节庆活动时,利用网络推出“非遗说”等栏目,将相应的文化内容提前在网络上推送给未成年人,让他们在游玩的同时能“看出门道”,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3.2 融合时事热点,推广文化

3.2.1 与国家时事热点连接,推广文化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提出,应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10]。将文化与时事热点连接,在新闻的热度期,及时推出相关的文化内容,利用社会已预热的文化氛围,容易燃起地域文化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门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朝阳市图书馆结合实际策划了以“品红山文化 享本土滋养”为主题的文化推广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朝阳既是第一朵花绽放、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也是第一条龙形成之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序曲,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3.2.2 与本地热点连接,推广文化

2021 年,三燕龙城大遗址保护及开发成为朝阳市重点项目,市领导强调要以三燕龙城大遗址发掘作为突破口和引爆点,叫响朝阳文化品牌,相关内容多次在电视、广播等媒体播出。朝阳市图书馆策划开展了“讲三燕文化 学家乡历史”活动,邀请学者来到学生中间,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三燕文化,让同学们了解极具特色的本地历史,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3 借助专家团队,推广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图书馆应发挥社会人才黏合剂的作用,吸收各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将擅长地域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吸纳入推广队伍,形成有专业素质和具有良好教学力的专业团队,提升地域文化推广活动品质。以专业的团队为依托,解决文化传播中知识过于专业、晦涩的问题。

3.4 聚焦文化内容,形成地域文化阅读品牌

地域文化内容繁多,但在文化推广活动中,应强调活动内容的连贯性和主题的一致性,聚焦地域文化,精准发力。以朝阳市图书馆举办的“地域文化阅读推广进校园系列活动”为例,多场活动均聚焦于红色文化,形成了品牌效应,大大增强了报道价值和报道频率。辽宁政府网、辽宁日报、朝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均多次对品牌内容进行跟踪报道,放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增强了文化推广的效果。

4 图书馆深入实践“双减”政策的几点建议

4.1 走出去,地域文化融入课后服务

2021 年7 月,教育部发布消息,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5+2”新模式,即学校每周5 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强调在课后服务时间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阅读、兴趣小组等活动。可聘任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11]。

随着课外培训机构加速撤离市场,让长期形成的“学校+培训”双核学习模式迅速转变为“学校”单核模式。这既让教育回归了本质,同时,培训力量快速撤出也形成一定的教育真空,暴露出转型期教师因工作量增大而导致教学精力不足和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与地域文化传承人、地域文化研究学者的合作优势,将文化植入课后服务时间,填补学习空白,丰富文化生活。朝阳地区图书馆曾多次开展地域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朝阳葫芦烙画和学者讲三燕文化、喀左县非遗传承人剪纸和紫砂制作、朝阳县老兵讲历史等内容引入学校,具有与地域文化师资合作的丰富经验。将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内容引入课后服务,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能填补政策转型期间的“教育真空”。将故乡的名山大川带进地理课堂,将故乡的名人故事带进历史课堂,将红色经典带进道德、法治和政治课堂,将地标式的建筑美学代入美育课等,让未成年人不断以家乡资源为抓手,从实际生活中学,脚踏实地,逐渐成为在地域文化滋养下的会学、善学之材。

4.2 请进来,让图书馆成为旅游地,让孩子成为管理者

近年来,国家强调文旅融合发展,图书馆作为文化阵地,应顺应国家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积极转型,引领未成年人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体验图书馆。朝阳市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引导读者进馆体验“书香之旅”已持续8年,为带领未成年人深化文化体验、游学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经验。朝阳喀左县的蒙文图书馆、盲人图书馆独具特色,这些都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硬件基础。

另外,应在图书馆设置接待专员,定期培训讲解方式和地域文化内容,形成导游式的导览服务,挖掘图书馆的游览价值,为大量从未到馆的未成年人提供有温度的第一印象,创设新鲜的游学氛围。

招募管理地方文献的小志愿者也是种“请进来”的方式。朝阳市图书馆小志愿者招募活动自2017 年启动,已经连续举办5 年,招募对象为年龄9至16岁的在校学生。通过培训,让孩子们初步学会整理图书和使用图书借还系统。为进一步加大地域文化融合深度,应进一步开放地方文献利用,让孩子们参与地方文献书库的日常排架、上新管理等工作内容。通过近距离接触了解地方文献,体验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文化氛围,为青少年增加社会实践提供场所,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提供机会。

4.3 创新学习模式,游学地域文化

学习文化应讲求顺序,从易到难。地域性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书籍文化,还包含许多的物质文化[12]。实体景观是伴随着未成年人成长的形象的地域文化实物,便于未成年人从视觉、触觉、心理等多感官进行沉浸式的愉快文化体验。近年来国家强调文旅融合发展,朝阳也在不断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喀左县总投资10亿元的利州古城文旅项目已开工建设,龙城区白垩纪主题乐园旅游度假区、凌源女神宫、朝阳县寻龙岛等项目也已完成立项。不断丰富的文旅产品结构,为未成年人有主题地游学地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以从独具特色的实体景观、旅游名胜入手,向未成年人引导出其内在的文化魅力。通过“图书馆+旅游地”的学习模式,让景观志愿者、讲解员参与到未成年人的文化推广中来,形成“图书馆员+景观讲解员+未成年人”的无障碍文化传播平台。实体景观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往往具有综合性,能梳理出大量有价值的人物、事迹,通过适当的讲解和引导,让其在孩子们头脑中形成本地文化的定盘星和支点,不断与相关历史事件联系,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5 结语

后“双减”时代,随着未成年人的空闲时间“窗口期”的到来,将形成文化推广黄金期,地域文化推广适逢其时。图书馆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将本土地域文化加以梳理,精选文化素材,再通过文化活动将其传递到孩子身边,就一定能收到激活未成年人学习兴趣、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朝阳图书馆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图书馆
不许耍赖
主要内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