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

2022-08-01孙东方马晓梅鲁鹏聪郑家桔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移性多普勒血流

孙东方,马晓梅,鲁鹏聪,郑家桔

乳腺癌为目前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1]。乳腺癌根治术为目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病灶可能发生远处转移,腋下淋巴结则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途径,而转移性淋巴结也是导致患者术后病情复发,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2]。临床通过病理组织活检及B超辅助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确诊,病理活检为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金标准”,B超作为一种实时、动态的影像手段,对早期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但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差,有研究报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等影像学手段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4],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成像(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前超声及MRI 等影像资料,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5]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首次确诊为乳腺癌;(2)参与本研究前一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排除标准:(1)自身存在严重感染性症状或免疫功能障碍;(2)存在肺转移、骨转移肿瘤病灶;(3)伴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或依从性较差拒绝配合者。98例患者中55例(56.12%)诊断为腋下转移性淋巴结,年龄30 ~70岁,平均(50.2±5.4)岁;病程2 ~8年,平均(5.15±0.45)年;原发肿瘤直径 1 ~ 5 cm,平均(3.12±0.38)cm。43例(43.88%)诊断为非转移性淋巴结,年龄32 ~68岁,平均(50.5±5.2)岁;病程3 ~7年,平均(5.22±0.18)年;原发肿瘤直径2~4 cm,平均(3.05±0.15)c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GE 公司提供的GE VOLUSON730 pro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首先将探头频率设定为7 ~12 MHz,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嘱患者取仰卧位,对腋下淋巴结的形态、回声分布及钙化等进行扫描;后嘱患者呈平卧位,并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将设备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模式后,以乳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对病灶的内部血流信号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探查。

1.2.2 MRI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1.5T MR Achieva 仪器,嘱患者取俯卧位,双侧乳腺分别置于线圈孔内,常规行横断面扫描:采用FSET1WI(TR416、TE10)、T2WI加脂肪抑制序列(TR3787、TE120)、DWI 序列(TR4361、TE71)(b值0、800)行横断面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0 mm;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加脂肪抑制T1WI(TR7、TE3.5)横断面扫描共16个回合,层厚3 mm,FOV 280×342,矢状位扫描,FOV 260×260;检查前用22G 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对比剂采用钆双胺,剂量为0.2 ml/kg,速率3 ml/s,继而快速推注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单独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以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下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情况。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依据:(1)经MRI 检查当病灶边缘不规则、回声呈不均匀强化、最短径在5 mm 以上、淋巴结长短径之比(L/S)>2、可见皮质增厚(≥3 mm)、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且淋巴门消失时可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6];(2)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若病灶Adler血流在2 级及以上、表现为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时可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7]。Adler血流信号分级[8]:主要包括周围型、混合型、门型及分散型四种类型,包括0~3 级四个等级,1 级:病灶内及周边组织出现少量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2级:病灶及周围组织出现线状血流信号,且血流分布走行较规则,呈树枝状;3级:病灶内及周边组织探及到丰富血流信号(3 条及以上),且血管交织成网状,走行不规则。以上分级情况均由两位资深超声科医师以双盲法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评估单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MRI 及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对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 超声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46例(46.94%),非转移性淋巴结52例(53.06%);MRI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47例(47.96%),非转移性淋巴结51例(52.04%);超声联合MRI 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53例(54.08%),非转移性淋巴结45例(45.92%)。

2.2 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MRI结果比较 转移性淋巴结患者L/S、皮质厚度、ADC值、边缘不规则、脂肪间隙不清晰、高DWI、强化不均及未见淋巴门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MRI 结果比较

2.3 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结果比较 转移性淋巴结的Adler 血流分级及血流类型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 例(%)

2.4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超声联合MRI 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超声或MRI诊断(均P <0.05),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论

目前认为,转移性淋巴结是乳腺癌患者病情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一般对于确诊淋巴结转移者,临床会采用淋巴清扫术进行治疗,但腋下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大多无典型症状,若对未确诊、怀疑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统一实施淋巴清扫可能导致患者的局部淋巴出现水肿征,此外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对其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不良影响[9]。现阶段如何对腋下转移性淋巴结进行鉴别诊断已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81.63%,敏感度为85.94%,特异度为82.69%。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基于常规超声、可对病灶组织内部血流情况进行有效观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对病灶内血流的趋势、信号强弱等进行观察,可实现对肿瘤性质的有效鉴别,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多种良恶性肿瘤病灶中的诊断效能已得到相关研究证实[10]。良性肿瘤通常生长速度较慢,其肿瘤内部的血流数量少,且血流速度较慢;而恶性肿瘤通常生长速度更快,需要更多新生血管支撑,因此恶性肿瘤病灶内的血管更为密集、血流速度更快。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Adler 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血流分级较非转移性患者的更高,前者血流多为混合型,后者多为分散型。但部分非转移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病灶内的血流信号也较为丰富,且多普勒超声对于部分微小血管的检出率也较差,因此仅通过多普勒超声的血流情况对患者进行鉴别也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11]。

目前,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病灶,临床会在MRI手段下,通过观察病灶的信号、边缘、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门等参数进行鉴别。有研究显示,MRI 检查ADC值水平下降、DWI信号增强可提示原发病灶存在淋巴结转移[12],在实施弥散加权不同序列扫描后,也可通过观察病灶的DWI 信号、ADC 值等参数对其性质作进一步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3.67%,敏感度为90.16%,特异度为84.31%。在实施MRI 检查时,受患者自身微血管循环的影响,其DWI 信号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由此也可导致其ADC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诊断结果存在一定误差。一般临床在为患者实施MRI检查时,会先进行健康宣教,以告知患者正确的体位,并予以相应呼吸训练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图像对结果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诊断效能,本研究显示高频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检查的准确率为95.92%,敏感度为96.49%,特异度为95.56%,均高于单独应用多普勒超声及MRI 检查(均P <0.05)。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 用于转移、非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结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转移性多普勒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