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水之密语:科学饮水
2022-08-0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拓西平
文/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拓西平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体所有细胞和器官都含有水分,人吃进食物后要进行消化,食物中的养分要输送到各个器官;人要呼吸,人体内的废物要排出体外。这一系列复杂的工作,都要有水的参与才能完成。人到老年,体内固有的水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出现慢性脱水现象,其细胞内水分可减少30%~40%。中年以后皮肤出现的皱纹,就与皮肤细胞所含水分逐渐减少有关。当人体缺水或者摄入过多时,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缺水常见的症状就是口渴,并伴有乏力、情绪激动、兴奋等症状,严重时可产生肌肉抽搐、手脚麻木、血压降低、肢体冰凉等,更严重时会因电解质代谢紊乱而抽搐死亡。水摄入过多,表现为乏力、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出现胃酸下降、血压上升,严重者血压升高后,水肿明显,甚至出现死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并且还有可能伴随认知能力的轻中度损伤,降低了机体对缺水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导致老年人口渴等感觉减弱,主动喝水行为减少。而老年人免疫能力降低,会使机体易发烧、感冒,增加机体的失水量;并且老年人消化系统能力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发生呕吐、腹泻的危险,更容易失去水分。除此之外,老年人新陈代谢速率减缓,也降低了机体对水平衡的调节能力。
老年人缺水的危害
心律失常: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等表现。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曾采取电流电击复律,结果无效,而迅速静脉补液扩容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可见,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祸根之一。
心肌梗死: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心脏灌注下降,心肌缺血,心排血量降低,因而容易造成心肌损害,严重的可导致心肌梗死。临床上,因急性腹泻导致心肌梗死的例子时有所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体内有害物质蓄积:慢性缺水,不仅使尿量减少,还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危害相当大,它可以损害多个器官、多种组织,加速人体衰老。
脑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过高是引起脑血栓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液黏稠除血脂异常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缺水。其中夜间失水最为严重,使血小板凝聚力与黏附力加强,因而清晨是脑血栓的发病高峰。
白内障加重: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浑浊而致视力下降。资料表明,既往曾发生1 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增高;曾有2 次脱水者,白内障发生率更高。
老年人怎样饮水有益健康
1.喝多少量的水
2016 年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老年人每天直接的饮水量应不少于1200 毫升,以1500~1700 毫升为宜,每次50~100 毫升。
2.什么时间喝水
常规建议:早晨起床一杯(200 毫升),晚上睡前一杯(200 毫升)。其余的水在一天内尽可能均匀分成6~7 次饮用,或通过喝汤饮茶补充水分。
3.老年人该喝什么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白开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建议喝30℃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道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
老年人饮水误区要避免
关于老年人如何科学饮水,还有以下误区需要避免:
1.只在口渴时才喝水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下降,循环系统较差,神经系统敏感性降低,所以常会出现身体缺水而不“口渴”的情况。老年人感到口渴时,体内水分已丧失,可能出现心烦和少尿等身体不适。
2.害怕尿频不敢喝水
由于老年人的膀胱储尿能力小,功能减退及疾病因素造成老年人有尿频现象,导致有些老年人不敢喝水。老年人应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酌情少饮水,而非不喝水。
3.晚上睡觉前大量喝水
合并心、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夜间更应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水肿。较可取的做法是在睡前1 小时左右饮用温开水或低糖低脂牛奶250 毫升,并避免做较剧烈的运动,睡前再尽量排尿,以保障安稳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