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类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研究
2022-07-31广东周懂灵
广东 周懂灵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
比较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比照,从而确定其异同点或优劣度的一种逻辑方法。通过比较对象的异同或优劣,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对事物做出正确评价的目的,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对比、对照、参照、相比”等概念,属于意义相近的描述。
通过研究近几年地理高考试卷,发现试题注重考查区域特征与地理现象的对比分析,多利用区域差异的特点引导考生分析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不同。本文基于对近年来部分高考卷的分析,研究“对比分析类试题”的考查特点与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与备考策略。
区域差异是地球不同空间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差别的综合反映,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对比分析类试题”在2016—2020年全国卷Ⅰ和2021年全国乙卷中备受重视,举例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类试题”例举
一、“对比分析类试题”的考查特点
1.从考查的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属于高频考题类型。
2.从设问的方式看,基本上都是以“与……相比”的方式呈现,也有直接要求“说明A与B的差异”的设问,设问方式相对单一,审题难度不大。
3.从对比的类型看,以横向比较为主。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1题,景德镇陶瓷业与佛山市陶瓷业的对比,在共性(均为陶瓷业)中分析差异(发展的区位条件不同)。
4.从对比的区域看,既有同一区域的内部比较,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7题考查流域不同部位的差异;也有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6题将广西横县与江苏、浙江相比。
5.从对比的内容看,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非选择题侧重考查自然要素的比较,例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36(2)题考查葡萄种植、2017年全国卷Ⅰ第36(2)题考查剑麻农场、2016年全国卷Ⅰ第36(1)题考查茉莉花生长。第二,对比的内容常见为差异现象的描述和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除了以上试题,还有很多存在“隐性对比”的试题。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9~11题,通过曲线示意图的方式,考查丰雪年、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差异。
二、“对比分析类试题”的考查原因
1.区域对比和关联是地理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区域对比渗透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例如,2016年全国卷Ⅰ第37题(1),呈现堪察加半岛地形图,通过区域内部比较,考查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区域差异的产生原因。
2.区域对比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是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是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目标。“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已经作为正文内容出现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019年版)教材中了。
3.地理特征与差异是重要的地理核心概念。《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教师要注重学科大概念教学,指出对核心概念的学习要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持续性理解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地理思维。袁孝亭团队提出的“六大核心概念”就包括了地理特征与差异。
三、“对比分析类试题”的备考策略
1.明确区域比较的方法与内容范围
对于区域比较的方法原理而言,要通过要素现象或本质、类型和结构、状态或过程等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寻找差异。测试内容范围包括“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与差异”“地理过程与变化”“地理联系”等,可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系列的内容标准进行归纳整合。新教材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1重视讲述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在基本知识讲述过程中侧重的区域差异又有所不同:自然地理内容注意介绍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人文地理内容注意介绍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特点差异,尤其侧重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分析。
2.加强解题规范训练,提升比较思维能力
进行“对比分析类试题”专题训练时,要注意解题技巧和规范思路,才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突破。第一步,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也要确定比较的角度,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避免漏答。例如,要求比较A与B的差异,那么既要回答A也要回答B,并且要体现出对比性;如果设问为“与A相比,分析B的……”,即只需回答B,且只能答B与A的差异。第二步,确定比较的类型(如名词比较类或者区域特征比较类)与思维模式,然后结合材料、图像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点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一步,找出重要的地理区位要素进行比较,并用简洁、准确的学科语言进行表达。
3.高考真题典例分析
笔者以2021年全国乙卷第7题为例,进行解题分析。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图1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
图1
7.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参考答案】7.A
【解题过程】第一步,审题,比较的对象为“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中心词为“主要原因”。
第二步,获取题目相关信息,包括相对湿度的概念与图像信息。图1显示出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为“城区全年均小于郊区”。
第三步,结合图文信息并调用已学知识,形成思维逻辑链(如图2),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
图2
若蒸发(腾)强或降水量大,则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实际水汽压越大,导致相对湿度增大,与题意矛盾。与城区相比,郊区绿地面积更大。因此B,C,D选项均错误。
下列为笔者命制的一组“对比分析类”试题,供教师交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平行光线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之后,从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为总辐射。图3示意“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图3
1.阴天散射辐射
( )
A.比晴天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小
B.比晴天直接辐射量大
C.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不一致
D.等于总辐射
2.重庆市直接辐射年总量不及呼和浩特市的一半,主要原因是
( )
A.重庆市云雨较多
B.呼和浩特市气温较高
C.重庆市纬度较低
D.呼和浩特市纬度较高
【参考答案】1.D 2.A
【解题过程】第1题,通过对比图像曲线的特征可知,阴天散射辐射曲线比晴天散射辐射曲线起伏更大,故阴天散射辐射日变化更大,排除A选项;阴天散射辐射曲线比晴天直接辐射曲线位置更低,故阴天散射辐射量更小,排除B选项;太阳高度大时,入射的辐射量多,散射辐射也相应增强,一日内正午前后最强,故阴天散射辐射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一致,排除C选项;题目文字信息提示总辐射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阴天时,直接辐射为零,故散射辐射即为总辐射,D选项正确。
第2题,直接辐射的年变化主要受云量及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即使纬度较高的地方直接辐射也并不少,而云量较多的地区,即使纬度较低、直接辐射也并不多。重庆市与呼和浩特市相比,虽然纬度较低,但是由于重庆市云雨天气较多(重庆素有雾都之称),直接辐射年总量不及呼和浩特市的一半。A选项正确。
“地理特征与差异”突出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等学科思维模式、探究方法与技能的运用。深化对地理事物对比和关联的认识与分析,不但有利于加深对区域的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