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搭建习作教学的通途
——基于二、三年级习作有效衔接教学的实践
2022-07-30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曹伟强
◇浙江省杭州市文渊小学 曹伟强
人们常说“孩子读三年级就好比在翻坎儿”。由此可见,三年级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笔者对二、三年级教材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语文知识和能力在承接二年级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大部分学习内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都能顺利过渡,唯独“习作”不能。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习作要求,都有一定的难度跳跃。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通过改善难点来帮助学生顺利“翻坎儿”,笔者通过课堂练笔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二、三年级习作的桥梁。
一、缺乏衔接,三年级习作堪比“跃龙门”
(一)教材编排跨度大,缺乏有效衔接
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认为二、三年级的习作跨度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言之有物
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困难是写作素材的缺失。看图写话时,学生不用过多考虑写什么,只需要根据图画内容合理想象即可;然而命题作文则需要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寻找、筛选,自己确定写作素材了。“写什么”一直都是困扰学生习作的一大难题。
2.言之有序
二年级以写句为主,辅以少量段的练习;三年级则要求将几句话组合成一段话,并逐步上升到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构段”就要讲究章法,但学生基本没有经历过段的练习,总分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等等具体的段的结构,学生在二年级时基本没有接触。
3.言之优美
相比之下,言之优美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大部分二年级孩子的句子侧重于追求结构完整,表述清晰,不重视具体、生动、优美,缺少描写。
(二)指导没有针对性,缺乏有效衔接
到了三年级,教师将《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要求作为学生习作的评价指标,要求跟上去了,但是方法指导却没有跟上去。主要表现在:对习作教学目标的跨度没有具体分析;对学生三年级应当具备的习作能力没有具体分析;对三年级学生应有的习作技能没有进行分步骤的专门性训练。总之,教师对习作衔接没有周全的通盘考虑,这就导致学生习作的能力跟不上三年级的要求,也给学生习作时造成了不良体验。
(三)缺乏前期铺垫,不利于有效衔接
“衔接”分为两个时期,二年级下学期属于“铺垫期”,侧重于打下基础;三年级上学期则属于“弥补期”。从目前的教学来看,更多的老师将衔接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有“亡羊补牢”的意味,因此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之效。
综上所述,二、三年级跨学段习作,目标跨度大,教师缺乏针对性指导,学生能力跟不上,导致孩子习作兴趣降低,畏难情绪增加,习作质量不高。个人认为,我们必须重视衔接,尤其是在“铺垫期”。
二、统合练笔,变“天堑”为“通途”
课堂练笔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但纵观课堂练笔,笔者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系统思考,常常是教材提供什么就练什么、教师想到什么就练什么。因此,如何做好核心目标统合练笔,统筹整个练笔教学,特别是二、三年级的练笔,将训练目标、练笔内容、指导方式统合思考,做好跨年段铺垫,使“天堑”变为“通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针对问题,确定练笔目标
1.解读目标,在交集中确定练笔内容
仔细分析二、三年级的习作目标,从二年级习作中的问题来看,学生有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观察身边的事物,以及不知道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等问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是要五、六年级才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三年级的细化目标来看,掌握基本句型,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等不是学生最大的难点;而“句子缺少描写,不够生动具体;一段话没有结构,缺少逻辑关系”这两个问题既是二年级学生的突出问题,又是三年级习作教学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个人认为,以上两点是二年级衔接性练笔最需要训练的内容。
2.分析目标,基于衔接确定训练重点
确定好练笔内容,那练笔所要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呢?通过分析三年级的习作目标,个人认为,以下两点应作为二年级下学期练笔训练的重点。
(1)把句子写好——训练学生给句子加上适当的描写,通过补充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以及修饰主语、修饰谓语、修饰宾语等训练,引导学生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充实,更好。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练笔,使句子更生动。
(2)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使学生言之有序。在把句子写好的基础上加入段的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段的基本结构,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章法地写几句话或一段话。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总分结构、承接关系、简单的空间顺序等基本的段落结构。
(二)针对目标,挖掘练笔内容
确定“把句子写好”和“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为课堂练笔的训练目标,它就好像鱼的主骨,贯穿始终;而为达成目标所设计的训练内容,就如同从主骨上衍生出来的鱼刺一般,始终围绕目标展开。为了达成目标,除了教材所安排的内容以外,教师也应该依托教材,开发适合的练笔内容。
把句子写好的训练
按顺序写一段话的训练
(三)设计练笔方式,让课堂练笔事半功倍
我们都知道,练笔内容决定指导方式,这里面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寻找准确的“练笔突破点”。不同内容的练笔在指导上有不同的突破点。突破点是练笔内容和指导方式之间的桥梁,即增强练笔指导的针对性。
1.言之有物,写好句子的练笔指导方式
(1)表演导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场景中,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同一句话,使描写更加丰富。
例如:神态描写训练
妈妈( )地说:“你为什么写这几个字?”
丁丁( )地说:“让我去吧!”
绝大部分的孩子写得很单一,基本都是“妈妈生气地说”“丁丁勇敢地说”。但在采用了表演导写后。老师和孩子设想出各种不同的情况,请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出这一句话,再根据表演完成句子。这样一来,学生的描写就多样了:妈妈生气地说、妈妈高兴地说、妈妈好奇地说、妈妈惊讶地说、妈妈无奈地说;丁丁勇敢地说、丁丁坚定地说、丁丁恳切地说……
(2)图像导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实实在在的图画,弥补孩子头脑中的画面缺失,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引发孩子的联想,使比喻更加准确。
例如:比喻句的训练
细细的春雨落下来,像( )。
多数二年级孩子还没有留心观察过春雨,写这个比喻句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怎样比喻,好些孩子比喻不恰当。有的孩子把细细的春雨比作毛毛虫,有的比作麻绳,有的比作一颗颗泪珠。这样的比喻都不够准确。
但如果我们提供一幅春雨图,真实的图像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和联想。有了图画的刺激,学生的比喻更丰富而准确了。
细细的春雨落下来,像一根根蜘蛛丝;像一条条线;像妈妈长长的发丝……
(3)评价导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词语。我们知道:三年级的孩子要学会主动、合理地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但是二年级的现实状况是学生把积累和运用隔离开了,积累了但是很少会去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并刻意地运用好词造句、写话;同时鼓励孩子在其他练习时也运用这些词语。一旦运用了教师就给予大力的表扬,用到一个积累的好词加一朵花,运用得恰如其分的句子,老师还要全班诵读。通过评价鼓励,激励孩子运用积累的词语。
2.言之有序,段落结构的练笔指导方式
(1)实物导写。
我们在指导练笔“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除指导学生抓住好朋友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描述。通过帮助孩子设计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对好朋友进行有序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实物、实景的每个部分。而观察提纲是引导孩子按顺序观察、从哪些方面观察、重点观察哪些内容的重要一环。
《我的好朋友》观察提纲
这份观察提纲为本次练笔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在提纲的引导下,学生是按照先整体再局部、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二是每一个部分学生又能抓住好朋友的外貌特点进行观察,使描写可以更加细致、具体;三是提纲中给出了描写人物外貌常用的方法和词语,孩子会慢慢懂得用比喻的方法形容眼睛、眉毛。
《美丽的校园》《我心爱的玩具》等类似的练笔也可采用这样的指导方式来训练学生按空间顺序写好一段话。
(2)模块导写。
过去,我们给孩子讲总分关系时,总是爱讲“总就是总起句,是这段话的中心,其他句子都围绕总起句来写”。说来说去,总是觉得不够形象直观,到底什么是总起句?其他句子又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展开的?又可以用什么方法,让总分结构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呢?笔者希望通过设计模块导写,指导学生写好一段总分结构。
我们知道,无论是美丽的春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学生总有很多的话可以说。因此,我围绕“夏天”,设计了几个话题让孩子选择写一段话:我喜爱夏天、夏天是炎热的、夏天是有趣的……
课前老师准备一些磁性黑板贴,课堂上可将学生交流的内容写在黑板贴上,并可贴在黑板的任意一个位置。以“夏天是炎热的”为中心写一段话的指导过程:
首先,让孩子自由畅谈炎热的夏天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热。教师将孩子说的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在黑板贴上,粘贴在黑板上。
其次,让孩子在众多对夏天的描述中选出能够体现“夏天是炎热的”这一主题的内容,并以一定的摆放形式给学生直观感受。如下图所示,这就非常形象地告诉孩子“夏天是炎热的”是我们交流的中心,我们所选择的每一个内容都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夏天有多么的炎热。
最后,帮助孩子根据所选的内容整理出一段文字。
模块导写适用于总分结构或分总结构的段落练习,特别是对这些段落结构的首次接触。当孩子对这种结构已经掌握后,这种方法就不再需要了。
(3)图示导写。
图示导写常被运用在承接关系的段落练笔中,通过图示导写,引导孩子按照承接关系,有条理地写出事情的每一个步骤。二年级上册教学中教师已经引导学生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对承接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教学中,邓爷爷植树的过程,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段落练笔。有了以上两次练习,如果配上简单的插图,让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语写一写种花籽的过程,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3.言之有度,合理安排小练笔时间
小练笔时间安排的基本原则是在课堂上进行,一般为5-15分钟,这样就不会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针对时间安排,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
(1)课前、课中、课后,什么时候练笔更好。
课堂练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或是模仿课文的结构,或是运用课文的写作手法,或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展。那么,在阅读教学前、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后练笔,哪个效果会更好呢?不同的练笔内容,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预习类、表达自我观点类,不受课文观点影响的表达,可放在阅读教学前;一些句子的练笔,仿写课文中的句子等,可放在阅读教学中;而对课文的重述、仿写等,就有必要放在阅读教学后了。
(2)“先说后写”还是“先写后说”。
“先说后写”是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但有时,你会发现“先写后说”也很重要。比如句型练习“谁一(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先让孩子说,第一个孩子说:“小红一看见糖就想吃。”第二个孩子接着说:“小刚一看见吃的就想买。”……很显然,学生的思维被限定了,写来写去总是离不开吃、买。
因此,对于一些简单的句子练习,不需要教师投入太多指导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写,写完后再交流。使每个人先有自己的思考,再通过交流丰富内容、语言等。
总之,在学生作文起步的第一学段,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在习作技巧与能力上,为学生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做铺垫,这也是为顺利完成二、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作为老师,在做好衔接训练的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好各年段的写段及习作训练重点,立足课标要求,凸显年段特点,注意训练的层次性和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