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醒脑针刺结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意义分析
2022-07-30李红王春南
李红 王春南
对于儿童来说,在语言、认知、精细动作和社会发展等一些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差,即为生长迟缓,对其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1]。语言发育迟缓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严重阻碍其与其他人的交流,影响了其认知发展,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对患儿未来的认知发展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2]。语言表达能力是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在语言环境刺激下存在的高级神经活动,语言发育迟缓严重阻碍了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在中国有超过320 万儿童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对其治疗多采用语言康复训练,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见效慢[3]。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能促进患儿潜在能力的发展,能尽早促进患儿脑功能的代偿和重建,最大程度提高语言能力[4]。针灸是中医治疗方法,通督醒脑针刺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为此作者选取60 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 例患儿实施通督醒脑针刺结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的60 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3 岁,平均年龄(2.36±1.25)岁。试验组患儿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1~3 岁,平均年龄(2.42±1.28)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超过正常说话年龄但不会说话的患儿;患儿会说话后语言表达能力存在落后或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不达标,能力低于正常儿童;患儿仅限于词汇表达,无法说出完整句子,交流能力有限;语言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儿童;年龄≤3 岁,存在合作沟通能力;病因学诊断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低体重治愈后患儿;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疾病;存在头皮湿疹或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先天性、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存在视听障碍、父母无法配合研究,未能完成康复研究的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儿采取临床传统治疗方法。①认知理解训练方法为根据语言发育评定量表,对患儿进行分类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采用卡片图形和场景再现等方法进行干预,为其创造一个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其理解能力。②语言训练采取有针对性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训练。训练通常与游戏相结合,使其通过参与游戏来识别一些特定意义,并进一步完成复述,③针对其发声器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喉部按摩干预、呼吸和语言表达训练,表达完整的句子,频率应保持在20 min/次,1 次/d。④运动练习,辅以平衡和肌力训练,以刺激大脑,30 min/次,同时指导患儿吞咽、练习发音。
1.3.2 试验组 患儿采取通督醒脑针刺结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①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器官和呼吸训练:根据患儿舌、下颌、喉等发音器官特点进行对应训练,通过冰水刺激患儿唇、舌感知,通过唇前伸、后缩、上提、左右摆动等进行张开和闭合训练。呼吸训练方法为吹蜡烛、吹气球、口腔按摩及句子长度训练等。利用丰富多彩的视觉图片来吸引患儿注意力进行多媒体辅助语言训练,通过多种玩具来刺激其发声音,通过模拟患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声音,增强其对声音理解,利用简单音频让患儿进行模仿。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交际氛围来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利用患儿感兴趣的玩具、游戏引导患儿在词汇阶段逐渐的模仿及识别简单的事物,并使用简单眼神和肢体动作鼓励患儿输出简单的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通过良好沟通刺激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引导患儿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意愿,从理解到说出语言符号的表达,从单音节到单字、单句及复句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家庭用语言表达自己,培养其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训练30 min/次,3 次/d。②通督醒脑针刺采取的穴位为百会穴、四神聪穴、脑三针(脑户、双脑空)、智三针(神庭、双本神)、四神聪、四神针、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患儿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家属陪同,进行针刺。留针30 min,7 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语言发育商、语言功能。
1.4.1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痊愈:患儿经语言功能评定,语言发育情况与其实际年龄相同;显效:患儿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明显比临床治疗前提升;有效:患儿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比治疗前有部分提高;无效:患儿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比治疗前未见好转,不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语言发育商 采用Gesell 发育量表评定,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动作表述能力以及语言适应性3 个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的语言发育情况越好。
1.4.3 语言功能 采用语言功能有关失语症检查表对患儿语言功能进行判定,包括口语交流、复述表达以及大声复读3 个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患儿语言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比较 试验组患儿言语表达能力、动作表述能力、语言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语言功能比较 试验组患儿口语交流、复述表达以及大声复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语言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语言功能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语言发展属于必经过程,发育迟缓会导致患儿出现语言表达障碍、临床接收性语言障碍和临床语言发育迟缓[5],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语言发育较同龄迟缓,但其无智力损伤,并且其他交流方式如手势、眼神等均正常。其不仅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知识学习,还会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应及时进行治疗。
语言训练是提高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常用方法[6,7]。从视觉及听觉等方面,通过特定方法,进行语言训练、发音训练、呼吸训练、语言表达以及交流训练,对患儿语言能力进行反复刺激,使其大脑形成新的语言通路,从而达到提升语言表达的目的,但其起效慢,并且短期疗效很难达到理想[8,9],因此,作者在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通督醒脑针刺对患儿进行治疗,通督醒脑针刺以患儿头部与语言相关的中医经络穴位为主,通过现代神经解剖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采用针灸刺激头皮相应投射区的大脑皮层穴位。作者采取针刺进行治疗,百会穴位于督脉,具有开窍作用;四神聪穴位于百会穴周围,起到开窍作用;脑三针加上手智针有升阳益脑之效,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提高语言反射区的神经细胞兴奋作用,促进大脑循环,恢复语言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言语表达能力、动作表述能力、语言适应性评分分别为(80.60±3.72)、(80.82±5.13)、(82.82±5.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21±3.77)、(51.25±4.11)、(51.21±4.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口语交流、复述表达以及大声复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采取通督醒脑针刺联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语言发育商、语言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