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工科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7-29李莎林丽管仪庆海英张凌凯
李莎 林丽 管仪庆,2 海英 张凌凯
(1.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研究生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研究生就业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1]。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主要包括就业课程、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手续办理、就业信息服务、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困难帮扶和基层就业项目服务等[2]。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基本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高校和研究生三个层面分析了近几年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进边疆高校工科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生就业基本情况
1.1 毕业研究生规模
据统计,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2021年共毕业研究生27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4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0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18名。由图1可以看出,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且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基本平稳。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20年开始逐渐大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图1 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人数
1.2 毕业研究生结构分布
从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生源所在地和生源组成等方面对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结构进行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为工科学院,男生较多,女生较少,男女比例平均为7:3;研究生民族基本为汉族,少数民族占比较小,平均为9.89%;研究生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比平均为28.06%,研究生整体思想政治觉悟较高;生源主要由新疆省外生源组成,新疆省外新疆省内生源比例平均为6:4;博士研究生生源主要为全国统考生,与硕博连读生比例平均为3:1;硕士研究生由于每年推免生和一志愿上线生人数较少,生源主要由调剂生组成,其占比平均为66.94%。
表1 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结构分布
1.3 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
对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进行统计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30.02%的毕业研究生在国有企业工作,22.83%的毕业研究生在其他企业工作,16.29%的毕业研究生在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单位工作,12.63%的毕业研究生继续升学,12.36%的毕业研究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5.87%的毕业研究生由于考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考博等原因在毕业当年年底未就业。
图2 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分布图
1.4 毕业研究生就业地点
对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地点进行统计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49.77%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新疆工作,50.23%的毕业研究生选择到新疆省外工作,在新疆省外就业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为山东省、北京市、河南省、安徽省、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广东省,以及浙江省、江苏省和湖南省。
图3 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地点分布
1.5 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
对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进行统计分析,由图4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占40.18%,教育业占17.81%,建筑业占14.1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12.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5.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3.6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2.74%,房地产业占2.28%,其他行业都在1%以下。
图4 2017—2021年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图
2 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层面
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一是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纷纷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毕业生人数874万,2021年毕业生人数909万,2022年预计毕业生人数1 076万,再加上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原因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重大影响,一些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减少,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大于社会需求,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二是由于社会导向等原因,近年来研究生进入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体制内单位就业意愿增强,但此类单位从报考到录取等待时间较长,每年成功上岸人数较少,而且各地招聘考试时间不一致,拉长了就业周期,成为影响研究生毕业当年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三是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比较看重毕业院校,新疆农业大学在新疆省内认可度较高,但无法与全国“双非”高校相比,研究生到新疆省外就业压力大,且作为工科学院毕业生,工作环境较为艰苦,有些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导致女研究生就业难上加难。
2.2 高校层面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研究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急需加强。一是部分高校对市场需求信号反应不敏感,高校学科专业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失衡现象,造成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二是边疆高校研究生规模与本科生相比较小,高校针对本科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服务中心相对完善,容易忽视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相关就业课程教育,而且从事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老师,多为学院研究生秘书或其他教师兼任,平时忙于日常工作,就业方面主要是为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会和日常咨询,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缺乏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三是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与学生日常接触较多,在研究生求职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导师平时比较注重学业指导,对研究生就业能力培养较少。
2.3 研究生层面
研究生自我认知不清晰,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一是由于研究生学业和毕业压力大,平时将过多精力放在科研和写论文上,对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没有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导致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二是部分研究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对就业去向和是否考博比较迷茫,在找工作中主动性不足,参与招聘活动积极性不高,在求职时对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准备不足,用同一份简历投递不同企业和岗位,求职成功率低;三是部分研究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过高,对大城市比较向往,不愿意在新疆省内或是基层单位就业,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生源主要来自一般高校,研究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就业竞争力一般;四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求职计划被打乱,放缓了求职步伐,就业周期延长,毕业生出现“慢就业”现象。
3 提升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做好就业指导
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3],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行有机结合,将就业工作贯穿到研究生教育培养各个环节中。一是在入学教育时安排关于就业形势与职业规划的讲座,抢先抓好第一节就业指导课,强化研究生就业意识;二是在教学科研指导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三是在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中,帮助研究生掌握求职应聘技巧,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鼓励部分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扩展就业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资源为毕业研究生扩展就业信息渠道,助推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一是在高校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开辟就业专栏,同时利用QQ、微信、钉钉群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随时与毕业研究生进行在线交流,确保就业相关信息渠道畅通;二是做好毕业研究生基本信息统计,精准掌握毕业研究生就业意向,以就业意向省份为单位建立就业互帮小组,动员毕业研究生收集和互相分享招聘单位信息;三是主动邀请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宣讲会,充分发挥导师、校友资源优势为毕业研究生联系用人单位,实现企业和毕业研究生精准对接;四是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依托产学研基地为研究生搭建实习和就业平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的无缝对接。
3.3 加强就业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要推动研究生就业工作队伍发展全员化和专业化[4],不断提升指导服务水平。一是高校要高度重视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培训;二是要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关键作用,要求导师平时加强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积极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三是就业指导教师要帮助毕业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研究生提早做好职业规划,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团队为毕业研究生做就业指导讲座与培训,邀请优秀校友为毕业研究生开展职场经验分享,提高毕业研究生求职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研究生帮扶和求职补贴工作;四是辅导员要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帮助毕业研究生疏导就业焦虑和压力,构建全员促进就业工作格局,共同做好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3.4 完善就业反馈机制,提高培养质量
高校应健全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动态反馈制度[5],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一是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我国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6],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区战略发展需求,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高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联动机制,根据就业质量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思政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高校要推进产教融合,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交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推动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4 结语
高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扎实推进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为社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