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临港物流产业园需求及项目定位分析
2022-07-29李佰城
李佰城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1 徐州市物流发展概况
1.1 徐州市物流发展现状
徐州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进程中最便捷的中介区和高强度辐射点,具有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和发展商贸、物流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沿东陇海产业带的支撑点和陆港经济的产品集散地。徐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机遇,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物流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进程快速推进,逐步形成以市场资本为主体的格局。徐州市物流业已步入集聚集约、转型升级、规范引导的新阶段。
但以现代物流标准衡量,徐州市向物流强市地位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物流与区域产业缺乏协同联动效应;专业化物流集聚发展平台建设不足,载体支撑效应较弱;缺乏区域引领力,辐射效应不足,加上周边城市竞争带来的挑战,物流业面临空间扩张受阻的压力。
1.2 徐州市物流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徐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粤苏皖赣四省物流大通道”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立高效集约的一体化供应链制造业物流、便捷畅通的一体化城乡配送商贸物流、绿色惠民的一体化农产品物流、开放共享的一体化区域协作物流等四大现代物流体系,构筑江苏省“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核心区物流高地。培育壮大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物流企业130家,超过10亿元50家,超过100亿元12家;打造11个物流产业集群、11个物流支撑平台、21个重点物流园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绿色高效的物流园区网络体系,建成规范、透明、标准、诚信的物流服务体系。
2 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2.1 市场调研
以项目自身特点及项目在铁路网络布局中的发展为出发点,同时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根据徐州市的工业、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特征,聚焦区域内相关产业、市场发展与本项目的关联性。针对工业企业、商贸市场、农贸市场、电商及快递、医药物流等进行专项调研及分析。从市场的供需角度出发,围绕铁路物流、公铁联运物流、商贸物流所涉及的相关方面,深入了解相关市场/企业商户的整体概况、供需情况、竞争情况、市场运营关键要素等[1],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市场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找到市场机会,为项目准确定位和业务运作策划提供支持。
2.2 各专业市场物流需求[3-6]
2.2.1 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
“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徐州经济开发区、邳州、铜山区等新兴产业集群综合物流基地,统筹产业集群物流服务。推进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依托徐工集团、中能硅业等制造企业,联合宏康物流、金驹物流园等专业物流,以“创新驱动转型”SAP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落户江苏为发展契机,助推徐州制造业向国际产业链顶端攀升。
2.2.2 商贸市场的物流需求
借助“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契机,以快捷、便民、专业、绿色为导向,以服务各类消费需求为目标,坚持做大现代商贸物流和提升传统商贸物流并举。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商贸物流,显著提高商贸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高地。到2020年基本实现便捷畅通的一体化商贸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3%,占物流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显著提升,物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依托大成物流园、金驹物流园等大型商贸物流配送基地,培育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龙头企业,示范和带动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
2.2.3 农贸市场的物流需求
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以绿色惠民为核心,重点提升徐州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七里沟)、江苏徐州淮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金山桥)、新沂市北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睢宁原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加强建设徐州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完善物流设施和物流功能。“十三五”末期,徐州市已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重要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地和物流集散地。不断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及维修,满足粮食的战略储备功能。积极推进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粮食储、运、装、卸“四散化”和多式联运。重点打造汉源铁路粮食物流中心、苏鲁粮食物流中心、新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等。
2.2.4 电商及快递物流的市场需求
完善快递物流服务网络,“十三五”末期打造区域性快递物流中心。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电商、快递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以市场带动电商物流发展,引导小五金建材、装饰装潢材料等传统批发市场“入园”,在园区打造市场集群。以八里国际物流园、鑫威物流等项目为依托,打造东部市场集群,加大对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程度,由大型物流园区或政府牵头组建网络服务平台,入驻园区的快递物流企业参与,积极引导个体融合,实现园区电商物流信息的共享,提升园区电商物流的现代化程度。
2.2.5 医药物流的市场需求
加强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医药物流社会化;推动县级医药公司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医药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医药仓储物流,重点建设恩华医药物流园、淮海医药物流中心等第三方医药仓储物流中心;着力打造徐州医药股份公司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通过融合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化医药行业结构,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劳动效率,节约社会物流成本和社会管理成本。
3 项目的货运量预测
3.1 公路货运量预测
综合指数模型、线性模型、灰色模型及弹性系数法及类比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预期与规划及经济水平类似的城市进行综合预测,考虑各货类的公路适站系数一般取1%~8%比较适宜[2],对项目地公路货运量预测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的公路货运量预测值(104 t)
3.2 综合货运量预测
本项目为铜山临港经济产业园的配套,主要服务园区内相关物流及生产企业等。产业园依托现有的顺堤河作业区,未来发展保税、中转、储存、运输、临港产业开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铁水联运枢纽港区,主要办理的货运品类有煤炭、钢材、粮食、冷链饮食品、化工品、集装箱等。预测本项目近、远期铁路到达量分别为57×104 t、115×104 t,发送量分别为23×104 t、65×104 t,到达货物来源主要为华北、华东及省内地区,发送货物主要流向省内、山东及浙江等地(见表2)。
表2 本项目铁路到发运量预测(104 t)
4 项目定位
4.1 项目建设SWOT分析
4.1.1 项目优势(Strength)(1)本项目为“一带一路”倡议——中格共同市场合作区(徐州)推进建设的物流中心,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
(2)项目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活跃度高,聚集了一批特色产业转移区,物流需求旺盛。
(3)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具备各类交通方式,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便利,可形成“快进快出”格局。
(4)区域内具备一定条件的物流设施基础。
4.1.2 项目劣势(Weakness)
(1)现有东垞铁路专用线技术标准低、设施设备老旧,难以支撑本项目建设需要;疏港铁路专用线在建,无法与本项目同步建设,存在废弃工程。
(2)现有预测物流量无法支撑项目建设,项目产业及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培育。
(3)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4)缺乏龙头带动示范企业。
(5)物流管理缺乏系统规划。
4.1.3 项目机会(Opportunity)
(1)当下正值现代物流业体系快速成长期,区域经济增长带动物流需求增长。
(2)国家物流发展政策与环境持续利好。
(3)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更加合理,老旧物流中心、铁路货运设施拆除腾地。
4.1.4 项目威胁(Threat)
(1)市场竞争加剧。物流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加上物流行业发展扶持政策,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不断有新企业加入,冲击物流行业。
(2)利润空间下降。由于竞争压力过大,使得部分物流企业压低价格,进一步压缩物流利润。
4.2 项目的总体定位
本项目以徐州市内工业物流需求、商贸与仓储物流需求及物流产业整合与提档升级需要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发展现代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服务为目标,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工商贸物流服务综合性平台。立足铜山临港物流产业园,面向徐州市域,辐射淮海经济区,以工业制造、商贸物流为基础,以公铁联运和现代仓储为核心,以商品交易为拓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络、供应链金融等,打造集多式联运、中转集散、交易、仓单质押、信息发布、保税等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苏北地区大型现代化综合铁路物流中心。
4.3 项目的功能定位
铜山临港物流产业园是中格共同市场区(徐州)“一心(“中格丝路共同市场合作区总部大厦”城市综合体)、两园(铁路物流园和临港经济产业园)、一平台(双方计划合作建设徐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两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铜山临港物流产业园一园多区,包含临港产业园区和垞城大宗商品产业园区。其中,垞城大宗商品产业园区的垞城地块为先行启动区,拟打造以大宗商品和粮油为主,兼顾棉花、冷链等品类货物,集多式联运、仓储、加工、配送、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产业园;临港产业园拟打造以木材存储、加工、运输为主,兼顾粮食、大宗物资存储、中转等功能,并开展临港作业、综合仓储、保税、城市物流、交易展示、国际贸易等多种物流服务的临港经济示范区、地区货物集散中心和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本项目将打造铁路港、多式联运港、仓储物流港、城市配送港、公路港、商贸港、信息服务港、保税港、产业集聚基地等九大功能服务区。
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1 是推动“一带一路”中格共同市场合作区建设的需要
本项目地处连接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的重要货运交通枢纽,铁路货运网络基础雄厚,通过打造综合型铁路物流产业园,可以进一步强化现代物流的服务保障力度;推动当地物流产业机制革新;实现区域物流的无缝衔接,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综合物流体系。以现代物流优势为承接城市功能疏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推动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构筑徐州成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高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5.2 是徐州经济发展新突破口、实现经济转型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徐州将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依托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理优势,加快物流业发展,完善基础物流设施,着力将徐州打造成为连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交流和商品集散的门户型流通节点城市。作为经济转型建设的重点项目,本项目建设为综合物流产业园,将联动地区内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是促进徐州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的有效途径。
5.3 是大力推进徐州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发展物流产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器,也是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手段。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将整合区域内相关商贸流通资源,进而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和降低本地物流成本,同时提升区域内商贸流通效率,加速区域内第三产业发展。因此,本项目将有力推动徐州城镇化发展,是经济产业向新型化、可持续方向转变的重要有力支撑。
5.4 是落实物流行业相关规划及政策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相关部委下发物流产业布局规划,鼓励依托港口、机场、大型铁路枢纽场站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推进现代化综合性物流园区的发展。本项目作为现代化综合型物流园区,将打造成当地物流产业标杆性园区,推进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是立足徐州、融合淮海、服务全国,建设联通海外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核心物流节点城市的重要体现。
5.5 是有效发挥物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借鉴国内外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具有上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近年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有目共睹的。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园区一方面能有效盘活区域经济,提高当地产业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在地区经济发展当中作用重大。本项目通过对徐州相关区域的物流市场相关方的资源汇集和整合,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物流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从而达到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等目标,缓解因物流产业发展不足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全面提升徐州市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实力。
5.6 是推动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
通过标准化管理,物流配送服务将进一步向高效、规范、可快速推广方向发展。当物流网络建立起来,并实现了流程共享,设施建设费用及可变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手段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各类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为客户提供配送、仓储、增值服务等综合服务。作为徐州经济转型的重点项目,本项目将成为实现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指引性项目。
5.7 是加快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传统的铁路货运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需求,在向现代物流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引入先进物流理念,更要以改革传统铁路货运管理模式为重点,将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整合单一、分散、不连贯的作业形式。以物流服务供应链为核心,打通各个物流环节,形成无缝衔接的物流系统。本项目通过以现代物流模式为范本,一方面重塑传统铁路货运业务流程,另一方面整合优化了“运、存、发、配、管”等相关物流环节,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运输需求,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服务水平、提升铁路货运市场份额。
6 结语
通过对徐州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梳理,结合对当地物流市场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重点围绕五大行业市场进行物流需求分析,提出依托本项目打造铁路港、多式联运港、仓储物流港、城市配送港、公路港、商贸港、信息服务港、保税港、产业集聚基地。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加快提升地区铁路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徐州市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