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的高职翻转课堂学生评价体系研究

2022-07-29○周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职评价过程

○周 莉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同时,职业教育还必须正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创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正在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拉动国内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演进。翻转课堂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完美融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对满足当代高职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翻转课堂的学习既具有网络学习的开发性、交互性、情境性特点,又具有课堂学习的动态性、互动性、差异性特点[1]。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加推动和完善了各大线上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支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迅速在全国教学活动中得到推广和普及[2]。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传统教学中的“一考定乾坤”的学生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职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完善的高职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不仅能更加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促进每个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对老师的教学模式也起到了借鉴作用,更能提高高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效果。

发展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回顾教育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发展历史来看,发展性评价是在多元智能、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合作学习、教育评价等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3]。

我国于2011年开始引进并尝试运用翻转课堂,它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较丰富,但国内专门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以学生学习发展性的评价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真正得到发展,在课堂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成长快乐,在体验成果过程中获得自信。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与学习评价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评价能充分反映自己的能力,能改善自己的学习。对于教师又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和谐生态教育环境。

二、高职翻转课堂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依据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聚类分析学生学习评价指标内容,初步形成评价指标类型和评价指标内容。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理论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教师主体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而言,“翻转课堂”本质上是翻转了学习时间,彰显了个性化学习。它要求学生本人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师生共同发展,创造一种良性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理论是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学习模式。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内化过程,当新的学习工具被使用,使学习方式和目的也产生变化,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选择来构建个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网络的生态网络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学习者自身内外知识网络,达到不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目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里,学生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课前的知识学习、自身学习时间和课程资源相结合来构建个人生态知识网络。然后,学习者会与其同伴分享讨论学习内容与观点,与其他知识网络连接,相互影响。得到反馈和评价后,再次不断学习,优化自身的内外知识网络,最终达到自身内外知识网络的与时俱进。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多样的、全面的。

(四)多元智能理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在学生智能结构中都占有各自重要位置,每位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差异性。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加以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这为那些在传统上不被认可的智力领域内表现出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体现了对每位学生在学习潜力上平等的期望。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差异化的评价。

三、构建翻转课堂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着眼于评价学生的发展性

学生发展性评价以高职学生的培养计划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基础。这些学习计划和目标将代表被评价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岗位,同时也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评价的实际情况,将用来构成高职学生评价的依据。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将重点放在被评价学生的未来,包括大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4]。

(二)注重评价的功能性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步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学生的现状、发展特征以及发展水平的描述过程和认定必须是评价主体和被评价学生共同认可的标准。如果涉及要通过等级去评价某种特征,也必须是被评价学生认可的。这些描述或评定只用于分析被评价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不应具有“高利害性”。

(三)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发展性评价强调可以表示被评价学生整个教学发展过程的关键要素,对这些教学过程中学习要素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被评价学生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被评价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者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设计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指引下,评价指标设计需要覆盖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总体科学评估。

(四)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高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结果性评价的差异,还包括学生的职业影响、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高职翻转课堂的发展性学生评价通过细致地观察高职学生并准确地判断每个被评价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被评价学生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

(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发展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应该包括参与高职教学活动的全体对象,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专家、学生和其他与该学习活动有关的学生都参与了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等。

(六)体现评价的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准确、快速地获取评价值,以确保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可理解、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

四、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评价体系的设计在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指引下,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并重,覆盖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的教学环节,进行总体科学评价。将从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分配、评价主体这几个方面来构建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学习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的设计

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将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又将过程性评价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评价阶段,将结果性评价分为期末综合考评和课程实践等。根据Chickering提出的优秀本科教育七个基本原则,将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评价指标设置为课前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问题的质量”“线上互动的程度”“课前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基础知识线上测验”;翻转课堂的课中学习形式多样,从小组合作、课堂参与度、学习成效三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将评价指标设置为“考勤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情况”“小组汇报情况”。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指标由“课后总结归纳”“完成课后作业及实验”“知识点的拓展与应用”“课后交流讨论”组成。期末综合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性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方式来完成[5]。

(二)评价目标的划分

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以此为抓手分析翻转课堂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认知目标。课前利用线上线下学习知识点、根据自己的能力理解知识点和通过完成课前学习任务运用知识点;课中主要是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老师的任务分组讨论交流,评价侧重知识的分析和评价的质量;课后将课中学习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学习内容为主,评价侧重知识的再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期末的结果性评价将考虑布鲁姆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评价目标要满足学生人才培养的计划和培养目标,特别要满足创新性和个性化双重需要[6]。

(三)指标权重系数的分配

利用德尔菲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邀请专家来甄别筛选,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邀请专家(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发放调查问卷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不同课程的特点,分别给出各自的权重系数的分配方案,最后进行反复讨论及均值计算得到一致看法。遵循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原则,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各占50%。翻转课堂中强调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因此又将各阶段权重分为课前20%、课中20%、课后10%、期末50%。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中,教师永远是评价的唯一主体,而学生永远只是被评价的对象,对于评价的结果,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参加整个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还有学生相互间的团结合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因此,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评价者应该全面考虑教学学习活动中的所有主体。老师、学生等所有活动主体都要充分学会评价、理解评价和应用评价。为了实现评价的良性循环,在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在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进行自我和同伴的真实评价,促进了教师、学生、同伴的共同成长和共同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评价环境有利于翻转课堂的评价实施[7]。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能还包括其他不同的评价主体,例如校内外专家、行业专家、教育专家。

五、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的评判方法

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多维度评价体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8],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是一个模糊综合评价的问题。

(一)模糊集合论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影响事物的各个因素做出综合评价。该方法有一定的数学模型,对事物P进行模糊综合评价需要确定以下相关矩阵数值。

1.因素集:U是事物P的评价因素,设n为评价因素的个数,U={u1,u2,…,Un}

首先,将学生学习多元评价体系因素定义为因素集合U={u},即U={u1,u2,u3,u4},其中u1-过程性评价课前;u2-过程性评价课中;u3-过程性评价课后;u4-结果性评价期末。

因素集U中各元素又称为子集合,可以包含有若干个因素项,过程性课前评价有5个子集,即u1={u11,u12,u13,u14,u15},分别为课前线上线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问题的质量、线上互动程度、课前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基础知识线上测验。

同样,过程性课中评价u2有4个子集,即u2={u21,u22,u23,u24},分别为出勤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小组讨论情况、小组汇报情况。过程性课后评价u3有4个子集,即u3={u31,u32,u33,u34},分别为课后总结与归纳、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知识点的拓展与应用、课后交流讨论情况。结果性期末评价u4有2个子集,即u4={u41,u42},分别为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性实践。

2.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V,V={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评价级V={v}的论域上,对任意元素v都用一个隶属函数μv(υ)来表示。其中μv(υ)∈[0,1],每个元素隶属函数的集合就构成评价集上的模糊评判子集V。即V=(0.2,0.3,0.3,0.2,0),表示有20%的人评优、30%的人评良、30%的人评中、20%的人评及格,0%的人评不及格。

3.权重集。各种因素对于综合评判的影响不同,具有不同的权重,确定权重后可以形成权重集A={a1,a2,…,an},其中a1+a2+…+an=1。

(二)模糊评判矩阵R

评判矩阵R,根据集合V中等级指标对因素级U中的每一个因素进行模糊评价,得出评判矩阵R。

其中,rij代表ui关于Vj的隶属度。R中的每一行是对一个因素评价的结果。

(三)模糊评价运算

指标权重A与评判矩阵R确定后进行矩阵运算,合成A、R,最终评价结果B=A·R={b1,b2,…bi},其中

六、高职翻转课堂学生评价体系的实践

(一)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实践工作

对15个指标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的测试评价,评价等级为优95、良85、中75、及格60、不及格50。以高职院校选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某位学生为例,得出以下学生评价数据如表2。从表2得到课前评价矩阵和权重集,则课前评价结果为:

表2 学生学习综合评价表

(二)从表2可得课中评价矩阵和权重集,则课中评价结果为:

(三)从表2中可得课后评价矩阵和权重集,则课后评价结果为:

(四)从表2中可得期末评价矩阵和权重集,则期末评价结果为:

(五)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可得该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

最终的翻转课堂学生学习评价结果:

0.278×95+0.26×85+0.265×75+0.16×60+0.036×50=79.79。

七、总结

本研究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指导,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掌握与发展能力并重,覆盖高职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全过程,构建高职翻转课堂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为了检验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实施效果,向参与教学改革[8]研究的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98份,有效率为9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非常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行为的养成、学习成效提升等角度思考和设计评价内容指标、评价目标、评价指标权重、评价主体。该评价体系对有效实施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为高职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对我国提升高职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高职评价过程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