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

2022-07-29刘婷王慧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均值问卷维度

○刘婷 王慧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影响每个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在其生态系统理论中,就用“微系统”这一概念去论述家庭、家长、子女等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关系。其中,家庭各成员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等最为关键。然而,掌握科学育儿理念,能够有效地养育子女的家长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地外界学习才能实现。

国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启了基于社区的家庭教育学习指导项目研究。Escobar等人(2011)在其研究报告《促进心理健康的投资回报:亲职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一文中便指出:从社会层面而言,对家长进行科学养育儿童的理念与技能进行教育与培训所带来的投资回报是巨大的[1]。在我国,国家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促进与指导,2010年颁布《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进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明确要求;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更是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2]。

基于此,引领科学理念、赋能教育效能,办好社区家庭教育既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民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部门与相关办学机构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了解社区居民对家庭教育学习的需求,是办好社区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关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研究与分析,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对象

为能够较好地涵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教养者家庭教育学习需求的调查,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某集合不同职业、年龄层次居民的混合社区为代表,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样本率达90.7%。其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养者样本对象均有涉及(见图1)。

图1 样本年龄分布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为了科学、准确、深入地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家庭教育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在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3]内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研究[4][5][6],围绕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学习形式与强度需求,编制了《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矩阵选择题形式。从高到低按5—1分赋分,分值越高表示越符合,需要程度越高。具体选项与赋分情况如下: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可有可无(3分),不太需要(2分),完全不需要(1分)。

其中,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又分为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内容、与家长发展相关的内容两方面;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形式与强度需求分为家庭教育学习组织形式需求、家庭教育线上学习时长需求、家庭教育学习线上获取方式需求、家庭教育学习线下学习时长需求、家庭教育学习频率需求几个方面。具体的问卷维度结构与内容见表1、表2、表3。

表1 问卷基本情况部分各层级维度结构与内容

表2 问卷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部分各层级维度结构与内容

表3 问卷家庭教育学习形式与强度需求部分各层级维度结构与内容

2.信效度检验。为了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七个二级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充分表明问卷题项的信度较高。

表4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各维度信度系数

为了确定调查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对《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七个二级维度进行了效度分析。如表5所示,问卷的各二级维度KMO值均大于0.6,且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表明本研究的问卷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效度。

表5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各维度效度系数

三、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调查分析

(一)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分析

1.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内容。与儿童发展相关的学习内容又可以分为保育知识技能与教育知识技能。其中,社区居民在保育知识技能方面需求程度最高的内容为儿童安全教育与意外处理(均值4.68),其次是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均值4.63),再次是儿童生活常规的养成(均值4.61);社区居民在教育知识技能方面需要程度最高的内容为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均值4.75),其次是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均值4.72),再次是儿童情绪管理的指导(均值4.71)。总体而言,社区居民对于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对儿童保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见表6)。

表6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1)

出现上述结果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首先,随着媒体、幼儿园、社会机构等对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以及社区居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日常养育儿童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提升。但是,与保育相比,教育儿童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与指导,因此,社区居民对于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求程度更高。其次,儿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故而社区居民在儿童教育方面最为重视,需求程度最高的内容集中于情绪管理指导、良好性格培养、健全人格养成等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内容上。

2.与家长发展相关的内容。家庭教育中与家长发展相关的内容是指能够增进家长效能感,促进其作为家庭一员而不断成长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养知能、沟通技巧、家庭经营、助力自我。

在教养知能方面,有三个内容并列成为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需求程度最高的内容——儿童情绪行为解读、良好匹配型教养方式、正面管教的知识与技能,三者均值均为4.57。在沟通技巧方面,社区居民的需求程度也很高。排在首位的是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均值4.63),其次是与家人和教师的沟通技巧(均值4.60)。在家庭经营方面,父母效能训练内容是大家需求程度最高的(均值4.56),其次是家庭生活管理(均值4.41)。在助力自我方面,家长应承担的职责与角色需求程度最高(均值4.51),其次是自我情绪调控与压力缓解(均值4.47)。沟通技巧是与家长发展相关的四个子维度中整体需求程度最高的内容(见表7)。

表7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内容需求(2)

(二)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形式与强度需求分析

1.家庭教育学习组织形式需求。家庭教育学习组织形式有线下活动、线上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三种形式。根据本次调查,在家庭教育学习组织形式需求方面,集体性指导的专题讲座是社区居民最为偏好的(均值4.27),其次是集体性指导的系统培训课程(均值4.25),再次是集体性指导的座谈会或沙龙(均值4.20),第四是个别性指导的单独咨询或指导(均值4.16),这些都属于线下活动。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处于居中的需求程度(均值4.13)。这充分体现出居民社区家庭教育学习需求的特殊性(见表8)。

表8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组织形式需求

2.家庭教育线上学习时长需求。家庭教育线上学习时长方面,社区居民对于5—15分钟的内容需求程度最高(均值3.76),15—30分钟的内容需求程度次之(均值3.65),0—5分钟的内容需求程度排第三(均值3.60),见表9。

表9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线上学习时长需求

3.家庭教育线上学习资源获取方式需求。根据调查,订阅推送是社区居民最为青睐的家庭教育线上学习资源获取方式(均值3.99),其次是在线咨询(均值3.91),第三是利用手机应用进行(均值 3.80),见表 10。

表10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线上学习资源获取方式需求

4.家庭教育学习线下学习时长需求。家庭教育线下学习时长方面,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时长成反比。单次学习时长越短,需求程度越高。其中,小于1小时最受青睐(均值4.02),其次为1—2小时(均值3.41),第三是2—3小时(均值2.73),见表 11。

表11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线下学习时长需求

5.家庭教育学习频率需求。家庭教育学习频率需求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每周1次(均值3.54)、半个月 1次(均值 3.33)、每月 1次(均值3.32),见表12。该结果与居民工作日常实际及个体记忆遗忘规律相关。

表12 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频率需求

(三)调查结论

通过对上述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社区居民在家庭教育学习上,有着明确的需求与特点。首先,在家庭教育学习内容方面,社区居民在重视养育儿童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逐渐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育儿效能,希望成为一名更有自我效能感的家长。其次,在家庭教育学习参与形式方面,社区居民更倾向于参加面对面的线下学习活动。线上学习的形式可以作为线下学习的辅助与补充。再次,在家庭教育学习强度方面,社区居民都有着较为明确的需求存在。因此,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学习支持时,应充分考虑其学习需求与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四、社区居民家庭教育学习支持建议

(一)构建关照儿童兼顾家长的课程内容体系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涉及家长、子女、家庭三个方面。家庭中成员间是彼此相关且相互依赖、影响的。任何一个成员的改变会影响整个家庭及个人的发展。因此,如果想要了解与帮助家庭中的某成员,应从整个家庭系统着手。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大众对于社区家庭教育学习内容的需求既指向儿童,也指向成人。尤其是兼顾两者的内容,更被社区居民重视。如,在涉及家长角色效能方面,被调查对象最为关注的是儿童情绪行为解读的知识与技能、良好匹配型教养方式的知识与技能、正面管教的知识与技能、与孩子沟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选择、设计社区家庭教育学习内容时,应着力构建一个既关注儿童又兼顾家长,以家庭为中心的课程内容体系,充分发挥家庭的系统功效。

在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时,既可直接参考当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家庭教育方案,如,Gerald Patterson创立的家庭管理训练项目(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正面教养项目(Triple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等,选择其中与本地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最为相关的内容,也可直接依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由专业的师资自行编制社区家庭教育学习内容。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遵循以下原则(Weissbourd & Kagen,1989):第一,课程内容的长期目标是以预防替代治疗;第二,家庭,包括家长与儿童,都应是课程的主要服务对象;第三,课程内容应考虑到每个家长的发展特征[7]。

(二)发挥线下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优势

与其他非学历教育内容相比,社区家庭教育有其特殊性。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最为影响其效能感的因素是情感因素。虽然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自行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获得参考建议,但是,家长仍然觉得需要与其他家长一起通过参加具有交互性的、面对面开展的活动来获得情感支持和“经验丰富”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也验证了上述内容,社区居民更偏好参加团体组织的线下学习活动。越是规模小型化、交互程度高的活动组织形式,越能帮助家长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提升家长参与家庭教育学习的意愿和最终效果[8]。基于此,在组织社区家庭教育学习活动时,应发挥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资源为辅。一方面,通过高交互的线下教学形式,如,沙龙、工作坊、专题指导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所需的技能指导与情感支持;另一方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公众号订阅推送、手机应用等途径,为社区居民提供时长控制在5—15分钟的精练型家庭教育线上学习内容。使之既能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使用,也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泛在学习需求。

(三)设置合理适中的家庭教育学习强度

社区家庭教育学习的强度应合理、适中,以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本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从线下学习频率的角度而言,社区居民更偏好每周进行一次家庭教育内容的学习;从线下学习时长的角度而言,每次学习活动控制在1小时以内最好。这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社区家庭教育项目的培训强度一致。家长管理训练项目(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的线下针对性培训,每周进行一次,每次1个小时,持续12周;正面教养项目(Triple 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的线下个体培训项目共10次,每次1小时[9]。这样的学习强度遵循了个体学习心理规律,既保证了社区居民对于家庭教育内容学习的深度,又保证了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吸收、实践自身所学内容。

猜你喜欢

均值问卷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人生三维度
应用均值定理“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