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标准画像”
——基于NVivo 12 的政策文本分析
2022-07-28赵鲁臻张赛伊
赵鲁臻 ,张赛伊
(1.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2.华北电力大学 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 目前学界对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方面是对政策内涵、发展历程、演进特点、变迁缘由等方面的宏观梳理。 郑敬斌和刘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规定[1];袁春艳和刘茂莎在此基础上将政策的变化历程划分为萌芽、探索、发展、提升、创新等五个阶段[2];杨兆强则对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抽象升华,认为其具有探索性、导向性、时代性等特点[3];高敏注意到经济关系、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目标群体等因素会影响政策制定的精准度和有效度,新时代可以通过探寻政策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有效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科学性[4];刘爱玲建议政策的制定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大变局,与时俱进[5]。 另一方面是对政策的环境优化、执行机制、创新路径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微观考察。徐艳国认为前瞻性的政策设计和强有力的贯彻力度是完善政策环境的两大举措[6];邱启照认为政府领导力、机构推动力等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执行合力机制的构成要素,要加强合力建设和管理[7];谢莹莹注意到政策话语在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通过合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来增强实效性[8];韩丹认为突破制度障碍、摆脱路径依赖、强化资源供给是政策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其保持时代性的重要保障[9];孔卓发现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之间存在差距,建议通过绩效督查评估与考核的方式提高实效[10]。 这些成果深度聚焦思政教育政策理论体系,厘清了其发展的逻辑脉络,挖掘了其发展的内在特性。
稽考文献发现,从思政教育政策的角度去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较少,尤其鲜有基于政策文本来探究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标准问题的成果。 思政课教师集政策执行主体与实施客体于一身,既是相关政策落到实处的“毛细血管”,也是思政教育理论变为实践的“核心转换器”,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19 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11]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 思政教育政策文件从多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任务要求。 但目前相关研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无法清晰、具体地勾勒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理想形象”。 因此,本文尝试以政策文本为切入口,利用NVivo 12 软件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进行“标准画像”,从而归纳其角色定位与能力要求,助力新时代思政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数据分析工具及政策文本介绍
(一)NVivo 12 软件的功能优势
NVivo 12 是一款质性分析软件,可以处理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类型数据,能对导入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序、编码等,有助于研究者探索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建立理论模型,最终获得研究结论。 NVivo 12 的功能强大,包含文本搜索、主体编码以及词频分析等功能,此外还可以通过聚类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 作为质性研究工具,NVivo 12 主要是对内容进行分析,与SPSS 等数据分析研究不同,其可以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量化描述[12],主要是将语言文本转化为数量,进而较为清晰地呈现比重和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政策文本的词频和编码分析,来探究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标准画像”。
(二)政策文本的选择依据
政策文本主要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红头文件,教育部相关函件。 为丰富本文研究材料,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还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部分省份的指导性文件和高校简报作为分析对象。 政策文件文本主要来源于各机关部门官网,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和指导性。 样本材料主要有中央红头文件15 份,包括思政课改革意见、方案以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学风建设等内容;教育部函件61 份,涵盖思政课体系建设、建设标准、活动通知、纲要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等内容;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16 份,主要内容为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部分省市思政教育发展方案和简报34 份,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等多个省份;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简报31 份,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①。
样本的选择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权威性。 文本主要来源于政府机关公开文件,有着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 二是专业性。 为满足本研究需要,对文本进行筛选,选取与本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政策性文件,避免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和失误。三是多样性。文本不局限于国内纲领性文件,还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和部分省份、学校的简报,力求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研究。 四是精准性。 文本主要选取2013 年以来的相关材料,研究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形象和内在要求,摒弃其他无关材料,确保最终结果符合本研究的时间范围。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理想形象
(一)宏观:新的定位与任务
1.角色定位:从教书匠到“大先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当教书匠,更要成为“大先生”。在NVivo 12 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中,“师德”“党”“责任”“爱”“中国”“人格”等词高频出现,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因此,理想中的新时代“大先生”,应在角色定位上满足四个要求。
图1 关于角色定位的词云
图2 关于角色定位的矩形式树状结构图
(1)政治上更硬。 新时代提高了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立场坚定,还要政治过硬。 所谓政治过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真认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可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真认同,才能真感人。 其次是真信仰,2019 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11]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要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坚定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培育学生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2)品德上更纯。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新时代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中实行‘一票否决’。 ”[13]为此,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要以德立身。 做到品行优良、学术扎实,严于律己。 热爱教育事业,坚定职业选择,明晰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积极承担育人重任。其次是要做到以德施教。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要用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争当模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把握发展方向,将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
(3)情感上更暖。 2016 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 ”[14]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改变扁平化形象,成为感情充沛的立体化人物。 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兼具家国情怀、社会情怀、时代情怀。 注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古今,以饱满的热情教书育人。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摒弃权威者形象,以真心对待学生,以真情感染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既要做严师,又要做仁师,开展爱的教育。 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学生成长路上的保护者和心智发展的培育者。
(4)思维上更高。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程创新,要求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15]。 在教育内容方面做到多学科联动,具备系统化思维,着眼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和国家社会发展全局,开展思政教学。 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创新思维方法,将辩证思维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以历史眼光、国际视野深入浅出授课。 打牢学术根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赋予时代特色,捕捉信息化潮流,增强课程趣味性,拓宽学生思维。 强化数据意识,依托信息化手段,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动态,实行精准供给。
2.角色任务:从教书授业到育人“筑梦”
新时代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简单停留在教书授课, 更应该注重思想认知方面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教师既是学生的授业者,更是学生的“筑梦人”。在NVivo 12 对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中,“中华民族”“梦” “引导” “理想” “信念”等词高频出现,如图 3 和图 4所示。 因此,新时代的“大先生”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未来联系在一起,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图3 关于角色任务的词云
图4 关于角色任务的矩形式树状结构图
(1)心怀“国之大者”,做“复兴路”上的“筑梦人”。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2014 年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16]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信念坚定、品格优良的学生。 为此,首先要牢固树立学生的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拥护党的领导、扎根人民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梦想,实现二者同向、同心、同行,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终生;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之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争先的锐气、舍我其谁的志气,指引学生以行动来实现理想、由奋斗来获得幸福。
(2)坚守“育人初心”,做“赶考路”上的“答卷人”。 2020 年习近平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强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17]面对新挑战,思政课教师必须肩负起教书育人重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能赶时代之“考”,答信仰之“卷”。 为此,首先要思想铸魂。 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将课程内容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紧密相连,推动思政课均衡发展。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高尚德行,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提高专业本领。其次要全面育人。 思政课是育人课,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推进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既要解决认知方面的问题,又要解决非认知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履行个人义务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二)微观:新的理念与能力
新的角色定位与任务,自然要求具有与之匹配的理念与能力。 通过NVivo 12 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政策、讲话等相关文本数据进行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形成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理念与能力的编码结构,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理念与能力作为一级观测点,在政策文本库中共有239 个参考点;二级观测点关于教书育人理念方面的内容有127个参考点,关于教学科研能力方面的内容有112 个参考点;三级观测点共6 个参考点。
表1 政策文件文本编码节点及参考点统计表
1.教育教学理念
2021 年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18]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之后可以发现,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必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理念。
(1)以人为本,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19]思政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做到平等对话,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例如坚持以学生获得感即思政课实际效果为核心目标,更侧重于倾听和引导,采用讨论式、对话式等多样化课堂形态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拍摄微电影、微视频等多元化方式展开学习,将全面教学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实现教育教学精准化和精细化,使思政教育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20]教师的思想言行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思政课教师要以德育人,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拉近师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信任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品行优良的接班人。
(2)守正创新,让课程入耳、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11]“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1]思政课教师要牢记育人初心,做理论知识的传递者、人格品性的塑造者,承担时代重任。 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守正创新。
所谓守正,首先要理论守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其次要规律守正,思政教育要以点带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进行思政教学;最后要方向守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党和国家的要求作为思政教育准则,对党的新理念、新战略、新决策高度认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所谓创新,首先要思路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强化求变意识,持续更新教育内容,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紧跟社会热点,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其次是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头脑灵活,做到课堂讲授角度新,以小见大,赋予知识新的解读,同时坚持理论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思政教育“接地气”;最后是方法创新,运用网络载体,创新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知行合一,让教育落实、落地、落细。 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 河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打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 ”[22]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知促行,这里的“知”既是指专业知识,也包括思想认知。 首先,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政课教师要以政治意识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强化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深耕“学术田”,打牢学术功底,强化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最后,思政课教师应用简单明了、诙谐幽默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3]只要能深入浅出地讲理论,学生就会真理解、真认可,从而使思政教育真正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应坚持知行合一,做到思想与行为相符。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四个统一”: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指导学生将思想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做到言行一致,主动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2.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开放式编码之后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若要真正做到育人“筑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教学科研能力。
(1)熟练驾驭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强调:“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24]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技能, 信息化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延展思政教学空间,打破了以学校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高效授课和精准教学提供了条件和依据。 为高效利用网络工具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新技术,依托新载体,开展智慧教学。例如可以利用课堂实时弹幕、H5 交互技术等进行线上教育;整合视频、音频构建呈现直观生动的教学场景,促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效果直观化。其次要开展虚拟仿真教学。依托虚拟教室,将课本内容图像化和立体化,运用VR 技术提升教学内容的可感知度,实现师生零距离互动和信息无障碍交流,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学生“喜闻乐见”。 最后是网络信息载体的运用要与教育教学的发展相适应。 前进步调既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要找准时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度运用相应的信息化设备,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精准把握学生需求。
(2)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能力。 2018 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25]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将思政育人厚植在祖国大地的沃土中。 首先,讲好中国故事要有真材实料。 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中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成就,讲述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的故事、新时代奋斗圆梦的故事、人民群众英勇抗疫的故事,解读新时代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次,讲好中国故事要能妙趣横生。 思政课教师要采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讲明白、讲透彻。 例如可以采取“边演边讲”“用视频讲”“请学生讲”等方式提升思政课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同时,开展柔性教育,结合案例、故事和社会时事讲解理论知识。 又如汲取生活和身边的素材,使故事更有亲和力,更易让学生感同身受,让思政课由“高冷”变得“暖心”。 最后,讲好中国故事要有高度和深度。 思政课教师要把中国故事蕴含的理念与观点充分地抽取、提炼出来,因势利导地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而使思政课不只停留于“讲故事”的层面,而是上升到“铸灵魂”的高度。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以中国百年来对发展道路的探索为主线,从“能”“行” “好”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②。 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深度搞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把课堂开在乡间地头,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③。
(3)科研上“自我革命”的能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26]思政课教师要以教学为核心开展科研,扎根理论,坚实学术基础,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信息化社会,知识更迭速度快,思政课教师要勇于走出自己的科研舒适圈,充分了解前沿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以解答学生疑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坚持科研育人,深入了解思政育人的难点、痛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科研活动,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时代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科研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例如在科研方面进行学科交叉的探索,利用LDA、NLP 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文本情感倾向和关键主题;运用NVivo 对政策文本进行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突出研究重点;采用K-Means、朴素贝叶斯等算法进行相似数据的聚类,拓宽研究路径;运用VOSviewer、COOC 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把握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学术成果要服务于教书育人,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理论研究的实践自觉,实现科研成果的培育转化。 因此,科研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要为科研提供支持,二者协同融合,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相关政策及制度的改革与调适
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中理想与现实仍有一定的距离。 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自我认知不够清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容易出现定位模糊、自我松懈、产生职业倦怠等情况。 其次是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顶层设计还未真正落实、落地、落细,导致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育人获得感不足。最后是教育效果具有延迟性,考核评价体系难以体现育人实效。 思政教育更倾向于精神层面,教学成绩并不能完全展示教育成果,以定量为核心的考察方式缺乏全面性和精准度,以此为根据的激励机制很难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督导
陕西省教育厅印发的《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强调:“举办马院院长、思政部主任培训班,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 ”[27]西南交通大学提出要强化督导检查,进行重点、常规的督查④。但在执行细节层面二者还未提出具体措施。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要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培训体系。 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注重主体协同、时间贯通、空间联动的同时[28],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训对象多元化。 思政课教师队伍既有刚入职教师,又有中青年教师和资深老教师,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进修学习,做到培训范围全覆盖。 其次,培训要素多维化,包括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明确培训目标,突出主体参与。 再次,培训过程长期化,做到内容相衔接,贯穿思政课教师入职、晋升、发展的全过程,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强化自主意识。 最后,培训形式多样化,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到远程教育与实地培训协同互补,将理论与实践联结起来,把研修班所吸收的知识转化为教学科研能力。
为确保思政教育顺利开展,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还要开展全方位的督导工作。 督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思政教育实效,一方面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督教。 开展教学巡视,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听课,实地考察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风格;加强信息反馈机制建设,掌握思政课教师教学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案;推动思政教育规范化建设,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名师带头作用;建立考察评价标准,规范教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另一方面要以教师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督导新理念。 高校要建立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搭建教研学习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在党政机关、创新基地学习;定期安排外出访学、观摩、学习研讨等活动,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29];把握督导规律,鼓励思政课教师深入研究教学难点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发展。
(二)强化统筹管理,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保障
为缓解教师队伍建设压力,高校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制度。 首先要提高教师“增量”,调整思政课教师准入机制和聘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保证教师项目经费的配备、岗位津贴的配备、教学资源的配备,增强思政岗位吸引力。 进行教师跨学科调配,通过借调、转聘、特聘等吸收党政干部、社科研究人员投身思政教育事业,打造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30]。 其次要增加教师“存量”,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扩大专业招生规模,建立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相应的培养方案,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最后要提高教师“质量”,坚持严格把关,选拔专业知识过硬、理论水平突出和情怀深厚的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监督,建立退出机制,激发教师动力。 坚持厚积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政课教师学术素养。 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要加强教学科研保障。 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开展网络思政,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良性互动,强化思政教学的吸引力、示范性和引领性。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支持。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强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要设立专项课题,主管教育部门要设立相关项目。 ”[13]高校在鼓励思政课教师申报课题的同时,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打造信息海量化、交互实时化、数据可视化的科研平台,捕捉学术前沿信息,持续有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研究。 此外,还要加强管理保障,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以高校党委为引领,各单位协同开展思政教学,构建全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思政格局。
(三)精准靶向发力,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解决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31]。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精准施策,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首先,按照调查、评估、施行等流程,进行思政调研,打造协同育人环境,配合思政课教师完成教育任务。 其次,整合多方面力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和后备保障。 再次,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解决思政课教师教学研工作压力大、晋升存在瓶颈、价值感和成就感不足等问题。 最后,搭建发声平台,及时了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并研究解决策略。 另一方面,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关乎最终教育实效,因此要坚持精准供给。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思想变化规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的教学现状[32],增强思政教育的厚度、深度和广度。 调整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受教育者易于接受、善于吸收课堂内容。
考核评价是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教学量和科研成果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考察⑤。 但是,思政教育兼具知识和意识形态方面教育,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不能精准评估思政教育实效,为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高校要建立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以单一指标为主的衡量手段,将思政课程教学质量考察结果与多方评估结合起来。 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33],开展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的同时,注重考察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既要考察教师自身素质是否合格,又要考量教学教研的实效,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选、职位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多维度考核评估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思政课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调适,以满足新时代需要,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四、结语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34]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时代重任,承担着教学改革使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日臻完善,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如打造高校思政金课需要明确其“含金量”标准,培养优秀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同样需要明晰其“理想”形象[35]。因此,运用质性分析工具,对数量众多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精准、高效、全面和多维地分析,便可以从中生成一幅清晰且准确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标准画像”。 一方面既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指明方向,也能使其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殷殷之望,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更有信心和决心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另一方面,这幅“标准画像”或许还有助于相关部门与高校进一步明确思政课教师培养思路、管理方式与评价导向等问题,实现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动态调适、持续完善,从而满足时代需求,创造出树“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局面,切实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崭新局面[36]。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部分省市教育厅、部分高校官网和人民网、求是网等权威媒体平台。
② 相关信息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http://politics.hust.edu.cn/xygk/mtjj.htm)。
③ 相关信息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官网(http://news.cau.edu.cn/art/2022/3/18/art_8779_828126.html)。
④ 相关信息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官网(https://fdc.swjtu.edu.cn/shownews-4192.html)。
⑤ 相关信息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https://iipe.nwsuaf.edu.cn/xxfw/tzgg/4bb6f79acc 4c41409ebb21ecdd1991c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