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
2022-07-28谢雨心
谢雨心, 马 坤
(沈阳化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 纸币由于其存在的种种局限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交易, 逐步被电子货币所取代。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因此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比特币、稳定币之类的私人货币凭借区块链技术长期活跃在灰色交易地带, 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货币主权造成了威胁。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我国从2020 年4 月起分别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活动,随着试点活动的不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也日益丰富[1]。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也都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学者们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多集中在运行机制、现状及前景分析、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等方面,而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方面的文献却极其有限。 例如,刘世泽等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吸金能力和纸币的数字化转换[2]。 张锐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会成为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改革的推动力量[3]。何柯稼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会从数字化M0、交易模式的内生优势、技术架构以及或有职能四个维度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影响[4]。 王便芳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会改变第三方支付的市场格局[5]。赵燕萍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对第三方支付产生挤出效应[6]。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出发,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分析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推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改革创新。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它通过与银行的商业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户的个性化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7]。账户紧耦合、打破银行卡壁垒、交易便捷、提供成本优势和为交易双方提供担保等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的特点。
(一)开展以支付业务为核心的多种主营业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类型包括支付服务业务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等确定的其他支付业务。 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业务是支付服务业务。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之前,我国传统的支付服务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虽然业务比较直接利于双方的沟通,但是便捷性不够,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服务业务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随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支付服务业务的便捷性迅速进入支付市场,替代了一些传统支付机构占据的市场,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逐渐在支付市场取得主导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服务业务包括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和受理。 其中网络支付更是凭借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利用虚拟账户进行快捷的交易支付服务, 并且可以实时记录交易数据信息,降低了交易风险和消费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结算模式。 支付服务业务也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竞争优势并能够带来主要利润收入的业务。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另一类重要业务是资管产品销售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其强大的平台流量优势,接入资管产品的销售入口,享受了由平台流量带来的红利。 比如支付宝发行的“余额宝”理财支付产品,自2013 年发行以来规模迅速扩大,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至2020 年第四季度“余额宝”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93 万亿元。
依托平台流量衍生的风控和征信业务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类重要业务。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沉淀的用户数据信息积极推进风控和征信业务,一方面利用用户信息开发小额信贷产品,通过大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为不同的用户划分不同的信用等级,从而为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规模的信贷;另一方面是与商业银行合作,根据已经建立的用户信用评级为商业银行提供风险识别服务,商业银行把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的用户评级系统作为为客户提供贷款和为自身进行风险控制的依据。
(二)交易规模巨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越来越快,使我国的支付结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货币逐渐取代了现金,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生活缴费、线上支付、线下生活服务以及跨境支付领域的开拓,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进而使其交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8]。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可以得到2013—2020 年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如图1 所示。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规模一直在增加,在2013 年的总体交易规模只有16.9 万亿元,而到2020 年的总体交易规模已经接近400 万亿元,并且预测2020 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总体交易规模会增长30%左右。 基于以上的数据可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图1 2013—2020 年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三)支付宝和腾讯金融科技居于领导地位
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支付宝、腾讯金融科技、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支付、壹钱包等。 据易观数据网2020 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仍然保持着两家大幅领先的情况,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腾讯金融科技分别占据了48.8%和33.67%的市场份额,接近整个市场份额的90%,主要深耕用户端(C端)流量;第二梯队的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支付、易宝、环迅支付、壹钱包分别占据的市场份额为 7.06%、6%、1.19%、0.78%、0.47%、0.42%,如图 2 所示。
图2 2020 年Q1、Q2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份额
三、央行数字货币概述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
数字货币是一种新型货币形式,是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加密货币。 由于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有着不同的设计方案,其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英国央行在其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中将央行数字货币定义为以电子形式存在的、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的中央银行货币[9]。
我国发行的简称为DC EP 的央行数字货币, 由Digital Currency (数字货币) 和Electric Payment(电子支付工具)两部分构成,前者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是通过线上流通的,而后者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是数字钱包[10]。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官方定义,但是从公开的相关专利信息和相关会议的文件可以得知,我国把央行数字货币描述为由央行发行的,依托于商业银行,侧重于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具有账户松耦合,价值特征和无限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且区别于以天秤币、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层投放模式”,即央行直接向消费者发放数字货币,不经过商业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消费者只需要在央行开设数字货币账户,在日常的消费中,只需要登录自己的账户就可以实现付款和转账等功能,且款项直接转移到另一方的数字账户中,整个交易过程中的所有信息由央行总账本进行记录。 另外一种运营模式是“双层投放模式”,即央行把数字货币发放给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再由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放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只需要在商业银行开立数字账户,就能用账户中的数字货币进行日常的消费行为。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营模式采用的是“央行—商业银行—消费者”的双层投放模式[11],如图3 所示。 即央行按照100%的存款准备金把数字货币发放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消费者。 采用双层投放模式的原因在于我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如果采用单层投放模式,央行要直接面向十几亿的消费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和风险[12]。而采用双层投放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与我国现有的基础货币投放体系相同,不会给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负面影响,且将数字货币依托于商业银行进行发行时,采用的是保持技术中性方针,不干预商业银行技术路径的选择,这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商业银行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从而使得央行适当分散风险,还可以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
图3 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投放体系”
(三)央行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比较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并提供信用担保,在当前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中的定位是替代M0。 与纸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只是以数字的形态呈现,其功能属性是完全相同的[13]。 因此相比于传统的纸币和电子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无限法偿性。 即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法定货币,和现金是等质的,任何能使用现金的地方都能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且任何个人和商家都无法拒收[14],相比于电子货币它的使用场景更为丰富。
(2)具有国家背书担保。 即央行数字货币被认为是央行的负债,央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3)具有可控匿名性。 即在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时商家和支付平台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交易信息,只有央行可以追踪消费者的交易路径和使用信息[15]。
(4)具有双离线支付功能[16]。 所谓的双离线指的是在网络很差甚至是手机没有信号时也能完成支付,只需要两个装有数字钱包的手机碰一碰就能完成实时支付,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使得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5)账号松耦合[17]。 即央行数字货币不需要绑定账户,与需要绑定银行账户的电子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脱离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掌控,为金融不发达地区没有开设银行账户的民众提供了方便。
将以上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比较进行罗列,如表1 所示。 相比央行数字货币而言,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在担保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安全性、支付环境、隐私保护和账户模式方面有劣势,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1 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比较
四、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各具特色,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不同的。
(一)短期影响:合作大于竞争
在短期内,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冲击是有限的。 央行数字货币在设计时的定位就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在同一维度。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钱包,而央行数字货币是钱包里面的钱[18],二者不会存在太大的竞争关系,而且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需要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推广,因此在短期内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1.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分流作用不明显
央行数字货币凭借其独有的特色,如离线支付和账户松耦合等特点,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一定的冲击。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的均是紧耦合账户,无法实现跨平台支付,而央行数字货币没有这种限制;其次,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时必须依托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完成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对支付场景产生了限制,而央行数字货币凭借其离线支付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景。 央行数字货币这些独有的特色一定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用户分流。
但是,与央行数字货币相比,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支付系统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即第三方支付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且被公众广泛接受,而央行数字货币还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得而知。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余额宝、余利宝等具有稳定收益的资管产品,而央行数字货币并未设计计息功能,比起支付宝的可收益性来说,竞争力稍弱[19],正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多样化的服务,增加了客户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黏性,可能在相同的支付环境中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因此,虽然央行数字货币会凭借其自身优势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用户分流,但是整体来说影响不大。
2.基于宣传和引流合作提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需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 原因在于央行数字货币并未被用户熟知,还需要进一步普及相关知识和用户引流,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体系较为成熟,拥有众多的用户,央行数字货币的全面发行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其宣传和引流,而且在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的结算中,可以将央行数字货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托管和支付。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生态已经非常成熟,支付场景也十分丰富,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二维码收单系统,这些都能对今后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如果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托管和支付机构, 不仅可以体现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公私合作安排,提振民营企业信心,还可以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道德风险。 因为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小额可逆、大额可溯的功能,可以实现资金流动可追踪,降低第三方机构违法违规操作产生的风险;而且央行数字货币在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融合过程中,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合作的关系。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在短期内虽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如图4 所示。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图4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短期影响
(二)长期影响:竞争大于合作
从长期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是竞争的关系。根据公开信息可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研究所对于央行数字货币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做出了相关规划。 例如: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中, 与银联商务和京东科技签署相关的合作协议;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生活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上(如电费缴纳场景),与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推进数字人民币在企业中的应用方面,与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场景时,与香港金管局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共同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这些信息都说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为了构建一套新的支付生态体系,一旦这套新的支付体系发展成熟,将会改变我国现有的支付生态的结构,会大大削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20],因此二者将会形成竞争关系。
1.支付服务业务会受到央行数字货币更高便利性的强烈冲击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服务业务形成较大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偏向于零售端,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地区的消息显示,数字人民币的载体是手机APP、硬钱包卡片等形式,这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在用户端(C 端)体验感上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类似,而央行数字货币又凭借其离线支付和更高信用背书等特点,会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长期以来的优势不再明显。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流市场就是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21],但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信息和内测信息来看,用户不仅可以在数字人民币APP 中进行扫码支付,还可以在POS 机上使用硬钱包卡片来进行支付,而且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银联商务合作,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来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22],这些信息说明未来的银行卡收单和扫码支付等支付手段均会被央行数字货币整合,而银行卡收单和扫码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50%以上, 一旦央行数字货币吸收前沿技术并在零售端真实落地的话,会凭借其无手续费的优势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服务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
2.资管产品业务会受新生态支付接口管理的严重限制
资管产品的销售业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营业务之一,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对该业务产生冲击。 在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公开信息中,香港金管局正在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测试央行数字货币,并做相应的技术准备,在下半年有望推出债券南向通、理财通等资管产品。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快捷便利的操作和个性化服务等优势,为平台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基于平台流量又接入了资管产品销售业务,以支付宝的余额宝这一资管产品的规模数据为例,其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达到了近2 万亿元,直逼四大行的存款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沉淀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但这类资管产品能否继续依托平台流量获得红利,取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否融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生态以及资管产品接口是否能够保留。 若在未来的发行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融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产业或者为了促进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取消第三方支付平台资管产品的销售接口,就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资管产品的销售带来致命的打击;若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融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生态,并且保留现有的资管产品的销售接口,那么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资管产品的影响就会较小。
3.风控和征信业务会因用户信息缺失而急剧萎缩
风控和征信业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种重要业务类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及征信业务产生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在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区块链来管理数字货币钱包地址,切断了原钱包地址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即外界不能将货币地址和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保证了用户的隐私。 从长期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发展成熟之后,只有央行可以获得完整的用户交易信息和交易数据,从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数据收集产生极大的障碍。 而第三方支付行业正是通过对平台沉淀的用户交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推出小额信贷和征信业务,比如支付宝中的花呗、借呗以及芝麻信用,支付宝通过对用户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为不同收入和信用的用户提供不同信贷额度,同时把自己建立的征信系统有偿地提供给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后续的放贷和风险控制的依据。 一旦央行数字货币被全面推广和应用之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就不能获得用户的完整数据信息,基于用户数据信息衍生出来的风控和征信业务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4.跨境支付业务会被对点跨境结算快速替代
从长期来看,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支付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公开信息,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是为了实现跨境交易全天候的同步交收结算,即支付的同时就可以完成兑换。 由于受到我国外汇政策限制,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模式主要是B2C 的模式,其中支付宝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跨境支付体系,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在跨境支付领域中的巨头。 支付宝在跨境支付的C 端布局主要集中在出境游和留学教育服务上,通过收取手续费、赚取汇率差和提供增值服务获利。 但是若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应用场景落地,凭借其支付即兑换和更高的安全性等优势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向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产生巨大的用户分流,从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支付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
5.业务重心会在新的支付制度下剧烈调整
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是深耕C 端流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且个人支付生态已经饱和。 与此同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旨在构建新的支付生态系统,但就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信息来看数字钱包本身并不提供除支付之外的服务,并且注重的是零售端,无法满足商户端的财务管理、营销服务等需求。因此在央行数字货币的冲击下,从C 端转向B 端商户服务市场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为不同产业的商户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解决方案的支付模式。 即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倒逼第三方行业进行升级,将行业重心由个人生态支付转向产业生态支付。
从长期来看,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营业务产生冲击且冲击的路径有所不同,如图5 所示。 因此二者之间更多的是竞争。
图5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长期影响
五、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融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产业链
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产业链将涉及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C 端用户、商户端和产业服务端。 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提供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服务和商户数字化升级服务,以及为产业服务商赋能[23]。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而央行数字货币处在刚发行的阶段,民众的接受度远不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作为具有优势的C 端流量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要助力于央行数字货币对应的应用场景落地,为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引流,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快速流通。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掌握较多的商户数据,要依靠自身的流量优势对用户进行数字人民币使用常识的推广和普及, 利用相关技术为商户端的设备进行升级,使其尽快在经营过程中适应数字人民币,从而推动商户的数字化升级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第三方支付平台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产业链,与央行数字货币共同发展。
(二)致力于产业支付生态
第三方支付平台要致力于产业支付生态,服务于B2B 交易,从之前相对单一的支付服务向基于数据分析决策的综合产业服务商转型,提供数字化的支付解决方案以及支付、账户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断增加,企业也会更倾向于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自身的数据,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更多的数据信息,便于更精准地为企业提供服务[24]。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产业支付生态的布局上要选择那些行业交易规模大、集中度高且支付行业具有明显规模效应的行业,如教育、物流等[25]。另外在开拓行业的选择上要选择与自身现有资源、能力匹配程度相对高的行业。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尝试向综合产业服务商转型,积极寻找自身的增长点,也要在致力于产业生态支付的同时,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三)借助国内经验,开拓国际支付市场
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开始探索国外零售端, 会挤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国际支付市场,但海外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留学、境外游、全球购等海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和商户对跨境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海外市场空间的增量依然很大。 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凭借前期在国际市场中积累的经验,并借助国内运营的成功范例[26],不仅仅局限于提供简单的通道业务,还应进一步延伸增值服务业务,如为商家提供资金运转需要的金融产品、营销服务等,形成一套完善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跨境支付的便捷性,以求获得更多的新用户。
六、结语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稳定我国金融市场和维护货币主权的必然要求,但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对第三方支付产生巨大的冲击, 因此分析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对于促进第三发支付平台的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比较第三方支付与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并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探讨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 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