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应与体现

2022-07-28

地理教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湘教版图版教科书

林 婷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当前,国家进入高质量教育发展时期,构建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1]凝聚着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出发,把教材打造成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蓝本。[2]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各个领域,以幼儿、小学和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高中地理教科书作为中学教材建设的一部分,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肩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3]因此,教科书修订应重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落实与实施,《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科书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2019年起启动使用修订的新地理教科书。2004年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典型特征是突出学生发展,呈现的内容丰富多彩,[4]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选取2004年版与2019年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整理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比总结两个时期的编写特点与经验,为了解教科书的行动路径、优化内容及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1.文本选择

2004年版高中地理课程结构中必修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该时期的地理教科书分为必修一、必修二与必修三,体现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联系和融合。2019年版必修课程分为两个模块,教科书划分必修一和必修二两册,分别体现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内容。因此在模块上选取必修一和必修二教科书,版本上选取2004年和2019年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与中图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和归类,分析高中地理教科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应与体现。丁朝蓬认为,根据教科书的本质结构和属性,教科书的评价与分析可从材料内容的选择、呈现和表达、组织等维度进行,[5]结合该研究,本文将从内容选择、内容位置以及呈现方式三个一级类目展开分析。根据相关研究[6][7][8]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把传统文化内容选择分为:思想、观念;文化遗产、景观;生活、习俗;道德、制度;文学、艺术;科技、工艺六个二级类目。[7][8][9]将内容位置分为教科书模块位置和体例结构位置两个二级类目。由于新旧各版本教科书章节栏目设计各不相同,结合相关文献[9]及四版本新旧教科书栏目设置特点,将体例位置分为章首页、正文、阅读类栏目、思考类栏目以及操作表达类栏目五个三级类目。教科书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和非文字形式,根据四个版本地理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确定为文字、图片与图文结合三个二级类目。

二、对比与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2004年版与2019年版的四个版本教科书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编码分析,统计两册教科书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内容总数量,结果如图1所示。比较两个时期的教科书可以发现,2019年四版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数量明显上升,且各版本数量相当。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2004年版两个必修模块中传统文化内容仅出现3处,而2019年版教科书中出现了18处,有明显的上升。其次,2004年版的四个版本教科书中,湘教版与中图版出现的传统文化内容为7处,与人教版和鲁教版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可知,2019年四版新教科书有意识地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积极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湘教版与中图版教科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比人教版与鲁教版更早。

图1 两个时期四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总数量

1.内容选择类别增加、凸显学科特色,各类别内容均衡性欠佳

针对每册教科书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内容,本文将其归为不同类别,一处传统文化内容可编码为多个类别,从而计算其出现频次,统计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图3 2019年四版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类别频次

首先,从内容选择的类别频次上看,2004年与2019年各版本总体上表现为文化遗产、景观内容出现频次较高,其次是体现思想、观念的内容,科技、工艺以及道德、制度内容较少。这些内容中,思想、观念内容大多是蕴含于文化遗产或景观等内容的物质方面,物质文化的精粹成分也是由相应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所指导和决定的,蕴含着特定的精神内涵。[10]例如,2004年中图版教科书利用文学作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以及北魏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顺天时,量地利”介绍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说明人类对大自然不是随意夺取,而是依照自然界的规律适应自然。其中反映出的和合、大同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其次,从内容选择丰富程度上看,2019年四版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选择更丰富充实。与2004年四版教科书相比,2019年的教科书增加了科技、工艺的内容,例如,鲁教版教科书中利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004年四版教科书中,湘教版的传统文化内容选择类别更多;而2019年版中,鲁教版与湘教版的类别选择则更丰富,六个类别内容均有涉及。最后,从内容选择的均匀程度上看,2004年人教版与鲁教版在内容选取上更均匀,而湘教版与中图版教科书则突出文化遗产、景观内容的选择;2019年鲁教版与湘教版相对于人教版和中图版在内容类别选择上更均衡。

综上分析,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决定了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出现最多的类别是文化遗产、景观,两个时期的四版本教科书均出现该类别内容。文化遗产、景观必然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因而教科书中也出现了比较多优秀的传统思想、观念内容。另外,两个时期的四版教科书中,湘教版在丰富传统文化类别以及平衡各类别内容方面关注更多。

2.内容位置集中于必修二,体例位置编排灵活

研究中将内容位置分为教科书的模块位置和体例位置,统计传统文化内容在两个时期四版教科书中不同模块和体例位置的数量,模块位置统计结果如图4和图5所示。2004年四版教科书中,人教版、湘教版与中图版的传统文化内容编排集中于必修二模块,而鲁教版两个模块内容编排均为3次;2019年各版本教科书总体集中于必修二模块编排,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两个必修模块的传统文化内容数量差距明显。总之,两个时期四版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大体以必修二布局为主。

图4 2004年四版教科书不同模块传统文化内容数量

图5 2019年四版教科书不同模块传统文化内容数量

体例位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4年四版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均以正文、阅读类栏目及操作表达类栏目编排为主,阅读类栏目以湘教版居多,中图版的传统文化内容大多编排于正文;四版教科书的章首页均没有出现传统文化内容;湘教版教科书在思考类栏目中渗透了传统文化内容,如必修一的活动(探究)栏目引导学生从地形和交通方面思考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原因。2019年四个版本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仍重点编排于正文、阅读类栏目和操作表达类栏目,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在操作表达类栏目(活动)中,利用红河哈尼梯田的案例说明当地人的生活生产习俗、用水用地制度以及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湘教版与中图版在章首页中加入了传统文化内容,如中图版必修二在“乡村与城镇”这一章的首页中,运用体现江西婺源人地协调的乡村景观图片作为章引导;湘教版思考类栏目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频次,中图版教科书首次在思考类栏目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表1 两个时期四版教科书不同体例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数量(单位:处)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4年湘教版必修二出现传统文化内容的位置以阅读类栏目为主,与其他版本相比,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信息阅读;中图版必修二编排传统文化内容的位置多以正文为主,主要是由于该教科书与其他版本的必修二教科书相比,较早地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这一章中编排了“地域文化”的内容。总体上,两个时期四版本教科书从体验、应用、批判等多个维度帮助学生认识和内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意义,编排设计十分丰富、灵活。2019年人教版与鲁教版教科书思考类栏目的传统文化内容编排仍有欠缺,与其栏目设置特点有关。

3.呈现方式逐渐多样化,关注学生发展

本文根据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统计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并计算其百分比,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中所示数据,2004年人教版、鲁教版与中图版三个版本教科书以图文结合形式呈现为主;湘教版的传统文化内容文字呈现形式占50%,主要与传统文化内容在阅读类栏目分布较多有关,例如必修二的阅读栏目以文字形式表达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城市;湘教版与中图版的图片表达均占10%,人教版与鲁教版无仅图片形式表达的内容。2019年四版本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更为多样化,文字、图片以及图文结合均有涉及,例如人教版与鲁教版在仅图片形式表达上分别增加至16.7%和6.3%,鲁教版在仅文字形式表达上由0增加至37.5%。

表2 两个时期四版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比重

高中地理教科书在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够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呈现方式多元化,利用多样的形式呈现形象且多维度的传统文化内容。结合表1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鲁教版在正文与操作表达类栏目中增加了文字表达方式,说明其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上逐渐关注内容的学习价值;人教版教科书注重在正文中以图文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内容,综合考虑了育人的需要,通过文字和插图的创意设计和色彩运用,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启示与建议

针对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研究,应充分考量教科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与方式,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新时代教科书建设的思想遵循是铸魂育人,[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12]因此,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科书要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时期四版本高中地理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总结教科书编写经验,从内容选择和编排呈现方面提出行动建议。最后基于现有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特点,思考其教学指向,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1.内容选择明确目标指向,结合学科特色,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重视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培养富有中国情怀、正确价值观念与积极人生态度的时代新人,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高中地理教科书利用传统文化发挥育人功能时,在内容选择上,应遵循目标指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结合地理学科的鲜明特点——区域性,选取与区域性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生活生产、习俗文化、文学艺术、建筑和工艺文化等资料。其次,协调各类别内容数量。最后在各类文化背后,从思想文化层面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3]地理学科中,与区域性相关的传统地域文化、人地关系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现,这些思想与如今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相互贯穿。因此,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中许多理念是吻合的,[14]发展与渗透地理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时,可从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思想与价值的内容中寻找创新源泉。

2.利用多元的编排呈现方式设计体验、应用、实践内容体系,培养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来源。[15]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传统文化内容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层面,而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地理实践中提高审美情趣、塑造理想人格。传统文化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系统,教科书编排传统文化内容时,应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内涵、地理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使编排呈现出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特点。首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知识应形成概念体系,根据学科逻辑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使其服务于地理学主体内容;其次,合理选择呈现位置,既要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要关注传统文化与知识学习的联系,发挥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最后,处理好教科书显性呈现和隐性呈现的关系,[16]将传统文化的物质文化等内容作显性处理,以图片或图文结合等方式呈现,再结合相关探究活动、问题研究、实践活动等栏目,将传统文化隐含于学科能力的培养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思想精髓。从而使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编排呈现出层次分明的体系特点,发挥育人价值,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基于当前教科书,强化学生认知,采取移情体验的方式,深化情感认同

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逻辑起点。[17]基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科书,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立场,使学生与传统文化展开良性互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中国情怀。结合教科书的传统文化内容,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展开体验性教学,借助辅助性工具,如图片、视频、遗迹实物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内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根据教科书中传统地域文化的特点,融合传统文化与本地文化,运用当地的风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等文化呼应地理教科书内容,强化生活中的文化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充分利用校内的校史馆与校外的文化景观、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相关资源,开展实地参观、研学旅行等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文化素养,[18]丰富文化实践。学生进一步体验、观察、思考与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度学习,进而反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活动,深化地理教科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做到“用教科书”。

猜你喜欢

湘教版图版教科书
A New Record of Eritrichium (Boraginaceae) in China
基于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比较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谓词逻辑的飞机线束工装图版设计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