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呼吸道礼仪认知情况调查和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2022-07-28杨剑赵悦乔荣蓉苏潇哥牟笛程颖崔颖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礼仪对象公众

杨剑,赵悦乔,荣蓉,苏潇哥,牟笛,程颖,崔颖

(中国疾控中心1.科技处;2.健康传播中心;3.传染病管理处,北京 10220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 年1 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控制等有密切关系,对有效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道礼仪作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是此次应急期间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咳嗽/打喷嚏时遮住口鼻”、“随身携带湿纸巾/手消”、“吐痰行为”等。健康教育工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探索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工作方式,借助新的平台,进行精准传播。中国疾控中心作为国家级疾控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快速响应,在50 余天内利用官方微信、微博,产出针对疫情防控的160 个科普作品,并在各大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为调查广大群众对呼吸道礼仪的认知程度和行为特点,结合公众对此次疫情的整体认知情况,为今后开展精准健康传播提供依据,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官方两微开展了网络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博“@疾控科普”的新浪微博用户和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疾控动态”的微信用户。

1.2 研究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阶段后期,使用“问卷星”编辑和收集电子问卷,于2020 年3 月25 日通过中国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微博两平台,网络邀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注官方两微的研究对象参与问卷调查。

1.3 质量控制

同一手机号或IP 地址只能答题1 次。问卷中规避敏感词汇,出现答题空项时不能提交。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相关性比较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5 650 份,其中男性调查对象2 027 人(35.9%),女性3 623 人(64.1%);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 岁,占62.6%(3 538/5 650);汉族占90.1%(5 093/5 650);职业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占32.1%(1 816/5 650),其次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22.2%(1 254/5 650);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72.7%(4 105/5 650)。调查对象中,0.3%(16/5 650)自述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8%(269/5 650)自述周围有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n=5 650,n(%)]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呼吸道礼仪认知和行为的变化

公众在呼吸道礼仪的认知上,疫情发生后,99.2%的公众认为需要推广呼吸道卫生礼仪。疫情发生前,97.9%的调查对象认为咳嗽/打喷嚏时需要遮住口鼻,92.4%的调查对象认为外出应该随时携带纸巾湿巾,41.4%的调查对象认为外出应携带手消毒品。在疫情发生后,99.4%的调查对象认为咳嗽打喷嚏时需要遮住口鼻,96.6%的调查对象认为外出应该随时携带纸巾湿巾,72.6%的人也认为应随身携带手消毒用品,均比疫情发生前的比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众在咳嗽/打喷嚏的防护行为方面,疫情发生前,68.4%的调查对象在咳嗽/打喷嚏时每次都会遮住口鼻;疫情发生后,91.9%的调查对象在咳嗽/打喷嚏时,每次都会遮住口鼻,比疫情发生前的比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用纸巾或手绢遮住口鼻和用胳膊肘衣袖遮住口鼻的调查对象分别为54.8%和32.5%,均较疫情发生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手遮住口鼻的调查对象为12.3%,较疫情发生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手遮住口鼻后会及时清洁手部的调查对象占89.2%,较疫情发生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吐痰行为方面,疫情发生前,91.7%的调查对象在吐痰时会吐到纸再扔到垃圾桶里,疫情发生后,96.4%的调查对象在吐痰时会吐到纸再扔到垃圾桶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接吐到垃圾桶,或者如手边没有纸或垃圾桶后会吐到地上的调查对象分别占17.4% 和7.0%,较疫情发生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呼吸道礼仪认知、行为情况比较[n=5 650,n(%)]

2.3 认知和行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疫情后,在认知方面,认为咳嗽打喷嚏要遮住口鼻,在行为方面,外出会随身携带纸巾湿巾、会随身携带手消毒用品,与公众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调查对象的年龄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呼吸道礼仪认知和行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n=5 650,n(%)]

2.4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

为了解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情况,询问调查对象“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哪个疾病最为严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为严重的占69.2%,认为SARS 最严重的占27.6%,1.8%的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在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几个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提示可能是影响认知情况的重要因素为职业和文化程度,将职业和文化程度两个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以认为SARS 严重为参照,着重分析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情况,见表4。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影响是显著的,相对应的均为负值,比其他职业更偏向于认为SARS 更严重。对不同文化程度进行分析,“初中及以下”的人员相对于“大专及以上”的人员,β值回归系数为1.599,更偏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这种可能性是“大专及以上”的人员的4.949 倍;“高中或中专”的人员与“大专及以上”的人员相比,β值为1.118,更偏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这种可能性是“大专及以上”的人员的3.058 倍。

表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认知情况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呼吸道礼仪的调查内容中,反映出职业和文化程度在呼吸道礼仪的认知和行为上存在差异。从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情况看,69.2%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流感、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 个传染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为严重,可见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感知水平较高,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及时公布疫情信息,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和新媒体对防控信息的广泛传播有关,提高了公众的防患意识。经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更偏向于认为SARS 最严重;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更偏向于认为SARS 最严重。刘明畅等[2]对165 名大学生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显示,多数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掌握较为全面,态度端正、防御积极,并能采取有效的预防行为。说明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对待信息较为理性客观,具备一定的分析力和理解力,这提示我们公众接受信息后产生的反应和态度具备文化程度的差异,要注重开展工作的传递层次。

在疫情暴发前,呼吸道礼仪教育在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中比重较小,社会人群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掌握较差。2014 年殷环等[3]对北京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呼吸道礼仪的知识掌握较好,但表示愿意向患者宣教的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不足50%,2016 年姜晨曦等[4]对上海中学生的咳嗽礼仪知信行调查,发现中学生践行率较低;2017 年赵小燕等[5]在四川医院进行的患儿调查显示,患儿的呼吸道礼仪知晓率低,健康宣教不足。范静等[6]在对上海某社区人群进行咳嗽礼仪的培训后,提示呼吸道礼仪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和采用精细化方式。对国外文献进行检索,自SARS 后[7],呼吸道礼仪是疾控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宣教内容[8],但是相关调查显示禽流感等引起的包括呼吸礼仪在内的非药物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效果不佳[9],从疫情结果来看并未为可能的大流行做好准备。有研究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呼吸道礼仪行为形成率不高(23%),性别、社交习惯等因素会影响行为形成[10-11],但如果有针对性地向学龄前儿童的母亲传播呼吸道礼仪知识,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呼吸道礼仪水平[12]。国外的研究结果与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过程中非药物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效果,以及本次调查显示的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呼吸道礼仪认知情况存在一定对应关系,而学龄前儿童的母亲等群体则有可能成为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途径,这是我们在日后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予以关注的。

此次疫情发生后,中国疾控中心作为公共卫生信息传播的专业机构,注重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公众需求,结合防控工作进展,因“时”制宜,实现了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对接,避免了公众由于不了解其发病原理及预防知识而产生的“信息疫情”[13]。同时发挥了信息守门人的职责,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针对呼吸道礼仪进行了“同一信息,反复强化”,明确行为目标的传播工作。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前后,人们在“呼吸道礼仪”的认知和行为上,均发生改变。人们更加重视外出携带纸巾湿巾和手消毒用品,行为改变提高。

综上所述,在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中,不能仅滞留在“内容为王”的工作思想中,还应积极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质,在内容上深耕,在形式上创新,同时以传播受众为导向,注重“人”的主体性,采取差异化传播策略。针对重点人群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生理与心理阶段,结合不同人群教育背景实际需求与人们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人群的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传播内容,实现精准传播的目标。我国进行呼吸道礼仪等健康传播在新闻媒体配合、群众科学素养、社区基层组织等方面拥有许多有利条件,通过设计更有效的精准健康教育方式,也将有助于未来其他传染病的防控。

猜你喜欢

礼仪对象公众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