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视域下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2022-07-28李晓红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

李晓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杭州 311231)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协同发展升华了全人教育的理念,是高等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全人教育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北美的一些教育理论家提出了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每一个面向并使其充分发展,该理论主要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个体只要与自我、社区和世界联结并发生转变,就能够获得自我的觉醒与整全,成长为“全人”(full human)。在此基础上,美国的隆·米勒(Ron Miller)正式提出了“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概念。1988年,隆·米勒在佛蒙特州布兰顿市创办了第一份以全人教育研究为宗旨的专业期刊《全人教育评论》(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此举被认为是全人教育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1〕3。1990年6月,80位学者在芝加哥签署《教育2000:全人教育的观点》(Education 2000:A Holistic Perspective),提出了全人教育的十大原则:①为人类的发展而教;②将学习者视为独立的“个体”;③经验的关键作用;④整全的教育;⑤教育者的新角色;⑥选择的自由;⑦为参与式民主社会而教;⑧为培养地球公民而教;⑨为地球的人文关怀而教;⑩精神和教育〔2〕。这推动了全人教育的传播和发展。

全人教育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目标,它批判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倡导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精神、灵魂和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此,教育目标应该聚焦在培养全人上来。事实上,全人教育是一系列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教育思想的统称,如果“把全人教育视作一种指向整体性的教育形式,那么全人教育思想并不是晚近才出现的,而是在各个时代、各个文化中都曾经存在的”〔3〕。全人教育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的实质精神:“人应该通过全面的实践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4〕全人教育思想中“整体”和“联系”等核心概念与中国先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宋明理学中的“万物一体”观念不谋而合,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提倡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也关乎全人教育的理念。

二、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

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的下属机构,是当前世界唯一一个统筹国际旅游事务的机构。1998年,该组织下属的Themis基金会创建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该认证是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旅游教育认证,是一个涵盖雇主、学生、课程和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管理、全球旅游伦理教育等六大模块的、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整体性评估体系(见表1),其中全球旅游道德准则教育(见表2)独立于其他的五大模块,认证体现了全人教育的思想。

表1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框架

表2 全球旅游道德准则评价指标

续表2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2~4年的认证年限旨在确定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对旅游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规格进行认识和界定,从而促进旅游教育和研究水平的持续提升,根本问题是旅游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认证注重传播全球旅游伦理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及学生社会活动都要体现旅游道德教育的印迹,重视道德教育的全程融入和全程管理,多教学主体协同、多教学方式综合,引导学生热爱旅游行业,服务幸福产业,是全人教育尊重学生个性、服务行业需求、培育国家人才的具体体现,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实践,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不谋而合。

当前,旅游产业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中国正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社会关怀和国际视野的旅游“全人”匮乏,而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动能和根本依靠,其中人格素养能力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学生—社会—人类—环境”多维协调发展的整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对现有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再深化和再拓展(见图1)。

图1 全人教育视域下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路径

三、全人教育视域下的UNWTO.TedQual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一)调整培养目标,拓展国际视野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依据,目标的确立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旅游新常态的时代表征体现在:新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时代、新休闲时代、新交通时代、新媒体时代、新游客时代〔5〕。旅游产业融合日益加速,旅游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数据表明,1950年到2020年的七十年间,旅游业已经成长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与民航、铁路、会展、文化、体育、医疗、工业、农业、商业、海洋、健康、水利等一百多个行业快速融合,生发出许多产业新业态,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和就业孵化器。

此外,旅游业作为一种开放型产业,为人们提供跨地域和跨国界的消费服务。文化和旅游部官网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牢固,彰显了中国旅游大国的国际形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境旅游人数14 5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出境旅游人数15 46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6〕。

随着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国际化的迅速扩展和对旅游高端人才需求增长,仅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型人才是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要求,旅游院校要提供雇主即用人单位监控市场需求的机制资料和行动计划调整方案,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动态需求,不断矫正其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具有国际标准的旅游教育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着力培养拥有全面综合素质、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和多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饱满的人文情怀、积极的价值观、宽阔的国际视野的旅游“全人”,谋求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精准供给和创新供给,扩大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空间延拓,也为旅游人才奠定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厚实基础。

(二)改革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方法和手段。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类型,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全人教育的“整体”和“联系”概念强调教育必须与所在地区关联起来。高等职业院校是职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企业和政府是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既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又深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高等职业教育从示范到优质到高水平建设的创新发展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是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深化发展内涵的重要抓手,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深,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接企业需求的精准度不够。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关注旅游教育的需求导向性,具体体现在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两个层面。该认证的第一个指标就是对雇主和旅游院校之间关系的考量,第二个指标是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需求的考量,占比最重。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院校必须调研分析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同时调研学生的真实需求,并运用这些需求来修正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雇主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缩短学生知识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做到无缝对接。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现场访谈,访谈对象有行政主管部门代表、业界代表、教学管理负责人、在校学生和历届毕业生等,通过对各利益相关环节的考察,了解院校专业的发展环境,鼓励构建政、校、企利益共同体。

产教融合是一项涉及政府、产业、企业、学校等多主体的系统性活动,能有效破除要素之间的壁垒,增加各主体间联合的系统性、稳定性和紧密度。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核心双主体,要积极寻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有效解决双方的利益诉求,构建合作共赢机制。在产教融合中,一方面旅游院校要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合作机构负责产教融合事宜,使繁杂的合作内容能够科学有序地组织起来,使教学科研主动对接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孕育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水平,吸引旅游企业参与合作;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要认识到产教融合对旅游行业及自身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担起社会责任,摒弃短视的利益观,探索与旅游院校构建基于命运共同体的长期合作模式,积极搭建平台,主动对接旅游院校,沟通企业需求,谋求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无缝对接。在这项综合活动中,学校是前提,政府是保障,企业是关键。要在“打开校门办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化”的前提下和政府政策引领、利益诱导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企业在产教学研用综合活动中的主体地位〔7〕。

(三)优化课程体系,培育旅游道德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大多以专业培养和就业导向为轴,但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知识能力培养往往处于分割状态,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匹配度较低: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浮于表面,对旅游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书本中的理论,难以探究旅游行业重要的新兴议题,课程设置脱离产业和生活诉求,对新生的旅游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当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之无用的不安感和无力感,动力不足。此外,现有的课程体系往往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淡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尤其是旅游道德伦理相关课程的开设。

当今的全球教育改革已经从以能力为导向转向以价值观为导向,即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国家和世界。全人教育把课程定义为“生活的所有表现形式”〔8〕,是“为促进学习和发展、强化经验意义而有意识设置的、显性与隐性并存的有机影响组合”。课程的基点是“联系”:教学目标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内心联系起来,与不同的知识和概念联系起来,与学校所在的社区或地区联系起来等等。全人教育鼓励跨学科/专业和超学科/专业的课程安排,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包括主题学习(theme-based learning)、价值观教育(values education)、通过艺术进行整合学习(Integration through the Arts)等〔9〕。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智利会议通过的《全球旅游道德准则》鼓励把旅游者相互交流所产生的价值以及这种交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利益风险引入院校的教育课程之中。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把全球旅游道德准则作为单列的指标,详细考量雇主、学生、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对旅游道德准则的执行程度。

当前,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充分咨询旅游企业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编制专家的意见,课程体系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拓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通识课程比重,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实习和实训层次,做到五育并举,协同共生,呼应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命题。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如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规则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平等意识等通过课程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培养具有跨界职业知识基础、良好服务技能和高级管理能力的旅游创新人才,满足当前旅游业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

(四)培育教师素养,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职业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是比其他职业更具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环境的变化性和不可控性,决定了教育教学认识的发展性和整体性、教育教学实践的灵活性与创造性〔10〕。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频发,拷问着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拷问着每一位教育从业者“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全人教育的教师素质是世界观、人性观和生态观观照下的素质要求。世界观是指教师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包括尊重生命、生态视野、精神视野和全球视野;人性观是指教师要通过整合学习、课程和教学等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鼓励和指导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生态观是全人教育的特殊贡献,是基于当下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海洋生态危机、物种消失加剧、人口增长过速等而提出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要具备生态素养,进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生态人格〔1〕44-47。约翰·米勒认为:真实和关怀是全人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所谓真实,是指教师要以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去影响学生,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并非主要;所谓关怀,是指最真实的存在,教师如果能认识到他与学生的联系,就会自然地感受到自己对学生的责任,从而积极地关怀学生。教师素养的达成首先需要内化全人教育的理念,继而通过反思、行动研究和主题教学等方式将理念付诸实践〔11〕。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素养的“大先生”。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认证对旅游从业教师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考量:教师选拔、教学反馈、教学绩效评价和教师知识更新,评估旅游院校是否通过螺旋上升的育训结合帮助教师捕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反思修正,最终解决实际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认证中的全球旅游道德准模块则对教师素养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教师有责任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等,体现了全人教育尊重生命、关怀人性的教育理念。

(五)创新教学方式,迎接未来挑战

教学方式影响教学效率,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细节组成。

全人教育和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均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逐渐被网络课堂、虚拟仿真、数字教学资源库等扁平式、网络式和分散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所替代,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学习促进会发布的《地平线报告(2019高等教育版)》采用升级的德尔菲法,提出了全球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六大趋势、六大挑战和六项技术。其中移动教育学习、分析技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助理等六项重要技术必将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对教学、学习和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2〕。在这个智能+教育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活动,教学是师生双方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往影响过程。混合学习模式成了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方法,该模式依托5G,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分析技术等技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集成起来,线上线下互相渗透,无缝对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体验,使学生不再仅仅借助有限的、割裂的、预先编制好的“课程”来汲取知识和发展智能,而是多感官地参与个体与世界的互动,完成学习者经验的自主构建和意义习得。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顺应形势,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模块化建设在线课程,营造智能化学习情境,推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型混合式学习,教师也要转变身份,从传授者变为促进者和管理者,并借助分析技术精准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该做的事情。”〔13〕

古今中外,全人教育是教育者的理想追求,它强调师生平等,关注人生经验,消减工业化社会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工具化、物质主义、二元对立等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养成,服务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全面掌握教育规律和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迭代发展的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模式由被动转向自主、由单一转向融合、由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14〕。在此背景下,反思全人教育,取其精华,用思想引领未来是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助力中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路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旅游高等职业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全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俄宣布退出世界旅游组织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在成都闭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十一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在桂林举行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