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思考
——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
2022-07-28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王立硕
□ 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王立硕/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着眼新发展阶段,经略西部腹地、完善区域布局、促进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对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本文梳理分析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四川省通用航空未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现状与问题
根据《从统计看民航(2020)》数据,四川省年通用航空飞行量约为34万小时,居全国首位,同时,四川省也是全国重要的航空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发展通用航空的基础优势。
(一)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现状
根据通用机场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四川省共有A类通用机场10个(5个A1级通用机场和5个A2级通用机场),B类通用机场5个,其中5个A1级通用机场为跑道型通用机场,占全省通用机场的1/3,其余通用机场均为直升机场(见图)。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四川省内已建成四川通航飞行服务中心1座,川南(自贡)飞行服务站1座,并依托自贡、德阳等现有跑道型通用机场开展固定运营基地和维修基地项目建设,为全省通用航空提供服务。
四川省现有通用机场布局
(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依据《从统计看民航(2020)》、《2021年通用和小型运输运行概况》(IB-FSOPS-003),四川省现有西林凤腾、三星通航等在册通航企业19家,航空院校4所,2019年四川省飞行量约34万小时,约占全国的32%,业务涉及执照培训、航空护林、电力巡检、空中游览、应急救援等领域,其中培训类作业占比约为97%,作业类占比约为1.2%,其他类型通用航空业务占比不足2%。
四川省是我国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和民机大部件国际转包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航天七院、民航二所等一批全国航空研发制造的重要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和实验研究基地,通用航空制造产业集中在成都、德阳、自贡等地,形成了集飞机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和维修等于一体的完整航空制造产业体系。在通用航空关联产业方面,通航会展、融资租赁等相关产业发展相对较好。
(三)低空空域改革进度
四川省依托获批的四川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组建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空地一体、军地联动”联合监管平台,并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划设6000余平方公里试点空域,推动低空空域向“满足需求、连点成片、互联互通”转变,基本实现成都与周边北川、眉山、自贡等城市之间的联通。四川省积极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规章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与使用规定》《四川省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运行规则》等地方规范性文件,运营环境不断优化。
(四)通用航空发展存在问题
结合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四川在通用航空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四川省通用机场数量相对较少,对公众开放的A类通用机场仅有10个,且现有机场多为直升机场,建设规模偏小、设施不够完善、可承担功能有限,难以满足短途运输等业态的开展。在通用机场分布方面,现有通用机场集中在成都市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集聚化发展趋势,对于川西、川东北等偏远地区通航保障能力明显不足,无法覆盖偏远地区对于基本出行服务的迫切需求。
二是通航运营业态结构不够合理。四川省通航运营业态高度集中于飞行培训,业态相对单一。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业务规模和占比较小,与四川省旅游资源、医疗资源丰富,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极不匹配。除此之外,四川省短途运输业务基本处于空白,通用航空飞行网络尚未形成,无法发挥通用航空的交通属性。总的来说,四川省通用航空运营业态结构不尽合理,交通服务类、消费类通用航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在缩小地区交通网络差异、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
三是通用航空产业衔接不畅。四川省通用航空产业链条相对较长,涵盖通用航空运营、研发制造、会展租赁等通用航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各产业环节均具有一定规模,但产业环节间衔接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的联动作用。多个区县规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但大部分产业园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的同质化,且均处于规划阶段,需要从全省层面统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各地通航产业分工定位,实现差异化联动发展。
四是空域资源复杂紧张,低空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运输机场分布较多,空域条件较为复杂,对通用航空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现有低空协同管理空域范围偏小、高度较低,且不同片区、通道高度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通航用户的使用。低空协同中心服务保障设施建设滞后,ADS-B基站主要布局于成都区域,甚高频基站数量较少,现有气象监视手段对低空保障能力不强,监视、通信、气象设施覆盖不足,难以满足通用航空用户飞行需求。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四川省通用航空的新要求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
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早在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即出台《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2016年,国务院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渝城市群定位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于2021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该规划提出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国家顶层设计对川渝地区发展的战略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四极”,未来国家将从制度安排、政策供给、放权让利、产业部局等方面,对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给予进一步支持。
(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的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对于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围绕成都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等产业带,推动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二是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将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三是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持南充、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四是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支持宜宾、泸州建设川南区域中心城市;五是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针对交通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对于成渝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实现重庆、成都“双核”之间,“双核”与主要节点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1小时公交化通勤目标;二是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畅通秦巴山区、乌蒙山区、涉藏地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周边欠发达地区的运输通道;三是推进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南充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带动作用;四是优化空域结构,加快通用航空发展。
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要求,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的重点在于发挥通用航空的交通属性,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打通周边欠发达地区的运输通道;提供高效、快捷的空中服务,助力成渝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优化通用航空产业布局,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改善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促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
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策略建议
综合考虑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通用航空发展的新要求,对四川省通用航空的主要建议如下。
(一)加强成渝地区通用航空合作机制建设,高位推动通用航空一体化发展
通用航空产业是科技创新与转化、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行业高端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织密成渝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促进和扩大人流、物流、技术流和知识流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高效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通用航空的发展涉及短途运输跨省飞行、飞行培训转场飞行、其他运营业态跨区域作业以及两地通航产业融合发展等多种业务,涉及到四川、重庆两个区域业态的沟通协作。因此,四川省加强与重庆市协调合作,按照“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战略要求,推动成立由两地通用航空主管部门组建的通用航空联合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通用航空合作发展中的重点事项,促进两地通用航空业务统筹规划、协同运营。
(二)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破除低空空域对通用航空的限制和制约
自2018年四川低空协同管理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有力保障了固定翼、旋翼机、无人机等多类航空器的运行。然而目前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和深度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包括试点空域面积小、衔接不畅、与通用航空运营需求不完全适应等问题,包括毗邻的重庆市低空空域改革进程相对较慢,四川、重庆空域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飞行存在一定难度等问题。四川省梳理总结现有低空空域改革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通航发展的需求和重点,建立健全军地民空域协同运行管理模式,实施低空空域资源分类分层精细化管理,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与重庆市低空空域的协调运行,服务跨区域低空飞行。
(三)优化通用机场布局,解决现有通用航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问题
四川省现有通用机场数量较少,且80%的通用机场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对应急救援、基本出行服务、航空护林等业务有着迫切需求的川西北、攀西等地仅有两个直升机机场能够提供服务,省内通用机场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尤为明显。四川省从通用航空需求角度出发,理清省内通用航空的发展需求和重点,结合省内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按照提供基本航空服务、应急救援服务,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优先在通用航空需求最为迫切的地区,结合地形地貌条件、空域条件、地方建设意愿等因素,增设部分通用机场,初步构建全省通用机场体系,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基本需要,后续结合通用航空的发展,适时补充建设部分通用机场,逐步优化通用机场布局体系。
(四)发挥通用航空的交通属性,有效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实施
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交通发展的要求来看,四川省通用航空的发展具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意义在于解决中小城市、偏远地区的通达性,第二重意义在于支撑成渝地区重要的国家枢纽、区域枢纽建设。充分发挥短途运输、公务航空的交通属性,结合四川省、重庆市现有及规划的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将成都淮州机场建设为全省短途运输枢纽,逐步打造淮州—重庆,淮州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之间的通用航空航线,助力重庆、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和四川省“1小时”交通圈的建设;串联成都—重庆、渝东北—川东北、川南—渝西地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持绵阳、乐山、南充、达州、宜宾、泸州等地积极发展短途运输业务,服务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对接省内偏远地区、革命老区交通需求,打通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欠发达地区的运输通道,解决偏远地区的基本出行问题。
(五)扩大消费类、公共服务类业态,优化通用航空运营业结构
四川省现有通航业务集中在飞行训练和通用航空作业飞行,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消费类市场飞行的占比很小。考虑到四川特有的资源情况和应急需求,未来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业务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四川省可根据消费类、公共服务类通用航空的不同特征,研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如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消费类通用航空业务,通过支持开发低空旅游产品、保险产品等方式,提升人气和热度,激活市场;应急救援、短途运输等公益服务性质的通用航空活动,通过加强通用航空运营补贴、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培育发展,逐步扩大消费类、公共服务类业态的市场范围。
(六)优化通用航空产业布局,推进通航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结合成渝地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等产业带的打造和现有通用航空产业布局,支持通航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支持现有高端制造相关业态与通航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各地区结合地区特点差异化布局通航产业,构建以成都、德阳、自贡为核心,其他地区各有侧重的通航产业格局。整合四川省内现有通用航空运营、制造、关联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划,以推动通航产业在成渝经济圈内“内循环”为目标,串联航空制造、短途运输、飞行培训、航空会展、航空金融等业态,推进多元化业态在成渝经济圈内的合作共荣、协同发展,构建分工合理、衔接密切的通航产业生态圈。
结 语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从发挥通用航空交通属性、优化通用航空产业布局、深化低空空域改革等方面,对四川省通用航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四川省加强与重庆市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通用航空合作机制、加大通用航空机场布局、优化通用航空产业格局、改善通用航空发展条件,推动成渝地区通用航空跨越式发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