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完善

2022-07-28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刘一斌民航湖北监管局黄光辉童尧青

民航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会商气象预报空管

□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刘一斌 民航湖北监管局 黄光辉 童尧青/文

随着飞机性能的提升和机场助航设施的完善,不利天气对飞行的制约作用有所减小,但仍然是造成航班延误、备降、取消乃至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象条件恶劣和地形复杂的中小型机场,受气象专业人才缺乏、设施设备以及技术手段有限等各种条件制约,难以对不利天气影响作出精准预报。

从航班正常性角度,对全球机场航班延误原因进行分析,天气原因造成的延误占41%,其中可避免的天气原因造成的延误占17%。中国民航近三年天气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的比例为50.42%,2020年更是高达57.31%。从航班安全性角度,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飞行事故统计,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严重飞行事故占全球民航总事故的10~15%,与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故占民航总事故的1/3左右。由此可见,不利天气条件对航班安全和正常性的都影响巨大,因而准确预报重要天气,对于提高航班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至关重要。

民航天气会商机制价值所在

民航天气会商,是指气象人员通过协同决策平台,以集中讨论的形式,共享气象信息,沟通天气预报思路,分析重大天气过程,评估天气对相关机场的影响程度,预警危险天气风险。气象预报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气象观测设施、预报技术手段既定的前提下,人是核心要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在民航气象业务中广泛应用。在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设备设施和技术手段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通过预报交流讨论,借鉴经验、拓宽思路,弥补个人不足,从而更好发挥预报中人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航班运行效率和品质,这就是民航气象天气会商机制的价值所在。民航气象天气会商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通过搭建线上高清视频、高保真音频和通信平台,应用多终端交互实时显示技术,将各自独立的气象业务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每日定时与不定时预报和预警信息的共享与发布,在保障航班安全和正常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民航天气会商机制发展历程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空管办发布了《民航天气会商与协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规范空管系统的天气会商工作,协调空管系统内部各级民航气象服务机构做好气象预报与服务。其中,天气会商主要包括例行天气会商和临时天气会商。《办法》明确了例行天气会商的内容、要求以及临时天气会商的启动时机,规定民航气象中心、各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通过视频天气会商系统开展天气会商和协调工作,或采用电话、传真或者其他有效方式灵活进行。天气会商形成的结论,作为各级民航气象服务机构制作相关预报的参考。

除了上述空管系统的民航天气会商机制,很多中小机场也在不断探索建立民航天气会商机制。比如,作为民航天气会商的应用实例,2019年12月21日,湖北机场集团航务服务有限公司与神农架机场航务管理部合作,开展了天气视频会商试点运行。利用网络视频软件,安装简易摄像头和音响设备,搭建了预报员互动交流平台。在此天气会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了宜昌、恩施、襄阳、神农架、荆州等五个机场的联合天气视频会商机制。此类联合天气视频会商,给预报人数较少、运行较为封闭的中小机场气象台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重要天气预报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中小机场气象预报员的业务技能的提高。此外,航空气象天气会商也正在朝着中小机场与空管系统相互融合、与临近空军机场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

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构建

民航天气会商是对天气的分析报告和研究判断,其终极价值是通过会商为航班运行和相关业务开展提供更完善的决策支撑。为实现这一目的,仅依赖于天气会商本身是不够的,尤其是天气会商中相关制度和支撑技术仍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气会商发挥实效。为进一步完善民航气象天气会商制度,切实提高气象会商的实效性,发挥民航一体化运行优势,实现统一指挥、科学决策、资源整合,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动的工作局面,本文根据空管系统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初步设想,结合中小机场的天气会商现状,以“双盯”理念,探索建立多层次系统化的民航天气会商长效机制。

(一)建立合作主体框架

从合作主体的视角出发,识别会商中的合作主体,了解其需求和各自的独特资源非常关键。根据目前民航天气会商现状,分为例行天气会商和临时天气会商。其中,例行天气会商多为一元参与,即不同层级或地区之间的气象预报员的会商。从整体上看,民航气象中心更关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天气的变化趋势,地区气象中心更关注本区域范围内的天气变化趋势,机场气象台更关注本机场的天气变化趋势。临时天气会商可以是多元参与,即由气象员预报、管制员、飞行员和签派员等“四员”参与的多方会商(如图1)。相较于气象预报员,管制员需要针对气象分析结果制定流量限制方案,针对性地部署航班的调减工作;飞行员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评估空中绕飞方案和加油量;签派员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把关航班放行标准。

(二)建立合作模型

在建立了一元或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框架后,接下来需要建立“行为过程模型”,即建立气象会商的过程步骤。参照现有的空管系统会商机制,可以考虑将会商各阶段的内容、参与形式和期待成果等具体环节明确为“三层次-八阶段”过程模型。其中,“三层次”分别指研判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涵盖了从分析研判、协商决策到实施评价三个逐渐深入的层次,而“八阶段”更为具体的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运行过程(如图2)。

在研判层中,通过建立会商平台、明确会商内容、汇总会商意见三个阶段,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的全国天气整体情况、地区区域重要天气、机场重要天气变化趋势逐渐明晰,多方主体意见得以充分表达,问题和矛盾的关键点得以凸显。这一阶段旨在从多方位角度发现和评估问题,并考察这些焦点问题对航班运行的影响程度。

图1:多元主体的会商模型

图2:会商的行为过程模型

在决策层中,会商围绕既定目标,如评估机场或航路重要天气影响、制定重大飞行任务保障方案等,基于多方位、多角度发现的问题,比如将其他用户的活动方案等等,将会商既定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并以多元参与的形式对这些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会商结论。

在执行层中,建立支持保障机制落实会商结论。气象天气会商的成果应当反馈到实际运行中,检验会商结论的准确性。天气会商机制不能终结于得出会商结论,而是通过“复盘”——以会商结论为起点形成戴明环,通过分析研判会商的结论促进气象天气会商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方面,气象预报人员审视自身气象服务的优点与缺陷;另一方面,气象人员与用户充分交流,了解前期用户需求与所提供的气象服务之间的分歧所在、了解用户是否有新需求;对气象预报技术的一些限制,气象人员也可以做进一步的沟通和解释。

对于气象会商中发现的问题或痛点,通过研判会商,深入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确定今后气象工作着力方向。会商结论既是各级民航气象服务机构制作预报的参考,也是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管理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会商发现的业务短板,可以为各参与主体指明后续业务提升方向,进而针对性地加强业务建设。总之,科学有效的天气会商机制,在发挥民航一体化协同运行优势,促进民航安全、正常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天气原因对民航运行的影响

天气原因成为制约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拦路石,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力量,取得气象信息的决定权,只有精准把握气象信息的变化规律,才能确保民航运行的安全与正常。目前,气象天气会商决策的制定主要依靠气象预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运行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以借助会商平台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气象单位和服务用户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打破数据壁垒,借助历史气象数据的大数据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等AI技术赋能,为民航天气会商提供大数据和AI解决方案。这也是智慧民航发展的重要分支。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民航天气会商法规体系

日前,空管系统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雏形已经建立并在不断运行中,但大部分中小机场的天气会商机制如何建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因此,要高度重视民航气象会商机制的法规建设,从健全法规政策、提升人员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空管系统帮扶作用,缓解民航气象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推动民航气象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三)将民航天气会商作为民航协调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

民航天气会商机制的建立是以航空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媒体平台,实现统一指挥、科学决策、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运行。这种跨部门、跨地域的运行特点,与当前运管委的工作模式存在天然的相似性。从节约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角度考虑,建立由民航局、地区管理局、监管局三级构成的综合运管委协调机制,把上述民航天气会商三层次研判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嵌入其中,就能形成全国性、地区性和机场层次的各种会商机制,并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会商气象预报空管
智慧空管技术的进展
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
空管流量控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探析
科技部与贵州省启动新一轮部省会商合作
科学预测震情山西有了新手段
浅谈气象预报质量提高的策略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省级气象视频会商网络故障分析
一题三解,多角度解读运动学大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