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28罗鑫张云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康复技能融合

罗鑫 张云丽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积极推动医学与体育的有效融合,协同发展帮助人们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来治未病。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也表明了体育与医学互补有着单一医学手段所不具备的效果,因此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势在必行。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可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授运动技能已经是课程的重中之重。但是否参加运动就等于健康,学生在课上是否习得了运动促进健康和运动康复等健康知识,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体医融合教学模式是由韩文华等人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中提出的。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1 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2001年,在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包含了“体育”与“健康”两个要素,其课程名中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医”的体现。但有相关研究表明,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缺失、运动中健康要素缺乏、体育教师健康话语权丧失等问题。因此,体医融合教学模式中的“医”与更名后的课程中的“健康”并不矛盾,而是在现有问题上进行的一种优化。审视传统技能掌握的体育教学模式,不难发现体育教学以教会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忽略了课程对健康发展的要求,在日常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并没有真正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并没有否定之前的指导思想,而是在坚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在发展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规范学生的健康行为。

2 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建立的前提条件

2.1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体医融合的教学观念是打破传统思想的新型教学理念,把“体”与“医”有机融合在课程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既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主观上,体育教师就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美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相关负责人均须具备医学博士学位条件,充分说明了医学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客观上,我国中学体育亟须培养“运动技能”与“健康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所以,除了运动技能的教学能力外,还需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知识,甚至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体育教师需要运用这些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2 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健康主导,也是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建立的前提条件之一。首先,在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破除一味地教授传统运动技能的弊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选择一些突出健康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太极拳、水上项目、雪上项目等。其次,教学内容需要包含健康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运动损伤后的运动康复方法的教学等。

2.3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传统技能掌握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般分为4 个部分,分别为热身部分、运动技能教学部分、发展体能部分、放松总结部分,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基本没有体现。因此,对于课堂中健康知识的讲解、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以及教学模式中的分类体能练习,规定每节课不能少于15min。在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中,这些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分类体能练习是和运动技能的讲解与练习同时进行的,因此不会压缩原有各部分的教学时间。

2.4 完善线上考试

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考试以期末阶段性评价为主,而在平时课堂中采取即时性评价,基本是针对运动技能进行评价,难以涉及健康知识,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行为是一个弊端。因此,完善线上考试是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每周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考试,告知学生此考试成绩不影响最终课程成绩,考试时间为15 题(5min)的线上选择题,将考试内容与答案发送到家长的手机,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考试结束后,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考试后核对答案。线上考试既可以保证正常的课程教学不受影响,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即时性评价。

3 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该文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操作程序的构建是具有客观依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因为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运动技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所以根据课程标准中“健康行为”的相关要求,进行该教学模式操作程序的构建,保证“健康行为”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新课标“健康行为”所包含的内容,将该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划分为健康理论教学、体重控制与保持的课内指导、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实践。

3.1 健康理论教学

3.1.1 目标

健康理论教学的目标有4 点:第一,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第二,提高学生健康理论知识水平;第三,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第四,培养学生通过参与运动,更高效地来提高健康水平。

3.1.2 内容

健康理论教学的内容包括保健知识、卫生知识、运动康复知识、基础的医学知识等。

3.1.3 形式

健康理论教学是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的第一操作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根据教学场景的不同,可以将健康理论知识教学分成课内健康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外健康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在课程的开始部分与基本部分有意地穿插健康理论知识,并在课的结束部分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作出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不同强度运动对营养的不同需求,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掌握食品安全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在课外教学中,首先,可以有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健康讲座。其次,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的健康知识学习任务,其任务的形式可以是观看学习、了解咨询等,避免文字书写这类的任务作业以加重学生课余的负担。还可以教会学生做一个学习健康知识的“有心人”,在课外处处都能学习到健康知识,如观看电视的健康养生频道、关注微信中的健康公众号、阅读健康养生书籍等。

3.2 体重控制与保持的课内指导

3.2.1 目标

体重控制与保持的课内指导的目标有两点。第一,使偏胖或偏瘦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向标准的区间靠近,或者达到标准BMI。第二,使已经在标准BMI区间的学生,保持已有的BMI水平。

3.2.2 内容

体重控制与保持的课内指导的内容包括两点。第一,针对各BMI 区间水平的学生,分类制定锻炼方法。第二,对于各BMI水平区间的学生进行饮食规划。

3.2.3 形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体能模块”明确要求,掌握并运用改善身体成分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以及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频率和强度等。因此,操作程序中的课内控制体重的锻炼是在课程中的体能练习部分进行的。在每学期的课程开始之前,对每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统计每名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并对所有学生的BMI进行标准的区间分类。在课程的体能部分进行分类锻炼,例如针对某些超重的学生,先分析其体脂情况,对于体脂偏高的学生,在体能练习中先不要急于发展其耐力,运用大量的有氧运动降低体重,可以先发展其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质量与密度,配合小强度无氧运动,帮助其先增肌、后减肥。可见,课内控制体重的锻炼需要依循新课标“体能模块”中的内容要求,创新点是课程的体能练习部分,是根据BMI 分类的不同而进行分类锻炼。另外,对学生饮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健康的饮食是保证健康体重发展的前提。但大多数学生对于食物的营养价值、热量等都不是非常了解,日常饮食大多取决家长做什么,学校食堂有什么,或者自己的偏爱,来选择食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体重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目前应当选取的饮食种类与饮食的量。学生应当在三餐时按要求进行饮食,并且要求学生做好每日饮食记录,以保证他们尽可能地完成饮食计划。

3.3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实践

3.3.1 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实践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预防损伤,在出现损伤状况后,能够合理有效地将损伤的影响降至最低,学会进行运动康复。

3.3.2 内容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实践的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类型认知、运动损伤案例分析、预防与康复方法。

3.3.3 形式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实践的形式为实践操作。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和医务监督,盲目训练,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通过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结合具体运动项目,具体分析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以及如何预防和康复。以体育与健康课中的田径短跑项目为例,第一,在课程的基本部分,讲解完跑的技术动作之后,告诉学生短跑可能会造成膝盖的损伤、大腿后侧腘绳肌的拉伤等。第二,了解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后,再进行损伤原因的分析。例如,短跑造成腘绳肌的拉伤,可能是动作不协调、疲劳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致使肌肉放松得不完全,容易造成被动拉伤。大腿屈曲用力作“扒地”动作使髋关节伸直的同时,如果大腿后群肌肉力量不够,或者疲劳以及准备活动不充分,会造成肌肉的主动拉伤。第三,最关键的操作是教师实践演示预防手段与康复手段。例如,针对大腿腘绳肌的拉伤,教师演示在短跑前的针对性拉伸动作和平时针对性的肌肉群锻炼方法。如果学生中已经出现运动损伤,如短跑造成的膝盖损伤,可安排学生背对墙,后背与墙之间夹着一个瑞士球,同时上体与墙面形成一定夹角,屈膝静蹲并保持小腿与上体平行,这时膝盖受到的压力较小,以这种方式锻炼和康复已经损伤的膝盖。学习完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操作之后,针对已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再进行后续恢复情况的调查。第四,如果出现严重的运动损伤,应及时进行医学手段的治疗。

4 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在不影响运动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学生的健康行为得到良好改善,这就是一堂好课,也达到了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的目标。通过对比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分析干预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运动技能掌握与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其中,运用个人健康行为评估表对学生的健康行为进行评价,运用运动技能模块学分评定表对学生本学期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评价。

4.1 干预前基本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班学生年龄、体质指数(BMI)、健康行为和运动技能掌握比较,差异性均不显著(>0.05),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班基本情况测试结果比较()

4.2 干预后基本情况的比较

对照班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班使用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18周36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干预后,两班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性不显著(>0.05)。两班学生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0.01),见表2。

表2 实验后两班基本情况测试结果比较()

5 结语

该文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经过分组实验研究后发现,体医融合健康教学模式在保证运动技能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有较大帮助。

猜你喜欢

康复技能融合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刚柔并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破次元
融椅
拼技能,享丰收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