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芩栀清胰饮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022-07-27刘春霞贾秀贤王利峰王利芳
刘春霞,贾秀贤,王利峰,王利芳
(张家口市第二医院,张家口 07503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目前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SAP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目前本病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其中手术治疗为有创治疗,一定程度上增加疼痛感,不少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3]。常规的西医保守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治疗并发症为主。这些方法虽然在早期控制症状时有效,但无法根治,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同时西医常规治疗对于SAP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一般[3]。中医治疗具有改善整体微环境的特点,中医学将 SAP归属于“脾心痛”“腹痛”范畴,并认为饮食不节、胆道疾病、情志不畅等均可引发SAP,且其发病还围绕着热、湿、瘀、毒等多个病理因素,故中医学认为疏肝健脾、清热通腑为主要治疗大法[4]。芩栀清胰饮是谢晶日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制成的汤方,具有疏肝理气、清热通腑的功效[5]。穴位贴敷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从而达到调理病体的作用[6]。本研究选取部分SAP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芩栀清胰饮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较,观察联合用药的应用价值,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SAP患者。符合要求的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 41例、29例;年龄 28~63岁,平均(43±5)岁;体质量指数 20~29 kg/m2,平均(24.69±2.34)kg/m2;病程2~6 d,平均(3.93±0.51)d。研究组中男、女分别为 39例、31例;年龄 30~64岁,平均(43±6)岁;体质量指数 21~32 kg/m2,平均(24.76±1.94)kg/m2;病程2~8 d,平均(4.03±0.5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7],经腹部超声、CT扫描等医学检查确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或以上,有明确的急性上腹部压痛或有明确腹膜刺激征。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8],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证,主症为口渴少饮、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而不爽,次症为身热不扬、肢体困重、脉濡数、恶心呕吐。次症2项及其以上加主症2项及其以上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 18~6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案耐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妊娠或哺乳期者;③非原发性SAP,由外伤或手术诱发的SAP者;④心脑血管意外后处于急性期者;⑤合并消化系统穿孔、溃疡、出血、胰腺肿瘤者;⑥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异常或障碍者;⑦胰腺癌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禁食、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抑制胃酸、补充血容量、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联合芩栀清胰饮治疗。其中穴位贴敷方法为将白芥子200 g,肉桂80 g,延胡索100 g,制附子80 g,细辛300 g研磨成粉,用蛋清、水、植物油调成糊状,再加姜汁调匀,敷贴于神阙、中脘、胰俞、天枢、胰腺(小腿前缘足太阴脾经上,在胫骨内上髁与内踝尖高点连线的中点,胫骨内侧后缘 1寸处),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5 h,每2 d敷贴1次。芩栀清胰饮汤方为黄芩20 g,山栀10 g,柴胡10 g,佛手6 g,茯苓6 g,生大黄6 g。由张家口市第二医院统一抓取代煎,每袋150 mg,早晚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两组均治疗10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自主排气、胃肠蠕动、肠鸣音、自主排便恢复时间。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下静置,经离心半径8 cm,3 400 r/min的速率离心12 min,取上清液待检测,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血淀粉酶水平,采用高敏比浊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过程所用试剂盒购自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批号为 20180125、20180203,采用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尿液3 mL左右,于检验科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尿淀粉酶,试剂盒购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批号为20180118。
3.2 疗效标准[7]
痊愈:治疗5 d后肝肾功能、血淀粉酶、白细胞、尿淀粉酶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治疗7 d后生化指标、临床指标恢复标准者。
有效:治疗10 d后生化指标、临床指标恢复标准者。
无效:治疗10 d后生化指标、临床指标仍未达到标准者。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精确概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5.7%(67/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5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8,P=0.007<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肠鸣音、胃肠蠕动、自主排气、自主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s)
组别 例数 肠鸣音(d) 胃肠蠕动(d) 自主排气(h) 自主排便(h)对照组 70 4.21±0.49 5.94±0.82 39.27±8.15 51.83±12.46研究组 70 1.73±0.31 4.17±0.76 14.19±2.34 17.36±6.28 t - 35.785 13.245 9.186 20.66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4.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AST、BUN,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AST、BUN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AST、BUN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时间images/BZ_26_795_439_1039_488.pngimages/BZ_26_1091_439_1335_488.png对照组images/BZ_26_557_548_595_596.pngimages/BZ_26_639_512_751_561.pngimages/BZ_26_1434_439_1584_488.pngAST BUN(mmol/L)images/BZ_26_1785_439_1879_488.png 39.88±3.20 42.67±5.28 38.40±4.55 186.35±24.96 12.96±2.74治疗后9.86±2.19 10.82±2.06 11.43±2.61 44.17±16.85 5.27±0.93治疗后3.23±0.64 4.10±0.92 4.71±1.35 21.72±4.62 2.91±0.54 t,P(对照组组内) - - 64.773,0.000 47.017,0.000 43.018,0.000 39.500,0.000 22.236,0.000研究组images/BZ_26_557_692_595_740.pngimages/BZ_26_639_656_751_705.png 39.35±4.36 43.09±6.85 38.75±5.21 186.28±30.88 12.89±3.65 t,P(研究组组内) - - 68.557,0.000 47.199,0.000 52.916,0.000 44.095,0.000 22.630,0.000 t,P(治疗前组间) - - 0.820,0.414 -0.406,0.685 -0.423,0.673 0.015,0.988 0.128,0.898 t,P(治疗后组间) - - 24.312,0.000 24.921,0.000 19.134,0.000 10.750,0.000 18.361,0.000
3.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4.2%(3/70),研究组为 7.2%(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4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目前有关 SAP的发病机制不明确,已知的原因主要包括胰腺局部的功能障碍、胰酶分泌过度、炎症应激反应以及胃肠功能障碍等[9]。其中胃肠道功能占据主要作用,肠道是维持人体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体内的肠道布满各种细菌,约达1 000种以上[10]。以往的研究[11]证实,肠道菌群除了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息息相关外,还与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也有一定的关系,可见其物种的丰富性及功能多样性。SAP患者极易因肠源性细胞致病菌转移而继发内源性感染,导致SAP患者死亡[12]。因此积极拮抗炎性反应、尽早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胰酶分泌已成为SAP的治疗重点。
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有胃肠减压、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禁食、抑制胃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13]。既往有不少研究证实常规西医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14-15]。但西医治疗在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效果一般,未能达到理想预期。中医学理论认为,SAP常因饮食不节,阻滞中焦,致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湿热毒邪壅阻,故而发病。故认为通腑泄热应为治疗大法[4]。芩栀清胰饮由黄芩、山栀、柴胡、佛手、茯苓、生大黄等中药材组方而成,该方以黄芩、山栀为君药,黄芩清上中焦湿热,山栀清热利湿,二者共同清理脾胃虚热;以柴胡、茯苓为臣药,可疏肝健脾和胃,助君药加强祛湿之力;佛手、生大黄为佐药,通腑散结,泻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的功效[5]。此外,中医学理论认为任脉主六腑,与督脉相表里,外连四肢百骸,内连五脏六腑,可有效防治多种疾病[16]。穴位是经络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本研究选取神阙、中脘、胰俞、天枢及胰腺点等,其中神阙可收降浊气;中脘可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胰俞可疏肝利胆,活血化瘀,养胰健脾,调和肠胃;天枢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胰腺是经外奇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上述穴位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17]。运用穴位贴敷,刺激和作用于皮肤而促进经络传导及调整,纠正脏腑功能紊乱和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健脾益胃[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联合穴位贴敷、芩栀清胰饮治疗的SAP患者其胃肠功能改善更为显著,疗效进一步提升。可见中医药治疗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机体恢复。温培英等[6]研究也认为,中医药具有调节整体优势,可有效改善SAP患者胃肠状况。淀粉酶为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酵素,测定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主要用于SAP的诊断[19]。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首要防线,当机体受到炎性刺激时,为了发挥免疫作用,贮存在细胞中的CRP被大量释放[20]。AST、BUN均为常见的肝肾功能指标,以往的研究证实 SAP患者可伴有肝肾功能损伤[2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在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AST、BUN等指标水平方面的优于对照组。现代药理研究[5]认为,芩栀清胰饮中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可显著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炎效果;同时黄芩苷对胰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保护肝细胞溶酶体膜和线粒体作用。茯苓对腹腔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茯苓利尿作用持久,一定程度上发挥肾保护效果。穴位贴敷则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提高患者的抗病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内脏如肝肾等恢复。另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可见用药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SAP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芩栀清胰饮治疗,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更快,同时还可有效降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RP、AST、BUN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偏少,病例来源单一,同时选取患者证型单一,未能观察对其他证型患者的应用价值,以上均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