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
2022-07-27王爱民
王爱民
(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卫生院内科,北京 101213)
0 引言
糖尿病(DM)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一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行为习惯及社管会方式等改变,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最新数据表明,我国成人DM患病率为11.6%,而糖尿病前期(PDM)患病率达到50.1%。PDM即糖调节受损,指介于正常糖代谢及DM之间的异常状态,是2型糖尿病(T2DM)的必经阶段[1]。报道显示,每年约有8%PDM患者进展为T2DM,此外PDM人群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变[2-4]。由于PDM具有可逆性,可通过及时干预,以延缓或阻止T2DM发生,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目的[5-7]。慢性病管理是临床常用于干预PDM患者的管理模式,对控制PDM进展、避免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等均有着重要意义,但尚未有研究明确该种管理模式对PDM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本次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PDM患者,研究PDM患者应用慢性病管理对其糖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0例PDM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制定的《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诊治指南》中PDM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患者病历或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完整;(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2)合并交流、意识障碍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4)中途退出者;(5)不愿参与研究者;(6)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7)合并恶性肿瘤者;(8)行动不便者。按管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与试验组(7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2例、33例,年龄29-71岁,平均(44.29±2.17)岁。试验组男、女分别为40例、35例,年龄31-73岁,平均(44.35±2.21)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包括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给予简单健康教育如糖尿病发病机制、症状及预防等知识,定期为患者监测血糖及血脂等。
观察组行慢性病管理:(1)建立健康档案:每位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体检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定期随访患者,每周行1次电话随访,每月行1次家庭随访,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用药等咨询服务。(2)健康教育:以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结合学历、性格及既往病史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教育程度较低患者,采取一对一口头宣教方式,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鼓励患者主动提出问题并给予详细解答;宣教后再次发放健康手册或安排患者观看宣传视频等,促进患者了解及记忆;针对教育程度较高患者,从专业角度为患者深入讲解疾病发生及发展影响因素,或组织座谈会等。(3)用药指导:以患者家庭条件、身体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考量,在严格遵照医嘱基础上指导患者用药,强调按时、按量服药对疾病改善的作用及重要性,嘱咐家属监督患者服药。(4)饮食指导:结合患者基本情况计算其每日热量,对食物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嘱咐患者每半月体检1次,以体检报告为依据合理调整饮食方案;针对肥胖患者,考虑制定减脂方案。(5)运动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结合血糖、血脂等变化情况,以患者个人运动偏好为依据,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骑自行车、太极拳及慢跑等有氧运动,合理控制运动强度、频次等,每日确保运动时间超过1h。(6)自我管理:指导患者正确监测血糖、血脂方法,嘱咐定期监测,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来院接受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干预满意度
由护理人员于干预后指导患者填写自制满意度量表(共计17个条目),均回收为有效问卷;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6,内容效度指数为0.89,总分51例,评分>34分为非常满意,评分17-34分为基本满意,评分<17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样本数×100%。
1.3.2 糖代谢指标
由护理人员于干预前1d、干预后1个月采集患者5mL空腹静脉血及1mL餐后2h静脉血,摇匀后放置于常温环境中2h,经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时间5min)后取上清液保存于温度为-80℃环境中待检;设备选用7071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3.3 血脂指标
由护理人员于干预前1d、干预后1个月采集患者5mL空腹静脉血及1mL餐后2h静脉血,摇匀后放置于常温环境中2h,经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时间5min)后取上清液保存于温度为-80℃环境中待检;设备选用7071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
1.3.4 心理状态
由护理人员分别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干预前1d、干预后1个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焦虑/抑郁状态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19.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分别经t、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94.67%)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0.00%),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糖代谢指标对比
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FBG、2h 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FBG(mmol/L) 2h PG(mmol/L) HbA1c(%)干预前1d对照组(n=75) 8.26±0.8711.26±2.127.54±1.21试验组(n=75) 8.27±0.4511.17±2.217.62±1.35 t 0.0880.2540.382 P 0.9290.7990.702干预后1个月 对照组(n=75) 7.69±1.2510.25±1.657.25±1.09试验组(n=75) 6.21±1.059.01±1.126.01±1.11 t 7.8515.3846.902 P 0.0000.0000.000
2.3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对比
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水平比较(±s,mmol/L)
时间 组别 TC TG HDL-C LDL-C干预前1d 对照组(n=75) 5.13±1.051.95±0.871.34±0.542.94±0.15试验组(n=75) 5.21±1.111.88±0.981.39±0.612.89±0.25 t 0.4530.4620.5311.485 P 0.6500.6440.5950.139干预后1个月 对照组(n=75) 5.06±1.241.84±0.361.39±0.652.99±0.45试验组(n=75) 4.32±0.451.51±0.121.65±0.772.01±0.54 t 4.8587.5312.23412.073 P 0.0000.0000.0260.000
2.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SAS SDS干预前1d 对照组(n=75) 53.95±3.5456.26±2.18试验组(n=75) 53.47±3.8756.19±2.27 t 0.7920.192 P 0.4290.847干预后1个月 对照组(n=75) 42.26±2.2545.69±1.71试验组(n=75) 36.29±2.5738.21±1.74 t 15.13626.552 P 0.0000.000
3 讨论
PDM是T2DM必经阶段,具有可逆性特点,是预防DM的关键时期,世界糖尿病联盟(IDF)公布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糖耐量减低总人数多达3亿人次[8-11]。既往研究发现,PDM存在不同情况如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等,最终转化为DM占比各不相同,给予合理健康饮食、积极开展身体锻炼等,均可有效预防PDM转化为DM[12-14]。慢性病管理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常见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以疾病潜伏期长、发病隐匿等特点采取针对性群体管理或预防措施,可达到延迟疾病发生时间或控制疾病发生的目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PDM患者管理工作中[15]。
本研究中试验组行慢性病管理,结果显示,试验组(94.67%)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0.00%);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FBG、2h 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慢性病管理可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改善心理状态,并改善糖代谢。分析原因,慢性病管理模式下针对PDM发生特点采取三级预防措施,于临床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服务,如前期加强对PDM患者血糖、血脂等代谢变化情况,以及早评估患者发生DM可能性,并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6-17]。同时,慢性病管理模式不仅从疾病控制方面入手对患者实施管理,还从心理、生理等多角度入手,如落实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预后改善、DM控制的作用及重要性,并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促进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有利于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其次,慢性病管理中对PDM患者配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可帮助患者从饮食及生活方面养成良好习惯,避免病情恶化,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此外,慢性病管理中指导患者开展自我监测,可促使患者掌握正确监测血糖、血脂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预防DM发生。既往研究发现,人体循环中血脂水平不仅与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有关,且与合成及分解动态平衡密切相关,而以上机制均与DM发生密不可分[18]。吴莉明等[19]研究显示,从脂代谢异常患病率分析,PDM患者的脂代谢异常以高TG血症为主,患病率高达38%,提示血脂水平与PDM患者糖耐量存在明显相关性。此后研究发现,高TC及LDL-C、低HDL-C等均是PDM转化为DM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干预后1个月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郭丽等[20]选取98例PDM患者开展研究,49例患者行慢性病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后TC、TG及LDL-C水平分别 为(3.65±1.12)mmol/L、(2.83±0.90)mmol/L、 (2.70±0.66)mmol/L,均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慢性病管理用于PDM患者,可改善其脂代谢情况。分析原因,慢性病管理从心理、生理、用药、饮食及运动等多角度给予患者优质服务,不仅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还可避免因不良饮食等原因加剧糖代谢异常情况发生[21-23]。此外,慢性病管理不仅普及糖代谢对疾病影响知识,还对脂代谢对疾病影响知识进行宣教,并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脂,有利于控制脂代谢,再配合饮食与运动指导,可进一步改善脂代谢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病管理应用于PDM患者,可促进糖脂代谢改善,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并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