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27居永平王耀辉
居永平,王耀辉
(北京水利医院,北京 100036)
0 引言
四肢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患者骨折后肢体会出现疼痛、肿胀以及丧失活动能力,如果未实施有效治疗,极易出现永久性后遗症,会产生深静脉栓塞和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四肢骨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选择手术方法,可对患者的症状表现予以改善。临床通常选择常规内固定手术对患者实施治疗,然而此手术方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极易产生并发症,康复效果欠佳。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弹性螺丝以及钢板固定骨折位置,将固定稳定性提升,同时具有较小的手术切口,有助于患者骨骼恢复。本次研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时间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抽取对象为12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均分处置,60例患者每组,即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5∶25,年龄范围21-74岁,平均年龄(48.4±3.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38∶22,年龄范围22-75岁,平均年龄分(49.5±3.8)岁。组间基本资料均通过统计学进行分析整理,即P值>0.05,具备比较研究意义。
1.2 纳入和排除
纳入标准[2]:入选者通过CT、X线等影像学诊断为四肢骨折;入选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选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将患有多发性骨折患者排除;将出现感染者排除;将患有恶性肿瘤者排除;将意识不清者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选择全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骨折位置为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以及肌肉,对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进行剥离,将骨折位置暴露,通过C臂X线设备对骨折位置实施复位,复位后将钢板放置,拧紧螺钉,缝合手术切口以及包扎。术后采用抗生素予以抗感染。
观察组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采用石膏对骨折位置进行暂时性固定,以免加重骨折损伤,和患者骨折类型以及肿胀残程度结合选择麻醉,通过C臂X线设备对骨折实施复位,固定时选择克氏针,手术切口为骨折位置,长度2-3cm,剥离骨折位置肌肉以及骨膜,创建组织隧道使得骨折在闭合状态中,顺延隧道将加压钢板放置,钢板位置通过C臂X线设备进行调整,而后采用锁定螺钉对骨折远端进行固定,近端固定则通过松质骨螺钉以及锁定螺钉。实现理想复位后将手术切口闭合,对包扎骨折位置进行加压。术后采用抗生素予以抗感染。
1.4 效果评估[3]
患者进行治疗后愈合良好,患肢活动功能恢复,未限制日常生活为效果优;患者进行治疗后基本愈合,患肢活动恢复基本恢复,未限制大部分日常活动为效果良;患者进行治疗后愈合尚可,恢复患肢活动,不可进行重体力活动为效果可;患者进行治疗后愈合不佳,限制患肢日常活动为效果差。优良率为优比例和良比例相加。
1.5 评估指标[4]
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即切口感染、静脉血栓以及关节僵硬;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方法即Fugl-Meyer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量表和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2种量表评分范围即0-100分,所得分值高时,活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良好;评估时间即治疗前和治疗后。
1.6 统计学
实验研究期间使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即SPSS 21.0,计量数据资料、计数数据资料的表述方法即(±s)和[(n)%],计量数据资料、计数数据资料的核查方法即t值和χ2值;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统计可知,治疗优良率比较结果即观察组(90%)较对照组(73.3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出血量(mL)手术时间(h)切口愈合时间(d)观察组 6097.24±10.152.04±0.4114.69±3.11对照组 60251.69±11.363.56±0.6925.56±3.45 t 78.532914.669218.1273 P 0.00000.00000.0000
2.3 并发症
统计可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即观察组(6.67%)较对照组(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4 肢体活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观察组治疗前的肢体活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治疗之后,组间肢体活动功能分值、生活能力分值均有提升,对照组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4。
表4 对比组间患者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s,分)
表4 对比组间患者活动功能和生活能力(±s,分)
组别 例数 活动功能 生活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34.57±2.6166.74±5.4351.32±3.0969.78±5.66对照组 6035.09±2.4870.32±6.0951.14±3.2873.69±5.83 t 1.11873.39860.30943.7273 P 0.26550.00090.75760.0003
3 讨论
车祸以及跌伤容易产生四肢骨折,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从而恢复肢体功能,然而手术类型较多,需要可重建解剖结构,但骨折效果有所不同,会对康复周期产生影响[5]。而石膏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无最佳的康复疗效,同时外固定会对患肢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影响患者后期恢复,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对此不足之处弥补。四肢骨折由于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此外患者无较高的认知程度,会加重患者手术前的心理负担,加强体内内源性物质释放量,在心肌以及血管平滑肌产生作用,以此加强外周阻力和耗氧量,影响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水平,对手术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7]。然而内固定术会因为固定材料产生影响,传统钢板会损伤患者的生理结构,对骨折位置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将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同时对患肢活动能力进行限制,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则是在内固定手术基础上岗创建生物力学固定手段,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具有安全可靠性,通过影像技术完成手术,可对矫正复位角度进行正确测量,缓解患者疼痛。与此同时,可保证骨折复位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将骨膜组织剥离减少,缓解骨折位置生理结构的损伤,对骨折位置血液循环进行保护,有助于患肢活动[8]。与此同时,手术切口2-3cm,可将手术视野暴露减少,进而减少手术时间,缓解手术应激反应,将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此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塑形,能够对骨折位置更好贴合成为整体,此外通过松质螺钉固定可将稳定性提升,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活动,以免出现骨折错位,有助于骨折位置愈合,将康复效果提升。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结合了临床医学以及组织工程学。伴随现代医学的完善发展,和工程学理论、生物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等进行有效融合。就目前而言,钛合金和医用钛成功材料属于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医学中。和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传统治疗方法结合后可知,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通过验证后可知可降低切口感染率,减少软骨组织,具有良好的固定。和金属自身具有的强度以及韧性进行结合而言,临床对患者治疗采用金属材料效果良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经过钢板对骨折实施内固定治疗,在固定骨折位置可保护患处,以免对其进行二次伤害,并且有助于骨折位置血运再生。
就目前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依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固定治疗,同时对于选择钢板而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选择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会降低术后骨不相连、畸形愈合以及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这是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采用钢板材料其生物力学性能够良好,可对骨折位置进行保护,有助于再生患处组织。同时钢板自身的抗张力以及韧性良好,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改善其受力负荷,对骨细胞再生具有重要意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中金属机械性和利用度较高,医生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钢板,进而减少手术时间。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容易产生钢板弯曲和断裂状态。通过分析后认为钢板具有较短的持续固定时间,同时依赖钢板有效固定力量,当螺头出现损伤后会使得钢板产生异常。现代医学研究后认为,医用肽和钛合金在临床应用中虽然存在相应的优势,但通过生理腐蚀后金属离子具有组织扩散性,从而出现粒子中毒,或者材料自身改变了性质,出现置入失败。为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该选取符合临床医学的钢板,保证力学性能良好,以免产生置入异常表现。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进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优良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进行治疗后优良率为73.34%,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活动功能、生活能力均改善,较对照组优,以上数据经过统计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临床可行性,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将患肢活动功能提升。由于此治疗方法具有较小的生理损伤,不会严重影响骨折位置血液循环,同时具有较强的骨折固定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活动功能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确切,手术质量较高,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