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2-07-27毛诗涵

大众文艺 2022年13期
关键词:律动音乐课动作

毛诗涵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在2022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国家将音乐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往往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地唱歌、听课,它更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审美、理解。而音乐律动教学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主动学习音乐,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音乐创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的阶段对于学生们是十分关键的,在这一时期学习音乐可以给学生打好基础,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想象力。

一、律动教学应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体态律动的概念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造,他强调让儿童将乐曲的感情转化为肢体动作、节奏与声音,以此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加强学习音乐的能力。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处于12岁以下,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固守成规,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因此,要找到适合小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教学。在音乐课堂上,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困难的,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假如将音乐教学和律动相结合,不仅能简化抽象的知识,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律动教学使学生更积极参与音乐课堂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音乐课往往与其他科目不同,音乐课没有作业考试的压力,这门课对学生们起到舒缓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大部分小学的音乐课堂还只停留在“听歌、唱歌”的阶段,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教师没有教的活力,而且学生们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正常的上课、唱歌、讲音乐理论的知识很难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没有听课的动力,因此他们往往无法专注地学习音乐。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依托教学内容和背景来设计形体律动,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身体律动,这种身体律动对小学生来说有巨大的感染力,学生们会争先恐后地去参与。它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音乐课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手和脚的协调进行肢体活动,让身体跟着节奏来律动,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久而久之,当学生们学会了音乐律动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使他们对音乐感兴趣,更加有效地去学习音乐。

(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对于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十分薄弱的,学生们无法准确地理解音乐的节奏、节拍、感情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授零基础和低学段的学生,教师的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学生们只能浅显地听出音乐“好听”或“不好听”,无法深刻地理解这首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这对于后续的音乐教学是十分有挑战的。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教学,让学生们跟着音乐节拍、旋律来做出一些肢体动作,让学生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节奏、旋律的变化而变化。在这样的律动练习下,即使零基础和低学段的学生们也能提升他们听觉的敏感度和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征使得他们有活泼、好动、不够专注的特点,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坐不住,往往喜欢玩闹,他们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听课。另外,由于音乐课没有考试,学生们认为这是一门没有大用处的“副科”,学不学都没有什么影响,这使他们更没有动力去认真听课。在音乐课堂中使用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使学生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去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这对学习后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在音乐课堂中加入音乐律动,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关系。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总是十分严肃,无法理解学生的想法,即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不敢告诉老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在这个新型的音乐课堂里,老师和学生一起围成一个大圈进行身体律动,在律动的过程中,渐渐地缓和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这里,老师和学生是游戏的伙伴,是彼此的朋友,当学生们有什么新型的想法或上课的方式时,可以随时向老师敞开心扉。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和学生可以拉近距离,倾听学生们的诉求,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学习能力是十分薄弱的,在平时的上课中需要老师一遍遍的重复教学,低学段的学生基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依靠老师。然而,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应该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教学能让低学段的学生进行合作性自主学习,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合作性律动探究,慢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高学段学生的学生来说,应当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高年级学生,心智已经较为成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较强,他们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因而律动教学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创作实践

创编课是音乐课堂的一个课型之一,这类课型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根据新学习的歌曲来设计肢体动作,锻炼思维能力。在音乐课堂中多多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是大有益处的,这样的创编律动课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即兴创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肢体更加协调,使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创作来让学生的身体更好地融入音乐当中去。这对学生培养足够的乐感,锻炼敏捷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协作,齐力创编

当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律动设计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律动编创。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课程的导入,使学生了解上课的主题,每位同学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创编。在独立创编结束后,班里的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组员分工明确,每个人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之后共同交流和设计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在个人的编创结束后,小组成员经过商量讨论以后进行合作,最后来进行全班分组展示活动。这样的小组创编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培养小组共同协作的能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和讨论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分为不同声部进行合唱表演,并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肢体能力,更能培养小组协作能力。

(二)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感悟歌曲教学内容进行创编

由于一些学生的基础薄弱,在音乐课上教的一些歌曲知识等一些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学习新歌曲的周期很长,更难理解歌曲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教学,使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依托教学内容和自我的想象去做出一些动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后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再那么抽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脑海中的想象力来描绘歌曲的内容,并且展示在自己的肢体动作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即使学习的歌曲很难以理解,学生也能够感悟。

(三)通过歌曲的内容来编配动作

音乐课不仅仅是单一的唱歌课,它更是一门综合的课程,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理论、唱歌、指挥、舞蹈、创作等能力。即使是最普遍的唱歌课,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理解内涵。在上一堂课时,首先要了解歌曲内容,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给予学生一些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想象。在学习一节课的内容之前,教师先进行听歌导入,询问学生对歌曲有什么感受,看到了什么。当学生想象出一些画面时,老师对歌曲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且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这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理解所学歌曲的内容后,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创编律动,让身体跟着歌曲的内容走,进行律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协调了肢体,对歌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通过歌曲的旋律来创编动作

由于一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会识谱,也不认识音乐符号,所以直接教他们学唱歌曲是十分困难的,这些学生往往音调不准,难以下手,只能一直一遍一遍地“磨”。因此我们在课上让学生反复听要学习的歌曲,先熟悉歌曲旋律,再利用歌曲的旋律来创编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进行哼唱,在律动的过程中,也在慢慢熟悉歌曲的旋律。当学生创编出了自己的动作后,对歌曲的旋律也较为熟悉,在接下来的旋律学习中也会更加容易。当学生创编结束后,就会不自觉地唱出了学习的歌曲。

(五)律动和舞蹈相结合进行编创

舞蹈,是一种表演的艺术。这种艺术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们认为它是新奇的、有趣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舞蹈的动作、形体融入律动中,将自己的动作编创成舞蹈。这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编创兴趣,通过舞蹈的不同动作来展现音乐的强弱、起伏,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歌曲的内涵以及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时,将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和律动相结合。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当地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并让其相结合。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对少数民族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对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更加熟练。

三、音乐律动应用在课堂中的价值

(一)用音乐律动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节奏节拍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唱一首歌曲时最难的环节便是歌曲的节奏和节拍了。由于小学生缺乏乐理知识,他们并不认识简谱和五线谱,即使能够简单唱出旋律,但对于节奏教学是一条道阻且长的路,对于3/4拍、4/4拍他们也没有建立概念。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法用专业术语教授学生,只能转化为其他方式让学生慢慢理解。在音乐课堂加入律动教学后,教师可以将歌曲的节奏编成身体的动作,以拍子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动作,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出单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特点,从而让学生的身体动作产生律动节奏感,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歌曲节奏和节拍。在律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指挥图示,让学生充分理解拍子的含义。当学生们掌握了一整首歌曲的节奏和节拍之后,他们对节奏和节拍会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对后续的学习形成了极大的帮助,在之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利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节奏节拍。

(二)使学生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通过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逐渐学会欣赏音乐、分析音乐,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和动物有关的歌曲时,利用律动教学让学生模仿动物,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并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在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时,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感情;在学习激情澎湃的作品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懂得思考和感悟,渐渐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利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兴趣,在玩耍中学习

学生们在上文化课的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音乐课作为一门愉悦学生身心的一门课,如果能在教学中加入律动游戏的环节,让音乐课程与游戏、律动相融合。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多元化的律动游戏,也可以开展情景剧、接龙等游戏。例如:在学习《森林的故事》时,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扮演少先队员和动物等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当游戏律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所学知识,从游戏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乐趣,并且可以让学生适当放松,缓解压力、焦虑。

四、反思与总结

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各个方面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之中,应从小抓起,尽快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音乐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循循善诱,为不同学段、不同情况的学生来设计教学方法。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通过在课堂中加入律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主体的作用,并且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也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肢体协调的能力。将律动教学与指挥、合奏等能力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律动音乐课动作
喜欢的课
和谐律动
下一个动作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众生相
再寻绿野仙踪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