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研究
2022-07-26耿献伟曹林铎马鸣霄
耿献伟,曹林铎,马鸣霄
(西藏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通过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学者胡小明在《体育人类学》一书中,将文化人类学运用于体育尤其是民族体育之中,以此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西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并演化而来的,是民族文化遗存中的瑰宝,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密不可分.梳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特殊的文化空间定位、跨文化传播现状、传播形式及传播路径,寻求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传播思路,对弘扬民族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1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定位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接四川省,东北紧靠青海省,东南连接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12.8%,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等国家毗邻.其民族主要以藏族为主,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等20余个民族零星分布在西藏全区,这造就了独具西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地理分布来看,在拉萨河谷附近生活的西藏群众,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养殖业为辅;分布在东部三江源附近的西藏群众,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及林业为主,兼顾采集业;分布在藏北高原的藏族群众则以游牧、野生资源采集为主.从生产生活方式来看,西藏自治区的文化形态主要以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为主.从历史角度来看,唐朝时期,文成公主进藏是西藏传统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文成公主进藏不但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耕种技术,还一并带去了刺绣、纺织、酿酒、冶金、造纸等技术,极大促进了西藏地区农耕文化的发展.从人类学理论的角度看,文成公主进藏给予西藏的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成公主进藏和亲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在拉近藏汉两族人民距离同时,也促进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演变.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及其蕴含的特殊文化,不但具有高原地区的民族特色,更具有其“高原性”的特殊内涵.对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空间定位分析是深入了解和研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论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项目内所承载的体育文化,都是在西藏各民族群众所生存的不同空间而形成的[1].西藏独特的文化区位,造就了其独有的文化属性.多文化性、多民族性的空间,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诞生奠定了适宜的文化基础,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的机会.
2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来引导并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2]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更能进一步弘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西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界处,是面向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3].在和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被传播到南亚的一些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在不断地由健身性、娱乐性、宗教性向竞技性、表演性、商业性转化.从人类学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诞生、发展、传承以及进一步传播,都源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的不同空间、地域以及不同的空间、地域中所包含和传承的不同文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可以被看作是西藏先民对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例如,在拉萨附近的河谷地带,“马文化”历史悠久,骑马在西藏各民族当中是一种必备的生产和生活技能,高超的骑马技术能够提升西藏群众在青藏高原的生存能力.从格萨尔赛马称王,到大昭寺中大量与马相关的壁画,再到一年一度的赛马节,都记录着西藏各民族悠久的“马背”历史.骑马不仅是西藏民族生存和征战的主要技能,在马背上进行各种技巧动作的表演,也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之一.马上射箭、赛马竞速、骑马跳火圈等,对于西藏群众而言,已经融入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形成了西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马文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存在方式,长期在西藏社会乃至南亚各国家发展、演变.
2.1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形式
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基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多,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2.1.1 相同体育项目,不同民族参与
西藏自治区生活着20多个民族,这造就了独具西藏高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人类学视角分析来看,文化的多样性和共享性,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以表演、健身、娱乐和竞技为主.据《清稗类钞·技勇类》记载,西藏历来就有赛马、赛跑、骑射爬绳、爬杆、碧秀、押加等习俗,在这些活动中,技艺出色者,还要受到达赖喇嘛的赏赐.时至今日,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的桑耶寺(唐大历十四年)的壁画中还可以看到摔跤、赛跑、赛马、射箭等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举办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望果”是藏语的音译,“望”,藏语的意思是“土地”,“果”藏语的意思是“转圈”,“望果”按字面的意思翻译,就是绕地头转圈.在“望果节”中,西藏群众成群结队,骑马到田野巡游,同时举行射箭、赛马等传统活动[4].活动集会过程中,村落间都会主动邀请临近的其他民族来参与,所以,一项或几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会有不同民族共同参与,这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可知:上述活动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或当地部落群体专属风采的独特体现.民间部落的传统体育项目集体传播行为不仅展示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貌,更是通过集体性的仪式和互动达到了集体凝聚力的整合和维持部落和谐秩序的需要.从跨文化传播的现实角度来审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从诞生、发展、融合、演变、传承至今,其所包含的原始宗教神话色彩逐渐被淡化,且逐渐向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现代化、竞技化过渡.现在来看,只有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始前的那些宗教行为或活动表演仪式中才能领略到其昔日神奇的传统文化色彩.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变、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地域性和文化性两个基本特征的作用日趋凸显,千百年来,手口相传的那些文化活动都是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民族生活和民族团结的同时,还有着民族象征的重要作用.从促进民族融合角度来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一直在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步伐.
2.1.2 西藏地区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
民族性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特征,更是保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历经多年沧桑还能经久不衰的主要动力之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时代开放、时代发展与时代变革的产物[5].从“源头”来看,部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特定民族或部落的独有创造,而另一部分则源于其他民族或部落项目的改进或演化,或是由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互吸收、共同组合而成.从“传承”上来讲,源于一个部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会逐步转化为各具特色的,既有区别性又有相似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民族和部落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致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同传统体育项目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进步,逐渐形成广受大家欢迎和认可的综合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
2.2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路径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宗教观、民族传统体育伦理观,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意识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保持文化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7].
2.2.1 坊间流传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棵大树的根系早已融入藏族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生活,同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来源于藏族群众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之中.正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交融才更好地促进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民间传播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在西藏传统节庆节日活动中传播.各地区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中,不乏不同属性、不同项目传统体育活动的互动交流,或烘托节日气氛或开展友谊竞赛或展现部落文化或参与娱乐活动.大多数活动中,当地民众会把自己属地特有的传统体育活动作为特色文化在节庆活动中予以展示、交流.这样的传统节庆活动,久而久之就成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民间传播的一种途径.
二是在民间传统体育赛事活动中传播.每年夏季,西藏各地都会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赛马、赛跑、摔跤、押加等(如表1所示),比赛过程中诸多优秀参赛选手齐聚一堂,在赛场上飞奔竞技、奋勇拼搏、展现运动风采,赛后,各地参赛选手互相沟通、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在这些活动中,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传播和交流,这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村落民间传播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8].
表1 西藏传统节日时间表
2.2.2 校园传播
对于西藏群众来说,学校不仅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民族文化更深层的内涵.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功能和意义不单单在于强身健体,而且还暗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登上了校园舞台.通过调查发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传播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点:
学校体育教学:为了更好地保护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西藏民族大学专门针对学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例如押加、工布响箭.这一举措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还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大众体育项目一起共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共同繁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申请民族传统体育类科研课题,这在无形中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校园社团类文化活动:一些民族院校,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课余活动.学生们在课间,通过自行组织集体活动,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锅庄舞为例:每到周末晚上七点,在西藏民族大学校园广场总会出现自发前来跳舞的学生,他们不分年级、不分专业、不分地域在一起载歌载舞.观察发现,围观的同学在观看的同时,边讨论边模仿着锅庄舞的动作.这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跨文化传播的具体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类相关书籍:国家教育部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了保护和传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支持相关专家编写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类相关书籍.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现藏有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类相关书籍多册.将西藏一些民间流传的、非系统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理收集成书,促进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与发展.
2.2.3 现代网络媒体传播
网络传播是当下人们获取信息最全面、最迅速的方式.近年来,西藏的快速发展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一些西藏体育爱好者开始在网络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中宣传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重大节庆活动时,采用高科技无人机航拍技术,对活动盛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视频直播,方便全国网民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观赏和了解[9].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跨文化传播要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发挥网络受众群体广泛、影响力较强的优点,进一步拓展跨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1].
2.2.4 全域旅游项目传播
西藏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发展旅游业,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提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突出了“雪域、高山、藏文化”主题, 完善了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通向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功能, 深度开发了民族传统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 丰富发展了西藏旅游资源.2021年1月至9月期间,西藏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688.7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10].藏语中的“廓孜舞”音译汉语为牛皮船舞,是拉萨市曲水县俊巴人在繁重的生产生活中所发明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廓孜舞”活动期间,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并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俊巴人渔猎生活的乐趣.日喀则江孜地区的达玛节、林芝地区的工布响箭、当雄县的“当吉仁”赛马、拉萨的“雪顿节”传统体育表演等,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西藏特有的对外宣传发展的文化符号之一.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国内外各地游客为媒介,通过媒介在恰当的场合、时机打破传统的文化壁垒,推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
3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
千百年来,西藏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璀璨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民族文化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社会变迁,传统文化都会随之变动,西藏传统体育文化亦是如此.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也受到了制约.
3.1 跨文化传播载体不足
芝加哥大学教授哈罗德·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一种延续社会文化传统遗产的原动力之一,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靠传播才可以实现传承和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任意项目,都有着较为固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并兼具较为传统的、固定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都是通过口授心传、现场展示、师徒传授来进行传播的.因此受众群体较少,传播力度、范围达不到预期要求.全球化背景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在巩固原有传播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新的传播载体来进行更高质量的跨文化传播.
3.2 西方竞技体育影响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注重养生、游戏、娱乐,而西方竞技体育则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相比之下,西方竞技体育更加具有极限性和刺激性,更能抓住运动爱好者的心理.西方竞技体育传入西藏后,迅速得到了体育爱好者的追捧,各类球馆、运动场等也随之建立.反观以养生、游戏、娱乐为主要锻炼目的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者相对减少.西藏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不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自信.除兼具文化性和较强竞技性的传统赛马和老少皆宜的锅庄舞得到藏族群众的欢迎外,其他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在逐渐地弱化和变迁,极少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将面临后继无人、难以传承的境地[11],对其进行跨文化传播更是无从谈起.
3.3 跨文化传播认同不足
当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到国内其他省市甚至南亚、中亚等地区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否顺利地被其他民族或国家所接受,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会不会导致“文化冲突”,这些都是影响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南亚、中亚地区涉及三大宗教、数十种语言,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多样和复杂的习俗,都会导致生活在本地的传播受众会以多年来固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解读和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导致其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不恰当理解,甚至对其传播方向造成误导,进而使受众无法从内心深处对其产生文化认同感.除此之外,语言上的沟通障碍也会直接导致受众群体对其有“说不通、看不懂、读不通”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4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4.1 提升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和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协调发展的、互惠互利的.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最终实现开放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其中,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性、健康性、社会关注性及其极具民族色彩的艺术感染性成为西藏各民族群众抒发民族情感、展示运动技巧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通过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相关论述、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将其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局当中.二是要抓住“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实质,重新定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将人民大众身心健康和弘扬民族文化观念放在前列,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更深入、更完善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中来[13].
4.2 筛选合适项目跨文化传播
面对当下全球化的大环境,想要进一步提升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效果,重点在于将跨文化传播内容进行筛选,有目的性的选择符合受众心理、身体需求和拥有共同民族认同的项目,这样才能更轻松、快捷地被受众群体所接受,从而顺利达到预期的跨文化传播目标.例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要充分考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的生活特性以及当地民族风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维吾尔族为主,还有汉、回、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47个民族分布在新疆各地区,他们在节日时会穿上自己民族最漂亮的衣服,齐聚街头,跳着维吾尔族最古老的舞蹈,用古老的维吾尔语相互交流着,表达着节日的祝福.这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当中的锅庄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时,可将锅庄舞作为传播重点,将其与维吾尔族古老的舞蹈所共有的民族认同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纽带,达到预期的效果[14].
4.3 正确理解“走出去”与“引进来”
民族传统体育是单个民族在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体育文化现象[15].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民族内涵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每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都不是自古形成、一锤定音的,而是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在探索民族认同过程中逐渐沉淀、积累慢慢形成的.首先是由民族创造;其次是经各民族长期交往、交融,并在集体活动中模仿、借鉴、交融和“重塑”而成.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背后所包含的方式方法、赛事规则、技术技巧、形式内容和意识观念等,一定会受到其他民族或社会环境的启示.这也是体育人类学研究范畴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现象的具体体现形式.因此,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进行交流时,应正确认识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这既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加快民族融合步伐的重要途径[16].
5 结语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人类学理论研究入手,理论联系实际,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去理解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传播问题,以期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来看,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跨文化传播,不仅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