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 解决草原退化困境

2022-07-26桑吉草甘肃省合作市草原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牧草牧场牧民

文│桑吉草(甘肃省合作市草原工作站)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畜禽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省饲料成本,采取放牧饲养,没有充分考虑到草原的承载能力,对草原长期过度开发,致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最终造成草原面临退化的困境,这样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显著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促使草原和畜牧业的协同发展,必须有效改善草原退化现状,探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案,确保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引起草原退化的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促使畜牧业快速发展,牧民饲养畜禽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并且由传统的游牧饲养方式,逐渐过渡到定居划区放牧,部分牧民为了节约饲养成本,没有根据饲养数量来合理将牧群赶入草原进行放牧饲养,而是进行过度放牧,这样草原的开发面积逐渐增加,牧草生长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牧群的饲养量,进而加快了草原退化的步伐。

再加上人口数量的增加,还将一些草原开发出来种植粮食作物,导致草原面积缩小,甚至普遍发生乱垦和乱挖现象,致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草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降低,最终导致草原发生退化现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工厂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或污水,促使草原土壤结构板结,通透性和供氧能力变差,牧草生长速度和质量明显降低,单位面积内生产牧草的数量大大减少。另外,随意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进一步影响牧草的产量,这些也是加快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途径

引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气候干燥和灾害频发等。人为因素在影响草原退化方面占主导地位,需要科学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增加人为种植草原面积、合理放牧、鼓励牧民承包草原和防治病虫害对草原产生的危害等,来逐步改善草原退化的困境,这样从不同方面增强草原管理,实现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目的。

1.人为种植牧草。草原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过度放牧引起的,现有的牧草已经无法满足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倡和鼓励牧民自己种植牧草,来增加草原生产牧草数量,并且有利于维持草原土壤处于良好状态和改善草原生态平衡。首先选择优质、高产牧草品种来种植,这是提高牧草产量的首要条件。其次加强牧草种植管理,根据种植牧草品种,认真观察牧草长势来合理施肥或进行浇灌,并且消除其他杂草对牧草产生的危害,进一步获取大量优质牧草,满足畜牧养殖业对饲草的需要。另外,人工种植牧草可以提高饲草质量,减少水土沙化和流失现象,但是由于草原水利资源缺乏,人工种植牧草面积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会消耗大量土壤水分,而造成土壤干化问题。

在冬季来临时,外界牧草资源比较匮乏,可以在秋季收割一些庄稼秸秆,然后实施科学的青贮方法,就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制作成优质饲草,作为畜禽的饲料来源,这样能够替代部分牧草,让草原得到充分的休整,逐渐恢复其生产优质牧草的能力。另外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饲料,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对土壤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避免水土流失产生的草原退化现象。虽然青贮饲料能够增加冬季饲草资源,有利于实现春季休牧,但是在青贮秸秆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才能保障青贮饲料的质量。

2.合理放牧。春季和夏季草原牧草生长茂盛,冬季和秋季相对生长缓慢,如果在秋季或冬季进行放牧,就容易过度采食牧草,而在春季放牧也容易给刚发芽的牧草产生损害,因此需要根据牧草生长情况来合理放牧,更加充分地利用牧草资源,避免在牧草较少的季节进行过度放牧,保证牧场得到恢复,这样还可以促使草原获得充分的休整,促使牧草更好生长,在减少牧草生产压力的同时,还为来年生产更多的优质牧草奠定基础。

严禁在草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牧场进行放牧,这样的牧场需要休整一年以上时间,再根据牧草长势进行放牧。同时根据牧草情况,对于一些长势不好的牧场可以停止半年或一年时间的放牧,促使草地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新,减少放牧对草原造成的危害,改善牧草生活环境,帮助草原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3.鼓励牧民承包草原。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促使养殖和种植业处于平衡状态,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来鼓励牧民积极承包草原,对草原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爱护,从而为畜牧业提供更多的牧草。目前大部分是个人承包一块牧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会减缓草原恢复正常的速度。建议畜牧管理部门,帮助牧民制定有偿承包责任制,并对整个草原进行合理的规划,来充分挖掘牧民爱护草原的积极性,达到遏制草原退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

只有国家和集体对牧场拥有所有权,牧民只有通过承包方式来行使牧场使用权,这样牧民在承包期间,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牧场管理,来提高牧场生产力。如果牧场承包时间过短,在种植牧草期间就会抱有短期忧患意识,无法全身心或长期投入到保护草原活动中,致使草原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所以建议将草原承包期限延长到20~30年,这样牧民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来帮助牧场进行自我修复,逐步提高牧场生产能力。

随着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可以将牧民联合起来,形成合作社来共同承包和管理牧场,这样可以降低牧民生产成本和经营种植风险,还可以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共同种植牧草,能够更好地保护草原,合理划分牧草和进行轮换放牧。最重要的是能够增加贫困牧民参与承包牧场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在承包牧场过程中,还需要让牧民充分重视合作社的作用,减少牧民之间的分歧,团结起来共同致富。

4.防治病虫害对草原产生的危害。草原牧草生长过程中,还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如果防控不当会给整个草原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为有害昆虫能够对牧草植被进行啃咬,抑制牧草的健康生长。并且牧草发病后也可以快速传播开来,给整个牧场带来毁灭性的损害,并且牧草感染病虫害后,还会大大降低牧草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牧场的生产能力。

生产中应根据牧草发生病虫害种类,分别采用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利用害虫的天敌或者喷洒农药来防控害虫,减少或杀灭害虫对牧草产生的损失。在牧草生长期间,遇到气候异常情况或灾害性天气,需要人工改善牧草生活环境,及时补充水分或肥力,来增强牧草的抗病能力。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观察牧草生长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上报农业技术员来查找发病原因,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防治,帮助牧草尽快恢复正常,减少病害给牧场带来的损失。

有关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应根据甘肃省的病虫害流行情况,应用现代化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对虫害进行定期扑杀,或者对疾病进行定期预防,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的暴发或流行。同时调动广大牧民积极学习防治病虫害的专业知识,重视草原退化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帮助有关部门一起防控病虫害。确保牧草植被的健康生长。

5.增强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牧民的生活和经济收益,草原退化问题与牧民息息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网络、电视或视频等方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牧民对牧草生态环境充分重视起来,逐步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将原来粗放的放牧饲养,逐步改变成圈舍饲养,增加使用青贮饲料的数量,减少牧草生长压力。同时选择节粮型畜禽品种来饲养,可以减少对牧草的需要量,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养殖效益,这样在减少对草原破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再加上对承包草原的合理灌溉和种植,促使草原生产更多的牧草和获取良好的休整,实现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的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牧草牧场牧民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民歌唱冬奥会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海上牧场
商人买马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叮当牧场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