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融入《现代礼仪》课程对大学生规则意识的效果评价

2022-07-25于尚平廖月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规则

于尚平,廖月霞,王 艳,田 苗

(扬州大学护理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家庭结构和功能改变,大学校园中的主要成员已经是“00后”群体,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均发生了明显变化[1]。规则意识是对现有制度和规范的遵守和认同,是现代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意识。规则意识的高低可以反映个体的素养以及社会的整体素养水平[2]。目前高校大学生规则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维护和遵守规则意识欠缺的情况[3]。加强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大学生《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形象礼仪、礼仪概述、生活礼仪、职场礼仪、言谈礼仪等,传统礼仪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4],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修养,可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以往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对大纲内容进行系统讲授为主。而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单向教学模式为主,教育途径单一、形式单调[6],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明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并且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指明了方向[7]。因此,近年来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方兴未艾。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编写,用来教育子弟在内、在外对人待物和学习中行为规范的三言韵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意义[8]。尤其“谨”篇以生活礼仪和规则教育为主要内容,教育后辈在生活和社交对的行为规范[9]。因此,笔者于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以《弟子规》内容为载体,改革教学形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选择选修扬州大学通识课程《现代礼仪》的15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按照自然班级组成数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生30人,女生58人;实验组男生22人,女生48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P118)。

表1 大学生社会人口学特征(n=158)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现代礼仪》共16学时,教师组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集体备课,两组学生由相同教师组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进行理论教学[10],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概念讲述、小组讨论等。实验组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现代礼仪核心内容,并将《弟子规》引入教学,讲解《弟子规》“谨”篇内容的同时,结合案例分析与视频媒介[11],紧扣现代礼仪规范进行讲解,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如“谨”相关内容作业为利用假期参与家庭家务并提交感受。课前将实验组学生按10-12人一组分组,课中举办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主题的情景模拟面试,分为个人模拟面试与班级模拟面试两个环节,小组内进行3-5分钟模拟面试,各小组选出1名面试优秀者与1名点评员参与班内汇报。两组学生课后均布置阶段性作业,作业形式为假期活动作业与感悟类作业。

1.2.2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及访谈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为根据《弟子规》内容自行编制的“《弟子规》力行自评程度调查问卷”其中的“谨”篇条目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7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设极差、差、一般、良好、优秀5个选项,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目自评程度越好。访谈法主要围绕对《弟子规》“谨”篇目的内容理解与如何结合实际实践进行小组讨论与思考。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双人核对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检验水准=0.05,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时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对分布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2检验。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包括对照组74份,实验组60份,有效回收率为84.48%。

2.1 两组学生“谨”篇力行自评分析

两组学生自评结果分析显示:两组大学生在第15-17条“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中的力行自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P119)。

表2 两组大学生《弟子规》“谨”篇力行自评程度得分比较

2.2 学生课后反馈情况

共收集158份课后阶段作业,结果显示大学生们通过“假期十件小事”作业,学生分别与家属、同学、陌生人进行互动,通过与朋友之间的相处礼仪、借物礼仪、待客礼仪实践;与家人之间的日常行为礼仪实践活动,使得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将《弟子规》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规则意识训练。并通过自身和他人两种渠道反馈,课程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可提升规则与个人修养,促进高校思政道德教育。

3 讨论

进行思政课改革是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良好手段,将《弟子规》与思政课结合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的关键时期[12],在其期间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弟子规》中“谨”篇的内容由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两部分组成。要求人们谨慎自己言行的同时培养自我尊严与底线思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维和心理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为日后适应社会化改变奠定基础,因此在此期间重视思政教育可改善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偏见与缓解情绪的不稳定性[13]。在“谨”篇的1-11条以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礼仪要求为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较好理解其含义并能将其付诸实践,因此结果显示两组在1-11条的自我力行程度无明显差异,与陈妍锡的一项关于某高校大学生礼仪现状分析结果一致[14]。第12-14条内容以处事心态为主,作为享受高速发展经济的一代,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时能表现出良好的自我调适心态。故结果显示两组在12-14条的自我行为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结果一致[15]。第15-17条内容以规则教育和底线教育为主,告知同学们要遵守物品使用和借用的规则,遵守见客会客的规则,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在15-17条自我行为程度判断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弟子规》教学有利于促进规则和底线教育,可提升学生对规则意识的认知程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改变课堂现状,克服教学困难进行教学改革[16],将《弟子规》融入礼仪课程中,改变课程考察方式并结合生活作业以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内涵,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最终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礼仪》课程中利用《弟子规》作为载体进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本研究对象仅为一所高校学生,研究对象不具备普遍性,且教学案例存在知识结构契合度欠佳情况,与学生过往传统文化学习差异有关。因此在日后拟进行完善:(1)扩大研究对象,将其他地区、非综合类院校学生纳入对象选择。(2)对于《弟子规》的讲解应更加通俗易懂,可通过视频、故事等方式讲授,增加趣味性更利于理解。通过本研究可得知将《弟子规》融入《现代礼仪》课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日后可考虑将《弟子规》融入其他思政课的教学中,以传统文化作为媒介促进思政课的改革。

猜你喜欢

弟子规礼仪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