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
2022-07-25靳蔚云咸本松
靳蔚云,咸本松
(1.内蒙古医科大学人文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因此高校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1]。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反馈[2]。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3]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展示。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包括论文指导、论文设计、研究实施、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指导和撰写过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考核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和大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内蒙古某医学院校部分本科专业进行论文导师制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对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均十分有益。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本科生论文导师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内蒙古自治区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等5个本科专业学生进行论文导师制满意度的调查,以问卷星的形式发放电子问卷150份,有效回收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5个专业的人数分别为25人(17.73%)、28人(19.86%)、22人(15.6%)、44人(31.21%)、22人(15.6%)。同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信度系数值为0.747,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良好。
2 结果
2.1 学生个人特征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41名本科生,其中男生33人(23.4%),女生108人(76.8%)。年龄为22岁和23岁的学生为41.84%和36.17%,28名学生为学生干部(19.86%),来自城镇的为 61.7%(87人),农村为 38.3%(54人);46.81%(66人)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为53.19%(75人)。62.41%(88人)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前1/2。
2.2 论文导师个人特征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本科论文导师中女教师占多数为104人(73.76%),男教师仅有为37人(26.24%);年轻教师为主,35周岁以下的教师的比例达到51.77%,35到45周岁为37.59%,45周岁及以上仅为10.64%;论文导师的职称主要为讲师(53.9%),教授、副教授、助教分别为17.73%、16.31%和12.06%;担任行政职务的导师为42.55%,未担任行政职务的为57.45%。
2.3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导师平均每学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两次以上的达到82.27%(116人),而一般不见的为9.22%(13人),1次或2次的情况为8.51%(12人);导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态度认真的达到77.3%(109人),较为认真的为16.31%(23人),然而一般或根本不在乎的占6.38%(9人);导师对学生学业的关心并有帮助的达到89.36%(126人),无帮助的为10.64%(15人);导师对学生日常生活及个人成长的很关心的为68.79%(97人),一般或不太关心的31.21%(44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详细制定,予以指导的占62.41%(88人),一般指导、偶尔指导、无指导分别占24.11%、5.67%、7.8%。当学生找导师交流时,导师的态度非常热情和较热心的分别占69.5%(98人)和18.44%(26人),态度一般的为11.35%(16人)。
2.4 导师对学生的各方面影响
2.4.1 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方面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34.04%(48人)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26.24%(37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对专业情况进行了咨询、11.35%(16人)学生认为跟着导师学习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10.64%(15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兴趣,但是有7.8%(11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学习方面没有任何帮助。
2.4.2 导师对学生的生活方面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70.21%(99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可以帮助自己及时适应大学生活,13.48%(19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可以帮助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但是有14.18%(20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帮助。
2.4.3 导师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47.52%(67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可以在自己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和交流;29.08%(41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可以在自己面临困难时,给自己进行压力和挫折方面的指导;但是有19.15%(27人)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心理没有帮助。
2.4.4 学生对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
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整体非常重视本科生导师制,有过程实施,应积极推行的比例为54.61%,但论文导师制实施过程不够完善占29%,20.57%的学生认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的地方。五个本科专业在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均存在不同的看法,在认可学校导师制的实施方面,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占比最高为63.64%。详见表1。
表1 各专业学生对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
2.4.5 学生对论文导师制的满意度
统计数据显示,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等五个专业本科生对论文导师制满意程度均很高,非常满意程度分别为68%、71.43%、61.36%、86.36%。五个专业总体对论文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达到91.49%,其中非常满意68.79%、比较满意22.7%,一般及不满意仅为8.51%。详见表2。
表2 各专业学生对导师的总体工作满意程度
2.4.6 学生认为导师制存在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本科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时间不充裕,达到了34.04%,医学院校的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和科研上;有11.35%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有14.89%的学生认为导师与学生距离远,交流少,不能对学生及时指导;有9.93%的学生认为导师只是担着导师的角色,并不主动做应做的工作。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导师时间不充裕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6.43%。详见表3(P98)。
3 讨论和建议
本科阶段实施论文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端正科学研究态度,提高科研能力,而且为提前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4]。
通过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该校在本科生对实施的毕业论文导师制培养模式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合理的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此外,培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作为研究对象的本科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具备科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用来适应毕业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
由于医学院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规模、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有很大不同,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研究生导师制的现成模式。在研究和推行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时必须要考虑到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是什么;导师制如何与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结合;如何更新现有的导师制模式来提高本科专业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如何与学校培养模式有效结合等关键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将四年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重要过程。[5]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培养阶段,本科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写作困难时应排除心理障碍,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导师在本科生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扮演朋友的角色,多与学生进行谈心和交流。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环境,使本科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指导老师的科学研究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在医学院校专业本科学生管理中应该实施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论文导师制,进一步深化医学院校本科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培养真正融入整个本科教育培养阶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毕业后成为真正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为了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实施,获得本科生的全面认可,我们应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调研。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模式的分析,总结导师制模式的特征,借鉴学习优秀实践经验。基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循证研究。对已经实施的导师制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实施效果进行现状分析。在运行机制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本科专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先进实践经验,提出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