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22-07-24李媛
李媛
【摘 要】 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能认识到转变教学身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是,在实际实践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鉴于此,本文从分析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现阶段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出培养完善建议,以期为后续的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具体的培养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数学思维,仅仅依靠解题经验与数学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套用”发展,生搬硬套,那么学生在遇到一些相对困难的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概念时,就会无从下手,从而挫伤学习自信心,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创新,从而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升能力,为自身长远发展打好根基.
1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细观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高,许多数学学习素养不高的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都因此“望而却步”,十分乏力,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二是因为高中数学知识冗杂、枯燥,数学教师教导学生数学知识时,普遍以解题应用为主,在题海教导外很少着眼于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提升,学生自然兴致不高.
1.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无法突破应试教育束缚,不敢轻易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真正意义上放手放权,就使得数学课堂仍然是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记住数学概念,无法自发性探究概念背后的逻辑思维.最终,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成效不佳,教与学质量发展不良.
1.3 师生关系相对疏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而言作用深远.但是,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除了课堂时间内的交流有限,就不再有机会深化更多交流渠道,距离较远.数学课堂教学的适当教学“时机”就难以捕捉,学生与教师也难以在刻板、沉闷的教学氛围中思维碰撞.长此以往,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渐行渐远”,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成绩可能每况愈下,对数学的兴趣也逐日降低,从而师生关系越发隔膜疏离.
1.4 教学重解题、轻概念
如上所述,一部分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重解题技巧指导,而轻概念的形成过程.甚至有时候刻意追求概念教学占比的最小化,以及解题训练占比的最大化,形成“一个定义,三点注意,然后大量刷题”的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下,难以感受数学解题的乐趣.同时,因为过于侧重解题训练,有部分学生在尚未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情况下就匆忙解题,还使学生越来越依赖数学教师,只会使用数学教师教给的方法解答题目,不再愿意主动探索,直接阻碍学生自身数学思维的完善和发展.
2 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表现
2.1 数学思维肤浅性
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表现各异.首当其冲的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肤浅性:即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原理等的“出现-发展-完善”过程无法深入理解,仅停留在表象层面的简单概括,不会脱离表象而拓展出抽象的、严谨的整体概念.因而,自然无法以点见面科学地走出局部认知,只会片面应用课堂所学,“学一课忘一课”.
2.2 数学思维消极性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之前,相较而言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题经验.所以,也就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训练时过于自信,对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坚信不疑,无法放弃一些已然不适用的守旧解题方法,导致自身解题之时浪费时间,在遇到一些变异题型抑或是开放题型时,不能及时做出科学调整.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完善就陷入一种消极闭环,既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视野拓展.
2.3 数学思维局限性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维形成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纵观实际的数学教学状况以及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却不难发现,虽然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各不相同,感受亦不同,但对于所学理论实际应用却欠缺个性,只会死搬硬套数学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尤其是解答数学题目时,不会带着探究眼光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经常找不准学习重点,导致自身数学思维的形成备受制约.
3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3.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高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多且杂,对于欠缺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极易退缩.因此,为了让学生连贯学习,有效激活内在学习动力,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时,就应贯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理念,多契合学生学习取向为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源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以此,避免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仅仅为应付考试而机械学习、被动学习.因此,当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清醒的认知,教学活动安排就能无形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以往沉闷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自主从数学学习中品出“乐”与“趣”.
3.2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质量,使学生取得学科好成绩的关键前提.所以,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理清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教学目标最佳化實现.然而,这恰恰是大部分数学教师无法深刻意识的一点.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逐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数学练习题中不再单纯依赖标准答案,而是能有效利用标准答案,自发完成反思验证.
3.3 完善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实效应用在现实生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为此,数学教师在与时俱进的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后,就要尽可能避免陷入传统教学模式“误区”,避免学生只会运用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而是应该注重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以及难题、易错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二者相互作用关系,促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生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自主完善学习方法.
4 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重视的具体策略
4.1 提升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教师若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有效培养.为此,数学教师不妨依据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性”与“教育性”并行的教学创新中,逐步将生活与数学加以联系,最终培育数学思维.
例如 在教学“空间几何体”一课,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校内建筑进行代入观察,通过实物观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多个角度地深入分析,还可以使学生有效转变思维定式,不再固化地看待数学理论.
4.2 多元化教学
针对部分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进行相应教学方法创新,就是要求数学教师不再“墨守陈规”、“照本宣科”,而是在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基础上,不断以“创新”为核心,探索新颖的教学手段.
例如 在此以多媒体教學应用为例,数学教师利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且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大大缩减理论知识讲授时间,空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交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切实打通课上课下教学,便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数学教师建立互动.并且,利用视频课件的可重复观看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不断复习,从而实现数学思维提升.
例如 数学教师在教学“圆与方程”一课时,举办课内知识竞赛,将该章节知识编成难易度适当的视频题目,让学生在学习后以抢答竞争完成巩固.
4.3 改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与学生彼此回应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也是助力学生形成正确数学思维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在注重讲授学生基础课程知识之余,还要在建立良性师生互动关系上下足功夫.让学生不仅愿意主动向自己求知答疑,还愿意与数学教师分享生活、心理问题,强化师生关系黏性,继而反哺课堂教学.
例如 在教学“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一课,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正弦、余弦、三角函数模型”等,就采用“师生互换”教学法,选择一名学生做小教师,教师则是在该名学生讲解不清晰时,相应加以一定补充,最重要的就是针对学生细节闪光点真诚表扬,赏识认可.以此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被信任、被激励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与数学教师思维碰撞.
4.4 改变定式思维
学生在进入高中展开数学知识学习活动前,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数学教导熏陶,需要数学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不正确之处,针对指正,以此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改善.
例如 仍以“三角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初中时期已学习的三角函数概念,让学生理解高中时期三角函数教学的相同与不同,就不妨以初中的三角函数例题为引,递进式导出经典例题,再遇到学生使用初中所学已不能正确解题时,再相应导入高中知识,以此让学生思维开阔,不受限制.
4.5 加强总结、反思
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经常会采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以求通过大量习题检验学生,数学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却偶有忽视,不够深刻.为此,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课后总结指导.
例如 以“空间几何”教学总结为例,数学教师为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应用迁移,应该引导学生建立专项错题集,或者是以生活实题关联,启导学生“思维导图”式梳理所学,而后明确用在哪里?错在哪里?以此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就必须矫正以往的题海教学,而依据学生实际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素养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才算是“有效教学”?而后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互动关系,深入学生心理.最终引导学生改变思维定式,在开放性、启发性数学教学活动中,正确思考、实践、总结,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身良性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郑文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21,(07):87.
[2] 周丽娜.从学生视角出发,探索“有过程”的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6):154-158.
[3] 侯凤.浅谈数学思维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机,2021,(05):103-104.
[4] 吴梅桑.践行单元结构教学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教材“时间与我们”主题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