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DDIE模型的混合式“金课”教学设计方法研究

2022-07-24李明宸莫永华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

李明宸 莫永华

[摘 要]文章针对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中缺少理论支撑的问题,围绕“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将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项目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同时,文章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分别进行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在N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对师生的挑战。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两性一度;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02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提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这个核心点”[1]。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因此,建设“金课” 是当前推进教学改革, 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发力点[2]。

一、混合式“金课”现状和问题提出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意见》提出了混合式“金课”的标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基于在线课程且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并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实现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3],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的课程。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上混合式“金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文献只是简单地描述教学模式,没有详细说明使用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也没有详细叙述如何实现“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教学评价上,文献也没有提出合理的评价方式。经过对以上混合式“金课”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混合式“金课”在教学模式设计上缺乏理论指导。

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围绕“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架式教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项目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

二、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

(一)理论依据

1.ADDIE模型

ADDIE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学术教学设计、商业培训设计、军事应用设计的模型,主要由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五个部分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4]。本文基于ADDIE的设计模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达到学习目标所需要实现的教学活动,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在实施阶段使用上述五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评价阶段则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根据评价进行及时修改。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012年,Rex Heer完善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认知过程维度上使学习者通过19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从低阶思维能力进阶到高阶思维能力;并通过4种知识分类,使学习者从具体的知识中获取抽象的元认知[5]。这引申出实现“金课”高阶性的理论途径,即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不同阶段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进步。

3.支架式教学

根据欧盟早期的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其中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思想来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习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理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而通过教学可以消除这个差异。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设计“脚手架”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理解,并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6]。

4.项目式学习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Standards-Focused PBL)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7]。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大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的项目式学习也成为发展趋势[8],这是对混合式教学的有力支撑。

(二)设计框架

本研究依据ADDIE教学设计模型,按照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不同功能进行了划分,分阶段的ADDIE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系统化、结构化和精细化[9]。ADDIE教学设计模型给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设计框架,这个设计框架有助于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搭建(见图1)。

1.分析阶段

首先是在课时开始之前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的分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素材收集方法、PPT课件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多媒体微课开发软件教学等理论和软件设计开发实践操作,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形式的微课设计与开发理论和方法,能够使用多种多媒体软件,适应不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多媒体、混合学习、智慧学习),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学情分析在教学理论中的概念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生的情况[10]。本研究通过给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理论知识和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经过分析后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进入设计阶段。

2.设计阶段

根据学情分析得到的信息,本研究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为指导,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支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理论,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整体设计。

3.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可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践,在线上和线下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并实时录制教学录像、采集教学实时数据,给评价和开发阶段提供帮助。

4.实施阶段

开发阶段中要生成学习资源, 并验证资源对学习的支持作用[11]。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为了达成“金课”“两性一度”标准,将重点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包括使用人工智能构建资源收集智能体、课程资源管理图谱等,融合先进信息化技术的课程资源开发。同时,根据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等完善课程建设,设计开发与时俱进的课程测试题目等,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体现时代性与科学性。

5.评价阶段

评价阶段既是一个独立的阶段, 又渗透于其他四个阶段当中, 即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形成性评价[1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实时评价,注重及时反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特点是评价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13](见图1),对每一个阶段进行信息收集及分析评价,评估本环节中所做的是否能够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14],从而实现一个动态的评价。由此可看出,从课前分析阶段到课堂教学、课后分析开发,评价存在于每一个阶段,其反馈可供教师和学生及时改进完善。

(三)如何达到“两性一度”的理论设计

1.高阶性

本研究通过布鲁姆目标分类体系,由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设计了学生期望目标图表(见图2),图表中的内容使用了“能够”这一动词来描述学生学习的目标。发现学生已达到目标,就可以认定学生从低阶能力进入到了高阶能力,即认定学生在知识获取和认知培养过程中达到了“金课”高阶性的标准,实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的目标。这就体现了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的高阶性。

2.创新性

支架式教学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将建构支架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15]。本研究通过设计教学内容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本研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而设计的“脚手架”就是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的交流中,建构知识[16]。另外,教学设计理论上也引入了项目式学习。P.S.Hsu 等设计了图形导向计算机辅助的项目式学习环境,结论表明计算机辅助的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论证技巧[17]。美国学者托马斯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接触和学习到学科的核心概念[18]。项目式教学中应用到的小组活动探究也是一个“脚手架”,有助于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的教学活动设计。张文兰等设计了项目式学习的六个关键步骤:确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总结评价[19]。本研究以张文兰等设计的项目式学习六个步骤為基础,并与支架式教学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项目分析、搭建“脚手架”、活动探究、小组学习创作、成果交流、效果评价六个步骤,设计出基于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项目式学习并进行了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项目式学习和支架式教学的设计实现了将前沿的教学方法引入课程,体现了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和互动性。

在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视频内容方面,如何让使用者从繁杂的信息海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又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的检索手段是教学信息资源能真正发挥教学作用的关键[19]。孙进康等认为应建立相应的高校教学资源平台,以满足教与学多方面的需要[20]。方兵等认为智能化将是未来教学资源库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库的智能化[21]。孙清亮等提出了课程自育系统的资源智能体,能够智能获取和筛选互联网上存在的教学资源[22]。本研究构建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收集系统,能够对互联网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抓取,并对获取到的不同种类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智能分类和存储,最终形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此系统方便了教师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进行获取和利用,实现了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教育资源收集的智能化(见图3)。

3.挑战度

本研究通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立学生期望目标表,对学生提出了需要认真思考、应用知识、团队协作的小组任务和学习目标任务;项目式学习流程的制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有计划地“忙”起来,体现“金课”对学生的挑战度。同时,教师和课程团队根据ADDIE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前期分析,制订结合多种教育理论的教学设计,并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实施线上线下教学,使用人工智能收集教学资源,开发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各个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完善总结后进入下一轮教学。

三、混合式“金课”实践

(一)课程背景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系统教授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和合成等多种处理能力,以及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二)教学流程设计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笔者融入混合式教学理论,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流程(见图4)。教学团队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自建线上课程,通过QQ群和超星学习通平台推送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课堂,教师依据线上学习和测试设计教学活动。在课中,学生分小组汇报小组任务,教师利用雨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评价。课后,学生修改作品,教师完善开发教学资源。

(三)课前阶段

按照项目式学习实施设计,在课前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PPT的教学流程和结构,美化PPT课件的理论。2.掌握PPT插件的使用。通过前期对学生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对PPT课件的认识还在基础应用上。于是开始搭建“脚手架”:优化PPT课件背后的理论、PPT的教学结构和流程等,并选定线上Spoc中幻灯片结构与教学流程这一节微课,给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课程团队在QQ群和超星学习通平台上推送学习通知,通知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并完成视频下方的测试。教师和课程团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实时查看学生的线上学习进度和测试成绩。

在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后,教师制订学生的小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PPT模板,并要求在线下上课时进行汇报展示。此环节中的制作PPT模板小组活动,是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设计的,学生根据小组活动的要求自行组队,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制作PPT模板对知识概念进行认知,课堂上的汇报演示则是分析阶段。学生小组任务可通过QQ群和学习通平台推送给每一位学生,课程团队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收到通知。学生在线下课堂上课前完成任务并提交至超星学习通平台。课程团队负责接收和审核学生提交的小组作品。

(四)课中阶段

在线下课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使用学习通平台实现融合式互动。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学生进行汇报演讲后,教师都会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汇报小组进行即时点评,并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小组互评表,让每一小组的每位学生对已汇报小组进行评价。随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这一环节体现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评价阶段,学生的实时评价和互评是对已学习知识的深度思考,并对汇报展示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判断。在这一环节,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和教学过程进行引导和辅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后,能够自主和主动地从教学评价中习得知识、方法和情感,进而使自身在知识层面、方法和技能层面、态度和情感层面都得到提升和发展。

(五)课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学生根据课堂上得到的评价修改完善自己小组的作品,并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教师将根据课堂上的评价修改完善课程资源,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教学设计。课程团队分析课程录像,协助教师推送预习通知和相关教学资源。

(六)实践效果

经过一个教学流程的实践,学生的创造能力超过了教师的预设,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也发现学生能够达到学生期望目标,即进入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析体系中的高级阶段,但是还存在部分学生在汇报演示环节表达不清晰、不熟练等问题,仍然需要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改进。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得到了检验,从学生独立探究到小组合作再到展示和评价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是高阶性的体现。同时,紧凑、有计划的项目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能力,展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做到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

四、结语

本研究尝试构建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中,以实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标准。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体现了创新性和高阶性,在整体设计上体现了挑战度。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及教师对教学都表示满意。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没有在其他学科展开实践,未来仍然需要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9-03)[2020-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1)[2020-05-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

31_406269.html

[4] Michael Molenda. In Search of the Elusive ADDIE Model[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2015(2):40-42.

[5] Rex Heer. A Model of Lear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EB/OL]. https://www.celt.iastate.edu/teaching/effective-teaching-practices/revised-blooms-taxonomy/blooms-revised-taxonomy-model/

[6][15] 何克抗.建構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中学语文教学,2002(8):58-60.

[7] 巴克教育研究所.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8][18] 张文兰,张思琦,林君芬,等.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2):38-45,53.

[9] 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10] 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11][14] Robert Maribe Branch,孙洪涛.教学开发模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4-27.

[12] 卜彩丽.ADDIE模型在微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0-93.

[13] 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16] 钟启泉.最近发展区: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18(1):11-20,34.

[17] Hsu P.S, Dyke MV ,Chen Y,et al. The effect of a graph‐oriented computer‐assisted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argumentation skills[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5(1):32-58.

[18] Thomas J W.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M]. San Rafael, CA:Autodesk Foundation,2000.

[19] 丘辉麒.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2):51-53.

[20] 孙进康,陈章其.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8(1):60-63.

[21] 方兵,杨成.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21-25.

[22] 孙清亮,李小平.资源智能体课程自育系统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6):98-10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金课混合式教学教学实践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