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及有效策略分析
2022-07-23余燕娟
余燕娟
(宁德市金澳实业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2100)
企业利用资金达成经营生产目标,资金在偿付欠款、采购设备、技术革新、项目开发、支付薪酬等过程中消耗,只有资金流安全、稳定、健康才能支持企业生存发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资金能否按照计划使用、周转调配高效、利用充分是衡量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为保障管理达标需加强金融管理。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存在差异,有些企业仅通过银行信贷获取资金,还有些企业除银行借款外,还通过股东投入、延期支付贷款优惠等渠道获取资金,同时每个渠道获取资金的占比对金融风险的大小产生影响,财务部门需对资金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金融管理对策,解决资金合理应用、提高收益、风险防范等具体问题。然而,有些企业在金融管理进程中存在目标模糊、风险管控低效、管理成果评价缺位、管理方式欠佳、管理要点不清的问题,影响企业金融管理成效,若金融风险过高还会阻滞企业良性发展。基于此,为使企业可稳健发展探析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及有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
1.利于企业稳定运营
企业稳定营运的必要条件是资金链健康,有技术、设备、基建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金融管理为企业物资资源聚拢给予支持,使企业可在运营中有效统筹资源并完成发展任务。新时代企业在市场中面临严峻的竞争考验,对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相对较大,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从生产环节切入控制投入、提高产量、绿色加工、降低能耗,为企业生产转型乃至深化改革助力。然而,一旦企业资金链不稳,在生产投入环节“捉襟见肘”,将无法满足企业转型与改革需求,依旧要受粗放式生产模式制约,企业竞争力随之减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企业内部需要资金的部门、项目、环节较多,内部组织机构均要在资源调配上达成共识,否则资金流转难免顾此失彼。基于此,企业需加强金融管理,将“稳定营运”视为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使企业内部营运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通过金融管理守住企业运营原动力,助推企业稳健发展。
2.为企业发展准备先决条件
企业在竞争、改革、转型、运营中会遇到“紧急”时刻,对资产的安全、资金的流动、资本的充足、收益的多少带来影响,通过金融管理企业可降低身处“紧急”时刻的几率,主要源于金融管理可增强企业资产盈利及流动能力,同时可有效提升企业清偿能力及生存能力,这为企业发展准备先决条件,资产质量、负载结构、经营规模、现金流量等方面得以优化,在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可有效对抗风险,企业能依据运营决策将资本投入到理想的领域中,这为增加收益提供条件。除可直接通过资金、资产、资本等方面的科学管理获利外,金融管理还可为企业形象管理助力,控制负债额度,能定期偿还欠款,资金回笼速度快,与优质合作伙伴共建供应链,增强合作共赢黏性,客观上减轻了企业的投融资压力,有助于资金流转,以免资金闲置,使企业得以良性发展。
3.助推企业金融化变革
企业管理天平倾向于金融领域是新时代企业发展主要趋势之一,企业管理金融化使金融管理不局限于某类企业,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均可采取相应的举措应对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扩大金融管理范围,这是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之一。金融化助力企业资产在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财务转移、衍生交易等各类资本运作中稳步代替运输、扩张、制造等实体生产,通过金融投资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从行为角度来讲,金融化管理是企业在调配资源时采取偏重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这使得企业将更多资产用于投资。从结果角度来讲,金融化管理助力企业从非生产经营环节获取利润并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在保持经营利润稳定上涨的同时有助于资本增值。基于此,企业需注重金融管理,通过金融化管理变革增强企业获利能力。
4.有效解决经营管理问题
企业金融管理解决经营问题属于价值定位之一,相关管理活动可有效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一是资金回收问题。此问题在企业经营中较为常见,对企业稳定营运带来负面影响,通过金融管理可助企业预见复杂的经济环境,搜集市场信息用来评估风险,关注资金流向及回收速度,使资金链更为稳固。二是借贷问题。金融融资、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属于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渠道,多数企业主要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同时存在风险,企业通过金融管理可扩宽企业筹资渠道,对信贷成本予以控制,以免银行贷款对企业运行产生限制。三是资本结构问题。金融资本结构对企业经济活动带来影响,为避免资产流失、信誉受损、坏账增多企业需加强金融管理,有效改进资本结构,消除资金结构给企业经营所带来的阻力。四是管理方式问题。金融管理及管理金融化助企业丰富管理方式,对金融信息的加工处理日益深入,围绕金融风险识别、控制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利于弥补经营管理缺陷,使金融工具能在企业营运诸多领域起效,继而与业财融合、全面预算等其他管理举措一起解决企业经营问题。
二、企业金融管理的阻力
1.管理目标模糊
为使企业金融管理有的放矢需明确目标,整合管理资源,理顺资金流转脉络,找准资源配置着力点,同时关注风险、效益、资产安全等方面。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展开金融管理利于企业践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突出金融管理严、准、全、精的特点。当前部分企业金融管理目标较为模糊,虽坚持价值驱动,但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思路混乱,影响金融管理成效。
2.风险管控低效
金融风险客观存在,是企业金融管理关键,部分企业在针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并未意识到政策、需求、竞争等方面对企业经营决策动态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很难在金融风险发生前加以干预,金融管理滞后,未能把握发展先机,削减投融资收益,有碍企业稳健运营。
3.管理成果评价缺位
成果导向性管理理念指引企业打造逻辑闭环,推行螺旋式的管理体系,使管理活动可持续优化,这就需要企业能在评价管理成果的前提下为下一步经营布局提供抓手。有些企业金融管理存在成果评价缺位的问题,管理模式为散射状,由管理目标向外辐射,虽能覆盖企业资金结构、现金流量、项目投资、多渠道融资等领域,但管理反馈欠佳,管理体系由上至下,基层金融管理及时响应能力及主体能动性有待增强,有碍企业金融管理目标深入落实。
4.管理方式有待优化
企业金融管理方式是管理理念、结构、预期的外化,只有管理方式科学可行才能达到金融管理的目的。新时代金融管理方式变革离不开技术加持,如大数据、物联网等,受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发展计划等因素影响,有些企业金融管理方式较为陈旧,技术投入力度较弱,这一点在中小型企业中较为明显,无法使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方式,影响精细化、闭环化等优质管理思想运用成效,阻滞企业金融管理发展。
5.管理要点不清
企业金融管理千头万绪,只有管理要点清楚才能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对策,为金融管理成果优化给予支持。部分企业存在金融管理要点不清的问题,主要源于管理笼统且对金融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透彻,降低金融管理实效性,出现管理架构冗余的现象,尤其不利于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
三、企业金融管理的有效策略
1.明确金融管理目标
第一,用事前管理代替损失管理。彰显企业金融管理价值的关键在于在损失产生前予以管控,对企业资金、资本、资产等方面的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有前瞻性的判断,在此前提下部署金融管理,保障损失控制无死角。事先管理等同于积极管理,对于金融管理来讲需企业认真分析营运实况,有意识地控制风险,能在风控中采取专业举措并实施配套方案,最终稳妥创收。风险与效益成反比,风险可控就能增加收益,这就需要金融管理关注每期现金流、贴现率、期限,保障现金流未来贴现价值总和可不断提高。第二,用信息综合分析代替经验管理。企业金融管理要从自身利益着眼并依托战略布局获取海量信息,对金融问题、风险判断、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广泛存在于企业经营各个环节,如投融资、供应链管理等,通过信息价值深挖可提升金融管理水平,进而摆脱“经验论”对企业金融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用人性化管理代替刚性管理。虽然金融管理较为专业,但无论财会人员为企业提供金融管理服务,还是投融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岗位人员响应金融风控号召参与到保障资产安全、资金链健康、资本结构优化的活动中,均需发挥人在金融管理中的作用,为各岗位人员共同织就严密金融风险管理网络给予支持,改变被动接受管理的工作态度,使金融管理更加高效。
2.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性
第一,识别风险。为使金融风险管理更为高效需率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前置性的判断,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竞争风险等,在此前提下对风险产生的时机加以预测,为风控方案及时运用提供抓手,使金融风险管理可“先发制人”。第二,健全风险控制决策实施的架构(见图1)。企业可根据发展需要及风控实况选择围绕集权化或分权化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管理架构,二者各有千秋,集权化管理强制谈判能力较强,有实力向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讨价还价,从企业全局着眼进行风控,充分运用企业形象及声誉,还可加大金融管理监督力度,保障各部门能围绕共同目标参与金融风险管理活动,分权化管理对金融风险可细化分析,一定程度上分摊金融风险,各部门之间可降低金融风险扩延的几率,着眼于部门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风控,可及时处理反常情况,授权部门能自行决策,金融风险管理更为灵活。第三,执行与评估。在根据企业现状及部门营运需要推行风控方案后需对执行环节进行管理,为的是及时修正金融风险管理偏差,发现风险管理方案中的短板,进一步立足实际予以调整,将评估结果转化为金融风险管理持续优化的动力,增强金融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弥补管理缺陷,提高金融风险防控的实时性。
图1 风险控制决策实施架构图
3.针对金融管理成果进行高效评价
为使企业金融管理可形成逻辑闭环,在企业营运中始终发挥作用,逐步解决金融管理问题,稳定金融管理价值定位,需针对金融管理成果进行高效评价,使管理能收尾衔接,最大程度控制成本、保障安全、提高效益,助企业有序运行,在金融管理链路中发现、生产、传递并增加价值。从宏观层面来讲,企业需关注系统性风险,能在法律、政治、经济等环境中关注不确定性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而后针对管理成效加以评价,找准金融管理优化的要点,以免金融管理体系断裂,在此基础上提升金融管理水平。从微观层面来讲,基于人本化、精细化的金融管理成果评价需触底,尤其关注业务活动,分析投入产出的关系,使金融管理可见微知著。为使金融管理成果评价更为高效除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着手外,还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定量、定性评价,避免评价措辞模糊空泛,增强成果评价的针对性,保障评价内容对整体战略调整、业务端管控有益;二是将评价结果与预警机制联系起来,达到早预警、早控制、早防范、早化解的的目的;三是及时做好风险处置工作,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通过纠正、救助、市场推出等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结合金融风险影响深度与广度作出判断,继而使企业金融管理成果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效果更优。
4.优化金融管理方法
通过对企业金融管理发展现状与需要进行分析可知,金融管理信息化大势所趋,主要源于金融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可变性,通过金融管理信息的深度运用可对风险类型、影响范围、防控方式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保障金融管理与企业营运同步,受设备、技术等条件的约束,固有方式方法很难从金融管理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这就需要引入高新技术用以优化金融管理方法,增强企业金融管理的全面性、主动性、更迭性,推动金融管理与时俱进。例如,企业可基于极限虚拟化原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市场上广泛存在的、不规则的、持续发展的金融风险进行虚拟化、自主化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金融动态管理目标,能为企业衍生业务提供金融管理服务,为企业寻求新的获利渠道,助力资金健康流动且结构合理调整。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各个环节可高效对接,以金融风险预警为例,可在风控系统中搜集金融管理信息,根据企业战略、市场环境、业务特征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一旦业务端触及金融风险就会由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并启动既定预案,助力业务端调整营运计划,自觉参与到金融管理活动中,同时预警机制对预案实施全程进行监控,为的是及时纠偏、过程性评估、动态管理,以免金融管理无法解决突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金融管理可持续累积数据资源,为金融管理不断变革提供助力。
5.紧抓金融管理要点
第一,在前期搜集金融管理资料。对企业内部、外部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作出前置性、综合性及科学性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无法应对金融风险的内因,如决策不合理、预警机制缺位、人性化管理低效等,继而有指向性地改进金融管理对策,还可依据新形势、新需求制定预案,保障金融管理面面俱到且契合实际。第二,在中期依托数字系统获取动态信息。对金融管理成效进行深入、标准、连贯的评价,尤其要与金融管理预期比较,及时发现各部门未能落实金融管理目标的内因,为立足业务端加强金融管理提供抓手,使金融管理可摆脱从上至下模式的束缚,关注管理需要,注重管理反馈,及时更新金融领域相关信息,如政策信息、投融资信息等,保障金融管理实时性较强。第三,在后期通过财务管理对金融管理效益进行计量。分析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是否科学,根据企业规模、战略、实力等方面进行判断,为金融管理调适指明方向,同时发挥后期监督的作用,保障金融管理价值链可追溯,为责任制的实施提供条件,继而不断提高企业金融管理质量。
四、企业金融管理的其他建议
1.积极培养优质人才
在中小微企业中人才管理存在缺陷,这使得企业金融管理出现不专业、不及时的现象,无法助力金融管理在价值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完成风控任务并创造更高效益。基于此,企业需积极培养优质的金融管理人才,确保其思想先进、专业水平较高且敢于创新。人才的培育离不开合理计划,以金融风险衡量为例,通过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可保障工作人员灵活运用压力测试、VaR法、波动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解决金融管理问题,还能根据分析结论制定合理的金融管理方案,主要加强风险偏好管理及应急计划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是育才计划优化的关键,企业可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金融管理领域所需人才,弥补企业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专业性差、方法单一等缺陷,继而为企业提高金融管理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2.通过内控加强管理
金融管理在企业运营进程中需具有前瞻性、审慎性、实践性及全面性,仅凭决策端的宏观规划及管理层意志很难实现金融管理目标,无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基于此,企业要通过内控加强金融管理,其目的是创建可相互监督、配合、制衡的金融管理机制,调动各部门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动性,依托内控增强金融管理的渗透性及一贯性,能在企业所有的金融活动中发挥内控作用,同时将依法依规管理思想引入金融管理范畴,使金融管理可积极与新时代的规定、条例、法律对接,营造安全、稳定、合法的营运氛围,使金融管理价值定位更为合理。加强内控企业在金融管理前期、中期、后期下功夫,致力于优化金融管理控制环境(见图2),从权责分配、文化建设、管控模式优化、内部审计、治理结构及工作人员道德修养等方面切入加强金融管理,使金融管理得以良性布局,以免金融管理暗箱操作,打造清朗的管理环境,扫除管理盲区,防范内部贪腐,继而增强金融管理渗透性。在内部控制中金融管理活动将与各部门权责联系起来,需企业在划清权责边界的前提下提高部门间的关联度,以免基于内控的金融管理链路断裂,提升金融风险内部控制水平。
图2 金融管理控制环境
3.持续运用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助力企业金融管理创新争优,企业需持续运用先进技术解决金融管理难题,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健全财务中心服务平台,在ERP系统内嵌入金融管理模块,创设数据库专门存储金融活动有关信息,阶段性、实时性的分析金融管理情况,为风险识别、组织管理、投资决策等活动有效展开提供条件。AI技术是金融管理未来需接触与广泛运用的技术之一,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可助力企业依托信息系统自动识别金融风险,还可利用海量信息持续学习金融管理方法,增强金融管理系统的学习性,加之选择成本函数、反向传播算法等先进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提升企业金融管理水平。为使数字技术应用无阻力企业需注重基础建设,引入新设备、新模块,在完善数字网络的同时能关注网络环境安全,做好运维工作,加强技术培训,以免软硬件老旧并埋下数字化金融管理风险,继而在企业有效应用数字技术的条件下加强金融管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金融管理具有利于组织机构稳健运营、提供发展所需先决条件、金融化改革、有效解决经营问题的价值。基于此,企业需在明确金融管理价值定位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剖析金融管理阻力,以解决企业金融管理难题为指向探索发展出路,能明确金融管理目标,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性,针对金融管理成果进行高效评价,紧抓金融管理要点,在此基础上建议企业积极培育优质人才,通过内控加强管理,持续运用数字技术,继而在金融管理科学高效的前提下助推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