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为及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2022-07-23王寒清张燕萍张文昌张晨韵
朱 珊 唐 姚 林 皞 王寒清 张燕萍 张文昌 张晨韵▲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福建福州 350122;3.福建省福州市临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福州 350122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阶段我国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现患人数2.9 亿,其中高血压占93.1%,且今后10年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1]。Lu 等[2]调查发现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仅6%, 高血压已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既往的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日益复杂[3],饮食行为管理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开始受到重视,饮食管理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4-7]。本研究通过对福建福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研究饮食行为与血压控制的关系及饮食行为管理的影响因素,为健康管理策略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福建福州市某社区建档在册的591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分为病例组(血压控制不良者,n=309)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者,n=282)。 血压控制不良是指连续两次(间隔6 个月)测量所得的血压≥140/90 mmHg 者[9](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期间至少有2 次血压控制不良记录;而血压控制良好者,其间隔期间血压控制不良记录小于2 次;1 mmHg=0.133 kPa)。两组患者均是社区健康档案在册人员,统一接受社区常规治疗护理、服药指导,统一进行饮食习惯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100%。病例组性别比为1∶1.21, 对照组性别比为1∶1.43; 病例组平均年龄为(67.36±8.00)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7.91±8.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8]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确诊患病1年及以上;③意识清醒,生活自理。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不能配合调查、检查或资料不全者。 本研究由福建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高血压患者相关饮食习惯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等)、高血压控制情况(血压值、并发症等)、饮食情况(饮食行为情况:是否接受饮食指导、口味喜好、是否常食用腌制烟熏食物、是否常食用虾油酱油、食用盐量、食用油量、肉类食用量、水果蔬菜的食用量、豆制品坚果类食用量等;饮食行为管理情况:是否开展饮食行为管理、是否参加饮食行为管理活动及讲座、家人朋友是否饮食行为管理、是否知晓饮食行为与高血压关系等)、其他情况(吸烟、饮酒)。本次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进行一对一问卷数据收集、体格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饮食行为的食用量标准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10];吸烟:≥6 个月且≥1 支/天;饮酒:≥6 个月且≥1 次/周。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其结果及相关文献认为的因素为自变量(X),以血压控制效果(Y1)、饮食行为管理(Y2)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因素和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食行为管理、医保、吸烟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 (赋值情况见表2), 以血压控制效果(不良=1,良好=0)为因变量,采用多变量logistic 逐步回归后退法,最终饮食行为管理保留在模型中,未进行饮食行为管理是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1 一般因素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表2 一般因素赋值情况
表3 一般因素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2.2 饮食行为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味喜好、是否常食用腌制烟熏食物、盐食用量、油食用量、肉类食用量、水果蔬菜食用量、豆制品坚果类食用量是影响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5),以血压控制效果(不良=1,良好=0)为因变量,采用多变量logistic 逐步回归后退法,最终5 个因素保留在模型中,常食用腌制烟熏食品、食用盐量多、油食用量多、蔬菜水果食用量少、豆制品坚果类食用量少都是影响患者血压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6)。
表4 饮食行为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表5 饮食行为因素赋值情况
表6 饮食行为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2.3 饮食行为管理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分析
以是否开展饮食行为管理为依据分为病例组(未进行饮食行为管理,n=309)与对照组(开展饮食行为管理,n=282),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饮食指导、 是否参加饮食行为管理活动及讲座、家人朋友是否进行饮食行为管理、是否知晓饮食行为与高血压关系、 文化程度是影响饮食行为管理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7)。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8),以饮食行为管理(否=1,是=0)为因变量, 通过多变量logistic 逐步回归后退法,最终3个因素保留在模型中,未接受饮食指导、未参加饮食行为管理活动及讲座、家人朋友未进行饮食行为管理是影响患者饮食行为管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9)。
表7 影响饮食行为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表8 饮食行为管理因素赋值情况
表9 影响饮食行为管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饮食因素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重要的非药物性因素[11],本研究探讨了饮食行为及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进行饮食行为管理是影响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与Shi 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饮食行为主要是指通过饮食管理形成的饮食习惯与行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值得高度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用盐量多、油食用量多、蔬菜水果食用量少、豆制品坚果类食用量少和常食用腌制烟熏食品都是血压控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与Stamler 等[13-14]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低盐饮食、适当食用果蔬、不嗜多油食物等)有益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饮食管理及其形成的饮食习惯与行为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积极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未接受饮食指导、未参加饮食行为管理活动、家人朋友未进行饮食行为管理影响患者饮食行为管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提示社区可以通过举办饮食行为管理讲座等活动,并通过新兴媒体渠道如短视频软件定期推送饮食管理资讯, 扩大讲座的辐射范围,增加群众覆盖面, 同时也要重视家人朋友的同伴教育,从而改善个人饮食行为。
综上所述,低盐低油饮食、适量食用蔬菜水果等良好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社区等基层高血压管理中值得被推荐,可以通过开展讲座、 家人朋友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水平,为健康管理策略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但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