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十四五”上海港口货运发展的研究1

2022-07-22倪浩波

交通与港航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高桥上海港黄浦江

倪浩波

上海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0 引 言

“十三五”时期,上海已基本建成航运资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完善、航运市场环境优良、航运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1]。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宣布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从“基本建成”迈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

港口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中海港更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上海海港全力保障货运畅通,在稳定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着力提升海港货运能力,补齐多式联运短板,完善海港货运功能,打造绿色智慧示范港区;对内要提升辐射服务能力,对外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1 海港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现状

(1)港区

上海主要港区包括黄浦江上游港区、黄浦江中游港区、黄浦江下游港区、宝山罗泾港区、外高桥港区、杭州湾港区、崇明三岛港区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见图1)。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于小洋山、外高桥、黄浦江下游三大港区。

图1 上海主要港区分布示意图[4]

现状各个港区的功能基本明确: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干线港核心港区,建设高层次的国际化集装箱物流中心,参与国际竞争;黄浦江上游港区、黄浦江下游港区、宝山罗泾港区、杭州湾港区以及崇明三岛港区等作为上海市、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金属矿石、油品、煤炭等大宗货物接卸和中转服务,开展钢铁、粮食等散杂货运输,并为造船、汽车、能源、化工等产业提供专项物流服务。规划在黄浦江中游港区、宝山罗泾港区、黄浦江下游港区、杭州湾港区布局水上客运设施,大力发展旅游客运。

(2)岸线资源

上海市现状主要岸线包括黄浦江两岸、吴淞口以北长江岸线、吴淞口以南长江岸线、杭州湾岸线,崇明三岛岸线等。其中,黄浦江两岸、吴淞口以北长江岸线、吴淞口以南长江岸线(越江通道上游段)的岸线利用率已基本达到100%,吴淞口以南长江岸线(越江通道下游段)、杭州湾及崇明三岛的港口岸线利用率较低。

(3)港口吞吐能力

2020年上海海港港口共有泊位1 062个,其中生产性泊位560个;年通过能力58 516万t,同比增长5.7%;全年水路货物运输量(注册船舶运输量)9.23亿t,同比下降6.4%[3]。

(4)航道

主要航道包括黄浦江航道、洋山深水港区航道、长江口航道部分区段和杭州湾航道,通航里程约170 km。黄浦江航道由吴淞口灯塔至闵行发电厂上游边界,全长67.35 km,涉及黄浦江上、中、下游三个港区。洋山深水港区航道水深可达15 m以上,周边海域潮流强劲,不易堆积泥沙。长江口支航道包括罗泾港区支航道和外高桥支航道。杭州湾航道包括临港新城航道、漕泾航道和金山航道(上海段)。

从其广告客户来看,咪蒙的广告选择范畴在购物、家居、应用功能、饮食、教育写作、影视书等方面,大多明确指向都市青年女性,精准的受众定位产生强大的聚拢效应。这也就使得咪蒙公众号有固定的粉丝群体和社群并以该群体为中心呈现粉丝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不得不说咪蒙的文章内容和精准的受众定位使得她能够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中呈现现象级的热门效应。

1.2 运行现状

(1)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变化趋势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港完成年货物吞吐量76 970万t,同比增长8.2%,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 700万TEU,全年完成吞吐量4 703.3万TEU,同比增长8.1%(见图2),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4]。目前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其中84港同比2020年实现正增长。得益于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2021年上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较高增速[4]。

图2 近五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趋势[3][4]

(2)洋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建设完工并投入试运营,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区。2020年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为2 022万TEU,同比增加2.1%;港口吞吐量18 300万t,同比增加4.7%[3]。2020年2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2#-6#泊位减载靠泊能力获批,标志着洋山四期可减载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将有效缓解上海港集装箱泊位靠泊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3)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

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吞吐量及比例不断提高。2020年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吞吐量为2 245万TEU,同比增加7.4%;全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为51.6%,同比增加3.3%[3]。“十三五”期间,长江沿线集装箱物流实现班轮化运作;洋山深水港区主航道实施双向通航,并实现内支线集装箱船舶双档靠泊作业,以及国际干线集装箱船舶双套、双窗口作业。

沪通铁路二期工程及外高桥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港区铁路装卸线、相关联络线等其他配套工程不断推进,外高桥港区周边路网有效优化完善。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铁水中转吞吐量为26.1万TEU,同比增加83.8%[3]。“十三五”期间,开行苏州、常州到上海港的短途海铁联运“点到点”班列,到成都方向的长距离集装箱多式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4)区域港口合作有序开展

2 存在问题

2.1 港口发展规模和功能不匹配

上海港口建设有序推进,基本适应现状业务量发展,但港口码头负荷强度高,导致装卸排队时间增加,服务可靠性下降。近年来受港口码头及沿线建设的启动影响,可利用的港口岸线和临港土地资源严重匮乏,长江口、黄浦江沿线可开发的深水岸线缺乏。洋山港区由于现行体制、行政区划的障碍,建设较为缓慢,外高桥、罗泾等港区紧邻市区,相邻土地早已规划他用,扩大现有港区规模面临土地资源缺乏等问题。

2.2 内河航运潜力未能发挥

上海市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已基本形成“对接江浙,连接海港”的格局,集装箱河海直达业务已起步,苏南浙北的箱源通过内河+穿梭巴士的模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尚有“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目前内河船舶均须绕行黄浦江吴淞口,非河海直达船型还须通过外高桥穿梭巴士衔接洋山港,集装箱运输受航线布局体系的影响,难以充分发挥深水航道效应及区域功能组合优势,导致内河港口与外港的对接程度较差。

2.3 道路集疏运系统承载能力接近饱和

东海大桥作为洋山港连接上海市域的唯一通道,交通流量的不均衡造成其承载能力难以充分释放:洋山四期达到设计能力后,东海大桥服务能力将出现不足;小洋山北侧建成后,按照现状运营模式,东海大桥将无法满足通行要求。此外,道路运输也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S2(郊环—临港段)、G1503(东南段—北段)高峰时段的拥堵,不仅制约了洋山港的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也对临港新片区的交通和城市发展造成影响。

2.4 周边港口同质化竞争激烈

上海港功能与长三角港口群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协调与整合,与宁波—舟山港在功能定位、腹地范围等存在重叠。长江下游港口出现同质化。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5万吨级的海轮将直接到达江苏沿江港区,其航道条件和码头等级与外高桥、罗泾等主力港区同质化,上海港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

3 发展趋势

3.1 国家战略对上海港口提出新要求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12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港口航运作为贯穿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好长三角港口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协同合力,增强适应国家战略要求的港航综合性服务能力和全球话语权。

3.2 国际形势对上海港口提出新挑战

近年来,受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一批支撑我国出口集装箱业务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东南亚及其他地区转移,对上海港货物集散有一定的分流作用。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外贸需求订单减少,生产能力下降,人员出入境、跨境物流、检验检疫等管控升级,使得全球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动重组,促进世界港口航运部分资源的重构。此外,各港口城市斥巨资建设水深15 m以上的集装箱深水泊位,实施深水大港计划,对上海港资源集聚带来一定的挑战。

3.3 城市规划建设为上海港口提供新机遇

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战略将不断探索创新升级,推进区域内港口的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推动航运服务功能辐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统筹协调、港航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形成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

4 对策思路

4.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

继续加强洋山四期港口设施配套建设,联合海事、海关、口岸、边检等政府机构加强通航水域安全、提升船货通关效率,加速港区货物周转、释放港区能力。打造港口基础设施性能动态监测网,鼓励新兴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数据感知的速度、广度、精度和深度,加大对关键养护部位的高频率监测。

加快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区、外高桥港区对外,罗泾港区、黄浦江港区对内的港区布局体系。加快罗泾港区转型为内贸集装箱港区,强化提升长江东部枢纽节点功能,提升上海港对外服务辐射能力。研究外高桥八期功能定位,结合交通基础设施的集疏运能力和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明确外高桥八期区域的定位、开发建设时序等。

4.2 发挥内河航运潜力,支撑绿色港口建设

加快推进内河通海基础设施建设,辐射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提升河海直达业务,增强对长江的中转覆盖,提高“公转水”比例,提升上海港与内河之间的水水中转比例,降低公路交通压力,更好支撑国内大循环。

完善港区岸电布局、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完善港口LNG加注技术标准、岸电供应的标准规范和新能源供应服务体系;鼓励新增和更换港口作业机械、港内车辆和拖轮等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提升港口作业机械和车辆清洁化比例;对现有码头泊位功能进行货种调整,功能调整为集装箱件杂货等较为清洁货种。

4.3 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港口智能化发展

结合沪通铁路二期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外高桥铁路进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动上海南港与沪通、沪乍杭等铁路线连接,推动芦潮港与洋山港区的港站一体化管理,缓解东海二桥的压力;加快公路疏港通道和集装箱堆场布局优化,在内陆箱源相对集中地开设堆场,并将其视作芦潮港海铁空箱业务堆场的卫星堆场,通过完善业务互通,建立信息共享,实现卫星堆场功能。

应用人工智能、5G-V2X、北斗导航、智能集卡等新技术,调蓄东海大桥和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缓解高速公路拥堵。远期实现港内、港外高度自动驾驶集卡大规模市场化运营,助力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转型,实现洋山港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的智能化,提升上海集装箱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服务效率,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物流生态系统。

4.4 强化区域港口协作,共同支撑航运中心建设

加快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提升上海港的辐射服务带动能力;加强沪苏合作开发通州湾港区,共同做好通州湾新出海口的港口运营、货源组织、航线开辟、合作方式研究等工作,打造国内一流物流园区,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港口布局体系。

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近洋、远洋集装箱航线布局,促进南京等长江枢纽港与上海港有效衔接。切实有效地推进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同长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共同协商集装箱的集疏运、中转、报关、退税、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措施、政策等问题,实现长三角信息互联互通,加速相互融合进程。

5 结 语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上海海港应补齐发展短板,发挥比较优势,利用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进一步建设世界一流的港航基础设施,探索合理长效的货运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强化长三角区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输出港口建设和管理经验。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外高桥上海港黄浦江
外高桥海工上建建造取得新突破
党旗,引领“把方向、谋大局、促发展”——港口公共服务支持中的上海港复兴船务有限公司
黄浦江航行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的治理及监管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基于数据分解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
黄霑感叹黄浦江的浪
外高桥造船第二艘40万吨VLOC开工
外高桥码头物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上海发布上海港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