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导向下的区县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

2022-07-22蔡润林游世凯

交通与港航 2022年3期
关键词:邻边市区城际

林 彬,蔡润林,游世凯,肖 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1 一体化发展背景与要求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的区域统筹力度不断增强,交通作为一体化发展的抓手和关键要素配置,应加快构建协同一体、品质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吴江区处于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吴江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需要向上积极承接、向下优化落实,更好地面向区域发展。同时,苏州新一轮城市发展布局要求吴江积极应对和调整,绿色发展理念下,吴江需要发挥优良生态本底条件,提升交通品质和吸引力。

2 吴江区交通发展问题和差距

2.1 多样化的城际交通需求与不均衡的对外衔接设施方面的矛盾

吴江区外来人口占比超1/3,经济实力强,交通联系外向型,区域交通联系需求旺盛。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分析结果,吴江与100~150 km范围内的上海、嘉兴、湖州、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绍兴等城市,日联系总量约为50万人次;其中,与约50 km范围内的苏州市区、上海、嘉兴、湖州等邻边城市日联系总量约为40万人次。吴江与邻边城市已形成“一横一纵”的邻边联系廊道,包括商务、旅游、跨市通勤、城市化客流等多样化联系需求,这对吴江的城际交通设施也提出了时效性、多样性的多重要求(图1)。

图1 城际交通联系特征示意图

吴江地处两省一市交界地区,在地理区位上是全面对接上海、浙江的桥头堡。但目前吴江尚无铁路设施,需依靠周边铁路站实现对外联系,枢纽缺乏制约了吴江发展成为区域一体化桥头堡。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两省一市的跨界毗邻地区,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交通协同的探索,近年来跨界道路和公交对接也在不断推进。但受限于行政体制壁垒,仍然存在对接标准不一致等衔接问题,对邻边城际交通联系支撑较弱。

2.2 融入市区趋势明显,设施支撑仍待加强

吴江主城区与苏州市区融合态势显现,与各区联系不断加强并呈现差异化特征,与姑苏区、工业园区等通勤联系需求加强。手机信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吴江主城区与苏州市区联系量达到15万人次/d,占吴江与苏州市区联系总量的83%;吴江区与吴中区联系量达到9万人次/d,占吴江与苏州市区联系总量的59%,其次分别为姑苏区、工业园区。

在设施支撑上则明显不足,难以支撑与苏州市区的融合发展目标。公共交通方面,轨道线路建设进度滞后,与苏州市区轨道联系时效性较弱,线网密度与轨道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区。道路交通方面,与苏州市区快速联系通道不足,跨区道路衔接不畅,未能融入苏州市区路网体系,主要联系通道拥堵问题显现。

2.3 公交竞争力不足,难以引导窗口期交通模式转变

吴江镇区空间分散,各镇对外联系第一指向均为区外毗邻板块,且量级达到1~5万人次/d。镇间联系上,仅吴江主城区与盛泽、汾湖方向联系达到1万人次/d以上。镇间道路可达性较好,但公交时效性偏低,常规公交1 h仅覆盖吴江主城区板块,1.5 h可达同里,2 h才能达到平望、盛泽和汾湖地区(图2)。

图2 汽车(左)、公交(右)可达性图

吴江主城区现状城市空间尺度适宜,慢行比例高。伴随着城市空间尺度扩张,交通模式已处于转变窗口期。根据分区规划,吴江主城区范围将从现状的8 km×5 km扩张至14 km×17 km[2],这将带来出行距离的增长和交通模式的转变。根据居民出行调查,现状有36.25%的市民选择电动车出行。如若不加以合理引导,提供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这部分电动自行车出行者很有可能向小汽车使用者转移(图3)。

图3 不同交通方式竞争曲线

3 吴江区交通发展趋势特征

3.1 一体化联系频繁、目的多样

根据百度定位大数据与人口大数据,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内部跨城出行频繁[3]。吴江所处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联系频繁、目的多样的特征。吴江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与上海、嘉兴、湖州等邻边城市的联系也日益增强,未来将超过50万人次/d。

一方面,产业关联活动越来越密集,商务联系紧密;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领先,文旅、休闲、康养等需求增强,城市群旅游互动增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成立,将推进配套政策、打破行政壁垒、便捷跨界联系,也将进一步促进一体化联系。应对更高频率、目的多样的联系需求,需要充分发挥城际轨道的作用,并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品质(图4)。

图4 长三角城市群跨城出行轨迹图[3]

3.2 吴江主城板块与苏州市区融合发展

吴江区是苏州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州城市空间向南发展的重要引子。吴江区与吴中区等滨湖区域共同承载生态涵养、休闲游憩、国际交流、新经济等功能,是太湖特色功能区重点片区。同时,吴江区是江南水乡特色带主要承载区,走廊串联水乡节点主要分布于吴江区内。

未来吴江面向苏州市区联系需求将超过100万人次/d。吴江主城板块是未来苏州市区人口、岗位增长的重点区域,将与苏州市区一体发展,是联系苏州市区的重点区域,需要在轨道、道路、公交等多个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吴江主城板块与苏州市区的联系从单向联系转向扇面辐射,以吴中、姑苏、园区三向联系为主。

3.3 区内交通活力增强

吴江区人口、用地集中于吴江主城、汾湖、盛泽,交通联系上呈现一核融合、主轴凸显、潜力板块带动的特征。吴江主城内部太湖新城、吴江开发区融合发展,东西轴向联系强,超过50万人次/d;吴江主城引领全区发展,南北纵轴形成,超过25万人次/d;汾湖未来将依托苏州南站枢纽提升汾湖地区对外联系水平,盛泽则明显发挥了带动周边平望、震泽、桃源发展的作用。

随着吴江区的进一步发展,板块间联系将逐渐增强,吴江需要发挥水乡本底、生态绿色的优势,提供低碳活力、品质特色的交通方式,以提升吴江的交通吸引力。

4 吴江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体现高质量发展新目标、生态绿色新理念、人居品质新示范、新江南文化新空间、跨界协同新机制,强调引领度、集成度、显示度、多样性和操作性[4]。吴江应在内外交通上落实新要求,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样板。

4.1 对外交通发展战略:发挥城际轨道作用和公交运营一体化

吴江现状面临着多样化的城际联系需求与设施供给单一的矛盾、一体化桥头堡的高定位与通道枢纽不足的矛盾,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发展对吴江的要求,也是吴江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质量一体化的交通联系,其内涵是高时效性和多样性,在时效性目标方面,要满足0.5 h可达相邻城市各重点城镇或枢纽、1 h可达上海都市圈内各重点城镇;在多样性目标方面,为旅游、商务、通勤以及城市化客流等出行提供铁路、公交、自驾、水上游线等差异化、特色化交通服务。

(1)高效联系对策:通道重塑,枢纽重构,提升吴江桥头堡地位

吴江区骨干公路网络已较为完善,未来“十字形”战略通道沪苏湖通道、通苏嘉通道交汇于吴江,依托高铁通道吴江将大大提高面向区域及高铁的连通能力,苏州南站枢纽将支撑吴江从洼地到高地区位转变,重塑吴江区域交通格局。

除了与节点城市“互联互通”外,吴江还需要“直连直通”的城际交通服务,实现吴江主城区和各个重点城镇均可对外直接联系,而不需要通过主要交通枢纽进行转换,提高联系时效性和舒适度。

在沪苏湖、如苏湖通道布局城际轨道,融入城市群城际轨道网络,构建多向放射城际铁路网,支撑吴江城际联系和经济发展。加密城际轨道站点,依托吴江站等多个城际枢纽实现各板块对外直连直通,保障与一体化示范区以及城市群联系的时效性。实现0.5 h直达相邻城市各重点城镇或枢纽,1 h连通上海、苏锡常、湖州、南通、杭州等城市(图5)。

图5 直连直通城际交通模式图

(2)邻边交通对策:公交一体化、道路全面对接,支撑邻边地区协同发展

邻边地区呈现同城化特征,但在道路设施和公交线路上尚未充分一体化,通过公交一体化、道路全面对接将进一步支撑邻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支撑区域一体化。

(3)特色交通对策:提供美丽公路、水路、铁路多样化服务

依托美丽公路、水上游线、城际铁路,提供多样化、特色化交通服务,构建美丽旅途,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多样化的区域特色交通体系,彰显吴江水乡特质。

4.2 市区对接交通发展战略:同城同网、同标准同服务水平

未来,吴江主城板块将与苏州市区融合发展,要满足吴江区与其他各区间快速化、便捷化、多元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交通设施一张网、通道强化对接、设施服务标准对接,推进市域快线、轨道普线、快速路、干路网组成的多层次交通设施与苏州市区的全面对接融合,实现交通服务水平与苏州市区各区保持一致。

(1)设施一张网

重点加强与苏州市区各板块交通设施对接,加快与苏州市区各大板块间的快速直联。路网方面,全面融入市区路网体系,吴江主城板块纳入快速路网内,并与相邻板块干路无缝衔接;轨道方面,与主中心、片区中心、重大区域枢纽间至少1条轨道直联。

(2)通道强化对接

强化干路对接,重点联系方向新增对接道路,并优化既有道路,构建多向跨区通道。结合轨道建设时序,对接市区局域线,满足市区快速公交联系。

(3)设施服务标准对接

为支撑吴江区作为苏州市区南向拓展的重要承载地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覆盖率以及道路网密度等交通设施标准应与市内其他各区保持一致(图6)。

图6 吴江区与苏州市区对接模式图

4.3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耦合空间,绿色、幸福、魅力

吴江区具有丰富的蓝绿资源,良好的慢行环境,城市空间尺度适宜,慢行出行比例高。面向全区,吴江区要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绿色交通体系,保持宜人出行尺度、打造健康绿色生活、提供便捷城际出行。

(1)交通与空间耦合

识别吴江空间格局,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交通,强化板块链接,形成支撑南北主轴、太湖活力带、吴江主城区、汾湖板块、盛泽板块发展的交通体系。以轨道快线、快速路构成的双快系统支撑南北主轴发展,以特色化、高质量的品质交通支撑太湖活力带发展,以轨道交通引领吴江主城区发展,依托局域线、高铁巴士等提升汾湖的区域辐射能力,以局域线支撑南部盛泽板块发展(图7)。

图7 吴江区交通与空间格局示意图

(2)以轨道为引领,提供优质公交服务体验

构建以城市轨道、局域线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出行链吸引力,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优化接驳换乘,将公交站点、非机动车停车点、P+R停车设施、慢行网络等布局在轨道站点200 m范围内,提升公交系统使用效率。

(3)构建活力、开放的慢行系统,营造公共空间

依托太湖、京杭运河、太浦河、吴淞江、水乡古镇等丰富的蓝绿资源,打造滨水串镇的特色慢行系统。构建品质化、连续的慢行网络,统一规划道路红线内慢行空间与建筑退界,营造开放慢行空间,提高居民出行幸福感。

5 小 结

吴江区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体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应当从区域一体化发展、市区融合发展、全区绿色发展的多角度出发,从更多层面、更高标准谋划综合交通发展。本文通过对多层面发展中问题和趋势的分析,找出吴江区面临的差距和发展的方向,提出吴江区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区内交通三个层面的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邻边市区城际
关于哈林图的邻和可区别染色的注记
城际列车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城际新造动车组应答器信息丢失问题分析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检测题